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人是因為無明而迷路的,還是因為本覺而生出迷惑的?富樓那說:這個迷途之人,并不是因為其無明,也不是因為其本覺而迷路的。
為什麽呢?因為無明本來就沒有根,又為什麽是因為無明呢?本覺不會生出無明,而說是從本覺生出?如來說:這個迷途之人正迷惑時,突然有一個明白方向的人指示他,令他開了悟,富樓那,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個人縱然在這個村落裡有了迷惑,以後他會不會又生出迷惑來?富樓那說:不會的,世尊。
如來說:富樓那,十方如來佛也是這樣。
這個迷惑本來沒有自己的根本,它的本性畢竟是空。
本來沒有迷惑,隻有迷惑了的覺見。
覺見到迷惑,迷惑也就滅絕了,覺見并不會再生出迷惑來。
猶如眼睛長有翳膜的人會看見虛空中的花,一旦除去翳膜,這花也就從空而滅了。
這時,忽然有個愚蠢的人,在那空花已滅去的虛空地方,等待着空花再生出來,你認為此人,他是愚蠢還是聰明?富樓那說:虛空本來沒有花,妄見到花的生滅,看到空花已滅的虛空上這已經是颠倒,怎麽還要等待那空花的再生呢?這實在是又癡又狂啊!哪裡還說得上這個狂癡之人是愚還是慧?如來說:正如你所悟解的,為什麽還要問各方如來佛的妙覺明本是空、怎麽才能再生出山河大地呢?又比如金礦與種種金屬物質雜亂處在一起,但是金礦一經過煉成精純,就不會再成為原來混雜的狀态。
又好比木頭燒成了灰、就不會再成為木頭,各方如來佛的真如菩提涅槃,也是這樣的情形。
富樓那,你又問,地、水、火、風本性圓融,盈布一切世間。
但是為什麽水火二性并不會相抵觸而毀滅,為什麽虛空及大地等,都是遍布于形質世界之中,它們本來并不是兼容相和的?富樓那啊!譬如那個虛空,它的形質不是種種物相群集而成,但是它并不拒斥那種種物相在其中生發。
為什麽這樣?富樓那啊!那個巨大的虛空,太陽照射時它就明亮起來,雲層遮障時它就昏暗起來,風吹拂時它就搖動起來,天氣澄澈時它便清朗起來,雲氣凝結時它又渾濁起來。
塵土聚積就成為土堆,水澄靜就可以映物。
這些又是什麽意思呢?這些種種不同的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之中生出,還是從虛空中生出?如果這種種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中生出的,那麽,當太陽照射時,十方世界全體就是太陽,為什麽會在空中又看到一個太陽?如果是虛空自己生出光明,虛空就應能夠自照,可是為什麽深夜雲霧遮障時,虛空中不生出光亮呢?應當知道,這個光亮,既不是因日而生,也不是因空而生。
同時,它既不與太陽相異,也不與虛空相異而生。
觀見所見的事物本來就是虛妄的,一定不能指出實體來,就像等候空花再生一樣,隻能結成一個空果而已。
還有必要去诘難水火二性不相抵觸滅絕的奧義嗎?觀見的真性隻在妙覺明見,妙覺明心本性圓融,在沒有顯示其虛妄的假相之前,先就融攝了水火二性的對立,在本真觀見之中,為什麽要說水、火不相容的呢?本真的妙覺了知也是這樣的情形。
你以為空一旦被認知了别,就會有空現示出來,地、水、火、風各自都被認知了别時,它們就各自現示出來。
如果它們一起被認知了别,就會一起現示出來。
那麽,什麽是一起現示?富樓那,就如在一團水中現出太陽影子,二個人一同觀看水中之日,他們一個往東走,一個往西走,就會分别有二個太陽随着他們走。
一個向東,一個向西,并不一樣,但是,我們知道太陽隻有一個,為什麽還要說他們各有一個太陽在跟随呢?既然各有一個太陽相随,就應當有二個太陽,為什麽各自看到的卻隻是一個太陽呢?所以,怎樣說都是虛妄,沒有憑據可證明是正确的。
富樓那,你以為色境和空境在如來藏中相傾相奪,但是,如來藏卻是随順着衆生業力,而現示為色境和空境的,并遍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
所以,在一切法界之中,顯示種種現象,風吹而有物動,空闊而有澄明,日照而有光亮,雲積而有昏暗。
