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願望品
關燈
小
中
大
們肚子饑餓.夜叉立刻便去把那原為寇王烹調好的許多香味佳美的食物.攝來獻給國王。
如是.國王洗完浴.塗上香料.打扮好身子.享用了許多香味佳美的食物。
兩夜叉又攝得那為寇王所設的芳香飲料.裝在黃金器皿中.另附黃金的杯子。
國王喝了這飲料.漱了口.洗了手。
那時夜叉又攝得寇王所用的塗有五種貴重香料的擔步羅葉.獻給國王。
國王嚼畢此葉後.他們又問.『還需要甚麽東西嗎.』國王命令道.『你們将寇王枕上那把寶劍取來。
』夜叉馬上攝來了.國王舉起劍來.豎起屍體.從頂心向下直劈為二.不偏不倚.分做兩爿.乃将兩爿屍體.公平分給兩個夜叉。
然後.将劍拭淨.納入鞘中.佩挂腰間。
兩夜叉吃了人肉.十分高興.問國王道.『大王啊.還有甚麽差使嗎。
』國王命令道.『你們運用魔力.領我往寇王卧室.再帶這班臣子.各回自己家中去。
』夜叉應道.『是.大王.』就一一遵命而行。
那時寇王正住在華麗的卧室内.熟睡在國王的寝牀上。
國王用劍鞘在他肚上打了一下。
寇王驚醒過來.在燈光中認得是大具戒王.忙從牀上跳下.鼓勇站立起來.向國王問道.『大王啊.在如此深夜.宮城又警衛森嚴.門戶緊閉.任何人都不能擅入.你居然腰佩利劍.身禦華服.走近我的牀邊來.這究竟是甚麽道理呢。
』國王便将自己到此的經過情形.一五一十講給他聽。
寇王聽了大為感動道.『大王啊.我雖生而為人.卻不知道大王的德行。
那吃人肉、吸人血的殘暴夜叉.倒深知道你的品德。
從今以後.對你這樣戒德具足的人.決不敢再生陰謀了。
』於是對劍設誓.乞求國王原恕。
請國王睡在大牀上.自己則睡在一張小的牀上。
如是等到天明、太陽出來的時候.寇王擂鼓集合全軍與衆大臣、婆羅門、戶主。
等他們齊集了.寇王便如於天空中托出滿月一般.對衆人盛稱大具戒王一切德行.再當衆人之面.乞國王寬恕.并将王國交還。
說道.『從今以後.貴國如發生寇患.一切由我負責.請你好好治理自己的王國.把警衛之責交給我吧。
』寇王又将進讒者判處死刑.然後率領自己的軍隊與象.回拘薩羅國去。
當時.大具戒王全身華服.在純白色王傘之下.坐在四腳成鹿爪形的黃金寶座上.觀察自己之光榮。
心裡想道.『假如我不能忍耐努力.即不會有如此的光榮.一千名臣子的生命也不能救出吧。
今以耐心努力之功.恢複已經喪失的名譽。
使一千名臣子.得到生命的賞賜。
故凡人不可喪失希望.常須努力。
因努力的果報.是如是光榮。
』他如是想時.滿心感激.唱出下面的偈語。
人須常生於希望. 賢者不可屈其心。
我過去所願望者. 今乃親見其實現。
菩薩〔大具戒王〕既唱了這感激的偈語.複道.『你們看啊.在戒行具足的人.努力的果報.必定是光榮的。
』大具戒王於一生行善之後.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解釋四谛。
釋畢四谛.那放棄努力的比丘.遂得阿羅漢果。
佛乃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
『當時處心不正的大臣是提婆達多.千名臣子是佛的僧團.大具戒王則就是我。
』 五二 小伽那迦王本生因緣 (〔菩薩=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放棄努力的比丘說的。
此處所述全部故事.将重見於大伽那迦王本生因緣〔第五三九〕中。
主分 卻說.王坐在白傘之下唱下面的偈語。
人應努力奮發. 賢者不疲不倦。
我親見渡〔生死之〕海. 到達彼岸。
結分 此時那放棄努力的比丘.遂得阿羅漢位。
這小伽那迦王就是等正覺者。
五三 滿瓶本生因緣 (〔菩薩=财務官〕)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毒酒而說的。
某時.舍衛城有一羣無賴聚會商議.『我們沒有酒錢了.到何處去想法呢。
』其中一人說道.『不必擔心.有一個方法在此。
』大家問道.『有何方法。
』那人道.『那給孤獨長者.手戴印戒.身穿華美的外褂.常到宮城去辦公。
我們可設一酒肆.在勺上暗放麻藥.大家坐守在那裡.見給孤獨走過.便請他進來道.「财務官大人.請進來坐坐啊.」請他喝酒.等他受了麻醉.便把他的戒指與外褂搶來充當酒錢。
』大家都贊成.說『好啊.』便照他的話去布置。
等到那大财務官走過門前.他們迎上去邀請道.『大人.請裡面坐坐.我們有上好的酒.請喝點兒再走吧。
』長者心裡想道.『我乃得了預流果的佛門弟子.如何可以喝酒。
我本不想喝.但不妨戳穿這班無賴漢的詭計.』主意既定.便步入他們的酒肆。
