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覺普明國師語錄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學者。
而不知其落處。
于是或錯會之者。
便謂此是附物顯理。
即色明心。
理事融通色空無礙。
舉一塵毛全體發露。
無不是也。
屈哉。
審如是則無過教乘中所顯說明文。
而又教外别傳果奚為耶。
而況教亦謂理事皆障也。
石頭雲。
執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此蓋就其下者而言之。
若論其至。
直饒契理契事。
至于理事不涉脫體無依。
赤灑灑淨裸裸出沒自由變化無方。
亦隻是個飯盆裡老鼠。
未知有向上一竅在。
而其執理以為極則可乎。
據實而論。
誠為大病。
況其于理而未能契。
于其學者置之勿言。
豈知有巍巍而堂堂底漢。
公然據其師位者。
亦如是欤。
抑且誇誕自負以盜其名位。
正如白晝攫金不見其人。
而不知其有且評者也。
是固夏蟲不可語井冰。
烏足為言之。
然達磨一宗欲堕地矣。
将若之何。
在于英傑切宜深究究而得之。
卻曰。
果然多少人錯會卻好事。
而我即向伊道。
好事不如無。
因熱戲成示葩侍者。
不知今日如何熱。
呼着南薰不肯來。
幸然座中有好客。
解衣攜手登高台。
東溟在眼南嶽遠。
蒼波有路青天開。
隻消坐地遊八極。
一塵不動心悠哉。
春屋聞此亦撫掌。
飕飂萬木聲喧豗。
送葩侍者之京省師。
古今道不得底句。
道得不在多言語。
不見靈山會上人。
一笑迦文便分付。
我玆欲寫長長篇。
檢點将來何錯誤。
隻麼相看無一詞。
已成狼藉河沙數。
然而放去收來。
何似舒開捏聚。
或曰一向不住。
何似一向不去。
汝師宗門主中主。
之子遊行應絕侶。
汝師有道塞穹宇。
之子毋辭振今古。
曰佛曰祖隻是人。
為聖為賢無異路。
汗衫脫去清風生。
紙襖着來淋墨汗。
何如倒挂百衲衣。
等閑笑作三台舞。
青山拍手為和歌。
響遏行雲動天府。
天府開擊天鼓。
就跨行雲作霖雨。
霖雨施洽下土無不普。
然後正好。
移腔換調入市廛。
聽教千人萬人睹。
我亦有一曲。
十成無律呂。
唱起贈君行。
囑君着眼觑。
不曰折柳枝。
豈雲離别苦。
綠陰遍地何處無。
架滿薔薇泣香露。
此曲人間天上無。
去觐師顔為師舉。
貞和之秋。
春屋座元示以看圓覺經十頌。
披而讀之。
其文彩粲然珠玉奪目。
意緻深宏溟海難測。
可謂至矣。
餘欲謾依高韻。
以免于見義不為之刺。
而沉吟累日。
唯得其初首之一篇耳。
又沉吟數日。
或得句而不得意。
或得意而不得句。
終不能成章。
餘之知幾乎。
蓋是師曠之枝策。
惠子之據梧。
之謂耶。
然而不得巳錄呈一首。
亦是有臆無心之語也。
伏乞照恕。
龍湫和尚。
看經曾未解條時。
放大光明兩眼皮。
為報文殊師利等。
密王三昧密王知。
和春屋首座溫泉詩。
師兄近自湯山返。
示我佳篇意甚深。
句句納新而吐故。
言言舉古以明今。
才聲共備唐靈徹。
道德雙全宋死心。
密語就中藏不得。
滿籯傾出四知金。
和春屋首座早春上普明閣。
義堂和尚。
禅翁也解以詩鳴。
新句時聞大雅聲。
筆底錦文翻蜀水。
眉間劍氣出豐城。
逢春喜見棣華秀。
瑞世伫看昙萼生。
清興偶然吟上閣。
落霞孤鹜眼增明。
次韻春屋首座(本四十首。
今取其六)。
辛卯春。
