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利愛品
關燈
小
中
大
見到五百個死人.後來又見到二百五十個死人.如是直至最後.見到兩個死人。
想道.『有九百九十八人都死了。
一定還有兩個最後活着的人。
他們也不會不自相鬥争的.但不知在何處。
』繼續向前進去.發見搬運财寶到林中去的通路.再往前就見到用索綑着的财寶.一個人丢了飯碗死在近旁。
這才明白他所行的大略情形.但還有一人不知在何處.到處找尋.結果發見屍體被丢在隐僻之處。
菩薩心想.『我們的師父不聽我的忠告.不但因頑固毀滅了自己.連帶使其餘的一千人也死亡。
凡是想用不正的手段謀自己的利益者.結果都會招緻死亡.與我們的師父一樣.』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語。
想用錯誤的手段謀利益者. 都不免滅亡。
契帝耶國的盜賊. 殺了呪師而自己也終於破滅。
菩薩似欲使森林也同時發音.說此教訓.高聲唱道.『我們的師父因在不正之塲所努力降下寶雨.結果自己死亡.他人也都破滅了。
同樣.凡以不正之手段謀自己的利益者.自己破滅不消說.連帶會使他人破滅呢。
』他在森林的諸神贊賞之間.以偈作此法話畢.就收集财寶.安全返家.終生作布施等善行.命盡後生於天界。
結分 佛道.『比丘啊.你不但今生頑固.前生也已如此。
你曾因頑固之故.招緻了大破滅哩。
』作此法話畢.複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智雲婆羅門即頑固的比丘.其弟子則就是我。
』 四九 星宿本生因緣 (〔菩薩=博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某邪命外道說的。
相傳.舍衛城有一良家之女.經鄉村某良家聘為其子之配偶.迎娶的日期已定。
到了吉期.那家族向自己所信奉的邪命外道者問道.『先生.今日想做喜事.星宿好嗎。
』邪命外道者想道.『早不來請教.自己決定了日期.到現在才來問吉兇。
好讓我來給他一個教訓吧。
』便不高興地回答道.『今日星宿不好。
不可做喜事。
否則将遭大不幸。
』家人聽信了他的話.就不舉行喜事。
住在城中的人們.於這日作好了喜慶的種種準備.而不見有人從鄉村來迎娶.以為『他們約定了今日來而不來.使我們受到許多的損失。
他們打算怎樣對付我們啊。
』便乘這一切準備完整的當兒.把姑娘改給了别人。
次日.鄉村的人們進城來說道.『請把姑娘交給我們。
』城裡的人們責備說道.『你們住在鄉村的家主等是壞人。
約定好了日期.看不起我們而違約不來。
大概你們是在中途回轉的吧。
姑娘已給了别人了。
』互相争吵一番之後.鄉村的人們便由原路回去。
這因邪命外道而害及喜慶的消息.就傳到於比丘衆之間。
比丘衆在法堂坐着談論道.『法友們啊.因邪命外道之故.某家的喜事受到障礙了呢。
』佛過來問道.『比丘們啊.你們坐在這裡談論何事。
』比丘衆回答道.『在談論這樣的事。
』佛道.『比丘們啊.邪命外道妨害人家的喜事.不但今世如此。
在前生.他們也因怒而妨害人家的喜事的。
』接着便講過去之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治國時.城中有一分人家聘定鄉村某家之女為媳婦。
決定了吉期以後.再去詢問自己所信奉的邪命外道者道.『先生.今日我們有喜事.星宿好嗎。
』邪命外道者以為他自己早決定下了日期.臨事方來詢問.動氣起來.便想妨害他們的喜事.回答道.『今日星宿不好。
如果舉行喜事.将遭遇大不幸。
』他們信了這話.不下鄉去迎娶。
鄉村的人們.久候着不見城中有人來.便道.『他們約定好了日期而不來.在把我們當作甚麽啊。
』於是就把姑娘改給了别人。
次日.城中的人們來迎娶姑娘.鄉村的人們回答道.『你們城中的家長們太不知恥。
約定了日期而不來迎娶。
因為你們不來.已将姑娘配給别人了。
