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安國語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一棒如鐵橛子如陀羅尼了知去。
三藏教經拭不淨古紙。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徒日日默照死坐以待盡。
是此族調禦比疥癞野幹身。
淨名此道焦牙敗種部類。
國師此道枯木禅徒。
此枯禅瞎徒聞(四)。
龍雲道欄裡失卻牛。
随例運出自家屋裡秘重底一枚空理即注解曰。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老僧昨夜栖裡失卻牛。
鳴是寔答得好。
縱有百千達磨傳心印來總勘破了。
一個不能出者個平等不二無分曉實處。
所以言枯禅無敢喚得作。
祖意西來特地酬)。
(垂示曰。
川學海進而不止。
終到海。
丘學山止而不進。
無到山。
人學聖不怠。
誰不到聖。
是故學利于進。
止則廢。
誰是進而到底人)。
舉。
南泉一日東西兩堂争貓兒。
(○風流可愛。
公案未圓。
國清才子貴。
家富小兒驕)。
南泉見遂提起雲。
道得即不斬。
(○臨崖推人。
非是好心。
鐵輪天子寰中敕。
撒手長空外。
時人總不知)。
衆無對。
(○無孔鐵錘當而擲。
手把琵琶半遮面。
不使人見轉風流)。
南泉斬卻貓兒為兩段。
(○動容揚西路。
不堕悄然機)。
南泉複舉前話問趙州。
(○詩向會人吟。
酒逢知己飲)。
州便脫草鞋于頭上戴出。
(○柳色黃金懶。
梨花白雪香。
家肥生孝子。
國霸有謀臣)。
泉雲。
子若在恰救得貓兒。
(○岸下風生虎弄兒。
黃匣未是苦。
甘草未是甘)。
(評曰。
南泉普願禅師。
嗣法于馬祖師。
一日東西兩堂争貓兒。
一家有事百家忙。
南泉見遂提起曰。
道得即不斬。
久晴逢戊雨。
久雨望庚晴。
衆無對。
一隊不唧??漢。
南泉斬卻貓兒為兩段。
是莫粗行沙門麼。
将又别有子細麼。
南泉複舉前話問趙州。
若作酒醴爾惟蘖。
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州便脫草鞋于頭上戴出。
是什麼心行。
往往道兩堂共是杜禅和。
參禅不密智眼不明。
于南泉格外用處都不能[覤-兒+目]破。
隻茫茫而已。
有什麼力救得貓兒。
趙州即下然。
于殺活不二淨穢一指寶處略露一班。
甚痛快也。
是故南泉雲。
你若在恰救得貓兒。
趙州寔有超師作。
錯錯。
瞎妄想死見解。
殊不知祖庭杳隔天涯去)。
兩堂争處南泉斷。
(○西川斬畫像。
陝府人頭落。
格外辨龍蛇。
機前擒虎兕)。
王老放時趙老收。
(○父子相唱和。
養子不及父。
家門一世衰)。
頭上草鞋多少重。
(○目中有疵。
不害于視。
不可灼也。
喉中有病。
無害于息。
不可鑿也)。
白雲流水共悠悠。
(○不是一番寒徹骨。
争得梅花撲鼻香。
垂絲千尺不釣凡鱗)。
(評曰。
王老放時趙老收。
試道王老放出個什麼。
趙州收得個什麼。
頭上草鞋多少重。
趙州戴草鞋出去。
是莫狂麼。
是莫颠麼。
誰辨斤兩。
莫言淨穢不二平等一味受用。
所以言白雲流水共悠悠)。
(垂示曰。
??蠶一歲再收。
非不利也。
然王法禁之者。
為其殘桑也。
離先稻熟。
而農夫耨之。
不以小利傷大獲。
佛事門中有真有假。
假者大伏人。
雖大伏人智者必棄之。
棄無他。
但為奪其真。
作麼生是假。
試舉。
看)。
舉。
僧伽難提知衆生慢。
(○何知一切衆生具如來智慧德相)。
乃曰。
世尊在日世界平正無有丘陵。
(○試言世尊入滅後有丘陵江河麼。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江河溝洫水悉甘美。
草木滋茂國土豐盈。
(○眼中無翳空裡無花。
面赤不如語直)。
無八苦行十善。
(○兔角龜毛眼裡裁。
當門不用栽荊棘。
後代子孫惹着衣)。
自雙樹示滅八百餘年。
世界丘墟。
樹木枯悴。
人無至信。
(○七佛以前四時春。
現成公案猶今日)。
正念輕微不信真如。
(○壓良為賤。
金屑雖貴落眼為翳)。
唯愛神力。
(○見怪不為怪。
其怪自然壞。
縱有一法過涅槃。
吾說如夢如化)。
