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安國語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議。
(○予違你弼。
你無面從退有後言)。
七佛祖師曾不知。
(○昨夜三更失卻牛。
今朝天明失卻火)。
(評曰。
此頌全篇賦百丈展開兩手處。
碎情量窟宅破智解窠臼。
如怒雷劈石壁似金翅搏鲸波。
回天關轉地軸。
天有南鬥北辰。
各在其位不移動如車軸。
衆星運轉如車輪循環。
且夫谙天文通地理無越鬼谷子。
今夜依百丈大用示衆。
乾坤失色日月呑光。
南鬥北辰盡失位換處。
大小大鬼谷迷星鬥所在。
豈鬼谷。
縱文殊大士。
不知他落處)。
(垂示曰。
青山自藍青于藍。
冰生自水寒于水。
古宗匠劍刃上求人。
隻要有超師作底漢子。
所以針頭削鐵鹭股剜肉。
打頭下惡毒手腳看你轉處如何。
從上何人有如是作用)。
舉。
平田普岸禅師因有僧到參。
(○腦後見腮莫與往來)平田打一拄杖(正令當行十方坐斷)其僧近前把住拄杖(戰矣哉骨暴沙礫。
降矣哉終身夷狄)。
平田雲。
老僧适來造次。
(○九尾野狐多變體)。
僧卻打平田一拄杖。
(○窮鼠卻咬貓。
鬥雀不恐人)。
平田雲。
作家作家。
(○誰謂雀無角。
其如穿屋何)。
僧禮拜。
(○賊是小人。
智過君子。
卻似曾不一般)。
平田把住雲。
是阇梨造次。
(○今君子進人若将如加諸膝。
退人若将墜諸淵)。
僧大笑。
(○君子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
平田雲。
這個師僧今日大敗也。
(○國雖大好戰則必亡。
天下雖安忘戰則必危)。
(許曰。
平田普岸禅師嗣法于百丈海禅師。
洪州人也。
一日僧到參。
岸不管他到不到。
不擇有過無過。
打頭行一棒見他如何。
者僧大有膽氣。
卻倒行正令。
其賓主相見間。
象王蹴蹈官馬相蹈。
今時捉一片朽瓦徒日日揩磨淨盡自朝到暮。
攢颡皺眉二十年除糞穢底。
見如此辣手怨恨憤悱十日五日。
水亦不通喉。
大懊惱去。
何故。
觸着無明袋故)。
一向一背不易親。
(○九尾野狐多變态。
神出鬼沒)。
互換韬略鼓旗别。
(○金翅劈海怒雷破山)。
幹将劍未斬甲鍪。
(○俊鹘遼天呈羽翮。
金毛出窟振全鹹)。
夏服箭何穿七劄。
(○王侯失其貴。
晉楚失其富)。
鬼哭神悲。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亦輪海一段香)。
岸崩石裂還颠蹶。
(○罔象到時光燦爛。
離婁行處浪滔天)。
師僧今日大敗缺。
(○斬釘截鐵)。
(評曰。
此頌始終賦賓主相見間有互換之機。
兩個機鋒俊利。
快于幹将劍。
疾于夏服箭。
就中國師甚愛平田末後道者個師僧今日敗缺。
所以道崖崩石裂還颠蹶。
師僧今日大敗缺)。
(垂示曰。
遊宴中有鸩毒。
談笑中。
有戈矛。
堂奧中有虎豹。
鄰巷中有戎狄。
禅門亦然。
有以绮言作佛事者。
有以忿怒作佛事者。
有以賊手腳作佛事者。
有以狼毒作佛事者。
從上何人如此。
試舉。
看)。
舉。
大慈山寰中禅師住庵時。
南泉至問。
如何是庵中主。
(○掀翻海嶽覓如音。
個個看來日中鬥)。
寰雲。
蒼天蒼天。
(○貪乘摘花馬。
樂榜辨蓮舟)。
泉雲。
蒼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
救災恤鄰道也。
行道則有福)。
寰雲。
會即便會。
莫忉忉。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南泉拂袖而出。
(○石火莫及。
電光莫通)。
(評曰。
大慈山寰中禅師。
嗣法于百丈海禅師。
杭州蒲阪人也。
師初住庵時。
南泉至問。
如何是庵中主。
寰雲。
蒼天蒼天。
照天照地。
舊參上士一見牙戰股震。
作麼生是照天照地處。
試道南泉蒼天蒼天乎寰中蒼天蒼天乎。
幸有國師一偈)。
庵中主見還難。