』城中的人們懇求道.『我們去問邪命外道.據說星宿不好.所以沒有來。
請把姑娘交給我們吧。
』鄉村的人們道.『因為你們不來.所以将姑娘配給别人了。
嫁出了的姑娘.現在怎麽能收得回來呢。
』雙方正争鬧時.有一位博士正因事從城中下鄉來.聽到了城中人們『我們去問邪命外道.據說星宿不好.所以沒有來』的話.便道.『靠星有甚麽幸福呢。
迎娶姑娘這件事本身.不就是很好的星嗎。
』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
望星而占吉兇的愚者. 幸福不會降臨及他。
幸福的事即是幸福的星. 星能作些甚麽。
城中的人們雖争鬧了許久.終於得不到姑娘而回去了。
結分 佛道.『那邪命外道不但今世妨害人家的喜慶.前生也曾如此。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邪命外道.即現在的邪命外道.雙方家族即現在的家族.那當場唱偈語的博士則就是我。
』 五〇 無智本生因緣 (〔菩薩=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饒益世間的行為說的。
關於此行為之事将在第十二編大黑本生因緣中說述。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受生於王後胎中。
出生以後.命名之日.取名曰梵與王子。
至十六歲.在得叉屍羅修習學藝.精通三吠陀.把十八科的學問完全修得。
父王於是給他以副王之位。
那時.波羅奈的市民們對神奉祀歸依.殺許多山羊、綿羊、雞、豚等牲畜.以種種的香、華或血、肉供祭。
菩薩想道.『近來人民因祭神而殺許多的禽獸。
大家都有着非法的傾向。
将來父親去世.我若得即王位.要想出一個好的方案.使全國無一殺害生物之人。
』 一日.他乘車從城市外出.見有一大羣人集在大菩提樹下.對樹神作着祈禱.或求男兒.或求女兒.或求名譽、财富.各想獲得自己所希求的一切。
他從車下來.走近樹旁.供上香華.撒灑清水.就樹右繞.對神作了祀奉歸依.然後上車回去。
從此以後.遇有機會.便與别的崇奉神者一樣.到樹下來以同樣方法作祭。
後來.父親去世.他就得了王位。
他想廢止四非道.施行十王法.依法治國.實行自己的願望。
以為自己已登王位.正是實現理想之時.便召集大臣、婆羅門、家長等來.對他們說道.『臣下們啊.你們知道我為何能登王位的。
』大臣等道.『大王啊.我們不知道。
』王道.『諸位.你們曾見我立在那菩提樹下.獻香合掌而表歸依嗎。
』大臣等道.『大王啊.我們曾見到過。
』王道.『那時我曾發過誓願.說我得登王位後.當來獻供物於樹神。
現在我因了神的神通力獲得王位了.要去獻供物。
你們趕快替我豫備這獻神的供物啊。
』大臣等道.『大王啊.那麽豫備甚麽呢。
』王道.『臣下們啊.我曾對神立誓.說「在我為王時.如有犯殺生等五種不法或十種不善者.不論是誰.一一殺卻.把他臭腐的屍肉與血來作犧牲。
」現在你們可沿途擊鼓通告全國.說「我們的國王在副王時代曾對神發誓.在位時如有犯不法行為者.把他殺了來作供物。
現在要殺犯五種或十種的不法行為者一千人.取其心髒或血肉去供神。
為此通告全國.叫大家知悉。
」以後如有作不法行為者.不論是誰.殺一千個.作為供物.完成我的誓願。
』王為欲闡明此意.又唱出下面的偈語。
獻奉愚者一千人. 這是我的誓願。
現今多不法之人. 我将用以作犧牲。
大臣等聽了菩薩的命令.說道.『大王啊.知道了。
』於是在波羅奈城十二由旬間鳴起鼓來。
國民自聽了這鼓聲以後.一個都不敢犯任何不法行為。
在菩薩在位時.竟無一人犯五不法或十不法者。
如是.菩薩不誅一人.使全體人民守戒.自己又作布施等善行.死後與其伴侶生於天界。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如來不但在此世作饒益行.前生也曾如此。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羣臣是佛的弟子.波羅奈王則就是我。
