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别錄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俊
沙門 守其等奉 勑挍勘
鞠凾 月燈三昧經之餘(丹本)
佛語童子坐禅菩薩有十事行何等為十一者專行住二者行道事三者無有恐難四者谛正諸根五者為人所愛六者遠離欲七者不轉一心八者脫於魔界九者住佛界十者得解脫童子是為坐禅菩薩十事行佛於是說偈言
其人不轉所行 即為住谛之行專行諸度之事 其人舍不正行
所修無所複着 諸根以為寂定即為得安隐喜 坐思惟道行事
其人已離愛欲 安隐坐於一心以遠離魔境界 即住於佛境界
專行者有是持 其獨樂樹閑者即便解脫之行 便成得十事句
其菩薩住轉不行 皆棄捐於不當行棄不正行樂正行 念三昧者有是事
其人終無貪着時 行安隐者賢不貪身意善覺而持戒 行三昧者有是事
行空樹閑無所畏 其人終無着貪時諸非人皆愛念之 如是遠離欲獨行
終不着欲亦不貪 如是即脫魔境界便住於如來境界 其人解脫邪事竟
佛語童子菩薩行般若波羅密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一切所有悉布施無所希望二者不複犯戒不以戒自绮三者住忍辱力無人想住四者行精進不貪身命五者行禅不住禅六者降伏弊魔七者九十六種外道不能動之八者自得知生死九者於衆生有悲意十者不求弟子緣一覺地童子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密十事佛於是說偈言。
其人所施皆等 亦不念望其報護經戒不敢犯 亦不有想着求 行忍辱及智慧 終無有人之想見人即有精進 身志意無所着 行一心及智慧 無所住無有想以降伏於衆魔 智慧者有是德 九十六種之道 皆無能動搖者得知了生死事 智慧者有是事 於一切衆生所 有大悲哀之行於弟子緣一覺 皆不念所求行 所有皆施無希望 為不犯戒不念惡行忍辱者無人想 奉智慧者有是事 精進為在空閑處 禅無有想亦無住其人智慧降伏魔 行智慧者有是事 諸外道者不能動 其人即為知生死於衆人民有哀傷 行智慧者有是事 諸弟子及緣一覺 於彼終無念求索其人住佛道如是 行智慧者有是事 佛語童子多智菩薩有十事行何等為十一者知惡道二者知善道三者解疑事四者為現直道五者棄捐惡道六者住正道七者在甘露門八者得坐佛樹下九者為人民現明道十者不畏惡道童子是為多智菩薩十事行佛於是說偈言。
為知了諸塵勞 悉曉了是兩事其人便棄塵勞 即随佛道之行 慧而解諸狐疑 便為現直見事則棄捐惡道行 即得在於正道 見在於甘露門 則得坐佛樹下為人民解現王 令不畏諸惡道 曉了無數塵勞法 知解兩事為如是其人便棄捐塵勞 便於彼學上善法 為一切人解其疑 便為得見善正直即棄捐去惡道事 其多智常在道住 常為住在甘露門 得坐在無量佛樹為無量億人現明 其人終不畏惡道 佛語童子菩薩尊法施持法與他人者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棄捐惡二者奉行善三者修正士四者淨其佛刹五者坐佛樹下六者布施衆用七者降伏諸塵勞八者與一切人智九者行慈心十者現在得安隐意童子是為菩薩持尊法施十事以法施與他人者佛於是說偈言。
諸不善皆捐之 諸善事悉奉行得在住法智慧 意常好憙布施 便淨其佛國土 即得無上之國便則坐佛樹下 興法施譬如寶 布施一切所有 便學於諸法王則遠除諸塵勞 其人得佛不難 布施於一切人 常有慈心之行其無有嫉妒行 為安隐諸非人 多智便棄諸不善 其人常為在善住於尊法堅不可動 其多智者常與法 即常得清淨之國 常奉行佛道之事為常得在佛樹下 興法施者有是事 無有塵勞布施衆 便即知了己身事皆解脫諸世之事 其人終無所罣[得-彳] 其人自知而發意 為一切人如是施有慈心者無嫉妒 見諸法安無有我 佛語童子菩薩行空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行佛道二者無所着行三者不願所生四者不犯戒法五者不诽謗賢者六者不為诤行七者無所得八者獨行道九者不诤佛十者受法行童子是為菩薩行十空事佛於是說偈言。
