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要抄

關燈
切形像是。

     金剛經雲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佛藏經雲。

    佛告舍利弗。

    我餘經說。

    若人見法是為見我。

    如來非法亦非非法(不順有相不依無相即是見法。

    見法者見本性)何以故。

    調達愚人及諸外道。

    皆以色身見佛。

    舍利弗。

    如來不應以色身見。

    亦複不應以音聲見。

    舍利弗。

    若人以色身見佛。

    是去佛遠。

    所以者何。

    佛不名見名為見佛(不依有見無見即是不依正見)。

     維摩經雲 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衆求法名無染。

    若染于法乃至涅槃。

    是即染著非求法也。

    法名無為。

    若行有為。

    是求有為。

    非求法也。

    法離見聞覺知。

    若行見聞覺知。

    是即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唯舍利弗。

    夫求法者。

    于一切法應無所求。

     法華經雲 無上寶聚不求自得(若人不求種種世法。

    亦不求佛法。

    即是真求法人)真佛者(識心見性悟理之人即是真佛)。

     金剛經雲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離有離無故。

    不垢不淨故。

    無生無體故)。

     法身禮。

     入佛境界經雲 佛常在世間。

    而不染世法。

    以不分别世間故。

    敬禮無所觀。

    虛空無中邊。

    諸佛身亦然。

    心同虛空故。

    敬禮無所觀。

    一切平等禮。

    無禮無不禮。

    一禮遍含識。

    同歸實相體(實相者。

    不順有體相不依無相是)。

     楞伽經雲 爾時大惠白佛言。

    世尊。

    願為我說諸佛體性。

    佛言。

    大惠。

    覺二無我。

    除二種障。

    離二種死。

    斷二種煩惱。

    是佛體性。

    大惠聲聞緣覺得此法已亦名為佛。

    我以是義但說一乘。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善知二無我。

    除二障二惱。

    及不思議死。

    是故名如來。

     假三寶 形像佛是佛寶。

    一切經論教法是法寶。

    剃發被袈裟受二百五十戒是僧寶(若不識心不見性總無寶)。

     真三寶(見性之人三寶具足)。

     維摩經雲。

    寂根菩薩曰。

    佛法衆為二。

    佛即是法。

    法即是衆。

    是三寶。

    皆無為相。

    與虛空等。

    一切法亦爾。

    能随此行者。

    是為入不二法門(不随有行不依無行即是離法之人)。

     思益經雲 若身證是法。

    亦不離身見法。

    亦不離法見身。

    于是觀中不見二相。

    不見不二相。

    如是現前知見而亦不見。

    名聖默然。

    若有諸菩薩。

    于上中下法。

    亦不取不舍。

    是名行菩提。

    若法及非法。

    不分别為二。

    亦不得不二。

    是名行菩提。

    若二即有為。

    非二即無為。

    離是二邊者。

    是名行菩提。

    是人過凡夫。

    亦不入法位。

    未得果而聖。

    是世間福田。

    行于佛道時。

    無法可舍離。

    亦無法可受。

    是名菩提相。

    一切無所念。

    是即如來法。

     文殊師利菩薩問思益菩薩言。

    雲何名為修道。

    思益菩薩答言。

    若不分别是法是非法離于二相。

    名為修道。

    又問雲。

    何名為修道。

    答言。

    不堕有不堕無亦不分别是有是無。

    習如是者名為修道。

     又問。

    何故不見。

    答。

    言離二相故不見。

    不見即正是見。

    若說法不違佛不違法不違僧名為說法。

    若知法即是佛(是佛寶)離相即是法(是法寶)無為即是僧(是僧寶)一人見性。

    分明三寶具足。

     涅槃經雲 見性成佛道(除見性外更有法門出三界得成佛者無有是處)假戒(因犯禁戒制戒是。

    此戒是方便戒。

    是不了教。

    隻許五歲學五歲若不舍是真外道。

    是具足邪見人)佛藏經雲 佛告舍利弗。

    我說教者不說受者。

    舍利弗。

    于我法中多有如是增上慢教。

    舍利弗。

    若受教者受戒五歲不能悉舍。

    如是所教于是教中勤心精進自有得。

    無有比丘不往咨問。

    我說此人雖有五歲猶名邪見。

    雜外道法順行魔教。

    舍利弗。

    若有比丘受是教已聞空無所得法。

    即自覺知。

    我先受者皆是邪見。

    于空無所得法無悔。

    深入通達不依一切我見人見。

    舍利弗。

    我說此人名為清淨梵行。

     法句經雲 若說諸持戒。

    無善無威儀。

    戒性如虛空。

    持者為迷倒。

     金剛三昧經 為說戒者。

    為不善慢故海波浪故如彼心地八識海澄九識流淨風不動波浪不起戒性等空持者迷倒。

     諸法無行經雲 若人分别戒。

    是則無有戒。

    若有見戒者。

    是則為失戒。

    戒非戒一相。

    知是為道師。

     涅槃經雲 戒有二種。

    一者性自能持。

    二者須他教敕。

    若遇師僧白四羯磨。

    然後得戒。

    雖得戒已要憑和上諸師同學善友誨喻。

    乃知。

    進止聽法說法備諸威儀。

    是名須他教敕。

     花嚴經梵行品雲 若戒是梵行者。

    為場壇是戒耶。

    問。

    清淨是戒耶。

    教威儀是戒耶。

    三說羯磨是戒耶。

    和上是戒耶。

    阿阇梨是戒耶。

    剃發是戒耶。

    著袈裟衣是戒耶。

    乞食是戒。

    正命是戒耶。

    如是觀已于身無所取。

    于修無所著。

    于法無所住。

    過去已滅。

    未來未至。

    現在空寂。

    無作業者。

    無受報者。

    此世不移動。

    彼世不改變。

    此中何法名為梵行。

    從何處來。

    誰之所有體。

    為是誰由誰而作。

    為是有為是無。

     真戒(一切衆生本來自有佛性。

    是持真戒者識心見性人。

    是見性之時想念不生。

    不起分别及有漏習。

    入無戒不自不他不垢不淨無我無人無念無分别無主無宰無吝無惜百無所須。

    諸欲永息等同虛空。

    同無情物身心不自。

    戒犯不二能。

    如是知者是真持戒人)。

     不淨說法。

     楞伽經雲 未來世當有。

    身著于袈裟。

    妄說于有無。

    毀壞我正法。

    佛告大惠。

    彼愚癡人說有三乘。

    不說唯心無諸境界。

    一切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