』
想道.『有九百九十八人都死了。
一定還有兩個最後活着的人。
他們也不會不自相鬥争的.但不知在何處。
』繼續向前進去.發見搬運财寶到林中去的通路.再往前就見到用索綑着的财寶.一個人丢了飯碗死在近旁。
這才明白他所行的大略情形.但還有一人不知在何處.到處找尋.結果發見屍體被丢在隐僻之處。
菩薩心想.『我們的師父不聽我的忠告.不但因頑固毀滅了自己.連帶使其餘的一千人也死亡。
凡是想用不正的手段謀自己的利益者.結果都會招緻死亡.與我們的師父一樣.』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語。
想用錯誤的手段謀利益者. 都不免滅亡。
契帝耶國的盜賊. 殺了呪師而自己也終於破滅。
菩薩似欲使森林也同時發音.說此教訓.高聲唱道.『我們的師父因在不正之塲所努力降下寶雨.結果自己死亡.他人也都破滅了。
同樣.凡以不正之手段謀自己的利益者.自己破滅不消說.連帶會使他人破滅呢。
』他在森林的諸神贊賞之間.以偈作此法話畢.就收集财寶.安全返家.終生作布施等善行.命盡後生於天界。
結分 佛道.『比丘啊.你不但今生頑固.前生也已如此。
你曾因頑固之故.招緻了大破滅哩。
』作此法話畢.複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智雲婆羅門即頑固的比丘.其弟子則就是我。
』 四九 星宿本生因緣 (〔菩薩=博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某邪命外道說的。
相傳.舍衛城有一良家之女.經鄉村某良家聘為其子之配偶.迎娶的日期已定。
到了吉期.那家族向自己所信奉的邪命外道者問道.『先生.今日想做喜事.星宿好嗎。
』邪命外道者想道.『早不來請教.自己決定了日期.到現在才來問吉兇。
好讓我來給他一個教訓吧。
』便不高興地回答道.『今日星宿不好。
不可做喜事。
否則将遭大不幸。
』家人聽信了他的話.就不舉行喜事。
住在城中的人們.於這日作好了喜慶的種種準備.而不見有人從鄉村來迎娶.以為『他們約定了今日來而不來.使我們受到許多的損失。
他們打算怎樣對付我們啊。
』便乘這一切準備完整的當兒.把姑娘改給了别人。
次日.鄉村的人們進城來說道.『請把姑娘交給我們。
』城裡的人們責備說道.『你們住在鄉村的家主等是壞人。
約定好了日期.看不起我們而違約不來。
大概你們是在中途回轉的吧。
姑娘已給了别人了。
』互相争吵一番之後.鄉村的人們便由原路回去。
這因邪命外道而害及喜慶的消息.就傳到於比丘衆之間。
比丘衆在法堂坐着談論道.『法友們啊.因邪命外道之故.某家的喜事受到障礙了呢。
』佛過來問道.『比丘們啊.你們坐在這裡談論何事。
』比丘衆回答道.『在談論這樣的事。
』佛道.『比丘們啊.邪命外道妨害人家的喜事.不但今世如此。
在前生.他們也因怒而妨害人家的喜事的。
』接着便講過去之事。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治國時.城中有一分人家聘定鄉村某家之女為媳婦。
決定了吉期以後.再去詢問自己所信奉的邪命外道者道.『先生.今日我們有喜事.星宿好嗎。
』邪命外道者以為他自己早決定下了日期.臨事方來詢問.動氣起來.便想妨害他們的喜事.回答道.『今日星宿不好。
如果舉行喜事.将遭遇大不幸。
』他們信了這話.不下鄉去迎娶。
鄉村的人們.久候着不見城中有人來.便道.『他們約定好了日期而不來.在把我們當作甚麽啊。
』於是就把姑娘改給了别人。
次日.城中的人們來迎娶姑娘.鄉村的人們回答道.『你們城中的家長們太不知恥。
約定了日期而不來迎娶。
因為你們不來.已将姑娘配給别人了。
』城中的人們懇求道.『我們去問邪命外道.據說星宿不好.所以沒有來。
請把姑娘交給我們吧。
』鄉村的人們道.『因為你們不來.所以将姑娘配給别人了。
嫁出了的姑娘.現在怎麽能收得回來呢。