吾兄春屋首座有病中作。
同病諸公遞相赓和。
或五首十首乃至二三十首。
愈出愈奇。
一時之盛作也。
周信亦效其颦。
凡四十首。
此内或贈答或時事或題詠或紀行。
餘時有溫泉之行。
遂及之雲。
奉酬春屋葩公法兄首座。
迦葉師兄相弗窮。
有時微笑臉生紅。
春風棣萼群芳上。
臘月蓮華五濁中。
淵默未容金粟佛。
語言還許雪峰空。
吾皇為法求人切。
伫聽雲雷起蟄蟲。
再酬春屋首座。
赓酬未覺語言窮。
疊疊裁成錦段紅。
忽見真珠生掌内。
也應美玉入懷中。
鷹鹯奮擊百禽盡。
骐骥嘶鳴凡馬空。
無奈詞鋒來逼我。
傷人毒氣甚沙蟲。
三酬春屋首座。
詩壘戰酣籌已窮。
詞鋒重淬迸殷紅。
解牛已試庖丁手。
飛鳥安逃羿彀中。
七子文章應蓋世。
一人聲價欲遼空。
涪翁不解杜陵句。
夜宿招提見羽蟲。
四酬春屋首座。
炙毂才饒語莫窮。
歌詞或拟滿江紅。
寶珠光透蚌胎外。
明月暈生犀角中。
筆卷波瀾呑巨海。
氣沖星鬥薄曾空。
追攀顧我豈無分。
愚闇從教比裸蟲。
赴溫泉途中作。
寄天龍春屋首座。
回望西山缥缈處。
落霞映日暮天紅。
不知一别來天外。
尚覺相陪在座中。
詩誦鹡鸰金擲地。
賦吟鹦鹉筆摩空。
何當借得陽和力。
腐草生輝化作蟲。
遊法泉寺讀春屋首座舊題采其詞成章雲。
想見吾兄逸群态。
渥窪聲氣珠汗紅。
高名已出青霄上。
妙偈仍留白社中。
古殿一燈明照夜。
幽庭老樹翠參空。
漫将蕪語押高韻。
計拙輸他撼柱蟲。
追和雲居春屋師韻(本十一首。
今取其一)。
火後修造。
勤掃劫灰無幾年。
願心堅似鐵山然。
蒺藜園作優昙國。
瓦礫場開睹史天。
龍獻寶珠來座側。
鳥銜花片落禅邊。
慚吾百計皆成拙。
白蹈東西缺助緣。
次韻奉寄天龍春屋。
蔽障魔高萬萬尋。
如何隻手護禅林。
将慈作甲非關鐵。
以法為城不用金。
潛子上書成剩語。
韓公排佛卻知音。
遙知獨坐雲居頂。
下視重重業海深。
用韻上雲居春屋和尚。
北鬥低邊天上寺。
禅翁定起出禅扉。
魔雲掃盡天如洗。
佛日回光不待揮。
上春屋和尚隐居侑以光祖帖。
才入丹山深處栖。
便應李下已成蹊。
比來西望長安眼。
今日長安西更西。
法幢到處道惟尊。
蹤迹休将隐顯論。
八萬四千毛孔裡。
一毛孔裡一乾坤。
流行缺止任前緣。
鼻祖銀鈎尚宛然。
送上丹山供一覽。
三千裡外笑掀天。
寄春屋和尚大通禅師。
自雲居下主臨川。
便撥劫灰開法筵。
百萬衆前承密付。
二十年後顯單傳。
速追舊觀黃金殿。
平布元基白玉磚。
不費腕頭些子力。
變災卻作好因緣。
近體一首奉寄前天龍芥室禅師。
金衣昔厭缁塵染。
無乃如今慰此心。
芥室奇營呑朔漠。
雲門幽築挹山陰。
參玄諸子鳳儀集。
四海一翁龍蟄深。
但願沛然甘露再。
祖宗薄蝕在平沈。
次丹丘芥室和尚述懷韻。
老禅方丈日如年。
落得細論文字禅。
刮膜須還金色佛。
煉丹豈若地行仙。
夢中榮辱有何命。
毫末功名未必天。
風月打開無盡藏。
破沙盆内煮山川。
和普明國師雪韻。
圓智禅師(觀中)。
雲間朱袖帝鄉聲。
喚起胡僧耳朵生。
解釋春愁三萬斛。
不知庭雪與腰平。
智覺普明國師贊。
常光國師(空谷)。
芥室三千界。
雲居四十年。
舉念現樓台于平地。
開眼興雲雨于晴天。
始道不為蟲豸。
防關太過。
後卻看弄胡孫。
放行何偏。
扶桑國内戴發含齒之類。
争入我正覺羅網。
但師驅逐之鞭撻之所使然。
從此破沙盆價直不半文錢。
普明國師大祥忌大智院請。
此香尋之佛國土。
