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品

關燈
第一 念行相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念者依幾何之行相而生耶?」 長老言:「大王!念是依十七行相而生。

    大王!念是由自證而生,念是由外部之助成而生,念是由強印象而生,念是由饒益之知識而生,念是由非饒益之知識而生,念是由相似之相而生,念是由非相似之相而生,念是由談話之認知而生,念是由特相而生,念是由憶念而生,念是由記号而生,念是由算術而生,念是由憶持而生,念是由修習而生,念是由參考書藉而生,念是由抵當物而生,念是由已生之經驗而生。

    」 「尊者!念如何由自證而生耶?」 「大王!譬如尊者阿難與優婆夷久壽多羅随念〔前〕生,或其他任何人憶念〔前〕生者亦随念〔前〕生。

    如是,念是由自證而生。

    」 「尊者!念如何由外部之助成而生耶?」 「大王!有生來易忘之人,而其他人人為憶念於彼而反複,依彼而憶念。

    如是,念是由外部之助成而生。

    」 「念如何由強印象而生耶?」 「大王!譬如灌頂即位,或達預流果之〔時〕,如是念是由強印象而生。

    」 「念如何由饒益之知識而生耶?」 [P.111]「譬如若於某事得幸福,於如是之事憶念得如是之幸福,如是念是依饒益之知識而生。

    」 「念如何由非饒益之知識而生耶?」 「譬如若於某事得苦,於如是之事憶念得如是之苦,如是念是由非饒益之知識而生。

    」 「念如何由相似之相而生耶?」 「如若見類似之人,或憶念母、或父、或兄弟、或姐妹,或見駱駝、或牡牛、或驢馬,憶念〔其他類似之動物〕,如是念是由相似之相而生。

    」 「念如何由非相似之相而生耶?」 「如對〔不類似〕之事物,憶念色如是,聲如是,香如是,味如是,所觸如是,如是念由非相似之相而生。

    」 「念如何由談話之認知而生耶?」 「有生來易忘之人,令憶念他人之彼,依此而彼憶念,如是念是由談話之認知而生。

    」 「念如何由特相而生耶?」 「如牛由特徵而知,如由特相而知,如是念是由特相而生。

    」 「念如何由憶念而生耶?」 「有生來易忘之人,對其人如是再三言憶念:『汝憶念!汝憶念!』如是念是由憶念而生。

    」 「念如何由記号而生耶?」 「由學書寫,知書寫此字,立刻次知書此字,如是念是由記号而生。

    」 「念如何由算術而生耶?」 「計算者由學算術而憶念大數量,如是念是由算術而生。

    」 「念如何由憶持而生耶?」 「憶持者由學憶持而憶持大量,如是念是由憶持而生。

    」 「念如何由修習而生耶?」 [P.112]「此處比丘随念種種之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乃至……如是狀态與方處俱随念宿住,如是念是由修習而生。

    」 「念如何由參考書藉而生耶?」 「王随念命令之時『持來此書』,依此書而憶念,如是念是由參考書藉而生。

    」 「念如何由抵當物而生耶?」 「見抵當之物品而憶念,如是念是由抵當物而生。

    」 「念如何由已得之經驗而生耶?」 「依曾見而憶念其色,依曾聞而憶念其聲,依曾嗅而憶念其香,依曾味而憶念其味,依曾觸而憶念其所觸,依曾識而憶念法,如是念是由已得之經驗而生。

    大王!念是由此等十七行相而生。

    」 「宜也,尊者那先!」 第二 作百年非福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言:『雖作百年非福,但於臨終獲得佛歸依之一念,則可往生天上。

    』予不信此言。

    又卿等如是言:『依一殺生而生於地獄。

    』予亦不信此言。

    」 長老言:「大王!卿如何思耶?小石雖非船,亦可浮於水上耶?」 「尊者!不然。

    」 「百車量之石,若乘載於船,可浮於水上耶?」 「尊者!然,可浮於水上。

    」 [P.113]「大王!善業恰如可見是船隻。

    」 如雇人船隻   有無量重荷 積集過重物   必沈於大海 如是人作惡   由少少累積 積集過重荷   必沈於地獄 故汲出舟水(惡)   為汝速前進 彼方良彼岸   〔速上〕涅盤地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三 未來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為過去苦之舍離而精進耶?」 長老言:「大王!不然。

    」 「尊者!然者,為未來苦之舍離而精進耶?」 「大王!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