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十六

關燈
訓釋,‘補□那’,為吃食。

    ‘蘇達那’釋為睡眠。

    ‘姑質薩羅’釋為為便利故行動。

    謂除彼三種想外,屏棄一切愦鬧,都不思慮身受境根,唯合修睡眠與光明也。

    有說‘補迦朵’,為食。

    如是由圓滿次第者行,能轉自體為幻身、有學雙運金剛身,與無學雙運之金剛身。

    不觀待餘二種行,速能證得。

    故第六品疏中,說補蘇姑行,為諸行中勝。

    此處攝行論雲:‘極無戲論行,以狂禁經所說次第,亦當解說。

    ’引證多文出于金剛藏莊嚴續第十六品。

    其攝行論二新譯本雲:‘由釋續所說理及次第,亦當以狂禁行極無戲論。

    ’然大譯師譯為‘說狂禁經’,較善。

    以彼品中所明禁行,亦說為狂禁。

    故言‘說’者,是‘說狂禁’之義。

    非顯為‘集密之釋續’故。

    彼續與集密,俱說修彼行,六月成就。

    其所成就,乃指佛位。

    故彼非生起次第之行也。

    攝行論說:‘學習三行,或經半月、或經一月、或經六月,現起大印悉地之細色,輕觸等八相,及本續第十五品所說之夢相。

    ’謂六月以内,先現彼相而成就。

    其中身自在等八自在者,是勝悉地。

    卡師譯雲:‘細色與輕觸,周遍正得性,極明性堅固,自在性如意。

    ’所說八事,名自在八德,非八種自在。

    諸先覺所釋彼義,似未曾見,自在八德之解釋。

    故當依觀音禁所釋自在八德而說。

    其大自在,能生滅有情世間,謂細。

    能生滅器世間,為輕。

    俱生滅彼二,謂主宰。

    此中謂瑜伽師,能變收彼等也。

    後者,是正得句所明。

    随意所想即至,是周遍句所顯。

    一切衆生供養者,謂光明威德皆能勝他。

    是極光明句所顯。

    有權治罰攝受諸有情類,謂自在性。

    随欲能變諸功德,謂如意。

    随所欲得,即如是能得者,謂随欲安住。

    是堅固句所顯。

    言六月以内能得勝成就者,是說已得有學雙運者。

    前說四位修密行者,乃至未辦自果而修。

    不以彼說有無時間戲論。

     二次第者,如是修行,若未速成本位果利,其二次第各别策發心要之理,如第十品續疏,及拏熱巴後續疏所說應知。

     丙四、修習道後證果之理。

     燈明論雲:‘亦應說所為,消災等事軌,如是八悉地,佛亦是最上。

    ’謂成佛是上品。

    八大悉地是中品。

    消滅、增益、自在、猛烈等事業是下品。

    八悉地者,如集智金剛續雲:‘咒、藥、護摩、粉末、眼藥、疾行等八大悉地。

    ’僅列六種,未明說餘二。

    四天女請問經雲:‘說修八物支,丸眼藥悉地,地下劍悉地,騰空及隐身,無死與治病。

    ’金剛幂經雲:‘眼藥與疾行,利劍及地下,丸藥并空行,隐身與精華。

    ’後二果利,是共悉地,略為勝共二種悉地。

    如後續雲:‘隐身等悉地,說為庸常事,佛說唯成佛,乃最勝悉地。

    ’學生起次第與彼行後,修共悉地之理,聽聞續疏可知。

    學圓滿次第與彼行後,成就無學雙運之理,謂如前說,由内外二證菩提門,于黎明時現證光明者,現證究竟法身時,有學雙運之幻身,轉成無學雙運身。

    盡生死際,安住彼二身不動。

    如是具二清淨之境光明者,謂無為法身。

    有境光明,謂智法身。

    亦名大樂身。

    彼所依止唯由風心所成色身,謂受用身。

    由彼二身同一體性,唯所遮成二。

    故亦多說彼色身,名無二智身。

    故有說:色身非佛地攝,為衆生身攝。

    或計為與識異體之粗色。

    或說果位無智等,為聖父子所許者,應知皆非善說也。

     由彼雙運身,示現勝化身等非一化事。

    若許有化身雙運,于雙運身作二身建立者,尤為善解。

     諸餘咒教,雖有說智所依色身為化身、意為法身、語為受用身者,然聖父子所許如前。

    如前所說餘道之後,再加殊勝咒道,于色究竟成佛者,雖亦許是無上派之成佛,然與初即入無上道,一生成佛,說于欲界身成佛,并不相違,以安立無上派之成佛,與初即入無上道之成佛,非一事故。