得之正覺山。
拈向瑞龍發祥光。
裨皇家蘿圖。
灼就靈龜現神兆。
斷衲子性命。
仙境藏千歲之嘉運。
帝城起五色之非煙。
七十有八來年已是過去。
五十六億萬載猶是未來。
滅後三周八月十三日正是現在。
今當此時大智禅院守塔比丘中淵。
燒此寶香供養前住南禅後住當山特賜智覺普明國師。
直得融三際于一念接十虛于毫端(插香)。
試于香煙起處見。
國師分身百億。
入百億國土。
說三世平等法門。
度脫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諸衆生衆。
而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諸佛菩薩諸賢聖衆。
同此證明。
諸人還信得及見得徹麼。
若能信得及見得徹。
桂子月中落。
其或未然。
天香雲外飄。
題通天橋和偈十九首。
康曆庚申八月初吉。
謹和高韻奉賀常樂新作亭橋。
新作亭橋高且大。
任他溪澗起風波。
路穿螮蝀腰間去。
人履虛空背上過。
龍湫周澤。
萬丈彩虹橫玉澗。
千年神物卧蒼波。
滿身風露青冥外。
蹈斷天關掉臂過。
性海靈見。
半千衲子蹑煙霞。
步步由來不犯波。
三道寶階非别路。
地居宮殿盡穿過。
日田利涉。
虹影遠橫天末霞。
不同略彴卧溪波。
腳頭腳尾通霄路。
這畔人從那畔過。
瑞岩義麟。
堪笑步虛仙飲霞。
龍淵龍子渡鲸波。
天台五百諸尊者。
借路淩霄峰頂過。
日峰士東。
界破碧雲兼赤霞。
大梁高架拍空波。
腳頭路斷四天下。
步步元從這裡過。
起山師振。
行雁斜橫松嶺霞。
饑虹偃飲水天波。
迷流度盡歸常樂。
超得非非想定過。
大方源用。
雌霓橫空飲彩霞。
巨鲸截海跨洪波。
一條活路須彌頂。
日月遠從腳下過。
大仲禮制。
長虹貫日徹雲霞。
截斷銀河萬丈波。
天上人間無别路。
聖凡高自這邊過。
菊莊有恒。
彩虹一抹出紅霞。
高起龍淵萬刃波。
要向淩霄峰坐斷。
先須從者裡難過。
直心是一。
天然架漢似丹霞。
步步登高平地波。
一顆明珠在驢腳。
行人容易莫蹉過。
南堂處薰。
高聳雲端淩曉霞。
斜橫溪上唾澄波。
忽然架起通天路。
忉利夜摩親曆過。
無塵至清。
石梁斜映赤城霞。
台嶺迢迢隔海波。
今日淩霄通一路。
人天交接截流過。
竺芳超昙。
萬丈晴虹截斷霞。
千尋玉澗激揚波。
喚他下界衆生起。
俱自通天一路過。
東輝祖旭。
國師題品句幹霞。
諸老繼聲揚楚波。
從此通天祖道大。
幾孫可折桂枝過。
長安演大。
卧雲影映十靈霞。
偃月光涵萬壁波。
中有通天廣大路。
往還人自普門過。
天裕利聞。
夾截赤城映日霞。
穿開銀漢浸星波。
自從透出兩頭路。
三十三天拂袖過。
萬峰祖燈。
度生未了那伽定。
永作津梁曆煙波。
獨步丹霄條活路。
直從這裡截流過。
則川玄三 那伽定久千松塔。
恰似雞峰迦葉波。
橋号通天良有以。
時時梵釋共來過。
振岩芝玉。
此錄未曾锓梓。
大行于世已久矣。
恐其漫滅。
玆命工為活闆以廣流通。
惜乎年代遼遠。
或蠹損或舛訛。
而今且據舊本不敢訂正。
複編拾遺暨附錄一卷并刊。
以輝遺德于無窮。
是乃随得輯錄。
而未悉其次第。
庶後之覽者補焉。
伏願佛種不斷。
世世建金剛幢。
祖印親傳人人開大智藏。
寶永乙酉仲夏。
相國東堂小比丘祖緣謹題。
相國東堂南禅前住比丘顯靈。
相國東堂南禅前住比丘集仗。
相國東堂比丘祖桂。
相國住持比丘梵竺。
等持前住比丘承頤。