留心探察他們的行動.知道『他們用如此這般方法放上毒藥.』心想.『我當場趕散他們吧。
』便諕吓着說道.『你們這班黑心的家夥.酒壺裡放了毒藥滿想叫别人喝了酒麻倒.好偷盜人家的東西。
故意開設酒肆大家坐在一處.隻是稱贊酒好。
你們之中.怕沒有誰能夠喝這酒的。
假如這酒裡沒有放藥.你們就自己喝給我看看。
』他們受了諕吓.便都逃散了。
财務官也就回去.想『将惡人此種詭計.禀告如來。
』便到祇園精舍告訴佛。
佛道.『家長啊.那些惡徒.今世想謀害你.前生也曾想欺騙過賢人.』接着應了财務官的請求.講出過去的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是波羅奈的财務官。
那些無賴當時也同現在一般.商議之後.在酒中放上毒藥.等波羅奈财務官走來時.迎接上去.用與現在一般的話對他說。
财務官不想喝酒.但心想揭破他們的詭計.便走進酒肆中去。
留心他們的行動.知道『他們果然想如此這般.』打算『将他們趕散。
』便對他們說道.『諸位.喝酒之後.上宮城服務.不大方便。
讓我先去朝見王上.回來再喝.請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吧。
』說着就往宮城服務去了。
财務官從宮城回來。
那些人道.『好.請進來吧.』将他邀進去了。
他走進酒肆.見了放有麻藥的酒瓶.便對他們說道.『諸位.你們這種行為.實難叫人佩服。
這酒瓶與剛才一般.并未減少一滴。
你們口頭稱道此酒.自己卻一點不喝.既然如此好酒.你們就該喝點.一定此酒中放有毒藥。
』便粉碎了他們的希望.唱出下面的偈語。
酒瓶依然滿着. 〔自己不喝〕卻聲聲勸人。
由此我知道. 這定非好酒。
後來.他一生積聚布施等善行.依照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又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惡人即現在的惡人.當時的财務官則就是我。
』 五四 果子本生因緣 (〔菩薩=隊商主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位精通果木的優婆塞說的。
當時.舍衛城有一大地主.招待佛所率領之僧團。
他設席在自己庭園裡.請佛師徒吃白米粥與其他點心。
後來主
如是.國王洗完浴.塗上香料.打扮好身子.享用了許多香味佳美的食物。
兩夜叉又攝得那為寇王所設的芳香飲料.裝在黃金器皿中.另附黃金的杯子。
國王喝了這飲料.漱了口.洗了手。
那時夜叉又攝得寇王所用的塗有五種貴重香料的擔步羅葉.獻給國王。
國王嚼畢此葉後.他們又問.『還需要甚麽東西嗎.』國王命令道.『你們将寇王枕上那把寶劍取來。
』夜叉馬上攝來了.國王舉起劍來.豎起屍體.從頂心向下直劈為二.不偏不倚.分做兩爿.乃将兩爿屍體.公平分給兩個夜叉。
然後.将劍拭淨.納入鞘中.佩挂腰間。
兩夜叉吃了人肉.十分高興.問國王道.『大王啊.還有甚麽差使嗎。
』國王命令道.『你們運用魔力.領我往寇王卧室.再帶這班臣子.各回自己家中去。
』夜叉應道.『是.大王.』就一一遵命而行。
那時寇王正住在華麗的卧室内.熟睡在國王的寝牀上。
國王用劍鞘在他肚上打了一下。
寇王驚醒過來.在燈光中認得是大具戒王.忙從牀上跳下.鼓勇站立起來.向國王問道.『大王啊.在如此深夜.宮城又警衛森嚴.門戶緊閉.任何人都不能擅入.你居然腰佩利劍.身禦華服.走近我的牀邊來.這究竟是甚麽道理呢。
』國王便将自己到此的經過情形.一五一十講給他聽。
寇王聽了大為感動道.『大王啊.我雖生而為人.卻不知道大王的德行。
那吃人肉、吸人血的殘暴夜叉.倒深知道你的品德。
從今以後.對你這樣戒德具足的人.決不敢再生陰謀了。
』於是對劍設誓.乞求國王原恕。
請國王睡在大牀上.自己則睡在一張小的牀上。
如是等到天明、太陽出來的時候.寇王擂鼓集合全軍與衆大臣、婆羅門、戶主。
等他們齊集了.寇王便如於天空中托出滿月一般.對衆人盛稱大具戒王一切德行.再當衆人之面.乞國王寬恕.并将王國交還。
說道.『從今以後.貴國如發生寇患.一切由我負責.請你好好治理自己的王國.把警衛之責交給我吧。
』寇王又将進讒者判處死刑.然後率領自己的軍隊與象.回拘薩羅國去。
當時.大具戒王全身華服.在純白色王傘之下.坐在四腳成鹿爪形的黃金寶座上.觀察自己之光榮。
心裡想道.『假如我不能忍耐努力.即不會有如此的光榮.一千名臣子的生命也不能救出吧。
今以耐心努力之功.恢複已經喪失的名譽。
使一千名臣子.得到生命的賞賜。
故凡人不可喪失希望.常須努力。
