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要
關燈
小
中
大
時方請助念,又恐耽誤。
且屋小或住醫院,不便助念,或住鄉村,念佛人少,家屬助念,亦或少或無,因緣難遇。
惟有用錄音機(或念佛機)助念(幫助提起正念)較為方便,可日夜續放,不使間斷,既持久,又省力。
如遇重病,即于床前常作助念往生之演習,以免臨時手忙腳亂也。
往生時,須俟氣斷八小時後,始能搬動哭泣,沐浴大殓,四十八小時或七日後,始能火葬或土葬。
普勸多提倡,普遍推行,實為保護及成就行人往生之方便中最方便。
如輾轉流通,俾普天之下,鹹知其益,各皆依行,則所有亡人,皆能神超淨域,永斷生死,不僅吾一人之生死可了,漸至所有衆生之生死,皆可由此而了,其福德誠不可思議也。
第六念佛儀式簡而易行 早晚功課,為正行中之常行,儀式繁簡,可因人制宜。
如初機淺識,由簡易入;公冗私忙者,亦以簡而易行,若必強同,非普勸修持也,茲舉三例,由簡而繁,各随己意,擇一行持。
一、晨朝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念‘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
随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
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
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
名為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
念畢,發願回向雲:‘願同念佛人,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願已問訊作揖而退。
為官不妨公務,為士不妨修讀,商賈不妨販賣,農工不妨耕作,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但盡此一身,不得一日暫廢,至誠如此,無不往生。
雖品位不高,但預末品,即入聖流,是費時少而收效宏,用力小而成功大,終日雖忙,豈無片刻之暇,何不挪一茶之頃,而為萬劫不壞之資乎?惟須随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
隻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漸能多念,可加每晚十念,或忙裡偷閑,有暇即念,或作務時念佛無間,生品必高。
或改用下一種念佛儀式: 二、簡易念佛儀 每日早晚,向西正立,合掌問訊,或焚香頂禮三拜,至誠懇切念: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聲) 阿彌陀佛(百聲或千聲萬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三聲)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聲)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三聲) 念畢、再念大慈菩薩贊佛忏罪回向發願全偈一遍: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衆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歸依,忏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随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問訊或頂禮三拜而退。
此偈有大威力,能滅一切罪,長養一切福。
每日如是,必中品生。
如教人念此偈,得大福報。
如家中供有佛像,須對佛禮念。
初少定數,随後漸增,但須持之以恒,不可或作或辍,忽多忽少。
記數須用數珠,或用香,或用鐘表記時亦可。
最忌視為具文,心求速了,但具形式,難得實效。
待其漸入漸深,如食肴知味,則日用雲為,自能拳拳服膺,惟佛是念,非限于晨朝十念或百聲千聲以為定規也。
三、通行早晚課 一、供養:佛前供香、花、燈、果、水等,倘力不足,上香三枝,供水一杯,燈花聽便,随力而為。
二、禮拜:一心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每拜下忏悔雲: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三稱三拜) 每拜下發願雲:為求往生成佛度生歸命禮。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同前)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摩诃薩(同前)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清淨大海衆菩薩摩诃薩(同前) 三、念誦(坐立均可)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一遍)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即往生咒遍接念贊佛偈一遍)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坐念或繞念數百聲或數千聲) 阿彌陀佛(坐念或止靜默念百聲千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以下均跪念各三稱)。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 四、回向跪念慈雲忏主發願回向文一遍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衆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及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衆罪消滅,善根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佛及聖衆,手執金台,來迎接我,于一念頃,生極樂國。
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衆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
摩诃般若波羅蜜。
(起立) 五、三歸依 自歸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一拜) 自歸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一拜) 自歸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一拜) (再三拜一問訊) 此非定規,可自由增減,如上香時加念香贊,回向改用蓮池大師回向發願文。
課畢加‘頂禮西天東土蓮宗曆代祖師暨歸依師三拜。
’‘代為累世父母、師長、曆劫怨親債主,及法界一切衆生,禮佛三拜,求生西方淨土阿彌陀佛。
’或加念大悲咒一至七遍,觀音聖号百至千聲,祈求‘千戈永息,國運昌隆,衆生安樂,世界和平,化娑婆世界為極樂世界。
’或減禮拜為各一聲一拜,或共三拜。
或減誦經咒,由贊佛偈直起。
或回向減用前偈,或減三歸依,随各人閑忙而定。
以上課儀,隻宜先簡後繁,不可由繁而簡,一經選定以為早晚常課,決定無缺,如或因事失時,甯可遲睡早起,不可借故間斷,必通宵有事,方可于次日對佛忏說補念。
念佛之法,貴在行願真切,心意誠懇,無用莊嚴形迹,貪求熱鬧。
在家居士,不必定穿缁衣,自可常服念佛。
不必定敲魚鼓,自可寂默念佛。
不必成群做會,自可閉門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
無知妄談禅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學習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若鳴鑼擊鼓,如唱如歌,翻成渎慢,難獲實益,繞念須由東而南,自西至北,須繞有功德,不可逆繞,有罪過。
回向須懇切至誠,依文發心,句句從心中發出,方符發願本旨。
禮拜須各想其像,如佛與菩薩現身在此,受我禮拜,聽我念誦,專志如此,生品必高。
至于平時念佛,不必照此儀式,但息想定慮,徐徐念去,要使聲合乎心,心随乎聲,念久純熟,自得諸念澄清,心境絕照,證入念佛三昧,若餘年未盡,得以所證,為衆向導,報佛深思!臨命終時,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華,登不退地,再返娑婆,廣度衆生,同生西方,滿菩提願。
