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覺普明國師語錄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後圓融院宸翰。
天下太平興國南禅禅寺住持春屋和尚。
乃為正覺國師之上足也。
親受國師付屬。
深明心法根源。
道着一代。
德被萬邦。
所謂僧中之龍。
法中之王者也。
朕辱迎内殿。
受付衣之儀而執弟子之禮。
聞法恩大皇天罔極。
爰加智覺普明國師之号。
用旌皇天之下一人之上之尊雲。
康曆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丈夫秉慧劍。
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
早曾落卻天魔膽。
日本智覺普明國師。
握吹毛劍。
三住名藍。
為一切人全生全殺。
外道天魔奔走乞命。
可謂出世之大丈夫也哉。
其門人(芳通某甲)來中國持師語錄。
過餘請題。
遂焚香再四展玩。
愛其斬釘截鐵語不留礙。
不能無擊節歎賞。
而書以歸諸。
永樂二年歲在甲申冬十月二十又六日。
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兼提調僧錄司事姚廣孝書。
智覺普明國師語錄目次。
第一卷。
國師号宸翰。
住靈龜山天龍資聖禅寺語錄。
住瑞龍山太平興國南禅禅寺語錄。
再住天龍禅寺語錄。
住靈龜山臨川禅寺語錄。
南禅藏主寮秉拂。
天龍後堂寮秉拂。
第二卷。
升座上。
第三卷。
升座下。
第四卷。
拈香。
小佛事。
第五卷。
佛祖贊。
自贊。
頌古。
第六卷。
偈頌。
第七卷。
偈頌。
第八卷。
行業實錄 拾遺。
附錄。
智覺普明國師語錄目次(終)。
智覺普明國師春屋和尚住山城州靈龜山天龍資聖禅寺語錄。
侍者周佐編。
師就雲居庵受請。
于貞治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入寺。
指山門雲嵯峨萬刃龍門大開。
一步才進四海風雷。
佛殿。
佛身無為不堕諸數。
且作甚麼形容(插香雲)。
露(乃禮拜)。
土地。
靈山付囑總在今日。
神也神兮。
切忌以讦為直。
祖師。
單傳直指全沒巴鼻。
此土西天百花富貴據室(橫按拄杖)。
開爐烹金非無古德。
若論漆桶生光。
試看為蛇添足(靠文)。
敕黃。
寶鑒當台。
明如千日(舉起雲)。
看看萬象。
不能逃影質。
拈帖。
兵随印轉。
将逐符行。
山僧聻維那對衆宣明。
山門疏全賓全主換步轉身。
說屋裡語還屋裡人。
諸山疏錦上鋪花之乎者也。
鸩杯澆腸。
逆耳成我。
江湖疏絲不如竹。
竹不如肉。
曲傳陽春。
湖南江北法眷疏。
少林皮髓南嶽眼耳。
棣萼聯輝。
春風匝地。
拈衣寸絲不挂。
有分擔荷。
才露針鋒。
空也包裹。
指法座雲。
此座無高下。
亦非平等中。
須彌燈王佛何因立下風。
此一瓣香爇向寶爐。
端為祝延。
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恭願睿算齊天。
乘幹至健而正位。
鴻恩浃物。
法離大明以莅民。
此香爇向爐中。
奉為征夷大将軍亞相資陪祿算。
伏願。
衙門之政永佐聖化朝廷。
帷幄之籌遠被武德邊塞。
此香埋之而不腐。
燒之而不燼底業種今日拈出。
爇向爐中。
供養本寺開山五代帝師夢窗正覺心宗普濟國師大和尚。
非是酬法乳之恩。
隻為償未了之債。
遂趺座。
南禅此山和尚白槌雲。
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谛。
雲若是第一義谛。
南禅和尚一槌下。
百雜碎了也。
不可更向諸人面前撒土撒沙。
若也恁麼休去。
法堂前草深一丈。
須知開口元不在舌頭上。
可中莫有共相激揚底麼(問答不錄)。
乃雲。