真如前住比丘乾祐等校雠。
宗言。
中珣。
周留。
紹永等參閱。
而不知其落處。
于是或錯會之者。
便謂此是附物顯理。
即色明心。
理事融通色空無礙。
舉一塵毛全體發露。
無不是也。
屈哉。
審如是則無過教乘中所顯說明文。
而又教外别傳果奚為耶。
而況教亦謂理事皆障也。
石頭雲。
執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此蓋就其下者而言之。
若論其至。
直饒契理契事。
至于理事不涉脫體無依。
赤灑灑淨裸裸出沒自由變化無方。
亦隻是個飯盆裡老鼠。
未知有向上一竅在。
而其執理以為極則可乎。
據實而論。
誠為大病。
況其于理而未能契。
于其學者置之勿言。
豈知有巍巍而堂堂底漢。
公然據其師位者。
亦如是欤。
抑且誇誕自負以盜其名位。
正如白晝攫金不見其人。
而不知其有且評者也。
是固夏蟲不可語井冰。
烏足為言之。
然達磨一宗欲堕地矣。
将若之何。
在于英傑切宜深究究而得之。
卻曰。
果然多少人錯會卻好事。
而我即向伊道。
好事不如無。
因熱戲成示葩侍者。
不知今日如何熱。
呼着南薰不肯來。
幸然座中有好客。
解衣攜手登高台。
東溟在眼南嶽遠。
蒼波有路青天開。
隻消坐地遊八極。
一塵不動心悠哉。
春屋聞此亦撫掌。
飕飂萬木聲喧豗。
送葩侍者之京省師。
古今道不得底句。
道得不在多言語。
不見靈山會上人。
一笑迦文便分付。
我玆欲寫長長篇。
檢點将來何錯誤。
隻麼相看無一詞。
已成狼藉河沙數。
然而放去收來。
何似舒開捏聚。
或曰一向不住。
何似一向不去。
汝師宗門主中主。
之子遊行應絕侶。
汝師有道塞穹宇。
之子毋辭振今古。
曰佛曰祖隻是人。
為聖為賢無異路。
汗衫脫去清風生。
紙襖着來淋墨汗。
何如倒挂百衲衣。
等閑笑作三台舞。
青山拍手為和歌。
響遏行雲動天府。
天府開擊天鼓。
就跨行雲作霖雨。
霖雨施洽下土無不普。
然後正好。
移腔換調入市廛。
聽教千人萬人睹。
我亦有一曲。
十成無律呂。
唱起贈君行。
囑君着眼觑。
不曰折柳枝。
豈雲離别苦。
綠陰遍地何處無。
架滿薔薇泣香露。
此曲人間天上無。
去觐師顔為師舉。
貞和之秋。
春屋座元示以看圓覺經十頌。
披而讀之。
其文彩粲然珠玉奪目。
意緻深宏溟海難測。
可謂至矣。
餘欲謾依高韻。
以免于見義不為之刺。
而沉吟累日。
唯得其初首之一篇耳。
又沉吟數日。
或得句而不得意。
或得意而不得句。
終不能成章。
餘之知幾乎。
蓋是師曠之枝策。
惠子之據梧。
之謂耶。
然而不得巳錄呈一首。
亦是有臆無心之語也。
伏乞照恕。
龍湫和尚。
看經曾未解條時。
放大光明兩眼皮。
為報文殊師利等。
密王三昧密王知。
和春屋首座溫泉詩。
師兄近自湯山返。
示我佳篇意甚深。
句句納新而吐故。
言言舉古以明今。
才聲共備唐靈徹。
道德雙全宋死心。
密語就中藏不得。
滿籯傾出四知金。
和春屋首座早春上普明閣。
義堂和尚。
禅翁也解以詩鳴。
新句時聞大雅聲。
筆底錦文翻蜀水。
眉間劍氣出豐城。
逢春喜見棣華秀。
瑞世伫看昙萼生。
清興偶然吟上閣。
落霞孤鹜眼增明。
次韻春屋首座(本四十首。
今取其六)。
辛卯春。
吾兄春屋首座有病中作。
同病諸公遞相赓和。
或五首十首乃至二三十首。
愈出愈奇。
一時之盛作也。
周信亦效其颦。
凡四十首。
此内或贈答或時事或題詠或紀行。
