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安國語卷四

關燈
何。

    門雲。

    荷葉。

    又作麼生。

    師雲。

    水灑不着。

    進雲。

    蓮花出水與未出水。

    相去多少。

    師雲。

    秦甸幾人蹈着。

     乃雲。

    半夏已前我為諸人隐。

    隐而彌露。

    (○黨理不黨情。

    世治則愚者不得獨亂。

    世亂則智者不能獨治)。

    半夏已後我為諸人顯。

    顯而不露。

    (○兩頭毒蛇見者死。

    蜂虿螫指而神不能憺。

    蚊虻噆膚而知不能平)。

    正當今日半夏。

    不隐不顯。

    我為諸人說破。

    (○湖光迷翡翠。

    草色醉蜻蜓。

    魚酒薄而邯鄲園。

    宋羹疏而鄭軍誇)。

    卓拄杖一下雲。

    六月已熱五谷好熟。

    (○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路。

    天下物莫兇于雞毒。

    然而良醫橐而藏之)。

    寺莊等賜公據。

    上堂。

    拈拄杖雲。

    自家田地觸處全彰。

    (○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

    濕之至也莫見其形而炭已重矣。

    鳳之至也莫見其象而木先動矣)。

    公驗一回得入手。

    百劫千生不曾荒。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乞火不若取燧。

    寄汲不若鑿井)。

    正與麼時作麼生卓拄杖雲。

    皇風與祖風鎮扇。

    帝道與佛道遐昌。

    (○一願皇帝萬歲。

    二願群臣千秋。

    皇風永扇。

    帝道遐昌。

    佛日增輝。

    法輪常轉)。

    又卓一下便下座。

     重九上堂。

    茱萸帶露。

    金菊發花。

    (○金針曾不露鋒铓。

    惹得無絲玉線長。

    現成公案不隔一絲毫)。

    大用現前不存軌則。

    (○遍界乾坤皆失色。

    須彌倒卓半空中)。

    諸禅德若識個中意。

    南山東籬一家家。

    (○琉璃階上布赤砂。

    碼瑙盤中撒真珠。

    孔門弟子無人識。

    碧眼有僧笑點頭)。

     二月旦上堂。

    拈拄杖雲。

    雲霁千山綠正濃。

    梅腮柳面轉縱容。

    (○美如西施離金阙。

    嬌似揚妃倚玉樓)。

    為君拟報個中意。

    (○九尾野狐多變态。

    金毛師子解轉身)。

    幽鳥喃喃入亂峰。

    (○寒山路無人到。

    基能行稱十号。

    子細看何相好)。

    卓拄杖一下。

     佛涅槃上堂僧問。

    滿街楊柳綠絲煙。

    畫出長安二月天。

    應節一句請師提唱。

    師雲。

    寥寥天地間獨立望何極。

    僧雲。

    瞿昙今日入般涅槃。

    未審向什麼處去。

    師雲。

    向人人鼻孔裡去。

    還覺麼。

    僧雲。

    恁麼則哭底便是笑底便是。

    師雲。

    将謂。

    你是不領話。

    僧雲。

    若謂我滅度非我弟子。

    若謂我不滅度亦非我弟子。

    意旨作麼生。

    師雲。

    黃河點魚。

    僧雲。

    不因今日節。

    餘日實難逢。

    便禮拜。

    師雲。

    向後向人莫錯舉。

     乃橫按拄杖雲。

    雙趺出椁事難親。

    (○不恨會人稀。

    祇為知音寡。

    細雨灑花千點淚。

    淡煙籠竹一堆愁)。

    有也累人無累人。

    (○牛飲水成乳。

    蛇飲水成毒。

    若得個中意。

    縱橫處處通)。

    瞻部州中休不得。

    年年二月費萍蘋。

    (○參天荊棘橫官路。

    那個行人不挂衣。

    鹹池承雲九韶六英人之所樂。

    鳥獸聞之驚)。

    喝一喝。

    擲下拄杖下座。

     龍翔正眼二塔主至。

    上堂。

    寶山有一句子。

    (○五指更彈。

    不若卷手一挃。

    莺逢春暖歌聲滑。

    人遇時平笑臉開)。

    隻許人聽不許人舉。

    (○醉來黑漆屏風上。

    草寫盧同日蝕詩。

    甯百刺以針無一刺以刀。

    甯一引重無久持輕)。

    已是許人聽因甚不許人舉。

    (○寸步卻成千裡隔。

    紛紛多在半途中。

    鬻棺者欲民之疾病也。

    畜粟者欲歲之荒饑也)。

    擊拂子雲。

    辨龍蛇眼俱正擒虎兕機也全。

    (○漆不厭黑。

    粉不厭白。

    丙子受制。

    則舉賢良賞有功立封侯出貸财)。

