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作曼拏羅法分第四
複次行人于尊那法中。
修習成就作曼拏羅者。
先依法擇得勝地已。
即掘去惡土砂礫灰炭。
及毛發諸骨等。
别以好土填築令實。
使極平正。
然後于上分擘作曼拏羅。
其曼拏羅或十六肘或八肘或四肘。
三種不定。
所作大小皆須嚴飾。
其曼拏羅四方開四門。
門中各安法輪。
于中以五色線絣。
作内曼拏羅。
布八賢聖位。
所用粉作賢聖像。
當用五色寶粖。
如阙即以五色粉代之。
此曼拏羅中。
有三十三俱胝天。
于曼拏羅上分布阏伽瓶。
于一一阏伽瓶内。
想有一俱胝天。
又于曼拏羅門内。
安八大龍王。
于内曼拏羅中。
畫尊那菩薩。
諸餘賢聖次第安布。
于東北方安大輪明王。
于東南方安不動尊明王南方安金剛手菩薩。
北方安觀自在菩薩。
西北方安不空罥索菩薩。
西方安伊迦惹吒菩薩。
西南方安嚩日啰曩契菩薩。
于曼拏羅東邊安前[巾*(穴/登)]像。
又于[巾*(穴/登)]前地上畫八葉蓮華。
上作護摩爐。
行人于此爐中。
依法作其護摩。
行人先用稻谷花遍散其上。
然用五藥水灑淨。
然後安外供養供養賢聖。
用香花塗香螺貝衣服幢幡等。
乃至阏伽瓶種種供具供養賢聖。
複用五寶水獻于本部。
潔淨已。
然用三白食。
謂酥乳酪調和為食。
食亦為三品。
若作上品法用上品供養。
若作中品用中品供養。
第三品法用第三供養。
雖雲三品并須上味。
用獻曼拏羅内賢聖。
若有此會諸母鬼羅刹娑部多必舍左。
随其勾召自十方來者。
并須平等與其祭食。
勿得令其有所不足。
獻食器用亦各不同。
若獻曼拏羅中八如來及尊那等。
即各先獻如拇指大一金蓮華。
然用銅缽滿盛酪蜜等及諸食。
奉獻佛菩薩已。
然用新瓦器盛祭食與彼十方來者必舍左等。
其祭食者用酒肉及魚。
或用全魚為祭。
所獻聖賢及必舍左等。
并須身心專注虔至供養。
聖賢歡喜所求成就如是作已。
行人即入觀想。
想自己鼻尖上有物。
得現前已。
專注不散成堅固慈。
令出入息微細。
端坐低頭自顧已足。
即想心中現一日輪。
想日輪中有開敷蓮華諸寶所成于蓮華中有尊那菩薩。
身作金色著潔白衣種種裝嚴。
又想菩薩于五分身中出大光明。
又想菩薩于九流門亦出光明。
其光熾盛照耀一切。
作觀成已收光而起。
複以香華及阏伽等。
奉上賢聖已恭敬作禮。
複次行人畫像及作曼拏羅。
安布賢聖位種種所作。
皆禀阿阇梨指教。
一一不得違逆。
于此儀軌皆悉記憶無令差謬。
弟子即依教如儀安布賢聖。
備辦香華及種種之具。
供養賢聖已。
阿阇梨以帛覆弟子面。
令弟子捧華抛于曼拏羅上。
認華所著處尊像。
永為擁護自身之主。
此後常誦此賢聖本明求其加護。
如是抛華認本尊已。
弟子即以缽器盛滿五寶。
奉上阿阇梨用伸勞謝。
弟子于阿阇梨。
此後奉重過父千倍。
乃至以曼拏羅所供養物及諸寶貝。
施一切沙門。
此後于具德之人及諸尊長。
常加敬重。
亦不得于曼拏羅所用諸物。
乃至火及酥酪等而生輕慢。
亦不得足踏蓮華。
阿阇梨如是誡約弟子已。
弟子禮謝。
此後弟子所欲作法。
依儀修習無不成就。
護摩法分第五 複次行人。