    此二種佛修成法色二身之微細差别,由前所說即可了知。

    其以人身證得幻身,于此幻身補特伽羅之所依成佛者,為于人身成佛,較易了知。

    其人身瑜伽師,舍身壽已,代替中有,成就幻身,于彼身成佛。

    其所依身雖非六趣所攝,亦不相違。

    如說中有非六趣攝,然中般不還者,即于彼身證阿羅漢也。

     如是修道成佛之受用身,恒具七支而住。

    化身則不決定。

    故說受用身之和合支,謂與俱行等無量明印眷屬,平等和合,增長遊戲大樂。

    故于修道時,亦順彼果相,以受用欲塵之理,增長大樂也。

    果位雖尚有衆多,應辨論決擇處。

    然最難解者,此中已說。

    二種大乘共建立之難處,餘中應知,恐繁不錄。

     如是衆教究竟,三界獨一壞寶皎同日月,名勝集密大教王。

    得佛授記弘揚聖教究竟了義龍猛父子現證義已,如自所見而釋,勝五次第一切要義。

    圓滿顯說者。

    因見若不善知諸所勝道及下宗義,則不能知諸能勝道與上宗中微細不共别法。

    特于究竟了義甚深空性,了義經典,龍猛菩薩微細理路。

    若未善習觀慧如實獲得。

    則總不能得,趣往解脫及一切種智道之樞要。

    别于無二續所诠心要,樂空和合修俱生智,不能善知。

    即信解彼義,亦徒信仰而已。

    故于自他部,及自部大小諸乘,顯密二乘,及金剛乘四續部經論,皆善學習。

    此複各道整體次第,引導弟子之理,并以各各教授莊嚴。

    決擇空性,及決擇已如何修法,與前述各派解釋集密之理,并已藏譯聖派諸論,及彼教授,以修習理,經久串習。

    會合本釋諸續。

    長時祈禱,獲得允許著論殊勝相征。

    且因聖派集密,久已衰微,維願複興久住不滅。

    由此清淨意樂而造。

     除衆心暗最勝燈善說衆寶唯一源 無比大師頂上嚴遍主吉祥金剛持 宣說無上瑜伽續兩億猶餘二俱胝 如諸王中轉輪王無量續部所圍繞 統領聖教衆寶洲滿足百千菩薩願 升至一切聖言頂謂勝集密大教王 由彼道至十地竟龍猛菩薩所解釋 提婆龍智補彼意釋迦友及月稱師 善說心要五次第遍除無知邪執暗 顯五次要最勝燈創此善說新慶會 總佛聖教特聖規久已衰微将滅盡 難測續義如實辨受靜慮樂固極難 然由白業力能發增上慧無量智者慧觀察之一隅 安息無逼窄富饒觀慧财昔無之善說此時亦可有 長時勵力習此理雖已詳盡善觀察 然由慧劣續難測凡我所有諸過失 如諸嬰兒言雖誤慈愛父母亦覺奇 不動金剛諸聖衆自在大士皆容恕 不善衆宗少分滿未勤修學細理路 不知經盡教授者分辨久衰道關要 猶如一般諸愚童欲登石級捉日輪 彼等唯屬善意樂故觀慧者應策勵 由尊事業一少分潤澤心内極難得 甚深密義皆明顯至尊智藏恒加護 由見何教思彼義善能奪引智者意 如貪心中麗人影我勤此論諸白業 願令衆生善通達極難分辨續要義 由勤修學彼義故速往金剛持聖地 乃至衆洲八葉蓮須彌花蕊安住時 願此善說為衆生常能光顯究竟道 顯我從今一切生永不離此究竟道 無此一切福聚本常能承事善知識 此勝集密教王心要,甚深五次第一切要義,極明顯燈論,是因衆多以修此道為心要之善知識,數數勸請,造一廣而顯了五次第道要義之論。

    曾久親近至尊瓊波雷巴,與至尊童慧等師長足塵,勝集密瑜伽師多聞苾刍東宗喀巴,善慧名稱吉祥,于曠野山,喜足尊勝洲造。

    持四難論集密行者寶祥書。

     一九五二年一月廿八日譯于北京菩提學會 (卷十六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