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外志卷第三

關燈
裂,濶十數丈,深不可測。

     寶陀岩 在縣北二十裡十一都。

     舍身岩 在縣北五十裡,石橋之側。

     赤岩 在縣南一十裡二十都。

    峭壁屹立如大屏,其色丹赭,号「小赤城」。

     佛岩 在縣西三十裡二十三都。

    舊傳野燎至此自滅,見有泗洲小像,遂立祠,号曰佛岩。

     隐身岩 在縣西北二十五裡,桐柏觀之西。

     隐岩 在縣北三十裡一都,神迹石之東。

    夏赤城有〈始得隐岩記〉。

     麻姑岩 在縣東南二十五裡,一名仙姑。

     靈岩 在縣西五十裡三十二都。

    岩洞虛逈,有石如案,與浙崷山相連。

    中有小嶼,号曰文嶼,左右魚石盤列暎帶。

     響岩 在縣東七裡。

     大小石鎖岩 在縣西北一十五裡,福星觀西,盤接峭峻。

    舊傳其地積陰,夜聞呻吟聲,雲是冥司拷掠之所。

    按:唐裘甫作亂,王師會戰於此,豈死者之精魄未散而然耶? 鑿字岩 在縣北三裡十一都。

    岩上有「萬松徑」三字,各廣八尺,僧指堂書刻。

    由岩至國清,兩行昔列大松,今無。

     鷹嘴岩 在縣西南三十五裡二十三都。

     拾得岩 在國清寺。

     烏石岩 在縣北五裡十二都,赤城之南,又名烏岡。

     靈響岩 在高明寺幽溪之上,峭壁百仞,随人呼喚,響荅甚分明。

     香谷岩 在幽溪之上,石如列屏,前有隙地方丈許,周植衆木,前種修竹數百竿,每遇陽和,則聚徒於此[監-皿+立]義。

    多生蘭蕙,故名。

     觀音岩 在螺溪之側,天冠璎珞於蒼翠中,宛然一普陀大士也。

     巾子岩 在幽溪之背,白雲峯南。

    有石正方如巾,上拂霄漢,下連磐石,才數尺許,流雲乍過其上,恍然天柱欲頹。

     石筍岩 在螺蛳潭上,根入潭水數十丈,尖銳如筍。

    多生莓苔,及生卷柏,蒙葺披離,又如紫箨之将解。

     合掌岩 在明岩寺。

     絹機岩 在丹丘山西。

     犀牛翫月岩 在丹丘山南。

     嶺 顧儒嶺 在縣東一十五裡十都。

    舊名東[山*卬],有顧歡讀書堂故址。

     八桂嶺 在縣北五十裡十一都,孫綽所謂「八桂森挺以淩霜」。

     察嶺 在縣北五十裡,與金地嶺接,蓋漢高察所隐,有讀書堂址。

     金地嶺 在縣北二十裡十一都,在招手岩下。

     銀地嶺 在縣北二十裡十一都,即定光佛示智者處。

     杜潭嶺 在縣南二十五裡,與臨海分界。

     黃振嶺 在縣東四十裡,與臨海分界。

     關嶺 在縣西四十五裡十五都,與新昌分界。

    上有朱葉二侯王廟,有司新任,道經此者必祀之。

    宋令鄭至道去任,邑人至此攀戀不忍舍,因留家焉,今其苗裔猶有存者。

    居側有鄭公祠,肖像其中,前有松關「留鄭坊」。

     筋竹嶺 在縣東四十六裡五都,與甯海分界,又二十七都亦有。

     伏虎嶺 在縣西一十五裡。

     白水嶺 在縣西二十裡十三都。

     黃壇嶺 在縣南二十五裡二十一都。

     斜嶺 在縣西四十裡二十七都。

     石壁嶺 在縣西四十五裡二十七都。

     羅公嶺 在縣北五十五裡十一都。

     盤來嶺 在縣西北五十裡十五都。

     槍旗嶺 在縣西七十裡三十五都。

     梅枝嶺 在縣東八十裡。

     摘星嶺 在縣北一百裡。

     山隍嶺 在縣東三十裡三都。

     興化嶺 在縣東四十五裡一都。

     黃山嶺 在縣南十裡八都,其麓有鋪。

     喬嶺 在縣西七十裡三十六都。

     王顧嶺 在縣西九十裡三十七都。

     金筻嶺 在縣西四十裡二十七都。

     烏岩嶺 在縣西六十裡二十八都。

     王會嶺 在縣西北五十裡二十七都。

     牛石嶺 在縣西北七十裡十五都。

     羅漢嶺 在縣西北六十裡,萬年寺東南。

    《赤城三志》雲:嶺有巨杉偃蹇,絜之大百圍。

    凡供五百大士,必於此嶺邀請。

     桐柏嶺 在縣西一十五裡十二都。

     洞天嶺 在縣西北三十裡十二都。

     魏嶺 在縣東北三十裡天封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