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要抄
關燈
小
中
大
道。
妄見作所作。
悉著有無論。
是故無解脫。
涅槃離心意。
唯此一法實。
藏識說為心。
思量以為意。
心如白色衣。
意識習為垢。
垢習之所污。
念心不顯現。
若随言取義。
建立于諸法。
以彼建立故。
死堕地獄中。
佛告大惠。
彼人愚癡不知。
言說是生是滅。
義不生滅。
一切言說堕于文字。
義則不堕。
離有離無故。
無生無體故。
淨說法。
佛藏經雲 舍利弗。
是人又能清淨持戒。
無有瑕疵。
不垢不淨。
自在智者所贊能自具足。
随順禅定時樂坐禅。
如是比丘我亦聽受供養。
舍利弗。
身證法身無有疑悔。
我聽是人高坐說法。
雖見凡夫清淨持戒。
心不貪著外道經義。
一心勤求沙門上果。
不貪利養善巧定說。
多聞廣喻猶如大海。
乃至失命猶不妄語。
不樂诤訟自利利他。
唯說清淨第一實義。
所說如是。
舍利弗。
如是說者我聽說法。
如來所說能使諸法不相違逆。
為說戒定惠解脫知見。
舍利弗。
求利比丘。
為佛出家而破戒品。
何用說法。
何以故。
舍利弗。
我經中說。
若人不自善寂不能護。
法能令他人善寂自護。
無有是處。
如人自沒污泥欲出他人。
無有是處。
若人自善寂。
能出污泥欲出他人。
則有是處。
是故舍利弗。
我今明了告汝。
诽謗如來其罪不輕。
實語比丘應聽說法。
非妄語者持戒比丘。
則能法施。
舍利弗。
高坐說法決定斷疑。
最是上事。
若持戒不淨著外道義。
我則不聽。
及妄諸者貴世樂者。
求利者。
樂诤訟者。
我亦不聽。
我聽淨持戒者。
質直心者。
通達諸法實相者。
高坐說法。
舍利弗。
破戒比丘甯當舍戒。
不著聖人相袈裟覆藏罪垢。
蜜作衆惡受人信施。
舍利弗。
雲何以小因緣。
而于地獄受久遠身。
阿難。
譬如惡賊于王大臣。
不敢自現盜他物者。
不自言賊。
如是阿難。
破戒比丘成就非沙門法。
上不自言我是惡人。
況能向餘人說。
自言罪人。
阿難。
如是經者。
破戒比丘。
随得聞時能自降伏則有慚愧。
持戒比丘得自增長。
說是法時。
九萬諸天于諸法中得法眼淨。
法華經雲 我此九部法随順衆生入大乘為本。
楞伽經雲 爾時大惠複請佛言。
唯願為說宗趣之相。
令我及諸菩薩善達此義。
不随一切衆邪妄解。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
谛聽。
當為汝說。
大惠言唯。
佛言。
大惠一切二乘及諸菩薩。
有二種宗法相。
何等為二。
為宗趣法相。
言說法相。
宗趣法相者。
謂自所證殊勝之相。
離于文字語言分别。
入無漏界成自地行。
超過一切不正思覺。
伏魔外道生智惠光。
是名宗趣法相。
言說法相者。
為說九部種種教法。
離于一異有無等相。
以巧方便随衆生心令入此法。
是名言說法相。
汝及諸菩薩當勤修學。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宗趣與言說。
自證及教法。
若能善知見。
不堕他妄解。
佛告大惠言。
第一義者。
是聖智内自證境。
非語言分别智境。
語言分别不能顯示。
大惠言。
說者生滅動搖展轉因緣生。
若展轉緣生于第一義則不能顯示。
第一義者。
無自他相。
言語有相不能顯示。
第一義者。
但唯自心。
種種外相悉皆無有。
言語分别不能顯示。
是故大惠應當遠離語言分别佛分别。
佛告。
婆羅門乃至少有心識流動分别外境。
皆是世論乃至心流動。
是則為世論。
分别不起者。
是人見自心。
佛告大惠。
乃至少有言語分别生。
即有常無過常。
是故應除二分别覺勿令少在。
乃至有所立。
一切皆錯亂。
若見唯自心。
是則無為诤。
愚夫樂妄說。
不聞真實惠。
言說三苦本。
真實滅苦因。
言說即變異。
真實離文字。
于妄想心鏡。
愚生二種見。
不識心及緣。