(○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如天)。
句裡藏身太無端。
(○水底木人吹鐵笛。
雲中石女舞三台)。
偷眼暫時休也未。
(○過日山中無外事。
收睛偷見白猿兒)。
夜深誰共遊關山。
(○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
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
(評曰。
庵中賓主相見端的。
鬼神不能測。
魔外不得辨。
句裡藏身底身。
聲聞身麼。
菩薩身麼。
長者身麼。
居士身麼。
你若辨别得分明。
許你具參學眼。
偷眼暫時休也未。
言寰中雲。
蒼天蒼天。
此語透漢徹泉。
南泉豈不知他落處。
故露此不聰明即言。
蒼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此但欲見盡寰中而已。
甚有賊機。
夜深誰共過關山。
路重疊終日行曾不見人。
狼虎朝伸道内。
魍魉畫叫虛谷。
南泉拂神出去。
方寸之險峻過于關山夜途。
寔可恐矣)。
(垂示曰。
金龍不守寒潭。
玉兔豈栖蟾影。
明眼宗師且透關眼。
向動不得處動。
向轉不得處轉。
風驚草動盡辨來機。
從上來何人具此作用)。
舉。
僧問藥山。
平田淺草塵塵成群。
如何射得塵中塵。
(○虎豹之文來田。
猿狙之便來??。
狗之猛來藉)。
山雲看箭。
(○詹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
僧放身便倒。
(○夫欲仇僞者必假真)。
山雲。
侍者拖出這死漢。
(○狗不以善吠為良。
人不以善言為賢)。
僧便走。
(○善遊者溺。
善騎者堕)。
山雲。
弄泥團漢有什麼限。
(○猶以卵投石。
以火投火)。
雪窦拈雲。
三步雖活。
五步須死。
(○求美則不得美。
不求美則美矣。
求醜則不得醜。
不求醜則卻醜)。
(評曰。
藥山惟嚴禅師。
縫州韓氏子也。
初參石頭。
頭命見馬大師。
有僧問。
平田淺草塵鹿作群。
如何射得塵中塵。
塵鹿大者也。
群鹿随之。
皆視塵所往塵尾所轉為準。
是鹿中王也。
甚有智慧。
常于石上利其角。
以身護群鹿。
虎亦不得近。
者僧自作得塵來見藥山如何。
藥山不妨是作家。
便言見箭。
僧放身卧。
者僧做處似少有所可見者。
藥山為見盡者僧卻言。
侍者拖出這死漢。
僧即走出。
可惜龍頭蛇尾。
此時如何下得手腳得五步即活。
有般底言。
此時者僧起繞禅床一匝一喝即走出。
免得見道弄泥團漢。
或言掀倒禅床即出去。
是則是。
此言掠虛妄談。
恰似僻地裡罵官人。
此時藥山機鋒敲骨取髓。
恐你無自由分。
且聽國師判斷)。
塵中塵走得三步。
(○秋分在社前。
鬥米換鬥錢)。
五步未堪趁虎兒。
(○秋分在社後。
鬥米換鬥豆)。
趁虎兒。
(○射虎不真。
徒勞沒羽)。
獵人徒莫覓坤維。
(○九月十三晴。
釘靴挂斷繩)。
(評曰。
雖是死蛇。
解弄又活。
此頌甚似扶起者僧者。
塵中塵走得三步。
走得寔好。
五步豈其用趁虎兒。
若是唱和相應全無勝收全無等差底。
作麼生趁虎兒。
何處留跟迹。
舉心拟向。
兔角龜毛過别山。
所以言獵人徒莫為坤維)。
(垂示曰。
小蜂不能咒大蟲。
小雞不能覆大卵。
小智不能辨大義。
大凡有所智。
總是小智乎。
若其無所智。
卻是頑空無記。
作麼生是大智)。
舉。
慧忠國師與紫璘供奉論義。
既升座。
供奉雲。
請師立義。
某甲破。
忠雲。
立義竟。
(○牛雖瘠偾于豚上豈畏不死)。
供奉雲。
是什麼義。
(○蹉過了也。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
忠雲。
果然不見。
非公境界。
便下座。
(○依思璧間木上座)。
(評曰。
南陽慧忠國師。
嗣法于六祖大師。
一日師問紫璘供奉。
佛是什麼義。
曰。
是覺義。
師曰。
佛曾迷否。
曰。
不曾迷。
師雲。
用覺作麼供奉。
無對。
又問。
如何是實相。
