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關燈
,實為一種外學,這在「第七歌行化世分」中将詳述之。

     其次,将考察關於均如之鄉歌,如何以文字,依新羅以來之國風,以吏讀之形式而作詞?下面将列出均如所作之鄉歌十一首之全文。

    第一為吏讀文,第二為與均如同時代之崔行歸的譯歌,第三為古語的日本文翻譯(略),最後則為「華嚴經」的複元。

    所謂「譯歌」,即崔行歸於均如入寂前六年之作詞,其翻譯方法并非直譯,乃於理解普賢行願之思想後,意譯之名作。

     「四十華嚴」之普賢行願品,相當於「六十華嚴」、「八十華嚴」之「入法界品」,其中「十大願」及「四十華嚴」之僅有者。

    對於「四十華嚴」十大願之成立,高峰了州博士在其着作「般若と念佛」中,有與「六十華嚴」、「八十華嚴」的比較論述。

    而本田義英博士所着「佛典の内相と外相」中稱:在「四十華嚴」中所缺之「入法界品」曾添於他二華嚴之最後一品。

    此「入法界品」成立後,行願的思想擴大,且有具體的進展。

    又此最後一品從行願思想的發展變遷史上來看,為極具趣味之事。

     在此形成問題者,即溯及均如鄉歌之原典而考察時,其出處為「四十華嚴」,推究其背景,則有下列情景。

     善财童子會見文殊菩薩後,遂發菩提心,曆訪五十三善知識,最後則為拜見普賢菩薩的情形。

    普賢菩薩在說「佛陀的功德是不可說」的同時,又說了十大願,此十大願為一切求道者所必需履修的不二德目,華嚴思想之真面目,可說是表現同體大悲的十大願。

     在韓國的佛教,其由來雖不确實,但,為了教化信徒,在大藏經中選擇「三要經」而誦讀,此「三要經」,不分僧侶、信徒皆需誦讀,即「四十華嚴」中之行願品、「法華經」中之普門品以及「圓覺經」中之普眼章,并於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二日於東國譯經院出版「三要經」,且普及各地。

    但此卻與均如之鄉歌不發生關聯。

    總之,「普賢十種願王歌」在韓國的佛教,對於其信行有很深的因緣。

     最後,試将均如之鄉歌複元於「四十華嚴」。

    但因有關均如之傳記将於次章揭載(見「均如大師華嚴學全書」下第六〇一頁「釋華嚴教分記圓通鈔」書末。

    )故省略韓譯部分,僅介紹吏讀之原文及漢譯詩。

    關於此部分,有梁柱東博士之「增訂古歌研究」(一潮閣刊)與小倉進平之「鄉歌及び吏讀の研究」等書可作參考。

     (一)禮敬諸佛歌 原文: 心未筆留        慕呂白乎隐佛體前衣 拜内乎隐身萬隐       法界毛叱所隻至去良 塵塵馬洛佛體叱刹亦     刹刹每如邀裡白乎隐 法界滿賜隐佛體       九世盡良禮為白齊 歎曰身語意業無疲厭     此良夫作沙毛叱等耶 漢譯詩: 以心為筆盡空王,膽拜唯應遍十方。

    一一塵塵諸佛國,重重刹刹衆尊堂。

    見聞自覺多生遠,禮敬甯辭浩劫長,身體語言兼意業,總無疲厭此為常。

     「華嚴經」之複元: 普賢菩薩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起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身,一一身徧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虛空界盡,我禮乃盡,而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二)稱贊如來歌 原文: 今日部伊冬衣,南無佛也白孫舌良衣。

    無盡辯才叱海等,一念惡中湧出去良,塵塵虛物叱邀呂白乎隐,功德叱身乙對為白惡隻,際于萬隐德海胯,間王冬留贊伊白制,隔句,必隻一毛叱德置,毛等盡良白乎隐乃兮。

     漢譯詩: 遍於佛界罄丹衷,一唱南無贊梵雄。

    辯海庶生三寸抄,言泉希湧兩唇中。

    稱揚覺帝塵沙化,頌詠毉王刹上(土)風。

    縱未談窮一毛德,此心直待盡虛空。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切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徧,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三)廣修供養歌 原文: 火條執音馬,佛前燈乙直體良焉多衣,燈炷隐須爾也。

    燈油隐大海逸留去耶,手焉法界毛叱色(巴)隻為[稱-禾+方],手良每如法叱供乙留,法界滿賜仁佛體,佛佛周物叱供為白制,阿耶,法供沙叱多奈,伊於衣波最勝供也。

     漢譯詩: 至誠明照佛前燈,願此香籠法界興。

    香似妙峯雲[雲*帶],油如大海水洪澄。

    攝生代苦心常切,利物修行力漸增餘供取齊斯法供,直饒千萬總難勝。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塵數佛。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勞供養。

     (四)忏悔業障歌 原文: 颠倒逸耶,菩提向焉道乙迷波,造将來卧乎隐惡寸隐,法界餘音玉隻出隐伊音叱如支,惡寸習落卧孕隐三業,淨戒叱主留蔔以支乃遣隻,今日部頓部叱忏悔,十方叱佛體阏遣隻賜立,落句衆生界盡我忏悔,來際永良造物舍齊。

     漢譯詩: 自從無始劫初中,三毒成來罪幾重。

    若此惡緣元有相,盡諸空界不能容。

    思量業障堪惆怅,罄竭丹誠豈堕(情)慵。

    今願忏除持淨戒,永離塵染似青松。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忏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刼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徧於法界極微塵刹一切諸佛菩薩衆前,誠心忏悔,後不複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忏乃盡而虛空界。

