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盡藏法

關燈
(前殘) 又普告一切施主,各各以此無盡善根,令一切衆生自然具足十六種無盡果。

     第九、明所度衆生得益淺深者。

    位判有五: 一者,同行人得十六法無盡。

     二者,随喜人得十六法無盡。

     三者,見人得十六法無盡。

     四者,聞人得十六法無盡。

     五者,受供養人得十六法無盡。

     第十、明無盡藏種子多少者。

    法别有兩: 一者,田無盡。

    所謂供養佛、法、僧及衆生,日日常不斷是。

     二者,種子無盡。

    此明能施人日日布施,相續不斷,是無盡藏。

     第十一、明作無盡藏人進、退,有罪、無罪義者。

    於内有兩子段: 一者,明别功德作者唯得進,不得退。

    何以故?别功德不通自他,所以與奪有罪。

     二者,明普功德随人進退。

    進者得福,退者無罪。

    何以故?普功德體通自他,所以退者一向無罪,唯除退菩提心。

    雖退猶勝本不作。

     又,所舍之物若自不用轉與他人,别有兩失:一者,有舍常樂、入苦空失。

    二者,複有違信之愆。

     此十一段義文裡,唯明有義,不出空文。

    然解義之徒見有達空,并知不少。

    普别義亦如是,唯明諸大乘經裡普行法,不出其别。

    普法者,如《摩诃衍經》四攝等,廣明普施法。

    别法者,普遍一切修多羅,略明少分:或說善惡一處損益多少法,明持戒之人與破戒者同其事業,二俱不免地獄。

    或道持戒人不得與破戒人共一河飲水。

    或道持戒人不得向破戒人禮拜,如《涅盤經》說。

    或明遠惡近善遲疾法,教衆生遠惡知識如怖怨賊,近善知識。

    一者苦樂同,二者身命财等不惜,三者眷屬不惜,如《阿含經》說。

    或明遠惡近善遠近法,有四法當急走避之,去百由旬。

    一由旬,四十裡;百由旬,四千裡。

    四法者,一者惡友,二者惡衆,三者或多語、或戲笑,四者或瞋或鬥。

    何以故?釋出罪相輕重義,甯斫截三千世界衆生,不於初發心菩薩所起瞋心。

    或明不得與說出家人等過者往來,如《方等經》三十五種護戒法廣說。

    又,《寶雲經》不聽向破戒家乞食。

    又,《法華經》四「安樂行品」教佛去世後末法,法師說法,法於内明遠惡近善法,義最具足。

    總而言之,如諸經律戒品廣說。

    又,末法凡夫學舍邪入正,《涅盤》最顯。

    舍慈入善、舍小入大,《十輪經》最顯。

     無盡藏法略說盡。

     開皇三年歲次癸卯十一月二十日,相州光嚴寺僧信行普為過去、未來、現在皇帝陛下、臣僚百官、諸師、父母,乃至一切衆生頓舍身命财屬十六種。

    常樂我淨法等一切法,於内有五段明義:一者,明學行常樂我淨行多少義。

    二者,明常樂我淨行所用财物定不定義。

    三者,明常樂我淨行行之先後義。

    四者,明常樂我淨行度衆生淺深義。

    五者,明常樂我淨行能行人。

     第一,明學行常樂我淨行多少義者,於内有十六段。

     一者願施禮佛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二者願施轉經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三者願施衆僧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四者願施衆生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五者願施坐禅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六者願施十二頭陀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七者願施飲食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八者願施食器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九者願施衣服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十者願施房舍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十一者願施床坐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十二者願施燈燭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十三者願施鐘鈴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十四者願施香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十五者願施柴炭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十六者願施洗浴無盡,日日不斷,乃至成佛。

     造像、造經、誦經、講經亦應有。

    如未見,不敢玄說。

    除十六法,餘一切法或續、不續,亦願至佛不斷。

     第二,明常樂我淨行所用财物定不定義者,於内有兩段: 一者,明普施法,法法不定。

     二者,明别施法,法法各定。

     第一明普施法,法法不定者,或回或減,禮佛轉經物,作餘十四種用,乃至或回或減,餘十四種物,作禮佛轉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