因努力的果報.是如是光榮。
』他如是想時.滿心感激.唱出下面的偈語。
人須常生於希望. 賢者不可屈其心。
我過去所願望者. 今乃親見其實現。
菩薩〔大具戒王〕既唱了這感激的偈語.複道.『你們看啊.在戒行具足的人.努力的果報.必定是光榮的。
』大具戒王於一生行善之後.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解釋四谛。
釋畢四谛.那放棄努力的比丘.遂得阿羅漢果。
佛乃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
『當時處心不正的大臣是提婆達多.千名臣子是佛的僧團.大具戒王則就是我。
』 五二 小伽那迦王本生因緣 (〔菩薩=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放棄努力的比丘說的。
此處所述全部故事.将重見於大伽那迦王本生因緣〔第五三九〕中。
主分 卻說.王坐在白傘之下唱下面的偈語。
人應努力奮發. 賢者不疲不倦。
我親見渡〔生死之〕海. 到達彼岸。
結分 此時那放棄努力的比丘.遂得阿羅漢位。
這小伽那迦王就是等正覺者。
五三 滿瓶本生因緣 (〔菩薩=财務官〕)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毒酒而說的。
某時.舍衛城有一羣無賴聚會商議.『我們沒有酒錢了.到何處去想法呢。
』其中一人說道.『不必擔心.有一個方法在此。
』大家問道.『有何方法。
』那人道.『那給孤獨長者.手戴印戒.身穿華美的外褂.常到宮城去辦公。
我們可設一酒肆.在勺上暗放麻藥.大家坐守在那裡.見給孤獨走過.便請他進來道.「财務官大人.請進來坐坐啊.」請他喝酒.等他受了麻醉.便把他的戒指與外褂搶來充當酒錢。
』大家都贊成.說『好啊.』便照他的話去布置。
等到那大财務官走過門前.他們迎上去邀請道.『大人.請裡面坐坐.我們有上好的酒.請喝點兒再走吧。
』長者心裡想道.『我乃得了預流果的佛門弟子.如何可以喝酒。
我本不想喝.但不妨戳穿這班無賴漢的詭計.』主意既定.便步入他們的酒肆。
留心探察他們的行動.知道『他們用如此這般方法放上毒藥.』心想.『我當場趕散他們吧。
』便諕吓着說道.『你們這班黑心的家夥.酒壺裡放了毒藥滿想叫别人喝了酒麻倒.好偷盜人家的東西。
故意開設酒肆大家坐在一處.隻是稱贊酒好。
你們之中.怕沒有誰能夠喝這酒的。
假如這酒裡沒有放藥.你們就自己喝給我看看。
』他們受了諕吓.便都逃散了。
财務官也就回去.想『将惡人此種詭計.禀告如來。
』便到祇園精舍告訴佛。
佛道.『家長啊.那些惡徒.今世想謀害你.前生也曾想欺騙過賢人.』接着應了财務官的請求.講出過去的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理國家的時候.菩薩是波羅奈的财務官。
那些無賴當時也同現在一般.商議之後.在酒中放上毒藥.等波羅奈财務官走來時.迎接上去.用與現在一般的話對他說。
财務官不想喝酒.但心想揭破他們的詭計.便走進酒肆中去。
留心他們的行動.知道『他們果然想如此這般.』打算『将他們趕散。
』便對他們說道.『諸位.喝酒之後.上宮城服務.不大方便。
讓我先去朝見王上.回來再喝.請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吧。
』說着就往宮城服務去了。
财務官從宮城回來。
那些人道.『好.請進來吧.』将他邀進去了。
他走進酒肆.見了放有麻藥的酒瓶.便對他們說道.『諸位.你們這種行為.實難叫人佩服。
這酒瓶與剛才一般.并未減少一滴。
你們口頭稱道此酒.自己卻一點不喝.既然如此好酒.你們就該喝點.一定此酒中放有毒藥。
』便粉碎了他們的希望.唱出下面的偈語。
酒瓶依然滿着. 〔自己不喝〕卻聲聲勸人。
由此我知道. 這定非好酒。
後來.他一生積聚布施等善行.依照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又取了聯絡.把本生之今昔聯結起來道.『當時的惡人即現在的惡人.當時的财務官則就是我。
』 五四 果子本生因緣 (〔菩薩=隊商主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位精通果木的優婆塞說的。
當時.舍衛城有一大地主.招待佛所率領之僧團。
他設席在自己庭園裡.請佛師徒吃白米粥與其他點心。
後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