師曰。
把将虛底來。
曰。
虛底不可得。
師曰。
虛底尚不可得。
問實相作麼。
一日升座。
供奉雲。
請師立義。
某甲破。
忠雲。
立義竟。
供奉雲。
是什麼義。
忠雲。
果然不見。
宜哉供奉不能曾夢見。
此是聖谛第一義。
豈傭國師手而後立哉。
威音以前已立竟也。
陰陽造化是大義。
山河大地是大義。
天堂地獄是大義。
有情非情是大義。
點撿看來。
一顆和鑿托出夜明珠。
所以國師雲。
非公境界。
獨許有本色衲僧未舉已前既如落處)。
祖風迥振機輪轉。
(○舌卷春雷。
眼懸秋月)。
學海瀾忙自沒頭。
(○敗軍之卒勇武遁逃。
将不能止也)。
大鵬一舉九萬裡。
(○以天為蓋則無不覆)。
籬邊燕雀空啾啾。
(○铎以聲自毀。
膏燭以明自铄)。
(評曰。
忠國師既向大智無智正位立大義。
供奉還似欲回情景意解小智以破大義。
恰蚊虻欲拄空裡猛風。
非自不知其量者。
胸海學解波浪浸天沸蕩。
不覺自頭出頭沒。
國師者如大鵬展開九萬裡羽翮而蓋長空。
供奉者似燕雀在籬邊而空啾啾)。
(垂示曰。
獅子一滴乳迸撒萬解驢乳。
祖師一句子語拔卻百劫生死業根。
截斷無明纏縛如一柄靠天長劍。
磨滅情量窟宅似一片紅爐上雪。
作麼生一句子語)。
舉。
僧問洞山。
如何是佛。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山雲。
麻三斤。
(○三月初三兩。
桑葉無人取)。
(評雲。
洞山守初禅師。
嗣法于雲門三頓棒下。
一日有僧問。
如何是佛。
山雲。
麻三斤。
坐斷天下衲僧舌頭。
惱古煩今。
寔過參天荊棘。
如何得透過去。
有一般世智辨聰癡人恣情解雲。
三斤法身般若解脫三德。
草木國土悉皆成佛故。
熟麻粒粒直是三德具足如來。
用間什麼。
或雲。
洞山此時在庫下。
見人秤麻。
僧置此一問。
直下任彩抛出。
且喜沒交涉。
此話若得參究分明去。
千七百則公案如見掌上。
不然參國師頌。
切忌作一喝會去)。
木落岩崗鋒骨冷。
(○時節到其理自顯)。
月斜福石曉難開。
(○向明中有暗。
莫以暗相取。
向暗中有明。
莫以明相窺)。
寒雲伴來閑不徹。
(○寄語巫山竊窈窕娘。
好将魂夢诳襄王)。
飛瀑從他起忽雷。
(○百千斛雪同時撒。
數萬個雷特地鳴)。
(評曰。
古來頌此話者饒。
北塔祚。
雪窦顯。
玉泉琏。
法昌遇。
投子青。
東山演。
無盡居士。
各頌得照天照地。
就中雪窦東山尤為貴。
老僧昨夜燈下拜披國師頌。
讀到此頌通身寒毛卓豎。
不覺拊案賞歎曰。
麻三斤。
千百年滞貨無所著渾身。
何量流到粟散扶桑小國增此十分高價。
你若得見徹此頌分曉去。
親相見洞山老人。
若不然。
一切束作一喝會去)。
(垂示曰。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以善和人者謂之順。
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谄。
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谀。
是是非非謂之知。
非是是非謂之愚。
從上來有始以不善先人乍以善先人底麼。
試舉。
看)。
舉。
六祖雲。
不思善不思惡。
正當恁麼時還明上座本來面目來。
(○一口吸盡西江水。
洛陽牡丹新吐蕊)。
(評曰。
盧行者既得黃梅衣缽。
夜半涉江越嶺将往嶺南。
于是黃梅七百高僧潮湧蜂起欲追奪他衣缽。
有明上座者。
故四品将軍而甚勇壯。
先衆走上。
者半日程遂見盧行者。
行者既見事急。
抛衣缽于石上曰。
此衣表信。
可以力争耶。
隐草莽中。
明提掇不動。
乃喚曰。
行者行者。
我為法來。
不為衣來。
行者遂出坐盤石上。
明即作禮。
盧曰。
不思善不思惡。
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明言下大悟。
複問曰。
上來密語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盧雲。