衆生迷悶無知、違背妙明覺見去應和塵物,應和久了,便生出種種業力煩勞,于是世間種種形質障礙塵物煩惱生出。
我則以為,妙明覺心不生不滅,契合于如來藏中,而如來藏就是妙覺明心、其圓照一切法界。
所以在如來藏中,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不動清淨道場遍在于十方世界,一身即含有十方無盡虛空,一毛發類上現示無盡寶刹,坐在微細塵埃裡就可以轉動大法轉。
這是因為滅盡塵緣妄境,歸合于妙明的真覺,所以才生發出真如妙覺明性。
如來藏本來即是妙圓真心,即是無上圓滿心體,所以他不是認識心,亦不是空境。
不是地,不是水,不是風,不是火。
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也不是色、聲、香、味、觸、法。
不是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亦不是意識界。
既不是明,也不是無明,亦不是明和無明的滅盡。
如此乃至既不是老,也不是死,亦不是老和死的滅盡。
不是苦,不是集,不是滅、亦不是道。
不是智慧,也不是得法。
不是布施,不是善性,不是精進,不是忍辱,不是禅定,不是般若智慧,不是波羅蜜多究竟彼岸,這樣直到不是如來,不是佛,不是三藐三菩提心,不是大涅槃。
不是常住,不是歡喜,不是本我,亦不是清淨天。
因為如此既非世間也非出世間種種事物境界的緣故,所以如來藏的本真明妙心體,既是認識心,又是空境。
既是地,是水,是火,又是風。
既是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聲、香、味、觸、法。
既是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也是意識界。
既是明,也是無明,亦是明和無明的滅盡。
既是苦,是集,是滅,也是道。
既是智慧,也是得法。
既是布施,又是善性,既是精進,亦是忍辱,既是禅定、又是般若智慧,亦是波羅蜜多究竟彼岸,這樣直至既是如來,又是佛,既是三貌三菩提心,亦是大涅槃。
既是常住,是歡喜,是本我,亦是清淨天。
以這樣既是在世間,又是出世間一切事物的緣故,如來藏的本真妙明心體,既遠離一切是,也遠離一切不是,既是一切的是,又不是一切的是。
為什麽沈淪于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種種有為事物之中的衆生,以及出世間聲聞、緣覺這些修行者們,都以他們各自所知的心來測度如來的無上菩提,是将世間言說引入到佛的真知真見之中嗎?這就譬如有琴、瑟,箜篌、琵琶這些樂器,它們都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但是沒有靈巧手指的彈撥,那美妙聲音終不能發出來。
你與衆生也是這樣,你們的寶覺真心原是各自圓滿生光的,就像我用手指一按,海印之光就熠熠生起,可是隻要你們一舉識心,塵勞就會生起。
這都是由于你不能精進求取無上覺道,反而卻貪戀小乘修行,以此小道修行為滿足的結果。
富樓那說: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本來是圓滿無差别的,但是我從無始久遠以來即遭妄想,長久沈淪在輪回之中,即使今日得皈無上覺道,仍然未能究竟。
世尊,既然一切妄念都已滅絕,隻有妙性常存,敢問如來,一切衆生為什麽會有妄想,從而自蔽本真無上知見,遭受流轉輪回呢? 如來對富樓那說:雖然你已經拔除了迷疑,但是仍然有疑惑沒有除盡,我且以世間現示的事物再來問你。
難道你沒有聽說室羅城裡的演若達多的事嗎?他早晨起來,忽然想起去照鏡子,這時他很喜歡鏡子裡的頭有眉有眼曆曆清晰,卻詫異自己的頭,說是看不到眼睛眉毛,可能這是妖魅的頭吧?一時,他就驚恐無狀狂跑而去。
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個人為什麽會無故狂跑?富樓那說:這個人心生了狂想,再無其它原因。
