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般若經疏卷中三

關燈
吉藏法師撰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菩薩教化品第三 前品依空護佛果。

    即方便智實智。

    此品依五忍十地化衆生。

    即實智方便故言教化品。

    前品非無因為成其果。

    此品非無果為成其因。

    又起如幻教迹化如幻衆生。

    故雲教化品。

    就此品中分為二段。

    初問二答。

    初問中三初問十地自利行相。

    二問利他行化相。

    三問所化衆生德行相貌。

     白佛言世尊護十地行菩薩雲何行可行雲何行化衆生以何相衆生可化 初段中護十地者牒所修十地位也。

    言雲何行可行者問何等行法可依之修行成十地得自行。

    第二問雲何行化衆生者。

    問菩薩行化用何等法化衆生。

    第三問言以何相衆生可化者。

    問所化衆生之體相。

     佛言大王五忍是菩薩法伏忍上中下信忍上中下順忍上中下無生忍上中下寂滅忍上下名為諸佛菩薩修般若波羅蜜 佛言下第二答前三問即為三段。

    初從五忍是菩薩法下。

    說十四忍具足答初問自行。

    從白佛言雲何菩薩本業清淨乃至諸鬼神現身修行般若答前第二外化行問。

    從佛告大王汝先言下竟品答第三問。

    就前自行中有二。

    初略說五忍明自行體。

    善男子下第二廣分别十四忍顯自行相。

    就前略中有二意。

    初生起二立五忍意。

    初生起者伏忍上中下即是得聖方便行。

    二信忍上中下即是入聖之初門。

    三順忍上中下即是順無生果之近緣。

    四無生忍上中下即是向果之功能。

    五寂滅忍上下即是因果合說。

    就立五忍意有三段。

    初五忍是菩薩法表五忍屬人。

    二伏忍上中下出五忍位。

    名為諸佛菩薩下第三結釋初文。

    可知第二出位中伏忍上中下者。

    習忍下性忍中道種忍上在三賢位信忍上中下初地下。

    二地中三地上。

    順忍上中下四地下五地中六地上。

    無生忍上中下七地下八地中九地上。

    寂滅忍上下十地下佛地上。

     善男子初發相信恒河沙衆生修行伏忍于三寶中生習種性十心信心精進心念心慧心定心施心戒心護心願心回向心是為菩薩能少分化衆生 善男子下第二廣分别十四忍。

    開五忍為十四忍。

    初明習種性名習忍。

    即有三段初标修忍人。

    二别列十種心。

    三是為菩薩下明化衆生功能。

    文言初發相信恒河沙衆生修行伏忍者。

    解雲。

    無量恒河沙世界人天。

    二乘修行種種功德聚集作一分。

    正與信心菩薩等也。

    文言于三寶中生習種性。

    三寶道理即是果報立志遠大故。

    不怯弱于三寶勤策勵。

    即是信習一切種智之本性十信。

     已超過二乘一切善地一切諸佛菩薩長養十心為聖胎也次第起于幹慧性種性有十種心所謂四意止身受心法不淨苦無常無我也三意止三善根慈施慧也三意止所謂三世過去因忍現在因果忍未來果忍也 超過二乘地者此是大乘之解故過二乘。

    成大乘法身種子名為聖胎也。

    次第二明中忍性種性文有三。

    初總舉性種十心。

    二所謂下别列十心。

    三是菩薩下明中忍功能。

    雲次第起于幹慧者小乘法中習種之外前。

    别有幹慧地未得理解潤心故。

    今此對初地真解名種性為幹慧地也。

    第二别列十心中。

    四意止是四念處。

    三意止即三善根。

    不貪善根即是施。

    不嗔善根即是慈。

    不癡善根即是慧。

    下文釋謂慈施慧。

    三意止者過去無明行名因忍。

    三因五果現在名因果忍。

    未來生老死名為果忍。

     是菩薩亦能化一切衆生已能過我人知見衆生等想及外道倒想所不能壞複有十道種性地所謂觀色識想受行得戒忍知見忍定忍慧忍解脫忍觀三界因果空忍無願忍無想忍觀二谛虛實一切法無常名無常忍一切法空得無生忍 是菩薩亦能化一切衆生者第三明中忍功能。

    觀五陰無我故已過我人等想。

    觀三世因果非常非斷故外道等不能破壞。

    此經性種性在十解十行。

    依華嚴十住為習種十行為性種。

    依華嚴十解為十住一名發心住(乃至)十灌頂住。

    十行者一名歡喜行(乃至)十名真實行。

    第三道種性明上忍有三。

    初總明五陰觀。

    二别明十堅心。

    三是菩薩下結上忍功能化衆生。

    十堅者五分法身.三空忍.觀二谛虛實一切無常忍.一切法空得無生忍。

     是菩薩十堅心作轉輪王。

    亦能化四天下。

    生一切衆生善根。

    又信忍菩薩所謂善達明中行者斷三界色煩惱縛。

    能化百佛千佛萬佛國中現百身千身萬身神通無量功德常以十五心為首。

    四攝法.四無量心.四弘願.三解脫門。

    是菩薩從善覺地至于薩婆若。

    以此十五心為一切行根本種子。

    又順忍菩薩所謂見勝現法 是菩薩下結上忍功能化衆生德。

    十堅心結自利德。

    作轉輪王下結化他德。

    此經明名道種性。

    華嚴名十回向一名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乃至)十名法界無量回向。

    此經作金輪王故化四天下。

    依下文上品十善鐵輪王化一閻浮提。

    習種銅輪王化二天下。

    除東北二方。

    性種性銀輪王化三天下除北方。

    此處經文略耳。

    又此四王在閻浮統領餘三天下與佛相似。

    又信忍下明信忍有三種。

    一想信輕毛菩薩二久信三賢是三證信初地已上。

    就信忍文有四初标信忍名德。

    又信忍菩薩出名。

    所謂善達明中行者出信忍德。

    斷三界下第二斷障。

    能化百佛下第三明所化國土。

    初地現百身二地現千身三地現萬身。

    常以十五心為首下第四起勝修。

    初出德内。

    善達明中行者總标信忍等三位。

    善者善覺忍此在初地。

    達者是觀達忍在二地。

    明者是明慧忍在三地。

    三昧照明名為明慧。

    斷三界色煩惱縛者。

    初二三地觀色谛無相。

    不取著色法故離色縛。

    道理亦觀心谛無生。

    文隐顯從多說耳。

    第三所化國土中(乃至)萬佛世界。

    此明神通化益。

    依他經攝報果中初地化百佛世界。

    二地化千佛世界三地化萬佛世界。

    現身等亦爾。

    依願智果皆言不可數。

    第四起勝修行者初地行布施攝令生信。

    愛語攝令生解。

    利行攝令起因。

    同事攝令得果。

    亦名同事謂苦樂事同也。

    言四無量心者是利他心。

    此具三緣一衆生緣緣假名衆生與樂。

    二法緣緣五陰法數。

    三名無緣緣諸衆生五陰無所得。

    一慈是與樂心也。

    二悲是拔苦心。

    三喜是慶物心。

    四舍是平等心。

    緣境無限故名無量。

    四弘誓願者是利他願。

    未度苦令度苦未解集令解集。

    未得安道令得安道未得涅槃令得涅槃。

    三解脫門者是無漏三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