餘時有溫泉之行。
遂及之雲。
奉酬春屋葩公法兄首座。
迦葉師兄相弗窮。
有時微笑臉生紅。
春風棣萼群芳上。
臘月蓮華五濁中。
淵默未容金粟佛。
語言還許雪峰空。
吾皇為法求人切。
伫聽雲雷起蟄蟲。
再酬春屋首座。
赓酬未覺語言窮。
疊疊裁成錦段紅。
忽見真珠生掌内。
也應美玉入懷中。
鷹鹯奮擊百禽盡。
骐骥嘶鳴凡馬空。
無奈詞鋒來逼我。
傷人毒氣甚沙蟲。
三酬春屋首座。
詩壘戰酣籌已窮。
詞鋒重淬迸殷紅。
解牛已試庖丁手。
飛鳥安逃羿彀中。
七子文章應蓋世。
一人聲價欲遼空。
涪翁不解杜陵句。
夜宿招提見羽蟲。
四酬春屋首座。
炙毂才饒語莫窮。
歌詞或拟滿江紅。
寶珠光透蚌胎外。
明月暈生犀角中。
筆卷波瀾呑巨海。
氣沖星鬥薄曾空。
追攀顧我豈無分。
愚闇從教比裸蟲。
赴溫泉途中作。
寄天龍春屋首座。
回望西山缥缈處。
落霞映日暮天紅。
不知一别來天外。
尚覺相陪在座中。
詩誦鹡鸰金擲地。
賦吟鹦鹉筆摩空。
何當借得陽和力。
腐草生輝化作蟲。
遊法泉寺讀春屋首座舊題采其詞成章雲。
想見吾兄逸群态。
渥窪聲氣珠汗紅。
高名已出青霄上。
妙偈仍留白社中。
古殿一燈明照夜。
幽庭老樹翠參空。
漫将蕪語押高韻。
計拙輸他撼柱蟲。
追和雲居春屋師韻(本十一首。
今取其一)。
火後修造。
勤掃劫灰無幾年。
願心堅似鐵山然。
蒺藜園作優昙國。
瓦礫場開睹史天。
龍獻寶珠來座側。
鳥銜花片落禅邊。
慚吾百計皆成拙。
白蹈東西缺助緣。
次韻奉寄天龍春屋。
蔽障魔高萬萬尋。
如何隻手護禅林。
将慈作甲非關鐵。
以法為城不用金。
潛子上書成剩語。
韓公排佛卻知音。
遙知獨坐雲居頂。
下視重重業海深。
用韻上雲居春屋和尚。
北鬥低邊天上寺。
禅翁定起出禅扉。
魔雲掃盡天如洗。
佛日回光不待揮。
上春屋和尚隐居侑以光祖帖。
才入丹山深處栖。
便應李下已成蹊。
比來西望長安眼。
今日長安西更西。
法幢到處道惟尊。
蹤迹休将隐顯論。
八萬四千毛孔裡。
一毛孔裡一乾坤。
流行缺止任前緣。
鼻祖銀鈎尚宛然。
送上丹山供一覽。
三千裡外笑掀天。
寄春屋和尚大通禅師。
自雲居下主臨川。
便撥劫灰開法筵。
百萬衆前承密付。
二十年後顯單傳。
速追舊觀黃金殿。
平布元基白玉磚。
不費腕頭些子力。
變災卻作好因緣。
近體一首奉寄前天龍芥室禅師。
金衣昔厭缁塵染。
無乃如今慰此心。
芥室奇營呑朔漠。
雲門幽築挹山陰。
參玄諸子鳳儀集。
四海一翁龍蟄深。
但願沛然甘露再。
祖宗薄蝕在平沈。
次丹丘芥室和尚述懷韻。
老禅方丈日如年。
落得細論文字禅。
刮膜須還金色佛。
煉丹豈若地行仙。
夢中榮辱有何命。
毫末功名未必天。
風月打開無盡藏。
破沙盆内煮山川。
和普明國師雪韻。
圓智禅師(觀中)。
雲間朱袖帝鄉聲。
喚起胡僧耳朵生。
解釋春愁三萬斛。
不知庭雪與腰平。
智覺普明國師贊。
常光國師(空谷)。
芥室三千界。
雲居四十年。
舉念現樓台于平地。
開眼興雲雨于晴天。
始道不為蟲豸。
防關太過。
後卻看弄胡孫。
放行何偏。
扶桑國内戴發含齒之類。
争入我正覺羅網。
但師驅逐之鞭撻之所使然。
從此破沙盆價直不半文錢。
普明國師大祥忌大智院請。
此香尋之佛國土。
得之正覺山。
拈向瑞龍發祥光。
裨皇家蘿圖。
灼就靈龜現神兆。
斷衲子性命。
仙境藏千歲之嘉運。
帝城起五色之非煙。
七十有八來年已是過去。
五十六億萬載猶是未來。