言訖以右手漸展入地至金剛輪際。
(○萬裡一條鐵。
何處着手腳。
夢幻空華何勞把促)。
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會所。
(○一翳入眼空華亂墜。
若是尊者。
不呈者般家醜)。
大衆見之。
即時欽慕悔作過禮。
(○貪看天上月失卻堂中珠。
衆生真倒迷己逐物)。
師着語雲。
拈得也未。
(○捉敗了也。
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評曰。
上宮太子曰。
行者若欲得天耳他心及無量神通。
先須深入實相。
實相觀若熟。
三明及六通不求現前。
尊者既見末法人無正知正見但信神通。
不能止且現此妙用。
時人大信伏。
信伏甚信伏。
如何違真谛。
國師着語曰。
拈得也未。
是說什麼道理。
拈卻拈乎。
拈起乎。
尊者多少妙用大幻惑人。
是故拈抛他方世界之謂首。
将又尊者假此神通以拈起祖師真正向上大事之謂乎。
将又别有子細麼。
更參三十年。
國師有頌曰)。
日暮雲晴空眼界。
(○眼中無翳空裡無花。
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
清風況是草離離。
(○一片虛絕謂情。
紫藤露底殘花色。
翠竹煙中暮鳥聲)。
松根石上與誰說。
(○隻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土屈于不知己者。
伸于知己者)。
月到中峰猶未歸。
(○蘭生幽宮不為莫服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
(評曰。
尊者所說寔可貴。
如來在世時。
世界平正無有丘陵。
此言盡。
或雲。
怪哉。
如來在世日豈丘陵雲哉。
檀特山靈鹫嶺。
祇園樹排雲煙立。
洹河水疊波浪流。
溪澗荊棘草木瓦石與今日無異。
而妄道世界平正無有丘陵可哉。
予曰。
你言然。
二千年前萬象森羅草木山河豈異今日。
所恨者人有迷悟而已。
所以言道無今古。
悟則諸相非相。
全草木叢林山河大地束以化真如實相無為具足金剛寶戒。
迷則分真如實相無為具足金剛。
計以為山川溪谷荊棘瓦石。
所以言世界丘墟樹木枯悴。
須知悟則常在靈鹫。
如來真法身外不見有纖塵。
豈有丘陵。
迷則薪盡火滅。
空見草木瓦石穢惡充滿邊土。
所以頌曰。
日暮雲晴空眼界。
言國師既大透過。
面前四維上下十方法界。
無半點形猊。
無纖毫瑕翳。
隻一片匝地清風而已。
松根石上與誰說。
月到中峰猶未歸。
此語甚難解。
見徹此語得如見掌果。
乍見徹向所謂拈得也未。
于此始得與國師相見。
未然莫言我是大應大燈東海日多孫子也)。
(垂示曰。
昔大公望呂尚在殷。
則如老鼠睡空屋。
行周則似蛟龍領雲雨。
所以言士伸其知己者屈不知己者。
作麼生是知)。
舉。
迦耶舍多尊者領徒到一舍。
(○堯舜率天下以仁民從之。
桀纣率天下以暴民從之。
衲僧率天下以何民從之)。
舍主鸠摩羅多問雲。
是何徒衆。
(○深辨來風。
知而問禮也。
虻散積血斫木愈齲)。
尊者雲。
是佛弟子。
(○可惜許。
壓良為賤。
錯下名言)。
羅多聞佛号心神悚然即時閉戶。
(○作家作家。
自是鳳凰台上客。
眼高看不到黃金)。
尊者良久自扣其門。
羅多雲。
此舍無人。
(○風流可愛。
窟中有一宅。
宅中無欄隔。
房房虛索索。
東壁打西壁)。
尊者雲。
答無者誰。
(○大聲不入裡耳。
見卵而求時夜。
見彈而求鹗炙)。
羅多聞事知是異人。
遽開關延接。
(○可惜許。
和尊者好趕出國。
頭上大高生。
未後大低生)。
(評曰。
尊者領徒行。
鸠摩羅多才聞雲是佛弟子心神悚然者何哉。
才聞雲答無者誰餓開關延接。
非是甚輕忽者。
有一僧曰。
不然。
他是大德賢聖。
豈有作用。
才聞雲佛弟子乍閉卻門阃。
是要見他如何幹也。
所惜公案未圓。
若聞雲答無者誰曰。
是此夢幻空華谷響影像。
聞曰隻此夢幻空華莫直是諸佛本源你佛性麼開關延接。
頭正尾正。
予曰。
是則是似則似。
他是得道大人目擊道存。
豈便煩用你叨叨。
切忌你等輕心慢心妄挾齒牙。
不信參國師頌)。
踏斷春風千萬峰。
(○破草鞋抛向湖邊着。
唐虞日孳孳以緻于王。
桀纣日怏怏以緻于死)。