如來說:妙覺圓明心本來即是
為什麽呢?因為無明本來就沒有根,又為什麽是因為無明呢?本覺不會生出無明,而說是從本覺生出?如來說:這個迷途之人正迷惑時,突然有一個明白方向的人指示他,令他開了悟,富樓那,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個人縱然在這個村落裡有了迷惑,以後他會不會又生出迷惑來?富樓那說:不會的,世尊。
如來說:富樓那,十方如來佛也是這樣。
這個迷惑本來沒有自己的根本,它的本性畢竟是空。
本來沒有迷惑,隻有迷惑了的覺見。
覺見到迷惑,迷惑也就滅絕了,覺見并不會再生出迷惑來。
猶如眼睛長有翳膜的人會看見虛空中的花,一旦除去翳膜,這花也就從空而滅了。
這時,忽然有個愚蠢的人,在那空花已滅去的虛空地方,等待着空花再生出來,你認為此人,他是愚蠢還是聰明?富樓那說:虛空本來沒有花,妄見到花的生滅,看到空花已滅的虛空上這已經是颠倒,怎麽還要等待那空花的再生呢?這實在是又癡又狂啊!哪裡還說得上這個狂癡之人是愚還是慧?如來說:正如你所悟解的,為什麽還要問各方如來佛的妙覺明本是空、怎麽才能再生出山河大地呢?又比如金礦與種種金屬物質雜亂處在一起,但是金礦一經過煉成精純,就不會再成為原來混雜的狀态。
又好比木頭燒成了灰、就不會再成為木頭,各方如來佛的真如菩提涅槃,也是這樣的情形。
富樓那,你又問,地、水、火、風本性圓融,盈布一切世間。
但是為什麽水火二性并不會相抵觸而毀滅,為什麽虛空及大地等,都是遍布于形質世界之中,它們本來并不是兼容相和的?富樓那啊!譬如那個虛空,它的形質不是種種物相群集而成,但是它并不拒斥那種種物相在其中生發。
為什麽這樣?富樓那啊!那個巨大的虛空,太陽照射時它就明亮起來,雲層遮障時它就昏暗起來,風吹拂時它就搖動起來,天氣澄澈時它便清朗起來,雲氣凝結時它又渾濁起來。
塵土聚積就成為土堆,水澄靜就可以映物。
這些又是什麽意思呢?這些種種不同的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之中生出,還是從虛空中生出?如果這種種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中生出的,那麽,當太陽照射時,十方世界全體就是太陽,為什麽會在空中又看到一個太陽?如果是虛空自己生出光明,虛空就應能夠自照,可是為什麽深夜雲霧遮障時,虛空中不生出光亮呢?應當知道,這個光亮,既不是因日而生,也不是因空而生。
同時,它既不與太陽相異,也不與虛空相異而生。
觀見所見的事物本來就是虛妄的,一定不能指出實體來,就像等候空花再生一樣,隻能結成一個空果而已。
還有必要去诘難水火二性不相抵觸滅絕的奧義嗎?觀見的真性隻在妙覺明見,妙覺明心本性圓融,在沒有顯示其虛妄的假相之前,先就融攝了水火二性的對立,在本真觀見之中,為什麽要說水、火不相容的呢?本真的妙覺了知也是這樣的情形。
你以為空一旦被認知了别,就會有空現示出來,地、水、火、風各自都被認知了别時,它們就各自現示出來。
如果它們一起被認知了别,就會一起現示出來。
那麽,什麽是一起現示?富樓那,就如在一團水中現出太陽影子,二個人一同觀看水中之日,他們一個往東走,一個往西走,就會分别有二個太陽随着他們走。
一個向東,一個向西,并不一樣,但是,我們知道太陽隻有一個,為什麽還要說他們各有一個太陽在跟随呢?既然各有一個太陽相随,就應當有二個太陽,為什麽各自看到的卻隻是一個太陽呢?所以,怎樣說都是虛妄,沒有憑據可證明是正确的。
富樓那,你以為色境和空境在如來藏中相傾相奪,但是,如來藏卻是随順着衆生業力,而現示為色境和空境的,并遍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
所以,在一切法界之中,顯示種種現象,風吹而有物動,空闊而有澄明,日照而有光亮,雲積而有昏暗。
衆生迷悶無知、違背妙明覺見去應和塵物,應和久了,便生出種種業力煩勞,于是世間種種形質障礙塵物煩惱生出。