與汝說者即非密。
汝若返照。
密在汝邊。
(○予違你弼。
你無面從退有後言)。
七佛祖師曾不知。
(○昨夜三更失卻牛。
今朝天明失卻火)。
(評曰。
此頌全篇賦百丈展開兩手處。
碎情量窟宅破智解窠臼。
如怒雷劈石壁似金翅搏鲸波。
回天關轉地軸。
天有南鬥北辰。
各在其位不移動如車軸。
衆星運轉如車輪循環。
且夫谙天文通地理無越鬼谷子。
今夜依百丈大用示衆。
乾坤失色日月呑光。
南鬥北辰盡失位換處。
大小大鬼谷迷星鬥所在。
豈鬼谷。
縱文殊大士。
不知他落處)。
(垂示曰。
青山自藍青于藍。
冰生自水寒于水。
古宗匠劍刃上求人。
隻要有超師作底漢子。
所以針頭削鐵鹭股剜肉。
打頭下惡毒手腳看你轉處如何。
從上何人有如是作用)。
舉。
平田普岸禅師因有僧到參。
(○腦後見腮莫與往來)平田打一拄杖(正令當行十方坐斷)其僧近前把住拄杖(戰矣哉骨暴沙礫。
降矣哉終身夷狄)。
平田雲。
老僧适來造次。
(○九尾野狐多變體)。
僧卻打平田一拄杖。
(○窮鼠卻咬貓。
鬥雀不恐人)。
平田雲。
作家作家。
(○誰謂雀無角。
其如穿屋何)。
僧禮拜。
(○賊是小人。
智過君子。
卻似曾不一般)。
平田把住雲。
是阇梨造次。
(○今君子進人若将如加諸膝。
退人若将墜諸淵)。
僧大笑。
(○君子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
平田雲。
這個師僧今日大敗也。
(○國雖大好戰則必亡。
天下雖安忘戰則必危)。
(許曰。
平田普岸禅師嗣法于百丈海禅師。
洪州人也。
一日僧到參。
岸不管他到不到。
不擇有過無過。
打頭行一棒見他如何。
者僧大有膽氣。
卻倒行正令。
其賓主相見間。
象王蹴蹈官馬相蹈。
今時捉一片朽瓦徒日日揩磨淨盡自朝到暮。
攢颡皺眉二十年除糞穢底。
見如此辣手怨恨憤悱十日五日。
水亦不通喉。
大懊惱去。
何故。
觸着無明袋故)。
一向一背不易親。
(○九尾野狐多變态。
神出鬼沒)。
互換韬略鼓旗别。
(○金翅劈海怒雷破山)。
幹将劍未斬甲鍪。
(○俊鹘遼天呈羽翮。
金毛出窟振全鹹)。
夏服箭何穿七劄。
(○王侯失其貴。
晉楚失其富)。
鬼哭神悲。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亦輪海一段香)。
岸崩石裂還颠蹶。
(○罔象到時光燦爛。
離婁行處浪滔天)。
師僧今日大敗缺。
(○斬釘截鐵)。
(評曰。
此頌始終賦賓主相見間有互換之機。
兩個機鋒俊利。
快于幹将劍。
疾于夏服箭。
就中國師甚愛平田末後道者個師僧今日敗缺。
所以道崖崩石裂還颠蹶。
師僧今日大敗缺)。
(垂示曰。
遊宴中有鸩毒。
談笑中。
有戈矛。
堂奧中有虎豹。
鄰巷中有戎狄。
禅門亦然。
有以绮言作佛事者。
有以忿怒作佛事者。
有以賊手腳作佛事者。
有以狼毒作佛事者。
從上何人如此。
試舉。
看)。
舉。
大慈山寰中禅師住庵時。
南泉至問。
如何是庵中主。
(○掀翻海嶽覓如音。
個個看來日中鬥)。
寰雲。
蒼天蒼天。
(○貪乘摘花馬。
樂榜辨蓮舟)。
泉雲。
蒼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
救災恤鄰道也。
行道則有福)。
寰雲。
會即便會。
莫忉忉。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南泉拂袖而出。
(○石火莫及。
電光莫通)。
(評曰。
大慈山寰中禅師。
嗣法于百丈海禅師。
杭州蒲阪人也。
師初住庵時。
南泉至問。
如何是庵中主。
寰雲。
蒼天蒼天。
照天照地。
舊參上士一見牙戰股震。
作麼生是照天照地處。
試道南泉蒼天蒼天乎寰中蒼天蒼天乎。
幸有國師一偈)。
庵中主見還難。
(○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如天)。
句裡藏身太無端。
(○水底木人吹鐵笛。
雲中石女舞三台)。