蒼苔青薜鎖靈蹤。
(○古殿深沉曉未開。
玉箫吹徹鳳凰台)。
落花啼鳥夕陽裡。
(○隻見溪回路轉。
不知身在桃原)。
雲合雲開晚寺鐘。
(○歸家擔子兩頭脫。
柴自青兮火自紅。
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評曰。
二尊者既道業成熟。
蹈斷見地山知障嶺多少險難道路。
向意路不到情解不及處穩坐。
是故言。
蒼苔青薜鎖靈蹤。
既是二尊向上步驟。
明暗雙雙于無功用沒巴鼻處賓主獻酬。
恰似浮雲無心無心開。
所以言雲合雲開夕陽裡)。
舉。
梵摩淨德雲。
弟子衰老不能事師。
(○老不淨筋力為能。
雲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歸)。
願舍次子以令出家。
(○老婆親切。
己所不欲莫施于人)。
(評曰。
梵摩淨德者即迦毗羅國人。
園樹生茸味甚美。
唯長者與第二羅睺羅多取而食。
取了随生。
迦那提婆尊者知其宿因。
即有偈曰。
為僧不通理。
複身還信施。
長者八十一其樹不生茸。
長者聞偈增歎伏。
曰。
衰老。
願舍次子随師出家。
祖曰。
昔如來記此子。
當第二五百年為大教主。
今之相遇蓋符宿因。
即與剃發。
尊者偈曰。
入道不通理複身還信施。
寔可恐。
今時往往認得不覺不知以為向上宗旨。
話頭不挂懷。
參禅不為念。
徒日主張無知昏愚以為足。
指胡為物為理。
亦不知謂生身佛祖。
妄自尊大底多。
不知奈他信施何)。
退己進人。
無可比。
(○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雖是死蛇。
解弄又活)。
百千年後有誰知。
(○不知最親。
聖朝無棄物)。
室羅城畔金水上。
(○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
豈雲室羅城。
莫剜好肉作瘡)。
古佛放光動地時。
(○上下四維十方法界總是一團靈光。
莫擔水賣河頭)。
(評曰。
弟子衰老不能事師。
願舍次子令出家。
是退己進人。
示菩薩大慈善巧。
欲進己身先進他人。
欲達己身達他人。
寔無可比。
後來此子果稱羅睺羅多尊者為大教主。
于室羅筏城畔立大法幢行大法施。
非是寔放光動地麼)。
(垂示曰。
尊者莫尊乎道焉。
美者莫美乎德焉。
所道德不存者。
雖王于天下非通。
所道德存。
雖匹夫非窮。
人若有道德。
人其舍。
諸必信伏師之。
試舉。
看)。
舉。
不如蜜多聞偈再啟祖雲。
法衣宜可傳受。
(○借婆裙子拜婆年。
家富小兒驕。
枝蔓上複生枝蔓。
不風流處也風流)。
祖雲。
此衣為難故。
假以證明。
(○你愛其羊。
我愛其禮。
虛多不如實少。
顧子念孫)。
汝身無難。
何假其衣。
(○明君知臣。
明父知子。
至道無難唯嫌揀)。
密多聞語作禮而退。
(○下載清風付與誰。
稛載而往。
垂橐而歸)。
(評曰。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
嗣法于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尊者有偈曰。
聖人說知見。
當境無是非。
我今悟真性。
無道亦無理。
不如密多聞偈再啟祖曰。
法衣宜可傳受。
祖曰。
此衣為難故假以證明。
你身無難。
何假其衣。
化被十方人自信向。
不如密多聞語作禮而退。
信哉知子無越父。
國師有頌曰)。
月高松頂孤光冷。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上下四維無等匹風)。
風弄殘雲秋意寬。
(○和盤托夜明珠。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穿潭底水無痕)。
四海涓涓百川落。
(○王令既行遍天下。
将軍塞外絕煙塵)。
琉璃殿上夜遊闌。
(○無物堪比倫。
教我如何說。
兩鏡相照中心無影像 (評曰。
此頌全篇賦秋光一片寥廓虛靜底以演人人本具底真性純清絕點圓明虛凝。
豈特密多大士而已。
個個男子大丈夫無一點障難無一點瑕翳。
所以言月高松頂孤光冷。
非是上下四維森羅草木總是一團秋光者麼。