滅後三周八月十三日正是現在。
今當此時大智禅院守塔比丘中淵。
燒此寶香供養前住南禅後住當山特賜智覺普明國師。
直得融三際于一念接十虛于毫端(插香)。
試于香煙起處見。
國師分身百億。
入百億國土。
說三世平等法門。
度脫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諸衆生衆。
而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諸佛菩薩諸賢聖衆。
同此證明。
諸人還信得及見得徹麼。
若能信得及見得徹。
桂子月中落。
其或未然。
天香雲外飄。
題通天橋和偈十九首。
康曆庚申八月初吉。
謹和高韻奉賀常樂新作亭橋。
新作亭橋高且大。
任他溪澗起風波。
路穿螮蝀腰間去。
人履虛空背上過。
龍湫周澤。
萬丈彩虹橫玉澗。
千年神物卧蒼波。
滿身風露青冥外。
蹈斷天關掉臂過。
性海靈見。
半千衲子蹑煙霞。
步步由來不犯波。
三道寶階非别路。
地居宮殿盡穿過。
日田利涉。
虹影遠橫天末霞。
不同略彴卧溪波。
腳頭腳尾通霄路。
這畔人從那畔過。
瑞岩義麟。
堪笑步虛仙飲霞。
龍淵龍子渡鲸波。
天台五百諸尊者。
借路淩霄峰頂過。
日峰士東。
界破碧雲兼赤霞。
大梁高架拍空波。
腳頭路斷四天下。
步步元從這裡過。
起山師振。
行雁斜橫松嶺霞。
饑虹偃飲水天波。
迷流度盡歸常樂。
超得非非想定過。
大方源用。
雌霓橫空飲彩霞。
巨鲸截海跨洪波。
一條活路須彌頂。
日月遠從腳下過。
大仲禮制。
長虹貫日徹雲霞。
截斷銀河萬丈波。
天上人間無别路。
聖凡高自這邊過。
菊莊有恒。
彩虹一抹出紅霞。
高起龍淵萬刃波。
要向淩霄峰坐斷。
先須從者裡難過。
直心是一。
天然架漢似丹霞。
步步登高平地波。
一顆明珠在驢腳。
行人容易莫蹉過。
南堂處薰。
高聳雲端淩曉霞。
斜橫溪上唾澄波。
忽然架起通天路。
忉利夜摩親曆過。
無塵至清。
石梁斜映赤城霞。
台嶺迢迢隔海波。
今日淩霄通一路。
人天交接截流過。
竺芳超昙。
萬丈晴虹截斷霞。
千尋玉澗激揚波。
喚他下界衆生起。
俱自通天一路過。
東輝祖旭。
國師題品句幹霞。
諸老繼聲揚楚波。
從此通天祖道大。
幾孫可折桂枝過。
長安演大。
卧雲影映十靈霞。
偃月光涵萬壁波。
中有通天廣大路。
往還人自普門過。
天裕利聞。
夾截赤城映日霞。
穿開銀漢浸星波。
自從透出兩頭路。
三十三天拂袖過。
萬峰祖燈。
度生未了那伽定。
永作津梁曆煙波。
獨步丹霄條活路。
直從這裡截流過。
則川玄三 那伽定久千松塔。
恰似雞峰迦葉波。
橋号通天良有以。
時時梵釋共來過。
振岩芝玉。
此錄未曾锓梓。
大行于世已久矣。
恐其漫滅。
玆命工為活闆以廣流通。
惜乎年代遼遠。
或蠹損或舛訛。
而今且據舊本不敢訂正。
複編拾遺暨附錄一卷并刊。
以輝遺德于無窮。
是乃随得輯錄。
而未悉其次第。
庶後之覽者補焉。
伏願佛種不斷。
世世建金剛幢。
祖印親傳人人開大智藏。
寶永乙酉仲夏。
相國東堂小比丘祖緣謹題。
相國東堂南禅前住比丘顯靈。
相國東堂南禅前住比丘集仗。
相國東堂比丘祖桂。
相國住持比丘梵竺。
等持前住比丘承頤。
真如前住比丘乾祐等校雠。
宗言。
中珣。
周留。
紹永等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