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國清禅寺三隐集記

關燈
豐幹禅師。

    唐貞觀初。

    居天台國清寺。

    剪發齊眉。

    衣布裘。

    人或問佛理。

    止答随時二字。

    常唱道。

    乘虎出入。

    衆僧驚畏。

    無誰語。

    有寒山子。

    拾得者。

    亦不知其氏族。

    時謂風狂子。

    獨與師相親。

    寒居止唐興縣西七十裡寒岩。

    以是得名。

    拾因師至赤城道側。

    聞兒啼聲。

    問之。

    雲孤棄於此。

    乃名拾得。

    攜至寺。

    付庫院。

    後庫僧靈熠。

    令知食堂香燈。

    忽登座。

    與佛像對盤而餐。

    複於聖僧前。

    呼曰小果。

    熠告尊宿等易令廚内滌器。

    常日齋畢。

    澄濾殘食菜滓。

    以筒盛之。

    寒來即負之而去。

    寒容貌枯悴。

    布襦零落。

    以桦皮為冠。

    曳大木屐。

    時至寺。

    或廊下徐行。

    或廚内執爨。

    或混處童牧。

    或時叫噪。

    望空嫚罵。

    或雲咄哉咄哉。

    三界輪回。

    僧以杖逼逐。

    即撫掌大笑。

    一日問師。

    古鏡不磨。

    如何照燭。

    曰冰壺無影像。

    猨猴探水月。

    曰此是不照燭也。

    更請師道。

    曰萬德不将來。

    教我道什麽。

    寒拾俱作禮。

    師謂寒曰。

    汝與我遊五台。

    即我同流。

    若不與我去。

    非我同流。

    曰我不去。

    師曰。

    汝不是我同流。

    寒問汝去五台作什麽。

    曰我去禮文殊。

    曰汝不是我同流。

    師尋獨入五台。

    逢一老翁。

    問。

    莫是文殊否。

    曰豈有二文殊。

    及作禮。

    忽不見。

    後回天台而化。

    寒因衆僧炙茄。

    以茄串打僧背一下。

    僧回首。

    寒持串雲。

    是什麽。

    僧雲這風颠漢。

    寒示傍僧曰。

    你道這個師僧。

    費卻多少鹽醬。

    趙州到天台。

    行見牛迹。

    寒曰上座還識牛麽。

    此是五百羅漢遊山。

    州曰既是羅漢。

    為什麽作牛去。

    寒曰蒼天蒼天。

    州呵呵大笑。

    寒曰笑作什麽。

    州曰蒼天蒼天。

    寒曰這小厮兒。

    卻有大人之作。

    沩山來寺受戒。

    與拾往松門。

    夾道作虎吼三聲。

    沩無對。

    寒曰自從靈山一别。

    迄至于今。

    還相記麽。

    沩亦無對。

    拾拈拄杖曰。

    老兄喚這個作什麽。

    沩又無對。

    寒曰休休。

    不用問他。

    自從别後。

    已三生作國王來。

    總忘卻也。

    拾掃地。

    寺主問姓個什麽。

    住在何處。

    拾置箒叉手而立。

    主罔測。

    寒搥胸曰蒼天蒼天。

    拾問汝作什麽。

    寒曰豈不見道東家人死。

    西家助哀因作舞。

    笑哭而出。

    又於莊舍牧牛。

    歌詠叫天。

    曰我有一珠。

    埋在陰中。

    無人别者。

    衆僧說戒。

    拾驅牛至。

    倚門撫掌微笑曰。

    悠悠哉。

    聚頭作。

    相這個如何。

    僧怒呵雲。

    下人風狂。

    破我說戒。

    拾笑曰。

    無嗔即是戒。

    心淨即出家。

    我性與汝合。

    一切法無差。

    驅牛出。

    乃呼前世僧名。

    牛即應聲而過。

    複曰前生不持戒。

    人面而畜心。

    汝今招此咎。

    怨恨於何人。

    佛力雖然大。

    汝辜於佛恩。

    護伽藍神。

    僧廚下食每每為鳥所耗。

    拾杖抶之。

    曰汝食不能護。

    安能護伽藍乎。

    神附夢于合寺僧曰。

    拾得打我。

    诘旦說夢一一無差。

    視神像果有所損。

    驚異。

    牒申郡縣。

    郡謂賢士遯迹菩薩應身。

    号拾得賢士。

    初闾丘胤将牧丹丘。

    頭疾醫莫能愈。

    遇禅師名豐幹。

    言自天台來谒使君。

    告之病。

    師曰身居四大。

    病從幻生。

    若欲除之。

    應須淨水。

    索器呪水。

    噀之立愈。

    闾丘異之。

    乞言示此去安危之兆。

    師曰記谒文殊普賢。

    此二菩薩。

    見之不識。

    識之不見。

    若欲見之。

    不得取相。

    國清寺執爨滌器。

    寒山拾得是也。

    闾丘到任三日。

    至國清。

    問此寺有豐幹禅師否。

    寒山拾得。

    複是何人。

    僧道翹對曰。

    豐幹舊址。

    在經藏後。

    今阒無人矣。

    寒山拾得尚處僧廚。

    闾丘入師房。

    止見虎迹。

    複問在此作何行業。

    翹曰唯事負舂供僧。

    閑則諷詠。

    入廚尋訪寒拾。

    見於竈前向火。

    撫掌大笑。

    闾丘緻拜。

    二人連聲呵叱。

    執手複大笑曰。

    豐幹饒舌饒舌。

    彌陀不識。

    禮我何為。

    相攜出松門。

    自此不複入寺。

    闾丘歸郡。

    送淨衣香藥到岩。

    寒高聲喝曰賊賊。

    遂入岩石縫中。

    且曰報汝諸人。

    各各努力。

    石縫忽合。

    後有僧采薪南峰。

    距寺東南二裡。

    遇一梵僧。

    持錫入岩。

    挑鎖子骨。

    曰取拾得舍利。

    乃知入滅于此。

    因号岩為拾得。

    闾丘俾道翹尋訪遺迹。

    於林間葉上。

    得寒所書辭頌。

    及村墅人家。

    三百餘首。

    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