縱有生死有涅槃有佛法有王法有付缽有傳衣。
總是如秋風逐殘雲。
者中無吉兇無榮辱無障礙無災害。
所以言四海涓涓百川落。
可謂無影樹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夜遊闌。
者中國師有密語。
來日為諸人說破去)。
(垂示曰。
土積而為山。
水積而為海。
旦暮積而謂之歲。
參究積而謂之衲僧。
且道參究者什麼)。
舉。
玄沙示衆雲。
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
(○道什麼。
醉後即當愁殺人)。
忽遇三種病人。
作麼生接。
(○和尚事生也。
禍事禍事。
大小大禍事。
三千裡外莫錯舉)。
患盲者拈槌豎拂他又不見。
(○盲者不見非日月咎。
曾慣雪露苦楊花落也驚)。
患聾者語言三昧他又不聞。
(○若以耳聞終難會。
眼處聽聲應始會。
蛛蝥結網上工遮邏)。
患啞者教伊說又說不得。
(○謗此經故獲罪如是。
縱佛祖說得不得)。
且作麼生接。
(○用接為什麼。
者裡無能接無所接。
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即非菩薩)。
若接此人不得。
佛法無靈驗。
(○若有靈驗非佛法。
谷勝元氣。
其人肥而不壽。
元氣勝谷氣。
其人瘦而壽)。
僧請益雲門。
(○殃門添殃。
不入虎穴不獲虎兒。
事應如是)。
門雲。
汝禮拜着。
(○和盤托出夜明珠。
昨夜金烏飛入海。
曉天依舊一輪紅。
雲門天子氣宇如王)。
僧禮拜起。
(○風流可愛。
作家禅客天然别。
雲門天子氣字如王)。
門以拄杖挃。
僧退後。
(○也可可。
虎生三日有食牛機。
步步清風起)。
門雲。
汝不是患盲。
(○層落落影團團。
海神知貴不知價。
雲門天子氣字如王)。
複喚近前來。
(○将随印行。
兵追将轉。
呼即易。
遣即難)。
僧近前。
(○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門雲。
汝不是患聾。
(○岩下風生虎弄兒。
眼看東南心在西北)。
乃雲。
還會麼。
(○敲骨取髓。
殺人須見血)。
僧雲。
不會。
(○丈夫自有沖天機。
不向如來行處行。
大阿精金無變色)。
門雲。
汝不是患啞。
(○碎衣珠于醉世客。
劈金鎖于病猿)。
僧于此有省。
(○可惜許。
末後甚漏逗)。
(評曰。
福州玄沙師備宗一禅師閩州謝氏子。
幼而好垂釣。
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諸漁者。
三十乃棄舟投芙蓉訓禅師。
蒲衲芒履。
食才接氣。
常終日宴坐。
後閱楞經發明心地。
由是應機敏捷。
與修多羅冥契。
諸方玄學有所未決。
必從之請益。
嗣法于雪峰。
一日示衆曰。
諸方老宿盡言。
接物利生。
忽遇三種病人作麼生接。
此話極難信難透。
叢林第一切處。
高等天九虎關。
險如海三級浪。
若人參究着。
回盡天下丘陵亦無之。
要拔此三種病根。
每朝須服補心湯一貼。
信心一兩。
勇猛精進二兩。
大疑團三兩。
放下着一兩純一無雜一兩。
動靜不二一兩。
默通一兩。
報答深恩一兩。
枯淡淡薄一兩。
絲爪皮一分五厘。
腳跟下一兩。
不退轉二兩。
真風挽回二兩。
右十二味。
去分别妄想葉。
除知解情量皮。
依大慈大悲法随菩薩威儀煎。
第一須禁一喝會陀羅尼會空寂無相會盲龜空谷烏黑鹭白氣形活句眼橫鼻直默照邪禅賴耶八識暗窟無事向上禅立枯禅法婆口問答右十一味。
忌上風亦置。
何故如此。
渠久染污佛祖真風滅盡祖師向上禅。
故國師深恐兒孫多此黨。
是故有頌雲)。
盲聾喑啞誰能接。
(○平生肝膽向人傾。
相識猶如不相識。
老樹卧波寒影動。
野煙浮草夕陽昏)。
退後近前指下明。
(○頭頭顯露物物全真。
破布囊裡真珠。
識者正知是寶)。
多向診候沈動處。
(○罔象到時。
光燦爛。
離婁行處。
浪滔天。
龜上求毛兔邊覓角。
不知三種一毛病嚼飯喂嬰兒。
毗婆屍佛早留心。
直到而今不得妙)。
(評曰。
此三種病根甚深重也。
庸醫之輩雖惱神魂辄不能診候。
豈得拔病根。
特有雲門大師。
于退後進前際不加三指。
察九候于論候未發處深見三種病根。
莫謂既是一毛病元來皮膚疥??少病。
