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報記輯書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拾遺
隋冀州臨黃縣東。
有耿伏生者。
其家薄有資産。
隋大業十一年。
伏生母張氏避父。
将絹兩匹乞女。
數歲之後母遂終亡。
變作母豬。
在其家生。
複産二肫。
伏生并已食盡。
遂使不産伏生即召屠兒出賣。
未取之間有一客僧。
從生乞食。
即於生家少停。
将一童子入豬圈中遊戲。
豬語之言。
我是伏生母。
為於往日避生父眼取絹兩匹乞女。
我坐此罪變作母豬。
生得兩兒被生食盡。
還債既畢更無所負。
欲召屠兒賣我。
請為報之。
童子具陳向師。
師時怒曰。
汝甚颠狂。
豬那解作此語遂即寝眠。
又經一日。
豬見童子。
又雲。
屠兒即來何因不報。
童子重白師主。
又亦不許。
少頃屠兒即來取豬。
豬踰圈走出而向僧前床下。
屠兒逐至僧房。
僧曰。
豬投我來。
今為贖取。
遂出錢三百文贖豬。
後乃竊語伏生曰。
家中曾失絹不。
生報僧雲。
父存之日曾失絹兩匹。
又問。
姊妹幾人。
生又報雲。
唯有一姊。
姊與縣北公乘家。
僧即具陳童子所說。
伏生聞之悲泣不能自已。
更别加心供養豬母。
凡經數日豬忽自死。
托其女夢雲還債既畢得生善處。
兼勸其女更修功德。
唐武德年中。
隰州大甯人賀悅永興。
為鄰人牛犯其稼穑。
乃以繩勤牛舌斷。
永興後生子三人。
并皆喑痖不能言語。
唐括州刺史樂安任義方 武德年中死。
經數日而蘇。
自雲。
被引見閻羅王。
王令人引示地獄之處。
所說與佛經不殊。
又雲。
地下晝日昏暗如霧中行。
于時其家以義方心上少有煴氣。
遂即請僧行道。
義方乃於地下聞其贊呗之聲。
王撿其案謂之吏曰。
未合即死。
何因錯追。
遂放令歸。
義方出度三關。
關吏皆睡。
送人雲。
但尋呗聲當即到舍。
見一大坑當道。
意欲跳過。
遂落坑中。
應時即起。
論說地獄畫地成圖。
其所得俸祿皆造經像。
曾寫金剛般若千餘部。
義方自說。
冀州故觀城人姜滕生 武德末年忽遇惡疾。
遂入蒙山。
醫療積年不損。
後始還家。
身體瘡爛手足指落。
夜眠忽夢見一白石像。
可長三尺許。
謂之曰。
但為我續手令爾即差。
至旦忽憶。
於武德初年在黍地裡打雀。
於故村佛堂中。
取維摩經。
裂破用系杖頭吓雀。
有人見者雲道裂經大罪。
滕生反更惡罵。
遂入堂中打白石像。
右手總落。
夢中所見宛然舊像。
遂往佛前頭面作禮。
盡心悔過。
雇匠續其像手。
造經四十卷。
營一精舍。
一年之内病得痊愈。
鄉人号為聖像。
其堂及像并皆見在。
唐慈州刺史太原王千石 性自仁孝以沈謹見稱。
尤精内典信心練行。
貞觀六年父憂居喪過禮。
一食長齋柴毀骨立。
廬於墓左負土或墳。
夜中常誦佛經。
宵分不寝。
每聞擊磬之聲非常清徹。
兼有異香延及數裡。
道俗聞者莫不驚異。
唐河間邢文宗 家接幽燕。
禀性粗險。
貞觀年中。
忽遭惡風疾。
旬日之間眉須落盡。
於後就寺歸忏。
自雲。
近者使向幽州路。
逢一客将絹十餘疋。
逈澤無人。
因即卻殺。
此人雲。
将向城内欲買經紙。
終不得免。
少間屬一老僧複欲南出遇文宗。
懼事發覺揮刀拟僧。
僧叩頭曰。
乞存性命。
誓願終身不言。
文宗殺之。
棄之草間。
經二十餘日。
行還過僧死處。
時當暑月。
疑皆爛壞。
試往視之。
俨如生日。
宗因下馬以策築僧之口。
口出一蠅。
飛鳴清徹。
直入宗鼻。
久悶不出。
因得大患。
歲餘而死。
唐齊州高遠縣人杜通達 貞觀年中。
縣丞命令送一僧向北。
通達見僧經箱。
謂言。
其中總是絲絹。
乃與妻共計擊僧殺之。
僧未死間。
誦咒三兩句。
遂有一蠅飛人其鼻。
久悶不出。
通達眼鼻遽喎眉須即落。
迷惑失道精神沮喪。
未幾之間便遇惡疾。
不經一年而死。
臨終之際蠅遂飛出。
還入妻鼻。
其妻得病。
歲餘複卒。
唐雍州陸孝政 貞觀年中為右衛隰川府左果毅。
孝政為性躁急。
多為殘害。
府内先有蜜蜂一龛。
分飛聚於宅南樹上。
孝政于時遣人移就别龛。
其蜂未去之間。
孝政大怒遂煮熱湯一盆。