若欲修習尊那護摩法者。
當于尊那菩薩及曼拏羅賢聖。
作大供養。
先備惹帝華摩梨華。
及種種名華與妙香等。
而為供養。
然後随意依法作其護摩。
而是行人欲得所求一切成就者。
先于護摩爐中燒吉木柴。
然複用白檀龍腦及别妙香。
合和酥乳以青蓮華揾。
燒誦大明作護摩者。
即得如願。
大明曰。
曩莫飒缽多(二合引)喃(引一)三藐訖三(二合)沒馱俱胝(引)喃(引二)唵(引)左隸(引三)祖隸(引四)尊祢(引五) 若為息災。
用阿沒羅樹葉揾酥乳。
同燒作護摩者。
即得如願。
若為增益當用阿說他木。
或缽邏舍木烏讷麼啰木。
如是等木為柴。
揾酥蜜酪同燒作護摩者。
即得如願。
大明曰。
唵(引)左隸(引一)祖隸(引二)尊祢(引三)唵(引)癹吒(半音四) 若為發遣設咄噜者。
用兇木為柴。
揾油燒火。
複用誐哩陀婆煉拏一阿庾多。
誦大明作護摩者。
即得如願大明曰。
吽(引)癹吒(半音)左隸(引一)祖隸(引二)癹吒(半音三)尊祢(引四)吽(引)癹吒(半音引五) 若為破壞設咄噜及禁其心者。
燒左祖攞木柴。
以血和芥子油。
用[寧*頁]摩木樹葉及尾螺木針。
一阿庾多。
誦前發遣大明。
作護摩即得如意。
複次欲一切成就者。
先須受其灌頂。
然後發堅固心。
常持尊那菩薩。
後作法者皆得成就。
尊那菩薩持誦法分第六之七 複次行人欲于尊那法中修習持誦者。
即須先受三昧然結曼拏羅。
方可起首持誦。
當持誦時。
行人于每日平旦時。
先用大力明王大明。
加持拇指七遍。
擁護身已。
或往便痢亦加持頂及兩臂心喉五處已。
即入觸。
大力
修習成就作曼拏羅者。
先依法擇得勝地已。
即掘去惡土砂礫灰炭。
及毛發諸骨等。
别以好土填築令實。
使極平正。
然後于上分擘作曼拏羅。
其曼拏羅或十六肘或八肘或四肘。
三種不定。
所作大小皆須嚴飾。
其曼拏羅四方開四門。
門中各安法輪。
于中以五色線絣。
作内曼拏羅。
布八賢聖位。
所用粉作賢聖像。
當用五色寶粖。
如阙即以五色粉代之。
此曼拏羅中。
有三十三俱胝天。
于曼拏羅上分布阏伽瓶。
于一一阏伽瓶内。
想有一俱胝天。
又于曼拏羅門内。
安八大龍王。
于内曼拏羅中。
畫尊那菩薩。
諸餘賢聖次第安布。
于東北方安大輪明王。
于東南方安不動尊明王南方安金剛手菩薩。
北方安觀自在菩薩。
西北方安不空罥索菩薩。
西方安伊迦惹吒菩薩。
西南方安嚩日啰曩契菩薩。
于曼拏羅東邊安前[巾*(穴/登)]像。
又于[巾*(穴/登)]前地上畫八葉蓮華。
上作護摩爐。
行人于此爐中。
依法作其護摩。
行人先用稻谷花遍散其上。
然用五藥水灑淨。
然後安外供養供養賢聖。
用香花塗香螺貝衣服幢幡等。
乃至阏伽瓶種種供具供養賢聖。
複用五寶水獻于本部。
潔淨已。
然用三白食。
謂酥乳酪調和為食。
食亦為三品。
若作上品法用上品供養。
若作中品用中品供養。
第三品法用第三供養。
雖雲三品并須上味。
用獻曼拏羅内賢聖。
若有此會諸母鬼羅刹娑部多必舍左。
随其勾召自十方來者。
并須平等與其祭食。
勿得令其有所不足。
獻食器用亦各不同。
若獻曼拏羅中八如來及尊那等。
即各先獻如拇指大一金蓮華。