者般見解名之我法二空大病膏肓必死重痾。
得夢曾見國師哉。
更參三十年)。
槐安國語卷五(終)
三藏教經拭不淨古紙。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徒日日默照死坐以待盡。
是此族調禦比疥癞野幹身。
淨名此道焦牙敗種部類。
國師此道枯木禅徒。
此枯禅瞎徒聞(四)。
龍雲道欄裡失卻牛。
随例運出自家屋裡秘重底一枚空理即注解曰。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老僧昨夜栖裡失卻牛。
鳴是寔答得好。
縱有百千達磨傳心印來總勘破了。
一個不能出者個平等不二無分曉實處。
所以言枯禅無敢喚得作。
祖意西來特地酬)。
(垂示曰。
川學海進而不止。
終到海。
丘學山止而不進。
無到山。
人學聖不怠。
誰不到聖。
是故學利于進。
止則廢。
誰是進而到底人)。
舉。
南泉一日東西兩堂争貓兒。
(○風流可愛。
公案未圓。
國清才子貴。
家富小兒驕)。
南泉見遂提起雲。
道得即不斬。
(○臨崖推人。
非是好心。
鐵輪天子寰中敕。
撒手長空外。
時人總不知)。
衆無對。
(○無孔鐵錘當而擲。
手把琵琶半遮面。
不使人見轉風流)。
南泉斬卻貓兒為兩段。
(○動容揚西路。
不堕悄然機)。
南泉複舉前話問趙州。
(○詩向會人吟。
酒逢知己飲)。
州便脫草鞋于頭上戴出。
(○柳色黃金懶。
梨花白雪香。
家肥生孝子。
國霸有謀臣)。
泉雲。
子若在恰救得貓兒。
(○岸下風生虎弄兒。
黃匣未是苦。
甘草未是甘)。
(評曰。
南泉普願禅師。
嗣法于馬祖師。
一日東西兩堂争貓兒。
一家有事百家忙。
南泉見遂提起曰。
道得即不斬。
久晴逢戊雨。
久雨望庚晴。
衆無對。
一隊不唧??漢。
南泉斬卻貓兒為兩段。
是莫粗行沙門麼。
将又别有子細麼。
南泉複舉前話問趙州。
若作酒醴爾惟蘖。
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州便脫草鞋于頭上戴出。
是什麼心行。
往往道兩堂共是杜禅和。
參禅不密智眼不明。
于南泉格外用處都不能[覤-兒+目]破。
隻茫茫而已。
有什麼力救得貓兒。
趙州即下然。
于殺活不二淨穢一指寶處略露一班。
甚痛快也。
是故南泉雲。
你若在恰救得貓兒。
趙州寔有超師作。
錯錯。
瞎妄想死見解。
殊不知祖庭杳隔天涯去)。
兩堂争處南泉斷。
(○西川斬畫像。
陝府人頭落。
格外辨龍蛇。
機前擒虎兕)。
王老放時趙老收。
(○父子相唱和。
養子不及父。
家門一世衰)。
頭上草鞋多少重。
(○目中有疵。
不害于視。
不可灼也。
喉中有病。
無害于息。
不可鑿也)。
白雲流水共悠悠。
(○不是一番寒徹骨。
争得梅花撲鼻香。
垂絲千尺不釣凡鱗)。
(評曰。
王老放時趙老收。
試道王老放出個什麼。
趙州收得個什麼。
頭上草鞋多少重。
趙州戴草鞋出去。
是莫狂麼。
是莫颠麼。
誰辨斤兩。
莫言淨穢不二平等一味受用。
所以言白雲流水共悠悠)。
(垂示曰。
??蠶一歲再收。
非不利也。
然王法禁之者。
為其殘桑也。
離先稻熟。
而農夫耨之。
不以小利傷大獲。
佛事門中有真有假。
假者大伏人。
雖大伏人智者必棄之。
棄無他。
但為奪其真。
作麼生是假。
試舉。
看)。
舉。
僧伽難提知衆生慢。
(○何知一切衆生具如來智慧德相)。
乃曰。
世尊在日世界平正無有丘陵。
(○試言世尊入滅後有丘陵江河麼。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江河溝洫水悉甘美。
草木滋茂國土豐盈。
(○眼中無翳空裡無花。
面赤不如語直)。
無八苦行十善。
(○兔角龜毛眼裡裁。
當門不用栽荊棘。
後代子孫惹着衣)。
自雙樹示滅八百餘年。
世界丘墟。
樹木枯悴。
人無至信。
(○七佛以前四時春。
現成公案猶今日)。
正念輕微不信真如。
(○壓良為賤。
金屑雖貴落眼為翳)。
唯愛神力。
(○見怪不為怪。
其怪自然壞。
縱有一法過涅槃。
吾說如夢如化)。
言訖以右手漸展入地至金剛輪際。
(○萬裡一條鐵。
何處着手腳。
夢幻空華何勞把促)。
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會所。