就樹沃蜂。
總以死盡。
殆無遣子。
至明年五月。
孝政於廳晝寝。
忽
有耿伏生者。
其家薄有資産。
隋大業十一年。
伏生母張氏避父。
将絹兩匹乞女。
數歲之後母遂終亡。
變作母豬。
在其家生。
複産二肫。
伏生并已食盡。
遂使不産伏生即召屠兒出賣。
未取之間有一客僧。
從生乞食。
即於生家少停。
将一童子入豬圈中遊戲。
豬語之言。
我是伏生母。
為於往日避生父眼取絹兩匹乞女。
我坐此罪變作母豬。
生得兩兒被生食盡。
還債既畢更無所負。
欲召屠兒賣我。
請為報之。
童子具陳向師。
師時怒曰。
汝甚颠狂。
豬那解作此語遂即寝眠。
又經一日。
豬見童子。
又雲。
屠兒即來何因不報。
童子重白師主。
又亦不許。
少頃屠兒即來取豬。
豬踰圈走出而向僧前床下。
屠兒逐至僧房。
僧曰。
豬投我來。
今為贖取。
遂出錢三百文贖豬。
後乃竊語伏生曰。
家中曾失絹不。
生報僧雲。
父存之日曾失絹兩匹。
又問。
姊妹幾人。
生又報雲。
唯有一姊。
姊與縣北公乘家。
僧即具陳童子所說。
伏生聞之悲泣不能自已。
更别加心供養豬母。
凡經數日豬忽自死。
托其女夢雲還債既畢得生善處。
兼勸其女更修功德。
唐武德年中。
隰州大甯人賀悅永興。
為鄰人牛犯其稼穑。
乃以繩勤牛舌斷。
永興後生子三人。
并皆喑痖不能言語。
唐括州刺史樂安任義方 武德年中死。
經數日而蘇。
自雲。
被引見閻羅王。
王令人引示地獄之處。
所說與佛經不殊。
又雲。
地下晝日昏暗如霧中行。
于時其家以義方心上少有煴氣。
遂即請僧行道。
義方乃於地下聞其贊呗之聲。
王撿其案謂之吏曰。
未合即死。
何因錯追。
遂放令歸。
義方出度三關。
關吏皆睡。
送人雲。
但尋呗聲當即到舍。
見一大坑當道。
意欲跳過。
遂落坑中。
應時即起。
論說地獄畫地成圖。
其所得俸祿皆造經像。
曾寫金剛般若千餘部。
義方自說。
冀州故觀城人姜滕生 武德末年忽遇惡疾。
遂入蒙山。
醫療積年不損。
後始還家。
身體瘡爛手足指落。
夜眠忽夢見一白石像。
可長三尺許。
謂之曰。
但為我續手令爾即差。
至旦忽憶。
於武德初年在黍地裡打雀。
於故村佛堂中。
取維摩經。
裂破用系杖頭吓雀。
有人見者雲道裂經大罪。
滕生反更惡罵。
遂入堂中打白石像。
右手總落。
夢中所見宛然舊像。
遂往佛前頭面作禮。
盡心悔過。
雇匠續其像手。
造經四十卷。
營一精舍。
一年之内病得痊愈。
鄉人号為聖像。
其堂及像并皆見在。
唐慈州刺史太原王千石 性自仁孝以沈謹見稱。
尤精内典信心練行。
貞觀六年父憂居喪過禮。
一食長齋柴毀骨立。
廬於墓左負土或墳。
夜中常誦佛經。
宵分不寝。
每聞擊磬之聲非常清徹。
兼有異香延及數裡。
道俗聞者莫不驚異。
唐河間邢文宗 家接幽燕。
禀性粗險。
貞觀年中。
忽遭惡風疾。
旬日之間眉須落盡。
於後就寺歸忏。
自雲。
近者使向幽州路。
逢一客将絹十餘疋。
逈澤無人。
因即卻殺。
此人雲。
将向城内欲買經紙。
終不得免。
少間屬一老僧複欲南出遇文宗。
懼事發覺揮刀拟僧。
僧叩頭曰。
乞存性命。
誓願終身不言。
文宗殺之。
棄之草間。
經二十餘日。
行還過僧死處。
時當暑月。
疑皆爛壞。
試往視之。
俨如生日。
宗因下馬以策築僧之口。
口出一蠅。
飛鳴清徹。
直入宗鼻。
久悶不出。
因得大患。
歲餘而死。
唐齊州高遠縣人杜通達 貞觀年中。
縣丞命令送一僧向北。
通達見僧經箱。
謂言。
其中總是絲絹。
乃與妻共計擊僧殺之。
僧未死間。
誦咒三兩句。
遂有一蠅飛人其鼻。
久悶不出。
通達眼鼻遽喎眉須即落。
迷惑失道精神沮喪。
未幾之間便遇惡疾。
不經一年而死。
臨終之際蠅遂飛出。
還入妻鼻。
其妻得病。
歲餘複卒。
唐雍州陸孝政 貞觀年中為右衛隰川府左果毅。
孝政為性躁急。
多為殘害。
府内先有蜜蜂一龛。
分飛聚於宅南樹上。
孝政于時遣人移就别龛。
其蜂未去之間。
孝政大怒遂煮熱湯一盆。
就樹沃蜂。
總以死盡。
殆無遣子。
至明年五月。
孝政於廳晝寝。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