偷眼暫時休也未。
(○過日山中無外事。
收睛偷見白猿兒)。
夜深誰共遊關山。
(○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
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
(評曰。
庵中賓主相見端的。
鬼神不能測。
魔外不得辨。
句裡藏身底身。
聲聞身麼。
菩薩身麼。
長者身麼。
居士身麼。
你若辨别得分明。
許你具參學眼。
偷眼暫時休也未。
言寰中雲。
蒼天蒼天。
此語透漢徹泉。
南泉豈不知他落處。
故露此不聰明即言。
蒼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此但欲見盡寰中而已。
甚有賊機。
夜深誰共過關山。
路重疊終日行曾不見人。
狼虎朝伸道内。
魍魉畫叫虛谷。
南泉拂神出去。
方寸之險峻過于關山夜途。
寔可恐矣)。
(垂示曰。
金龍不守寒潭。
玉兔豈栖蟾影。
明眼宗師且透關眼。
向動不得處動。
向轉不得處轉。
風驚草動盡辨來機。
從上來何人具此作用)。
舉。
僧問藥山。
平田淺草塵塵成群。
如何射得塵中塵。
(○虎豹之文來田。
猿狙之便來??。
狗之猛來藉)。
山雲看箭。
(○詹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
僧放身便倒。
(○夫欲仇僞者必假真)。
山雲。
侍者拖出這死漢。
(○狗不以善吠為良。
人不以善言為賢)。
僧便走。
(○善遊者溺。
善騎者堕)。
山雲。
弄泥團漢有什麼限。
(○猶以卵投石。
以火投火)。
雪窦拈雲。
三步雖活。
五步須死。
(○求美則不得美。
不求美則美矣。
求醜則不得醜。
不求醜則卻醜)。
(評曰。
藥山惟嚴禅師。
縫州韓氏子也。
初參石頭。
頭命見馬大師。
有僧問。
平田淺草塵鹿作群。
如何射得塵中塵。
塵鹿大者也。
群鹿随之。
皆視塵所往塵尾所轉為準。
是鹿中王也。
甚有智慧。
常于石上利其角。
以身護群鹿。
虎亦不得近。
者僧自作得塵來見藥山如何。
藥山不妨是作家。
便言見箭。
僧放身卧。
者僧做處似少有所可見者。
藥山為見盡者僧卻言。
侍者拖出這死漢。
僧即走出。
可惜龍頭蛇尾。
此時如何下得手腳得五步即活。
有般底言。
此時者僧起繞禅床一匝一喝即走出。
免得見道弄泥團漢。
或言掀倒禅床即出去。
是則是。
此言掠虛妄談。
恰似僻地裡罵官人。
此時藥山機鋒敲骨取髓。
恐你無自由分。
且聽國師判斷)。
塵中塵走得三步。
(○秋分在社前。
鬥米換鬥錢)。
五步未堪趁虎兒。
(○秋分在社後。
鬥米換鬥豆)。
趁虎兒。
(○射虎不真。
徒勞沒羽)。
獵人徒莫覓坤維。
(○九月十三晴。
釘靴挂斷繩)。
(評曰。
雖是死蛇。
解弄又活。
此頌甚似扶起者僧者。
塵中塵走得三步。
走得寔好。
五步豈其用趁虎兒。
若是唱和相應全無勝收全無等差底。
作麼生趁虎兒。
何處留跟迹。
舉心拟向。
兔角龜毛過别山。
所以言獵人徒莫為坤維)。
(垂示曰。
小蜂不能咒大蟲。
小雞不能覆大卵。
小智不能辨大義。
大凡有所智。
總是小智乎。
若其無所智。
卻是頑空無記。
作麼生是大智)。
舉。
慧忠國師與紫璘供奉論義。
既升座。
供奉雲。
請師立義。
某甲破。
忠雲。
立義竟。
(○牛雖瘠偾于豚上豈畏不死)。
供奉雲。
是什麼義。
(○蹉過了也。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
忠雲。
果然不見。
非公境界。
便下座。
(○依思璧間木上座)。
(評曰。
南陽慧忠國師。
嗣法于六祖大師。
一日師問紫璘供奉。
佛是什麼義。
曰。
是覺義。
師曰。
佛曾迷否。
曰。
不曾迷。
師雲。
用覺作麼供奉。
無對。
又問。
如何是實相。
師曰。
把将虛底來。
曰。
虛底不可得。
師曰。
虛底尚不可得。
問實相作麼。
一日升座。
供奉雲。
請師立義。
某甲破。
忠雲。
立義竟。
供奉雲。
是什麼義。