(○一翳入眼空華亂墜。
若是尊者。
不呈者般家醜)。
大衆見之。
即時欽慕悔作過禮。
(○貪看天上月失卻堂中珠。
衆生真倒迷己逐物)。
師着語雲。
拈得也未。
(○捉敗了也。
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評曰。
上宮太子曰。
行者若欲得天耳他心及無量神通。
先須深入實相。
實相觀若熟。
三明及六通不求現前。
尊者既見末法人無正知正見但信神通。
不能止且現此妙用。
時人大信伏。
信伏甚信伏。
如何違真谛。
國師着語曰。
拈得也未。
是說什麼道理。
拈卻拈乎。
拈起乎。
尊者多少妙用大幻惑人。
是故拈抛他方世界之謂首。
将又尊者假此神通以拈起祖師真正向上大事之謂乎。
将又别有子細麼。
更參三十年。
國師有頌曰)。
日暮雲晴空眼界。
(○眼中無翳空裡無花。
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
清風況是草離離。
(○一片虛絕謂情。
紫藤露底殘花色。
翠竹煙中暮鳥聲)。
松根石上與誰說。
(○隻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土屈于不知己者。
伸于知己者)。
月到中峰猶未歸。
(○蘭生幽宮不為莫服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
(評曰。
尊者所說寔可貴。
如來在世時。
世界平正無有丘陵。
此言盡。
或雲。
怪哉。
如來在世日豈丘陵雲哉。
檀特山靈鹫嶺。
祇園樹排雲煙立。
洹河水疊波浪流。
溪澗荊棘草木瓦石與今日無異。
而妄道世界平正無有丘陵可哉。
予曰。
你言然。
二千年前萬象森羅草木山河豈異今日。
所恨者人有迷悟而已。
所以言道無今古。
悟則諸相非相。
全草木叢林山河大地束以化真如實相無為具足金剛寶戒。
迷則分真如實相無為具足金剛。
計以為山川溪谷荊棘瓦石。
所以言世界丘墟樹木枯悴。
須知悟則常在靈鹫。
如來真法身外不見有纖塵。
豈有丘陵。
迷則薪盡火滅。
空見草木瓦石穢惡充滿邊土。
所以頌曰。
日暮雲晴空眼界。
言國師既大透過。
面前四維上下十方法界。
無半點形猊。
無纖毫瑕翳。
隻一片匝地清風而已。
松根石上與誰說。
月到中峰猶未歸。
此語甚難解。
見徹此語得如見掌果。
乍見徹向所謂拈得也未。
于此始得與國師相見。
未然莫言我是大應大燈東海日多孫子也)。
(垂示曰。
昔大公望呂尚在殷。
則如老鼠睡空屋。
行周則似蛟龍領雲雨。
所以言士伸其知己者屈不知己者。
作麼生是知)。
舉。
迦耶舍多尊者領徒到一舍。
(○堯舜率天下以仁民從之。
桀纣率天下以暴民從之。
衲僧率天下以何民從之)。
舍主鸠摩羅多問雲。
是何徒衆。
(○深辨來風。
知而問禮也。
虻散積血斫木愈齲)。
尊者雲。
是佛弟子。
(○可惜許。
壓良為賤。
錯下名言)。
羅多聞佛号心神悚然即時閉戶。
(○作家作家。
自是鳳凰台上客。
眼高看不到黃金)。
尊者良久自扣其門。
羅多雲。
此舍無人。
(○風流可愛。
窟中有一宅。
宅中無欄隔。
房房虛索索。
東壁打西壁)。
尊者雲。
答無者誰。
(○大聲不入裡耳。
見卵而求時夜。
見彈而求鹗炙)。
羅多聞事知是異人。
遽開關延接。
(○可惜許。
和尊者好趕出國。
頭上大高生。
未後大低生)。
(評曰。
尊者領徒行。
鸠摩羅多才聞雲是佛弟子心神悚然者何哉。
才聞雲答無者誰餓開關延接。
非是甚輕忽者。
有一僧曰。
不然。
他是大德賢聖。
豈有作用。
才聞雲佛弟子乍閉卻門阃。
是要見他如何幹也。
所惜公案未圓。
若聞雲答無者誰曰。
是此夢幻空華谷響影像。
聞曰隻此夢幻空華莫直是諸佛本源你佛性麼開關延接。
頭正尾正。
予曰。
是則是似則似。
他是得道大人目擊道存。
豈便煩用你叨叨。
切忌你等輕心慢心妄挾齒牙。
不信參國師頌)。
踏斷春風千萬峰。
(○破草鞋抛向湖邊着。
唐虞日孳孳以緻于王。
桀纣日怏怏以緻于死)。
蒼苔青薜鎖靈蹤。
(○古殿深沉曉未開。
玉箫吹徹鳳凰台)。
落花啼鳥夕陽裡。
(○隻見溪回路轉。
不知身在桃原)。
雲合雲開晚寺鐘。
(○歸家擔子兩頭脫。
柴自青兮火自紅。