其諸上人所行 得上尊之世界勇猛者於彼行 諸所不可得命 皆不着諸世界 於襌思安隐坐亦不願諸所生 便曉知諸空法 終不複犯戒法 持於戒無有呵其盡壽不說惡 不诽謗餘賢者 其行道無所诤 終無有諸诤訟其便知諸所事 譬如法而習行 乃至亡失其命 終不謗於世尊積累於一切法 自保意無所畏 於一切諸世界 佛道不可思議即奉持諸佛法 不複疑於空法 其人之行而上妙 住不在於諸外道行禅安隐無所着 諸所無命亦無人 其人終無有貪者 行一心者
其人所施皆等 亦不念望其報護經戒不敢犯 亦不有想着求 行忍辱及智慧 終無有人之想見人即有精進 身志意無所着 行一心及智慧 無所住無有想以降伏於衆魔 智慧者有是德 九十六種之道 皆無能動搖者得知了生死事 智慧者有是事 於一切衆生所 有大悲哀之行於弟子緣一覺 皆不念所求行 所有皆施無希望 為不犯戒不念惡行忍辱者無人想 奉智慧者有是事 精進為在空閑處 禅無有想亦無住其人智慧降伏魔 行智慧者有是事 諸外道者不能動 其人即為知生死於衆人民有哀傷 行智慧者有是事 諸弟子及緣一覺 於彼終無念求索其人住佛道如是 行智慧者有是事 佛語童子多智菩薩有十事行何等為十一者知惡道二者知善道三者解疑事四者為現直道五者棄捐惡道六者住正道七者在甘露門八者得坐佛樹下九者為人民現明道十者不畏惡道童子是為多智菩薩十事行佛於是說偈言。
為知了諸塵勞 悉曉了是兩事其人便棄塵勞 即随佛道之行 慧而解諸狐疑 便為現直見事則棄捐惡道行 即得在於正道 見在於甘露門 則得坐佛樹下為人民解現王 令不畏諸惡道 曉了無數塵勞法 知解兩事為如是其人便棄捐塵勞 便於彼學上善法 為一切人解其疑 便為得見善正直即棄捐去惡道事 其多智常在道住 常為住在甘露門 得坐在無量佛樹為無量億人現明 其人終不畏惡道 佛語童子菩薩尊法施持法與他人者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棄捐惡二者奉行善三者修正士四者淨其佛刹五者坐佛樹下六者布施衆用七者降伏諸塵勞八者與一切人智九者行慈心十者現在得安隐意童子是為菩薩持尊法施十事以法施與他人者佛於是說偈言。
諸不善皆捐之 諸善事悉奉行得在住法智慧 意常好憙布施 便淨其佛國土 即得無上之國便則坐佛樹下 興法施譬如寶 布施一切所有 便學於諸法王則遠除諸塵勞 其人得佛不難 布施於一切人 常有慈心之行其無有嫉妒行 為安隐諸非人 多智便棄諸不善 其人常為在善住於尊法堅不可動 其多智者常與法 即常得清淨之國 常奉行佛道之事為常得在佛樹下 興法施者有是事 無有塵勞布施衆 便即知了己身事皆解脫諸世之事 其人終無所罣[得-彳] 其人自知而發意 為一切人如是施有慈心者無嫉妒 見諸法安無有我 佛語童子菩薩行空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行佛道二者無所着行三者不願所生四者不犯戒法五者不诽謗賢者六者不為诤行七者無所得八者獨行道九者不诤佛十者受法行童子是為菩薩行十空事佛於是說偈言。
其諸上人所行 得上尊之世界勇猛者於彼行 諸所不可得命 皆不着諸世界 於襌思安隐坐亦不願諸所生 便曉知諸空法 終不複犯戒法 持於戒無有呵其盡壽不說惡 不诽謗餘賢者 其行道無所诤 終無有諸诤訟其便知諸所事 譬如法而習行 乃至亡失其命 終不謗於世尊積累於一切法 自保意無所畏 於一切諸世界 佛道不可思議即奉持諸佛法 不複疑於空法 其人之行而上妙 住不在於諸外道行禅安隐無所着 諸所無命亦無人 其人終無有貪者 行一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