     上堂。

    卓拄杖雲。

    百億須彌百億日月恒沙諸佛恒沙國土盡在拄杖頭上。

    (○休家醜向外揚。

    三千裡外謹莫舉。

    自屎不覺臭)。

    諸人見得。

    不妨一生參學事了畢。

    (○諸人若見得。

    到死鈍置殺自己。

    蠶食而不飲。

    蟬飲而不食。

    蜉蝣不飲不食)。

    其如未然。

    開眼瞌睡。

    (○落花隻為随流去。

    便有尋芳拾翠人)。

    又卓一下下座。

     四月旦上堂。

    拈拄杖雲。

    此事無去來。

    因甚昨日春去今朝夏來。

    (○将謂。

    黃連甜似蜜誰知蜜苦似黃連。

    言甘者其心必苦)。

    迄乎道物性住一世。

    (○吾道一以貫之。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

    肇公也是盲龜入空谷。

    (○甚減人斤兩。

    又是一千年桃核)。

    衲僧家牙如劍樹口似血盆。

    (○翻鐵面皮爺亦不知。

    狼毒肝腸生鐵面目)。

    到者裡作麼生道着。

    (○萬古業風吹不盡。

    又随月色過羅浮)。

    若無人道着。

    以拄杖畫一畫雲。

    喜。

    (○越舲蜀艇不能無水而浮。

    畫生者類父。

    夜生者似母)。

     結夏上堂。

    僧問。

    今日是結制。

    結底是何物。

    師雲。

    猛虎當路坐。

    僧雲。

    恁麼則官池水深看雲亭高。

    師雲。

    吾常于此切。

    僧雲。

    隻将老師兩句子布施七十員禅佛。

    師雲。

    隻有阿你呑吐不下。

     乃雲。

    是個水牯牛。

    (○牯牛何處得來。

    你又誰家兒。

    叱叱叱。

    者畜生)。

    山邊水邊賴自無事。

    (○莫将有事為無事。

    往往事從無事生。

    打去。

    叱叱叱)。

    今日無端逗入欄裡。

    鼻貫索頭全在别人手裡。

    (○牛來山中。

    草足水足。

    牛出山中。

    東觸西觸)。

    要行也不能。

    要卧也不能。

    才拟恣情痛加鞭策道。

    叱者畜生。

    (○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蹄健吟身瘦力強貫索危)。

    鳴咿鳴隻可自知。

    擊拂子一下。

    (○教你牧牛法。

    捉則逸放則随叱)。

     上堂。

    卓拄杖雲。

    人情若似者個。

    孔丘打殺顔回。

    (○有大略者。

    不可責以捷巧。

    有小智者。

    不可任以大義)。

    道情若似者個。

    達磨失卻少林。

    (○晉楚失其富。

    贲育失其勇。

    雖然與麼更須子細)。

    便下座。

     端午上堂僧問。

    文殊小男為誰要藥。

    師雲。

    古佛廟前自颠蹶。

    進雲。

    善财童子采來何草。

    師雲。

    無根滿地無葉普天。

    進雲。

    父子得便處千古遭檢點。

    師雲。

    你有老成之勢。

     乃雲。

    端午天中節。

    不用咒土書壁。

    (○咒土書壁可愛可敬。

    直下是不可指東畫西)。

    隻以一神咒消殒一切妖怪除卻佛病祖病。

    (○者一怪。

    尤難遺除。

    掘上深埋賣多端。

    則貧工多技則窮)。

    且道。

    是那個神咒。

    (○美食不中飽人吃。

    魚人身善制冠。

    妻善織履。

    往徙於越而大困窮。

    以其所修而遊不用之鄉)。

    便振威一喝。

     上堂。

    舉。

    三祖雲。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如大火聚。

    如熱鐵橛。

    如獅子吼。

    如像王鼻。

    如鸩鳥尾。

    似惡上虎牙)。

    蓦拈拄杖雲。

    三祖大師在非非想天。

    擲下一個木槵子。

    換卻諸人眼睛。

    (○荷盡已無擎兩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戊子受制。

    則養老鳏寡。

    行籽鬻。

    施恩澤)。

    忽爾下來旋轉舞蹈。

    (○不識廬山真面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

    恰如獨樂。

    (○毗婆屍佛早留心。

    直到而今未得妙)。

    而見諸人不見不知。

    (○莫嫌襟上斑斑色。

    是妾燈前滴淚縫)。

    高聲唱雲。

    龜毛長三尺兔角長七尺(夢中射落蟭螟窠。