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評曰。
二尊者既道業成熟。
蹈斷見地山知障嶺多少險難道路。
向意路不到情解不及處穩坐。
是故言。
蒼苔青薜鎖靈蹤。
既是二尊向上步驟。
明暗雙雙于無功用沒巴鼻處賓主獻酬。
恰似浮雲無心無心開。
所以言雲合雲開夕陽裡)。
舉。
梵摩淨德雲。
弟子衰老不能事師。
(○老不淨筋力為能。
雲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歸)。
願舍次子以令出家。
(○老婆親切。
己所不欲莫施于人)。
(評曰。
梵摩淨德者即迦毗羅國人。
園樹生茸味甚美。
唯長者與第二羅睺羅多取而食。
取了随生。
迦那提婆尊者知其宿因。
即有偈曰。
為僧不通理。
複身還信施。
長者八十一其樹不生茸。
長者聞偈增歎伏。
曰。
衰老。
願舍次子随師出家。
祖曰。
昔如來記此子。
當第二五百年為大教主。
今之相遇蓋符宿因。
即與剃發。
尊者偈曰。
入道不通理複身還信施。
寔可恐。
今時往往認得不覺不知以為向上宗旨。
話頭不挂懷。
參禅不為念。
徒日主張無知昏愚以為足。
指胡為物為理。
亦不知謂生身佛祖。
妄自尊大底多。
不知奈他信施何)。
退己進人。
無可比。
(○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雖是死蛇。
解弄又活)。
百千年後有誰知。
(○不知最親。
聖朝無棄物)。
室羅城畔金水上。
(○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
豈雲室羅城。
莫剜好肉作瘡)。
古佛放光動地時。
(○上下四維十方法界總是一團靈光。
莫擔水賣河頭)。
(評曰。
弟子衰老不能事師。
願舍次子令出家。
是退己進人。
示菩薩大慈善巧。
欲進己身先進他人。
欲達己身達他人。
寔無可比。
後來此子果稱羅睺羅多尊者為大教主。
于室羅筏城畔立大法幢行大法施。
非是寔放光動地麼)。
(垂示曰。
尊者莫尊乎道焉。
美者莫美乎德焉。
所道德不存者。
雖王于天下非通。
所道德存。
雖匹夫非窮。
人若有道德。
人其舍。
諸必信伏師之。
試舉。
看)。
舉。
不如蜜多聞偈再啟祖雲。
法衣宜可傳受。
(○借婆裙子拜婆年。
家富小兒驕。
枝蔓上複生枝蔓。
不風流處也風流)。
祖雲。
此衣為難故。
假以證明。
(○你愛其羊。
我愛其禮。
虛多不如實少。
顧子念孫)。
汝身無難。
何假其衣。
(○明君知臣。
明父知子。
至道無難唯嫌揀)。
密多聞語作禮而退。
(○下載清風付與誰。
稛載而往。
垂橐而歸)。
(評曰。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
嗣法于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尊者有偈曰。
聖人說知見。
當境無是非。
我今悟真性。
無道亦無理。
不如密多聞偈再啟祖曰。
法衣宜可傳受。
祖曰。
此衣為難故假以證明。
你身無難。
何假其衣。
化被十方人自信向。
不如密多聞語作禮而退。
信哉知子無越父。
國師有頌曰)。
月高松頂孤光冷。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上下四維無等匹風)。
風弄殘雲秋意寬。
(○和盤托夜明珠。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穿潭底水無痕)。
四海涓涓百川落。
(○王令既行遍天下。
将軍塞外絕煙塵)。
琉璃殿上夜遊闌。
(○無物堪比倫。
教我如何說。
兩鏡相照中心無影像 (評曰。
此頌全篇賦秋光一片寥廓虛靜底以演人人本具底真性純清絕點圓明虛凝。
豈特密多大士而已。
個個男子大丈夫無一點障難無一點瑕翳。
所以言月高松頂孤光冷。
非是上下四維森羅草木總是一團秋光者麼。
縱有生死有涅槃有佛法有王法有付缽有傳衣。
總是如秋風逐殘雲。
者中無吉兇無榮辱無障礙無災害。
所以言四海涓涓百川落。
可謂無影樹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夜遊闌。
