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谷上人語燈錄卷第三

關燈
不舍。

    故雲選擇攝取也。

    二選擇化贊者。

    下品上生人雖有聞經稱佛二行。

    彌陀化佛選擇念佛。

    雲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故雲選擇化贊也。

    三選擇付屬者。

    于上來定散諸行中。

    唯獨付屬念佛一行。

    故雲選擇付屬也。

    次阿彌陀經中有一選擇。

    謂選擇證誠也。

    雖諸經中廣說往生諸行。

    六方諸佛于彼諸行而不證誠。

    獨至此經中說念佛往生。

    恒沙諸佛各舒舌覆大千。

    說誠實語而證誠之。

    故雲選擇證誠也。

    加之般舟三昧經中又有一選擇。

    謂選擇我名也。

    彌陀自說言。

    欲來生我國者。

    常念我名莫有休息。

    故雲選擇我名也。

    本願·攝取·我名·化贊此之四者是彌陀選擇也。

    贊歎·留教·付屬·此之三者是釋迦選擇也。

    證誠者六方諸佛之選擇也。

    然則釋迦彌陀及十方恒沙等諸佛同心選擇念佛一行。

    餘行不爾。

    故知。

    三經共選念佛以為宗緻也。

    夫欲速離生死。

    且二種勝法中舍聖道門入淨土門。

    欲入淨土門。

    正雜二行中抛諸雜行選歸正行。

    欲修正行。

    正助二業中猶傍助業選專正業。

    正定業者。

    即是稱彼佛名。

    稱名必得往生。

    由佛本願故也。

    抑雙卷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淨土三部妙典。

    或依菩薩論說。

    或據人師解釋。

    講贊之畢。

    至經大旨念佛深義專以善導和尚用為依憑焉。

    但自開演之朝至講畢之夕。

    僅三個日文文句句未遑細釋。

    且任管見略述大意。

    恐多誤錯。

    懷懼于冥顯耳。

    凡義解稱說之道表白唱導之師。

    于經論中得甚深旨。

    師資相承為如來使。

    出懸河之辯啟愚蒙之知。

    玄義貫精妙理徹神。

    赴緣逗機開闡法門。

    衆生因玆各開慧解。

    發心修行以期菩提矣。

    然予昔在睿峰扇天台之餘風。

    挹玉泉之下流。

    三觀六即疑雲未披。

    四教五時迷闇未曉。

    況又于異宗他門乎。

    粵于善導所立往生淨土之宗。

    雖有經論贊仰之無人。

    雖有疏書習學之無倫。

    是以疏相承血脈法。

    乏面授口訣義。

    夜光從晦冥。

    何敢不悲歎。

    予因少探佛意粗窺聖訓。

    從三昧發得之妙誨宣九品往生之義意。

    愚見不敏。

    深理何當。

    況又章疏文義幽遠。

    不遇導師決智難生。

    不遊支那遺訓難了。

    然今辄應三經講贊之請開于三日解說之會。

    譬如魚鼈登層雲上。

    奚有翔天之用。

    雖然重賢上人承于太上法王睿命。

    殷勤緻請。

    餘多年蒙聖渥。

    道契日久。

    盡未來際不可歇盡。

    是故不顧诽謗于世。

    解釋要義。

    既以如是。

    若人聽理勇為信受。

    幸為得其人焉。

    若又不信诽謗亦自為毒鼓緣。

    诽謗贊歎俱是夢事信毀同睹萬億佛身。

    冀與法王世世生生結大因緣。

    永為法友。

    如無诤念王與法海梵士也。

    且在會諸人亦同普眴摩尼因緣。

    乃至微塵刹土衆生普蒙攝取不舍妙光。

    三有六趣有情齊入諸上善人嘉會矣。

     阿彌陀經釋一卷 本雲。

    文治六年二月一日。

    于東大寺講之畢。

    所請源空上人。

    能請重賢上人。

     淨土三部經如法經次第第四 一經料紙。

     植楮種已。

    一千日間當修念佛禮贊。

    若欲讀誦應讀三部經也。

    若無如此料紙用市店紙亦得。

     一道場莊嚴(如常) 一前方便七個日。

     沐浴潔齋淨衣等如常。

    但于内衣絹綿之類用否從宜。

    如老比丘及多病人着蠶服亦得矣。

    袈裟必須用如法衣。

     一入道場次第。

     将入道場。

    先須灑水。

    香爐花筥香象等如常。

    次無言行道三遍奉請合殺等如常。

    次諸衆列立寶座前。

    誦總禮伽陀。

    其偈曰。

     歸命本師釋迦佛十方世界諸如來 願受施主衆生請不舍慈悲入道場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哀愍納受入此道場。

     本國彌陀諸聖衆平等俱來坐道場 道場聖衆實難逢衆等頂禮彌陀會 南無極樂世界諸尊聖衆慈悲護念證明功德。

     次彌陀贊歎偈曰 弘誓多聞四十八偏标念佛最為親 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 南無極樂化主彌陀來迎引接決定往生。

     次經贊歎偈曰。

     念念思聞淨土教文文句句誓當勤 憶想生死流浪久專心聽法入真門 南無淨土三部甚深妙典命終之後往生極樂。

     次禮贊(自日沒時始之) 諸衆着座導師登高座。

    禮贊之後高聲念佛三百遍。

    但依時早晚。

     次經贊歎伽陀。

    其詞如前。

    但開白之時阙略念佛。

    開白已後除總禮伽陀。

     次例時作法如常。

    但日沒一時修之。

     次讀經(雙卷觀經)但轉讀多少随時早晚。

     次出堂。

     七個日間每時如此(已上前方便次第) 一寫經七個日。

     沐浴潔齋入道場禮贊念佛贊歎讀經等次第如前方便。

    一無乖違。

     一起筆次第。

     初日晨朝禮贊以後。

    啟白導師選其器量。

    分經行程。

    并筆墨等如常。

    日别書寫。

    禮贊以後多少随宜。

    七個日間可竣其功。

     次日别解說日中禮贊以後勤之。

    七個日間儀式如此(已上寫經次第) 一奉納次第。

     贊歎如前。

    多少随宜。

    行路之間合殺等如常。

     一禮贊時克。

     日沒(申時)初夜(戌時)中夜(子時)後夜(寅時) 晨朝(辰時)日中(時午) 淨土如法經次第竟。

     本曰。

    此法則者黑谷上人準法華如法經所選出之。

    大和入道見佛欲奉修于後白河法皇追薦之法事。

    一夜夢。

    有人告曰。

    奉為追薦修如法經。

    覺後乃語上人。

    上人即撰淨土如法經法則與之(雲雲。

    此本在二尊院) 私曰。

    有廣法則。

    載般舟贊文(恐是僞書欤) 如法念佛法則第五。

     黑谷上人語燈錄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