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道集說序
關燈
小
中
大
天地未生之前,聖人在道,天地既生之後,道在聖人,故自生民以來,未有不得道而為聖人者。伏羲神農黃帝之心,見於大《易》;堯舜禹湯文武之心,見於《詩書》,皆得道之大聖人也。聖人不王,道術将裂,有老子者,遊方之外,恐後世之人,塞而無所入,高談天地未生之前,而洗之以道德。有孔子者,遊方之内,恐後世之人,眩而無所歸,切論天地既生之後,而封之以仁義。故其言無不有少相龃龉者。雖然或噓或吹,或挽或推,一首一尾,一東一西,玄聖素王之志,亦皆有所歸矣。其門弟子,恐其不合,而遂至於支離也。莊周氏沿流而下,自大人至於聖人,孟轲氏溯流而上,自善人至於神人,如左右券,内聖外王之說備矣。惜夫!四聖人沒列禦宼駁而失真,荀鄉子襍而未醇,楊雄王通氏僭而自聖,韓愈歐陽氏蕩而為文,聖人之道如線而不傳者,一千五百年矣。而浮屠氏之書,從西方來,蓋距中國數千萬裡,證之文字,诘曲侏離,重譯而釋之,至言妙理,與吾古聖人之心,魄然而合,願(當為顧之誤)其徒不能發明其旨趣耳。豈萬古之下,四海之外,聖人之迹,竟不能泯滅邪?諸儒陰取其說以證吾書,自李翺始,至於近代。王介甫父子,倡之於前。蘇子瞻兄弟和之於後,大易、詩、書、論、孟、老、莊皆有所解,濂溪涑水橫渠伊川之學踵而興焉。上蔡元城龜山橫浦之徒,又從而翼之。東萊南軒晦庵之書,蔓衍四出。其言遂大,小生何幸!見諸先生之論議,心知古聖人之不死,大道之将合也。恐将合而又離,箋其未合於古聖人者,曰《鳴道集說》雲。
鳴道集說序畢
鳴道集說序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