然用銅缽滿盛酪蜜等及諸食。
奉獻佛菩薩已。
然用新瓦器盛祭食與彼十方來者必舍左等。
其祭食者用酒肉及魚。
或用全魚為祭。
所獻聖賢及必舍左等。
并須身心專注虔至供養。
聖賢歡喜所求成就如是作已。
行人即入觀想。
想自己鼻尖上有物。
得現前已。
專注不散成堅固慈。
令出入息微細。
端坐低頭自顧已足。
即想心中現一日輪。
想日輪中有開敷蓮華諸寶所成于蓮華中有尊那菩薩。
身作金色著潔白衣種種裝嚴。
又想菩薩于五分身中出大光明。
又想菩薩于九流門亦出光明。
其光熾盛照耀一切。
作觀成已收光而起。
複以香華及阏伽等。
奉上賢聖已恭敬作禮。
複次行人畫像及作曼拏羅。
安布賢聖位種種所作。
皆禀阿阇梨指教。
一一不得違逆。
于此儀軌皆悉記憶無令差謬。
弟子即依教如儀安布賢聖。
備辦香華及種種之具。
供養賢聖已。
阿阇梨以帛覆弟子面。
令弟子捧華抛于曼拏羅上。
認華所著處尊像。
永為擁護自身之主。
此後常誦此賢聖本明求其加護。
如是抛華認本尊已。
弟子即以缽器盛滿五寶。
奉上阿阇梨用伸勞謝。
弟子于阿阇梨。
此後奉重過父千倍。
乃至以曼拏羅所供養物及諸寶貝。
施一切沙門。
此後于具德之人及諸尊長。
常加敬重。
亦不得于曼拏羅所用諸物。
乃至火及酥酪等而生輕慢。
亦不得足踏蓮華。
阿阇梨如是誡約弟子已。
弟子禮謝。
此後弟子所欲作法。
依儀修習無不成就。
護摩法分第五 複次行人。
若欲修習尊那護摩法者。
當于尊那菩薩及曼拏羅賢聖。
作大供養。
先備惹帝華摩梨華。
及種種名華與妙香等。
而為供養。
然後随意依法作其護摩。
而是行人欲得所求一切成就者。
先于護摩爐中燒吉木柴。
然複用白檀龍腦及别妙香。
合和酥乳以青蓮華揾。
燒誦大明作護摩者。
即得如願。
大明曰。
曩莫飒缽多(二合引)喃(引一)三藐訖三(二合)沒馱俱胝(引)喃(引二)唵(引)左隸(引三)祖隸(引四)尊祢(引五) 若為息災。
用阿沒羅樹葉揾酥乳。
同燒作護摩者。
即得如願。
若為增益當用阿說他木。
或缽邏舍木烏讷麼啰木。
如是等木為柴。
揾酥蜜酪同燒作護摩者。
即得如願。
大明曰。
唵(引)左隸(引一)祖隸(引二)尊祢(引三)唵(引)癹吒(半音四) 若為發遣設咄噜者。
用兇木為柴。
揾油燒火。
複用誐哩陀婆煉拏一阿庾多。
誦大明作護摩者。
即得如願大明曰。
吽(引)癹吒(半音)左隸(引一)祖隸(引二)癹吒(半音三)尊祢(引四)吽(引)癹吒(半音引五) 若為破壞設咄噜及禁其心者。
燒左祖攞木柴。
以血和芥子油。
用[寧*頁]摩木樹葉及尾螺木針。
一阿庾多。
誦前發遣大明。
作護摩即得如意。
複次欲一切成就者。
先須受其灌頂。
然後發堅固心。
常持尊那菩薩。
後作法者皆得成就。
尊那菩薩持誦法分第六之七 複次行人欲于尊那法中修習持誦者。
即須先受三昧然結曼拏羅。
方可起首持誦。
當持誦時。
行人于每日平旦時。
先用大力明王大明。
加持拇指七遍。
擁護身已。
或往便痢亦加持頂及兩臂心喉五處已。
即入觸。
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