者中國師有密語。
來日為諸人說破去)。
(垂示曰。
土積而為山。
水積而為海。
旦暮積而謂之歲。
參究積而謂之衲僧。
且道參究者什麼)。
舉。
玄沙示衆雲。
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
(○道什麼。
醉後即當愁殺人)。
忽遇三種病人。
作麼生接。
(○和尚事生也。
禍事禍事。
大小大禍事。
三千裡外莫錯舉)。
患盲者拈槌豎拂他又不見。
(○盲者不見非日月咎。
曾慣雪露苦楊花落也驚)。
患聾者語言三昧他又不聞。
(○若以耳聞終難會。
眼處聽聲應始會。
蛛蝥結網上工遮邏)。
患啞者教伊說又說不得。
(○謗此經故獲罪如是。
縱佛祖說得不得)。
且作麼生接。
(○用接為什麼。
者裡無能接無所接。
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即非菩薩)。
若接此人不得。
佛法無靈驗。
(○若有靈驗非佛法。
谷勝元氣。
其人肥而不壽。
元氣勝谷氣。
其人瘦而壽)。
僧請益雲門。
(○殃門添殃。
不入虎穴不獲虎兒。
事應如是)。
門雲。
汝禮拜着。
(○和盤托出夜明珠。
昨夜金烏飛入海。
曉天依舊一輪紅。
雲門天子氣宇如王)。
僧禮拜起。
(○風流可愛。
作家禅客天然别。
雲門天子氣字如王)。
門以拄杖挃。
僧退後。
(○也可可。
虎生三日有食牛機。
步步清風起)。
門雲。
汝不是患盲。
(○層落落影團團。
海神知貴不知價。
雲門天子氣字如王)。
複喚近前來。
(○将随印行。
兵追将轉。
呼即易。
遣即難)。
僧近前。
(○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門雲。
汝不是患聾。
(○岩下風生虎弄兒。
眼看東南心在西北)。
乃雲。
還會麼。
(○敲骨取髓。
殺人須見血)。
僧雲。
不會。
(○丈夫自有沖天機。
不向如來行處行。
大阿精金無變色)。
門雲。
汝不是患啞。
(○碎衣珠于醉世客。
劈金鎖于病猿)。
僧于此有省。
(○可惜許。
末後甚漏逗)。
(評曰。
福州玄沙師備宗一禅師閩州謝氏子。
幼而好垂釣。
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諸漁者。
三十乃棄舟投芙蓉訓禅師。
蒲衲芒履。
食才接氣。
常終日宴坐。
後閱楞經發明心地。
由是應機敏捷。
與修多羅冥契。
諸方玄學有所未決。
必從之請益。
嗣法于雪峰。
一日示衆曰。
諸方老宿盡言。
接物利生。
忽遇三種病人作麼生接。
此話極難信難透。
叢林第一切處。
高等天九虎關。
險如海三級浪。
若人參究着。
回盡天下丘陵亦無之。
要拔此三種病根。
每朝須服補心湯一貼。
信心一兩。
勇猛精進二兩。
大疑團三兩。
放下着一兩純一無雜一兩。
動靜不二一兩。
默通一兩。
報答深恩一兩。
枯淡淡薄一兩。
絲爪皮一分五厘。
腳跟下一兩。
不退轉二兩。
真風挽回二兩。
右十二味。
去分别妄想葉。
除知解情量皮。
依大慈大悲法随菩薩威儀煎。
第一須禁一喝會陀羅尼會空寂無相會盲龜空谷烏黑鹭白氣形活句眼橫鼻直默照邪禅賴耶八識暗窟無事向上禅立枯禅法婆口問答右十一味。
忌上風亦置。
何故如此。
渠久染污佛祖真風滅盡祖師向上禅。
故國師深恐兒孫多此黨。
是故有頌雲)。
盲聾喑啞誰能接。
(○平生肝膽向人傾。
相識猶如不相識。
老樹卧波寒影動。
野煙浮草夕陽昏)。
退後近前指下明。
(○頭頭顯露物物全真。
破布囊裡真珠。
識者正知是寶)。
多向診候沈動處。
(○罔象到時。
光燦爛。
離婁行處。
浪滔天。
龜上求毛兔邊覓角。
不知三種一毛病嚼飯喂嬰兒。
毗婆屍佛早留心。
直到而今不得妙)。
(評曰。
此三種病根甚深重也。
庸醫之輩雖惱神魂辄不能診候。
豈得拔病根。
特有雲門大師。
于退後進前際不加三指。
察九候于論候未發處深見三種病根。
莫謂既是一毛病元來皮膚疥??少病。
者般見解名之我法二空大病膏肓必死重痾。
得夢曾見國師哉。
更參三十年)。
槐安國語卷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