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卷第三

關燈
造[巾*(穴/登)]像分第三 龍樹菩薩于持明藏略出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诏譯 爾時佛言。

    此大毗盧遮那如來瑜伽大教。

    我已略說諸印相畢。

    今複宣說畫像儀式。

    若有行人于尊那法中。

    修習求成就者。

    亦複先須了達畫像儀式次第。

    行人若欲畫像。

    先須用上好純素匹帛。

    其帛不得令有毛發及間雜之物。

    若從他買。

    随所索價便與其直。

    不得論酬多少。

    若得已。

    即先須于稻谷聚中安七晝夜。

    然後用五藥淨水浸三日。

    或五日七日為上。

    即别用淨水濯出。

    複用香水浸一晝夜。

    取出。

    複以五淨水灑淨了。

    又以五寶水洗。

    方可上[巾*(穴/登)]。

    安排已。

    行人自作歸命雲。

    南無七十七俱胝正等正覺。

    亦令畫人預先潔淨。

    至時同此歸命已。

    方乃起首畫諸賢聖。

    其[巾*(穴/登)]。

    行人先誦大明加持已。

    然用白土及粉相和塗[巾*(穴/登)]。

    塗已安清淨處。

    此後直至彩畫畢工。

    常以香花阏伽供養。

    若如是依法作者。

    是最上品。

    作所起首擘畫界道。

    并須右旋。

    先于[巾*(穴/登)]下面畫蓮華池。

    滿中蓮華。

    仍有種種水族魚螺蚌龜之類。

    兼有鴛鴦飛禽等。

    即于池上面畫三蓮華座。

    衆寶所成。

    于中心蓮華上。

    畫白佛頂世尊。

    光焰普遍熾盛照耀。

    右手作施願印。

    左手作說法印。

    圓光白色。

    于臍輪中出大光明。

    于其光中現尊那菩薩。

    于佛右邊蓮華上。

    畫第三佛頂。

    有六臂右第一手作施願。

    第二手執蓮華。

    第三手持數珠。

    左第一手執金剛杵。

    第二手持經。

    第三手作說法印。

    身遍光明熾盛圍繞。

    左邊蓮華上。

    畫不空罥索。

    四面八臂。

    以虎皮為衣複為絡腋。

    複以鹿皮為天衣。

    面有三目頂戴寶冠發髻下垂。

    右第一手作施願印。

    第二手持數珠。

    第三手執罥索。

    第四手作施無畏印。

    左第一手持白蓮華。

    第二手持經。

    第三手作拳。

    豎立頭指作期克印。

    第四手執鈎。

    光炎遍身照耀熾盛。

    下面畫難陀烏波難陀二龍王。

    皆有七頭。

    手執佛座及蓮華莖。

    于右邊畫寶賢。

    頂戴天冠身有種種莊嚴手持寶珠。

    次畫滿賢。

    亦戴天冠身有光明種種裝飾。

    于上面左右。

    畫五佛塔。

    塔中畫諸吉祥如來。

    第一畫海吉祥如來。

    第二畫天寶髻吉祥如來。

    第三畫頂冠藏吉祥如來。

    諸如來身皆作金色。

    手作施無畏印。

    又于左右各畫寶山。

    于左面寶山上。

    畫摩摩枳菩薩。

    坐蓮華座手執金剛杵。

    次後畫無能勝。

    于上面畫吒枳明王。

    執金剛杵。

    又于左邊畫金剛鈎明王。

    于佛世尊上左右畫雲。

    現閃電相。

    雲内畫諸天降珍寶雨。

    又畫諸天獻歌樂相。

    複于上面畫日月天。

    又于空中降下衆華如雨。

    次于右邊寶藏山上。

    畫三界最勝聖觀自在菩薩。

    手執蓮華。

    于次右邊。

    畫聖多羅菩薩。

    手執青優缽羅華。

    次于右邊畫佛母摩耶于次後面。

    畫大孔雀明王。

    于次後左右。

    畫舞孔雀。

    又于上面右邊。

    畫五如來。

    第一畫法海行吉祥王如來。

    第二畫善光明王如來。

    第三慈氏莊嚴吉祥如來。

    第四燈光王如來。

    第五眉間毫相吉祥如來。

    如是五如來各坐蓮華座。

    次畫一夜叉主。

    次畫帝釋天持傘蓋。

    如是依法次第畫佛菩薩及衆賢聖。

    悉令圓滿威德自在。

    使諸世間天龍鬼神見皆降伏。

    如是畫像畢已。

    持誦行人即于此[巾*(穴/登)]像。

    作安像慶贊。

    行人于月初一日或十五日起首。

    于一切聖賢求承威力。

    即然後潔淨已。

    身著新淨衣受持齋戒。

    三晝夜或一晝夜。

    或清齋不食或食菜或食乳等。

    餘時常持缽食。

    複受八戒已。

    然備種種香花塗香淨水。

    複燃酥燈及用種種上妙衣服莊嚴寶飾等。

    又用五阏伽瓶盛妙香水。

    及盛五寶水五藥水以為阏伽。

    乃至種種飲食等為供養。

    行人即立起其[巾*(穴/登)]。

    安于所欲持誦之處。

    即以上來供養之具。

    供養所畫[巾*(穴/登)]像。

    如是作安像已。

    行人此後逐便依法修行。

     複次又說尊那菩薩畫像法。

     特誦行人若欲畫本尊尊那菩薩像者。

    先求新帛清淨純白者。

    求得帛已。

    即令畫師預前潔淨。

    至起首日令受八戒。

    然後令用新器調上好彩色。

    畫尊那菩薩。

    身如秋月色面有三目。

    有一十八臂。

    著白衣種種莊嚴。

    以阿蹉為天衣。

    砗磲寶為手钏。

    十指有寶環。

    上二手作說法印。

    右第二手作施無畏印。

    第三手執劍。

    第四手執寶铎。

    第五手執尾惹布羅果。

    第六手執钺斧。

    第七手執鈎。

    第八手執金剛杵。

    第九手持數珠。

    左第二手執如意寶幢。

    第三手執蓮華。

    第四手執軍持。

    第五手執罥索。

    第六手持輪。

    第七手執螺。

    第八手持賢瓶。

    第九手持般若波羅蜜多經。

    于菩薩下面畫蓮華池。

    于彼池内出生一大蓮華。

    畫難陀烏波難陀二龍王。

    手持蓮華莖。

    華上畫尊那菩薩。

    有大圓光熾盛遍滿。

    菩薩面前畫持誦人。

    手執香爐作瞻仰本尊相。

    于上面畫淨居天人。

    作雨華雨寶相。

    如是畫像唯以潔淨專志為上。

    于此像前作法者無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