即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
妄想即不生。
我無上大乘。
超過于名言。
其義甚明了。
愚夫不覺知。
内自證不動。
是無上大乘。
思益經雲 雲何比丘随佛教随佛語。
答言。
稱贊毀辱其心不動。
是名随佛教。
不随文字語言是名随佛語。
又比丘滅一切諸相。
是名随佛教。
又雲。
身無所起心無所起。
是名第一牢強精進。
有诤法。
思益經雲 梵天言。
雲何比丘多诤訟。
答言。
是好是惡此名诤訟。
是理是非理此名诤訟。
是垢是淨此名诤訟。
是善是不善此名诤訟。
是戒是毀戒此名诤訟。
是應作是不應作此名诤訟。
以是法得道以是法得果此名诤訟。
梵天若于法中有高下心貪著取受。
皆是诤訟。
樂诤訟者。
無沙門法。
樂沙門法者。
無有妄想貪著。
梵天言。
雲何比丘親近于佛。
答言。
若比丘于諸法中不見有法若近若遠。
是名親近于佛。
梵天言。
雲何比丘給侍于佛。
答言。
若比丘身口意無所作。
是名給侍于佛。
樂璎珞莊嚴方便品(一部一卷成。
亦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若其無诤不可言說。
以何等故說名無诤。
須菩提言。
姊。
如來世尊為聲聞弟子假名字說。
女言。
大德須菩提。
若有假名即有诤訟。
若有诤訟即有颠倒。
若有颠倒非沙門法。
須菩提言。
姊何等是沙門法。
女言。
大德須菩提。
無有文字。
無有诤訟。
無有颠倒。
是沙門法。
亦不分别是法。
是非法。
是沙門法。
又不分别憶想不憶想。
是沙門法。
離一切著。
是沙門法。
無心離意識。
是沙門法。
知足是沙門法。
離有為法。
是沙門法。
諸法如虛空。
是沙門法。
說是沙門法時。
中間所集聽法諸天。
有四十天子。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藏經雲(佛弟子終有為著相。
非沙門法)非沙門自稱沙門
妄見作所作。
悉著有無論。
是故無解脫。
涅槃離心意。
唯此一法實。
藏識說為心。
思量以為意。
心如白色衣。
意識習為垢。
垢習之所污。
念心不顯現。
若随言取義。
建立于諸法。
以彼建立故。
死堕地獄中。
佛告大惠。
彼人愚癡不知。
言說是生是滅。
義不生滅。
一切言說堕于文字。
義則不堕。
離有離無故。
無生無體故。
淨說法。
佛藏經雲 舍利弗。
是人又能清淨持戒。
無有瑕疵。
不垢不淨。
自在智者所贊能自具足。
随順禅定時樂坐禅。
如是比丘我亦聽受供養。
舍利弗。
身證法身無有疑悔。
我聽是人高坐說法。
雖見凡夫清淨持戒。
心不貪著外道經義。
一心勤求沙門上果。
不貪利養善巧定說。
多聞廣喻猶如大海。
乃至失命猶不妄語。
不樂诤訟自利利他。
唯說清淨第一實義。
所說如是。
舍利弗。
如是說者我聽說法。
如來所說能使諸法不相違逆。
為說戒定惠解脫知見。
舍利弗。
求利比丘。
為佛出家而破戒品。
何用說法。
何以故。
舍利弗。
我經中說。
若人不自善寂不能護。
法能令他人善寂自護。
無有是處。
如人自沒污泥欲出他人。
無有是處。
若人自善寂。
能出污泥欲出他人。
則有是處。
是故舍利弗。
我今明了告汝。
诽謗如來其罪不輕。
實語比丘應聽說法。
非妄語者持戒比丘。
則能法施。
舍利弗。
高坐說法決定斷疑。
最是上事。
若持戒不淨著外道義。
我則不聽。
及妄諸者貴世樂者。
求利者。
樂诤訟者。
我亦不聽。
我聽淨持戒者。
質直心者。
通達諸法實相者。
高坐說法。
舍利弗。
破戒比丘甯當舍戒。
不著聖人相袈裟覆藏罪垢。
蜜作衆惡受人信施。
舍利弗。
雲何以小因緣。
而于地獄受久遠身。
阿難。
譬如惡賊于王大臣。
不敢自現盜他物者。
不自言賊。
如是阿難。
破戒比丘成就非沙門法。
上不自言我是惡人。
況能向餘人說。
自言罪人。
阿難。
如是經者。
破戒比丘。
随得聞時能自降伏則有慚愧。