忠雲。
果然不見。
宜哉供奉不能曾夢見。
此是聖谛第一義。
豈傭國師手而後立哉。
威音以前已立竟也。
陰陽造化是大義。
山河大地是大義。
天堂地獄是大義。
有情非情是大義。
點撿看來。
一顆和鑿托出夜明珠。
所以國師雲。
非公境界。
獨許有本色衲僧未舉已前既如落處)。
祖風迥振機輪轉。
(○舌卷春雷。
眼懸秋月)。
學海瀾忙自沒頭。
(○敗軍之卒勇武遁逃。
将不能止也)。
大鵬一舉九萬裡。
(○以天為蓋則無不覆)。
籬邊燕雀空啾啾。
(○铎以聲自毀。
膏燭以明自铄)。
(評曰。
忠國師既向大智無智正位立大義。
供奉還似欲回情景意解小智以破大義。
恰蚊虻欲拄空裡猛風。
非自不知其量者。
胸海學解波浪浸天沸蕩。
不覺自頭出頭沒。
國師者如大鵬展開九萬裡羽翮而蓋長空。
供奉者似燕雀在籬邊而空啾啾)。
(垂示曰。
獅子一滴乳迸撒萬解驢乳。
祖師一句子語拔卻百劫生死業根。
截斷無明纏縛如一柄靠天長劍。
磨滅情量窟宅似一片紅爐上雪。
作麼生一句子語)。
舉。
僧問洞山。
如何是佛。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山雲。
麻三斤。
(○三月初三兩。
桑葉無人取)。
(評雲。
洞山守初禅師。
嗣法于雲門三頓棒下。
一日有僧問。
如何是佛。
山雲。
麻三斤。
坐斷天下衲僧舌頭。
惱古煩今。
寔過參天荊棘。
如何得透過去。
有一般世智辨聰癡人恣情解雲。
三斤法身般若解脫三德。
草木國土悉皆成佛故。
熟麻粒粒直是三德具足如來。
用間什麼。
或雲。
洞山此時在庫下。
見人秤麻。
僧置此一問。
直下任彩抛出。
且喜沒交涉。
此話若得參究分明去。
千七百則公案如見掌上。
不然參國師頌。
切忌作一喝會去)。
木落岩崗鋒骨冷。
(○時節到其理自顯)。
月斜福石曉難開。
(○向明中有暗。
莫以暗相取。
向暗中有明。
莫以明相窺)。
寒雲伴來閑不徹。
(○寄語巫山竊窈窕娘。
好将魂夢诳襄王)。
飛瀑從他起忽雷。
(○百千斛雪同時撒。
數萬個雷特地鳴)。
(評曰。
古來頌此話者饒。
北塔祚。
雪窦顯。
玉泉琏。
法昌遇。
投子青。
東山演。
無盡居士。
各頌得照天照地。
就中雪窦東山尤為貴。
老僧昨夜燈下拜披國師頌。
讀到此頌通身寒毛卓豎。
不覺拊案賞歎曰。
麻三斤。
千百年滞貨無所著渾身。
何量流到粟散扶桑小國增此十分高價。
你若得見徹此頌分曉去。
親相見洞山老人。
若不然。
一切束作一喝會去)。
(垂示曰。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以善和人者謂之順。
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谄。
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谀。
是是非非謂之知。
非是是非謂之愚。
從上來有始以不善先人乍以善先人底麼。
試舉。
看)。
舉。
六祖雲。
不思善不思惡。
正當恁麼時還明上座本來面目來。
(○一口吸盡西江水。
洛陽牡丹新吐蕊)。
(評曰。
盧行者既得黃梅衣缽。
夜半涉江越嶺将往嶺南。
于是黃梅七百高僧潮湧蜂起欲追奪他衣缽。
有明上座者。
故四品将軍而甚勇壯。
先衆走上。
者半日程遂見盧行者。
行者既見事急。
抛衣缽于石上曰。
此衣表信。
可以力争耶。
隐草莽中。
明提掇不動。
乃喚曰。
行者行者。
我為法來。
不為衣來。
行者遂出坐盤石上。
明即作禮。
盧曰。
不思善不思惡。
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明言下大悟。
複問曰。
上來密語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盧雲。
與汝說者即非密。
汝若返照。
密在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