且屋小或住醫院,不便助念,或住鄉村,念佛人少,家屬助念,亦或少或無,因緣難遇。
惟有用錄音機(或念佛機)助念(幫助提起正念)較為方便,可日夜續放,不使間斷,既持久,又省力。
如遇重病,即于床前常作助念往生之演習,以免臨時手忙腳亂也。
往生時,須俟氣斷八小時後,始能搬動哭泣,沐浴大殓,四十八小時或七日後,始能火葬或土葬。
普勸多提倡,普遍推行,實為保護及成就行人往生之方便中最方便。
如輾轉流通,俾普天之下,鹹知其益,各皆依行,則所有亡人,皆能神超淨域,永斷生死,不僅吾一人之生死可了,漸至所有衆生之生死,皆可由此而了,其福德誠不可思議也。
第六念佛儀式簡而易行 早晚功課,為正行中之常行,儀式繁簡,可因人制宜。
如初機淺識,由簡易入;公冗私忙者,亦以簡而易行,若必強同,非普勸修持也,茲舉三例,由簡而繁,各随己意,擇一行持。
一、晨朝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念‘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
随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
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
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
名為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
念畢,發願回向雲:‘願同念佛人,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願已問訊作揖而退。
為官不妨公務,為士不妨修讀,商賈不妨販賣,農工不妨耕作,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但盡此一身,不得一日暫廢,至誠如此,無不往生。
雖品位不高,但預末品,即入聖流,是費時少而收效宏,用力小而成功大,終日雖忙,豈無片刻之暇,何不挪一茶之頃,而為萬劫不壞之資乎?惟須随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
隻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漸能多念,可加每晚十念,或忙裡偷閑,有暇即念,或作務時念佛無間,生品必高。
或改用下一種念佛儀式: 二、簡易念佛儀 每日早晚,向西正立,合掌問訊,或焚香頂禮三拜,至誠懇切念: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聲) 阿彌陀佛(百聲或千聲萬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三聲)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聲)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三聲) 念畢、再念大慈菩薩贊佛忏罪回向發願全偈一遍: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衆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歸依,忏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随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問訊或頂禮三拜而退。
此偈有大威力,能滅一切罪,長養一切福。
每日如是,必中品生。
如教人念此偈,得大福報。
如家中供有佛像,須對佛禮念。
初少定數,随後漸增,但須持之以恒,不可或作或辍,忽多忽少。
記數須用數珠,或用香,或用鐘表記時亦可。
最忌視為具文,心求速了,但具形式,難得實效。
待其漸入漸深,如食肴知味,則日用雲為,自能拳拳服膺,惟佛是念,非限于晨朝十念或百聲千聲以為定規也。
三、通行早晚課 一、供養:佛前供香、花、燈、果、水等,倘力不足,上香三枝,供水一杯,燈花聽便,随力而為。
二、禮拜:一心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每拜下忏悔雲: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三稱三拜) 每拜下發願雲:為求往生成佛度生歸命禮。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同前)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摩诃薩(同前)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清淨大海衆菩薩摩诃薩(同前) 三、念誦(坐立均可)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一遍)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即往生咒遍接念贊佛偈一遍)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坐念或繞念數百聲或數千聲) 阿彌陀佛(坐念或止靜默念百聲千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以下均跪念各三稱)。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 四、回向跪念慈雲忏主發願回向文一遍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衆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及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衆罪消滅,善根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佛及聖衆,手執金台,來迎接我,于一念頃,生極樂國。
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衆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
摩诃般若波羅蜜。
(起立) 五、三歸依 自歸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一拜) 自歸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一拜) 自歸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一拜) (再三拜一問訊) 此非定規,可自由增減,如上香時加念香贊,回向改用蓮池大師回向發願文。
課畢加‘頂禮西天東土蓮宗曆代祖師暨歸依師三拜。
’‘代為累世父母、師長、曆劫怨親債主,及法界一切衆生,禮佛三拜,求生西方淨土阿彌陀佛。
’或加念大悲咒一至七遍,觀音聖号百至千聲,祈求‘千戈永息,國運昌隆,衆生安樂,世界和平,化娑婆世界為極樂世界。
’或減禮拜為各一聲一拜,或共三拜。
或減誦經咒,由贊佛偈直起。
或回向減用前偈,或減三歸依,随各人閑忙而定。
以上課儀,隻宜先簡後繁,不可由繁而簡,一經選定以為早晚常課,決定無缺,如或因事失時,甯可遲睡早起,不可借故間斷,必通宵有事,方可于次日對佛忏說補念。
念佛之法,貴在行願真切,心意誠懇,無用莊嚴形迹,貪求熱鬧。
在家居士,不必定穿缁衣,自可常服念佛。
不必定敲魚鼓,自可寂默念佛。
不必成群做會,自可閉門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
無知妄談禅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學習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若鳴鑼擊鼓,如唱如歌,翻成渎慢,難獲實益,繞念須由東而南,自西至北,須繞有功德,不可逆繞,有罪過。
回向須懇切至誠,依文發心,句句從心中發出,方符發願本旨。
禮拜須各想其像,如佛與菩薩現身在此,受我禮拜,聽我念誦,專志如此,生品必高。
至于平時念佛,不必照此儀式,但息想定慮,徐徐念去,要使聲合乎心,心随乎聲,念久純熟,自得諸念澄清,心境絕照,證入念佛三昧,若餘年未盡,得以所證,為衆向導,報佛深思!臨命終時,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華,登不退地,再返娑婆,廣度衆生,同生西方,滿菩提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