    開眼看來為無縫罅)卓拄杖一下雲。

    參。

     上堂。

    橫按拄杖舉芭蕉示衆雲。

    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

    (○莺逢春暖歌聲滑。

    人遇時平笑臉開。

    母在一子寒)。

    你無拄杖子。

    我奪你拄杖子。

    (○桃花滿地春将半。

    杜宇催歸月過三。

    母去三子寒)。

    拈雲。

    芭蕉與奪不無。

    隻是擒縱未在。

    (○白鹭下田千點雪。

    黃莺上樹一枝花。

    積羽沉船群輕折軸)。

    山僧尋常向皴皴鱗鱗地。

    要出人猶不救得一半在。

    (○伏乞和尚休出人。

    瞎漢誰在千尺井中)。

    豈況吐出山形邊事。

    太遠之遠矣。

    (○修胫者使之跖钁。

    強背者使之負土。

    眇者使之準。

    伛者使之塗)。

    卓拄杖一下。

     解夏上堂。

    僧問。

    三能鼓罷。

    四衆臨筵。

    好個時節請聞舉揚。

    師雲。

    昆侖嚼生鐵。

    進雲。

    九旬期已滿。

    衲僧腳頭闊。

    正當恁麼時如何是自恣一句。

    師雲。

    [木*卽]栗橫擔不顧人。

    直入千峰萬峰去。

    進雲。

    記得。

    洞山雲。

    秋初夏末直須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意旨如何。

    師雲。

    步步清風起。

    進雲。

    石霜雲。

    出門便是草。

    又作麼生。

    師雲。

    草鞋和露重。

    進雲。

    和尚恁麼答話為是與古人出氣。

    為複與古人雪屈。

    師雲。

    平蕪盡處是青山。

    進雲。

    與麼。

    則一言無别路。

    萬世盡同歸。

    師雲。

    傍觀有分。

    進雲。

    隻将老師四五轉話。

    甘當九夏賞勞之功。

    便禮拜。

    師雲。

    可謂。

    南北東西皆可可。

     乃舉。

    翠岩夏末示徒一夏已來。

    為兄弟東說西話。

    (○東家母死。

    其子哭之不哀。

    西家子見之。

    返謂其母曰。

    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夫欲其母之死者雖死亦不能悲哭矣)。

    看。

    翠岩眉毛在麼。

    (○謂學不暇者。

    雖暇亦不能學矣)。

    保福雲。

    作賊人心虛。

    (○矢疾不過二裡也。

    步之遲百舍不休。

    千裡可緻)。

    長慶雲。

    生也。

    (○畫随灰月運阙。

    鲸魚死而彗星出)。

    雲門雲。

    關。

    (○既往不咎)。

    師雲三大老俱出隻手扶樹翠岩家風。

    (○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

    走同而所以走則異。

    溺者入水拯者亦入水。

    入水同而所以入水者則異)。

    龍寶今夏不為兄弟說話。

    (○樹密猿聲響。

    波澄雁影深)。

    看眉毛如箭簳長數寸隻是缺人[覤-兒+目]破。

    (○任他。

    滄海變終不與君通。

    把定則黃絹幼婦。

    放行則外孫齑臼)。

    雖然如是。

    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擊碎骊龍領下珠。

    敲出鳳凰五色髓。

    猶削足而适履。

    殺頭而便冠)。

     八月旦上堂。

    拈拄杖雲。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向上一路頭頭顯露。

    山生金反自刻。

    木生蠹反自食。

    人生事反自賊)。

    八月初一龍寶山前。

    (○猛虎不顧機上肉。

    洪爐豈鑄囊中錐。

    狸執鼠而不可脫庭者為搏雞也)。

    卓拄杖下座。

     中秋上堂。

    舉。

    長沙與仰山玩月次。

    仰山指月雲。

    人人盡有這個。

    隻是用不得。

    (○文殊提起殺人刀。

    淨名抽出活人劍。

    以磁石之能連鐵也。

    而求其引瓦則難)。

    長沙雲。

    恰倩你用那。

    (○一文一武偶相逢。

    說盡英雄各不同)。

    山雲。

    你試用看。

    (○物不震不發。

    士不激不勇)。

    長沙一蹈蹈倒。

    (○可惜許。

    蹈入他陷阱。

    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仰山起來雲。