    乃至衆生煩惱不可盡。

    故我此忏悔,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五)随喜功德歌 原文: 迷悟同體叱,緣起叱理良尋隻見根,佛伊衆生毛叱所隻,吾衣身不喻仁人音有叱下呂,修叱賜乙隐頓部叱吾衣修叱孫丁,得賜伊馬落人米無叱昆,於内人衣善陵等沙,不冬喜好屍置乎理叱過,後句,伊羅拟可行等,嫉妬叱心音至刀來去。

     漢譯詩: 聖凡真妄莫相分,同體元來普法門。

    生外本無餘佛義,我邊甯有别人論。

    三明積集多功德,六趣修成少善根。

    他造盡皆為自造,總堪随喜總堪尊。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盤、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随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随喜。

     (六)請轉法輪歌 原文: 彼仍反隐,法界惡之叱佛會阿希,吾焉頓叱進良隻,法雨乙乞白乎叱等耶。

    無明土深以埋多,煩惱熱留前将來出米,善芽毛冬長乙隐,衆生叱田乙潤隻沙音也。

    後言,菩提叱菓音烏乙反隐,覺月明斤秋察羅波處也。

     漢譯詩: 佛陀成道數難陳,我願皆趨正覺因。

    甘露酒消煩惱熱,戒香薰滅罪愆塵。

    陪随善友瞻慈室,勸請能人轉法輪。

    雨寶遍沾沙界後,更於何處有迷人。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廣大佛刹。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懃勸請,轉妙法輪。

     (七)請佛住世歌 原文: 皆佛體,必于化緣盡動賜隐乃,手乙寶非鳴良爾,世呂中止以友白乎等耶,曉留朝于萬夜未,向屋賜屍朋知艮開屍也,伊知皆矣為米,道屍迷反羣良哀呂舌。

    吾裡心音水清等,佛影不冬應為賜下呂。

     漢譯詩: 極微塵數聖兼賢,於此浮生畢化緣。

    欲示泥洹歸寂滅,請怪沙刼利人天。

    談真盛會猶堪戀,滞俗羣迷實可憐。

    若見惠燈将隐沒,蓋傾丹懇乞淹延。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将欲示現般湼盤者……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湼盤,經於一切佛刹極微塵數刼,為欲利樂一切衆生。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八)常随佛學歌 原文: 我佛體,皆往焉世呂修将來賜留隐,難行苦行叱願乙,吾焉頓部叱逐好友伊音叱多,身靡隻砕良隻塵伊去米,命乙施好屍歲史中置,然叱皆好屍蔔下裡,皆佛體置然叱為賜隐伊留兮。

    城上人,佛道向隐心下,他道不冬斜良隻行齊。

     漢譯詩: 此娑婆界舍那心,不退修來迹可尋。

    皮紙骨豪兼血墨,國城宮殿及園林。

    菩提樹下成三點,衆會場中演一音。

    如上妙因總随學,永令身出苦河深。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學者,如此裟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

    ……乃至示現,入於湼盤,如是一切,我皆随學,如今世尊毘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随學。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

    我此随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九)恒順衆生歌 原文: 覺樹王焉,迷火隐乙根中沙音賜焉逸良,大悲叱水留潤良隻,不冬萎玉内乎留叱等耶。

    法界居得丘物叱丘物叱,為乙吾置同生同死,念念相續無間斷,佛體為屍如敬叱好叱等耶。

    打心,衆生安為飛等,佛體頓叱喜賜以留也。

     漢譯詩: 樹王偏向野中榮,欲刹千般萬種生。

    花果本為賢聖體,幹根元是俗凡精。

    慈波若洽靈根潤,覺路宜從行業成。

    恒順遍教羣品悅,可知諸佛喜非輕。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恒順衆生者,謂蓋法界虛空界十方刹海所有衆生、種種差别,所謂卵生、胎生、濕性、化生……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随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

    ……何以故,菩薩若能随順衆生,則為随順供養諸佛……若令衆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衆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成等正覺,譽如曠野沙碛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複如是,一切衆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衆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随衆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衆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衆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十)普皆回向歌 原文: 皆吾衣修孫,一切善陵頓部叱廻良隻,衆生叱海惡中,迷反羣無史悟内去齊,佛體叱海等成留焉日屍恨、忏為如乎仁惡寸業置,法性叱宅阿叱寶良,舊留然叱為事置耶,病吟、禮為白孫佛體刀,吾衣身伊波人有叱下呂。

     漢譯詩: 從初至末所成功,廻與含靈一切中。

    鹹觊得安離苦海,惚斯消罪仰真風。

    同時共出煩塵域,異體鹹歸法性宮。

    我此至心廻向願,盡於來際不應終。

     「華嚴經」之複元: 複次善男子,言普皆廻向者,從初禮拜,廻至随順,所有功德,皆悉廻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願令衆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元人天湼盤正路,若諸衆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衆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廻向。

    ……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廻向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十一)總結無盡歌 原文: 生界盡屍等隐,吾衣願盡屍日置仁伊而也。

    衆生叱邊衣于音毛,際毛冬留願海伊過,此如趣可伊羅行根,向乎仁所留善陵道也。

    伊波普賢行願,又都佛體叱事伊置耶。

    阿耶,普賢叱心音阿于波,伊留叱餘音良他事舍齊。

     漢譯詩: 盡衆生界以為期,生界無窮志豈移。

    師意要驚迷子夢,法歌能代願王詞。

    将除妄境須吟誦,欲返真源莫厭疲。

    相續一心無間斷,大堪随學普賢慈。

     「華嚴經」之複元: 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