我則以為,妙明覺心不生不滅,契合于如來藏中,而如來藏就是妙覺明心、其圓照一切法界。
所以在如來藏中,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不動清淨道場遍在于十方世界,一身即含有十方無盡虛空,一毛發類上現示無盡寶刹,坐在微細塵埃裡就可以轉動大法轉。
這是因為滅盡塵緣妄境,歸合于妙明的真覺,所以才生發出真如妙覺明性。
如來藏本來即是妙圓真心,即是無上圓滿心體,所以他不是認識心,亦不是空境。
不是地,不是水,不是風,不是火。
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也不是色、聲、香、味、觸、法。
不是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亦不是意識界。
既不是明,也不是無明,亦不是明和無明的滅盡。
如此乃至既不是老,也不是死,亦不是老和死的滅盡。
不是苦,不是集,不是滅、亦不是道。
不是智慧,也不是得法。
不是布施,不是善性,不是精進,不是忍辱,不是禅定,不是般若智慧,不是波羅蜜多究竟彼岸,這樣直到不是如來,不是佛,不是三藐三菩提心,不是大涅槃。
不是常住,不是歡喜,不是本我,亦不是清淨天。
因為如此既非世間也非出世間種種事物境界的緣故,所以如來藏的本真明妙心體,既是認識心,又是空境。
既是地,是水,是火,又是風。
既是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聲、香、味、觸、法。
既是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也是意識界。
既是明,也是無明,亦是明和無明的滅盡。
既是苦,是集,是滅,也是道。
既是智慧,也是得法。
既是布施,又是善性,既是精進,亦是忍辱,既是禅定、又是般若智慧,亦是波羅蜜多究竟彼岸,這樣直至既是如來,又是佛,既是三貌三菩提心,亦是大涅槃。
既是常住,是歡喜,是本我,亦是清淨天。
以這樣既是在世間,又是出世間一切事物的緣故,如來藏的本真妙明心體,既遠離一切是,也遠離一切不是,既是一切的是,又不是一切的是。
為什麽沈淪于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種種有為事物之中的衆生,以及出世間聲聞、緣覺這些修行者們,都以他們各自所知的心來測度如來的無上菩提,是将世間言說引入到佛的真知真見之中嗎?這就譬如有琴、瑟,箜篌、琵琶這些樂器,它們都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但是沒有靈巧手指的彈撥,那美妙聲音終不能發出來。
你與衆生也是這樣,你們的寶覺真心原是各自圓滿生光的,就像我用手指一按,海印之光就熠熠生起,可是隻要你們一舉識心,塵勞就會生起。
這都是由于你不能精進求取無上覺道,反而卻貪戀小乘修行,以此小道修行為滿足的結果。
富樓那說: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本來是圓滿無差别的,但是我從無始久遠以來即遭妄想,長久沈淪在輪回之中,即使今日得皈無上覺道,仍然未能究竟。
世尊,既然一切妄念都已滅絕,隻有妙性常存,敢問如來,一切衆生為什麽會有妄想,從而自蔽本真無上知見,遭受流轉輪回呢? 如來對富樓那說:雖然你已經拔除了迷疑,但是仍然有疑惑沒有除盡,我且以世間現示的事物再來問你。
難道你沒有聽說室羅城裡的演若達多的事嗎?他早晨起來,忽然想起去照鏡子,這時他很喜歡鏡子裡的頭有眉有眼曆曆清晰,卻詫異自己的頭,說是看不到眼睛眉毛,可能這是妖魅的頭吧?一時,他就驚恐無狀狂跑而去。
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個人為什麽會無故狂跑?富樓那說:這個人心生了狂想,再無其它原因。
如來說:妙覺圓明心本來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