    你大似個大蟲。

    (○亂不極則治不形。

    殺人須見血)。

    師雲。

    仰山起來道果然用不得。

    見盡長沙呆腳不起。

    (○智人之明鑒。

    佛法之至論。

    治國者若耨田。

    去害苗者而已)。

    雖然恁麼。

    月到中秋滿風從八月涼。

    (○夫能殺者鬼神莫知。

    蠹啄剖梁柱。

    蚊虻走牛羊)。

    擊拂子一下。

     九月旦因太上法皇惠種種剪辨上堂。

    舉須菩提岩中晏坐。

    (○天堂地獄元是幻生死涅槃猶如昨夢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帝釋雨花話。

    (○好雪片片不落别處。

    不風流處也風流)。

    師雲。

    天帝釋雨花動地與太上法皇惠此花是同是别。

    (○欲知兩段。

    元是一空。

    珊瑚枕上兩行淚。

    半是思君半恨君)。

    若謂别眼裡無筋。

    (○别别。

    雪埋庭柏。

    冰鎖偃溪)。

    若謂同其意作麼生。

    (○同。

    法出奸生。

    事久多變)。

    良久雲。

    住住。

    秋色登平楓葉序。

    西風轉冷草花天。

    (○錯。

    果然。

    點)。

    擊拂子一下。

     重陽上堂。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大陰治秋則欲修德繕兵)。

    靖節阿辘辘處。

    作衲僧一重關。

    (○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且道。

    他是俗漢陋韻。

    為甚作衲僧一重關。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暗穿王線密度金針)。

    喝一喝雲。

    參。

     上堂。

    山僧即今在須彌頂上說法。

    (○未是分外事。

    美食不中飽人吃。

    休擔水賣河頭)。

    諸人也是在鐵輪峰頂聽法。

    (○猶是衲僧。

    家常茶飯。

    若是明眼衲僧。

    不吃者般茶飯)。

    坐底立底賓主曆然還會麼。

    (○隻許老胡知。

    不許老胡會。

    會與不會。

    都來是錯)。

    會得盡十方界乾坤大地在諸人眼睫上放大光明。

    (○燈籠跳入露柱。

    佛殿走出山門)。

    其如未然。

    樹頂花山顔醉。

    (○紫羅帳裡撒真珠。

    知者正知是寶)。

    擊拂子一下。

     開爐上堂。

    舉趙州示衆雲。

    三十年前南方火爐頭。

    有個無賓主話。

    直至而今無人舉着。

    (○錦心繡口向人傾。

    通身紅爛火裡看)。

    師雲。

    趙老面皮厚三寸。

    要須炙手助熱。

    其如爐下似春何。

    (○天荒地老無青眼。

    萬刃龍門鎖黑雲)。

    直饒而今有人舉着。

    方知。

    三個枯柴品字燒。

    (○昔人既乘白雲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又不返。

    白雲千歲空悠悠)。

     上堂。

    一句去。

    一句來。

    (○一種春風有兩般。

    南枝向暖北枝寒)。

    慶快你一平生。

    (○龍得水時添意氣。

    虎靠山處長威獰)。

    忽然傾湫倒嶽。

    入那裡出那裡。

    (○白雲堆裡不見白雲。

    流水聲中不聞流水。

    左顧無瑕。

    右眄已老)。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曉起來失卻火。

    (○鐵狗吠開岩上月。

    泥牛觸破嶺頭雲。

    和盤托出夜明珠)。

    卓拄杖一下。

     上堂。

    舉。

    盤山雲。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下氣怡色柔聲以谏。

    漁翁睡重春潭闊。

    白鳥不飛舟自橫)。

    慈明雲。

    向上一路千聖不然。

    (○吳子曰。

    凡制國治軍必教之以禮。

    勵之以義。

    使有恥)。

    師雲。

    二大老隻解鬼争漆桶。

    (○孔子曰。

    衆惡之必察焉。

    衆好之必察焉)。

    山僧便道。

    向上一路千聖齊行。

    (○短褲長衫白苎巾。

    咿咿月下急推輪。

    洛陽路上相逢着。

    悉是經商賣買人)。

     槐安國語卷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