』雙方正争鬧時.有一位博士正因事從城中下鄉來.聽到了城中人們『我們去問邪命外道.據說星宿不好.所以沒有來』的話.便道.『靠星有甚麽幸福呢。
迎娶姑娘這件事本身.不就是很好的星嗎。
』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
望星而占吉兇的愚者. 幸福不會降臨及他。
幸福的事即是幸福的星. 星能作些甚麽。
城中的人們雖争鬧了許久.終於得不到姑娘而回去了。
結分 佛道.『那邪命外道不但今世妨害人家的喜慶.前生也曾如此。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邪命外道.即現在的邪命外道.雙方家族即現在的家族.那當場唱偈語的博士則就是我。
』 五〇 無智本生因緣 (〔菩薩=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饒益世間的行為說的。
關於此行為之事将在第十二編大黑本生因緣中說述。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受生於王後胎中。
出生以後.命名之日.取名曰梵與王子。
至十六歲.在得叉屍羅修習學藝.精通三吠陀.把十八科的學問完全修得。
父王於是給他以副王之位。
那時.波羅奈的市民們對神奉祀歸依.殺許多山羊、綿羊、雞、豚等牲畜.以種種的香、華或血、肉供祭。
菩薩想道.『近來人民因祭神而殺許多的禽獸。
大家都有着非法的傾向。
将來父親去世.我若得即王位.要想出一個好的方案.使全國無一殺害生物之人。
』 一日.他乘車從城市外出.見有一大羣人集在大菩提樹下.對樹神作着祈禱.或求男兒.或求女兒.或求名譽、财富.各想獲得自己所希求的一切。
他從車下來.走近樹旁.供上香華.撒灑清水.就樹右繞.對神作了祀奉歸依.然後上車回去。
從此以後.遇有機會.便與别的崇奉神者一樣.到樹下來以同樣方法作祭。
後來.父親去世.他就得了王位。
他想廢止四非道.施行十王法.依法治國.實行自己的願望。
以為自己已登王位.正是實現理想之時.便召集大臣、婆羅門、家長等來.對他們說道.『臣下們啊.你們知道我為何能登王位的。
』大臣等道.『大王啊.我們不知道。
』王道.『諸位.你們曾見我立在那菩提樹下.獻香合掌而表歸依嗎。
』大臣等道.『大王啊.我們曾見到過。
』王道.『那時我曾發過誓願.說我得登王位後.當來獻供物於樹神。
現在我因了神的神通力獲得王位了.要去獻供物。
你們趕快替我豫備這獻神的供物啊。
』大臣等道.『大王啊.那麽豫備甚麽呢。
』王道.『臣下們啊.我曾對神立誓.說「在我為王時.如有犯殺生等五種不法或十種不善者.不論是誰.一一殺卻.把他臭腐的屍肉與血來作犧牲。
」現在你們可沿途擊鼓通告全國.說「我們的國王在副王時代曾對神發誓.在位時如有犯不法行為者.把他殺了來作供物。
現在要殺犯五種或十種的不法行為者一千人.取其心髒或血肉去供神。
為此通告全國.叫大家知悉。
」以後如有作不法行為者.不論是誰.殺一千個.作為供物.完成我的誓願。
』王為欲闡明此意.又唱出下面的偈語。
獻奉愚者一千人. 這是我的誓願。
現今多不法之人. 我将用以作犧牲。
大臣等聽了菩薩的命令.說道.『大王啊.知道了。
』於是在波羅奈城十二由旬間鳴起鼓來。
國民自聽了這鼓聲以後.一個都不敢犯任何不法行為。
在菩薩在位時.竟無一人犯五不法或十不法者。
如是.菩薩不誅一人.使全體人民守戒.自己又作布施等善行.死後與其伴侶生於天界。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如來不但在此世作饒益行.前生也曾如此。
』作此法話畢.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羣臣是佛的弟子.波羅奈王則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