持戒比丘得自增長。
說是法時。
九萬諸天于諸法中得法眼淨。
法華經雲 我此九部法随順衆生入大乘為本。
楞伽經雲 爾時大惠複請佛言。
唯願為說宗趣之相。
令我及諸菩薩善達此義。
不随一切衆邪妄解。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
谛聽。
當為汝說。
大惠言唯。
佛言。
大惠一切二乘及諸菩薩。
有二種宗法相。
何等為二。
為宗趣法相。
言說法相。
宗趣法相者。
謂自所證殊勝之相。
離于文字語言分别。
入無漏界成自地行。
超過一切不正思覺。
伏魔外道生智惠光。
是名宗趣法相。
言說法相者。
為說九部種種教法。
離于一異有無等相。
以巧方便随衆生心令入此法。
是名言說法相。
汝及諸菩薩當勤修學。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宗趣與言說。
自證及教法。
若能善知見。
不堕他妄解。
佛告大惠言。
第一義者。
是聖智内自證境。
非語言分别智境。
語言分别不能顯示。
大惠言。
說者生滅動搖展轉因緣生。
若展轉緣生于第一義則不能顯示。
第一義者。
無自他相。
言語有相不能顯示。
第一義者。
但唯自心。
種種外相悉皆無有。
言語分别不能顯示。
是故大惠應當遠離語言分别佛分别。
佛告。
婆羅門乃至少有心識流動分别外境。
皆是世論乃至心流動。
是則為世論。
分别不起者。
是人見自心。
佛告大惠。
乃至少有言語分别生。
即有常無過常。
是故應除二分别覺勿令少在。
乃至有所立。
一切皆錯亂。
若見唯自心。
是則無為诤。
愚夫樂妄說。
不聞真實惠。
言說三苦本。
真實滅苦因。
言說即變異。
真實離文字。
于妄想心鏡。
愚生二種見。
不識心及緣。
即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
妄想即不生。
我無上大乘。
超過于名言。
其義甚明了。
愚夫不覺知。
内自證不動。
是無上大乘。
思益經雲 雲何比丘随佛教随佛語。
答言。
稱贊毀辱其心不動。
是名随佛教。
不随文字語言是名随佛語。
又比丘滅一切諸相。
是名随佛教。
又雲。
身無所起心無所起。
是名第一牢強精進。
有诤法。
思益經雲 梵天言。
雲何比丘多诤訟。
答言。
是好是惡此名诤訟。
是理是非理此名诤訟。
是垢是淨此名诤訟。
是善是不善此名诤訟。
是戒是毀戒此名诤訟。
是應作是不應作此名诤訟。
以是法得道以是法得果此名诤訟。
梵天若于法中有高下心貪著取受。
皆是诤訟。
樂诤訟者。
無沙門法。
樂沙門法者。
無有妄想貪著。
梵天言。
雲何比丘親近于佛。
答言。
若比丘于諸法中不見有法若近若遠。
是名親近于佛。
梵天言。
雲何比丘給侍于佛。
答言。
若比丘身口意無所作。
是名給侍于佛。
樂璎珞莊嚴方便品(一部一卷成。
亦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若其無诤不可言說。
以何等故說名無诤。
須菩提言。
姊。
如來世尊為聲聞弟子假名字說。
女言。
大德須菩提。
若有假名即有诤訟。
若有诤訟即有颠倒。
若有颠倒非沙門法。
須菩提言。
姊何等是沙門法。
女言。
大德須菩提。
無有文字。
無有诤訟。
無有颠倒。
是沙門法。
亦不分别是法。
是非法。
是沙門法。
又不分别憶想不憶想。
是沙門法。
離一切著。
是沙門法。
無心離意識。
是沙門法。
知足是沙門法。
離有為法。
是沙門法。
諸法如虛空。
是沙門法。
說是沙門法時。
中間所集聽法諸天。
有四十天子。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藏經雲(佛弟子終有為著相。
非沙門法)非沙門自稱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