我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我大覺世尊為利益衆生故出現于世。
四十九年三百餘會。
大小權實。
半滿偏圓。
橫說豎說。
東倒西擂。
未嘗不以此藏開示。
随機所化得解雖異。
檢點将來總不出此藏。
便見施張萬行于毫端。
印定群有于一印。
塵塵含攝法界。
法法發揚正宗。
所以道釋迦不出世。
四十九年說達磨不西來。
少林有妙訣敢問大衆。
前是佛殿山門。
後是寝室方丈。
畢竟寶藏在何處。
若能于此薦得。
不曆化城徑登寶所。
無勞彈指樓閣開開。
其或未然。
重為開示(以拂子擊禅床)。
還入作麼(又一拂)。
無私皇化裡。
依舊好山青。
複舉世尊與衆行。
次以手指地雲。
此地宜建梵刹。
時天帝釋将一竿竹插地上雲。
建梵刹竟。
世尊微笑。
山僧試呈一偈。
應此時節去。
帝釋當年成梵刹。
如何今上建吾宮。
祇林春動劫壸外。
睹史天開彈指中。
雨露恩光周道日。
山河秀色漢時風。
太平應是将軍緻。
撞動須彌頂上鐘。
當晚小參。
垂語。
本無一法與人。
既是兩手分付。
若有帶耳朵底。
不妨意外提句(問答不錄)。
乃雲。
萬法根源千聖窟宅。
在眼曰見。
在耳曰聞。
在腳運奔。
在手執捉。
晃晃于色塵之内。
而理不可分。
昭昭于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睹。
無向背處輝古騰今。
絕朕迹時填溝塞壑。
雖然如是。
恁麼會去有何交涉(蓦拈拄杖雲)。
喚作拄杖。
則觸不喚作拄杖。
則背者個喚作什麼。
向不背不觸處道取。
則且緻枉為今時。
一句又作麼生(靠杖)。
來年更有新條在。
惱亂春風卒未休。
複舉。
馮侍郎問大惠禅師雲。
和尚曾道不做這蟲豸。
今日因甚住山。
大惠曰。
盡大地是一個杲上座。
你向何處見我。
拈雲。
侍郎向懸崖萬刃處。
着力一拶大惠。
若不解翻身。
性命洎乎歸他手裡。
今夜或有人緻恁麼問。
隻對他道。
野色更無山隔斷。
天光直與水相連。
次日就多寶院拈香。
一念圓成。
大梵宮金輪元。
在願輪中。
今朝長者門前駕。
昔日五雲天上龍。
冬夜小參垂語。
祖師心印金剛眼睛。
動則影現。
覺則冰生。
莫有出手那邊底麼(問答不錄)。
乃(拈拄杖雲)。
欲知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暑往寒來。
陰消陽長。
莫是這時節麼。
鼓罷鐘鳴。
四衆上來。
莫是這時節麼。
雲門大師曰。
世界恁麼廣闊。
為什麼。
聞鐘聲被加沙。
與麼垂示。
便是為諸人入泥入水。
指示這個時節。
雖然知慚識愧。
能有幾個(卓杖)。
複舉。
僧問古德。
如何是冬來事。
德曰。
京師出大黃。
天龍則不然。
試呈一頌。
有問冬來事。
西山出美玉。
更問作麼生。
籬頭吹筚篥。
請來夜四頭首對衆唱和看。
冬節上堂。
滴水滴凍。
天寒人寒。
現成公案不易不難。
會則腳下通玄路。
不會面前生鐵團。
謝四頭首秉拂上堂。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我此四頭首。
一人出乎威音前。
一人下喝兩堂外。
一人露頭角藏蹤迹。
一人藏爪牙露全斑。
正與麼時。
如何缁素(良久)。
珠穿九曲無蟻不得(以拂擊禅床)。
下座。
因雪謝新舊首座都寺監寺維那上堂。
虛空消殒。
山河改觀。
人天眼目。
法社紀綱。
以機奪機。
以楔拔楔。
有時借功明位。
水長船高。
有時借位明功。
泥多佛大。
就中有百味具足句。
不是東山鐵酸鐮。
亦非楊岐栗棘蓬。
山僧不惜眉毛。
為諸人說破去(拈拄杖卓一下)。
洞中果熟。
碧桃樹将謂。
人間無此枝。
上堂事不過三。
月不過五。
謹白參玄人。
光陰莫虛度(卓拄杖一下)。
佛成道上堂。
六載寒酸徹骨時。
三更月上雪巢枝。
天明又蹈曾行路。
腦後圓光自不知(因修佛光相)。
歲旦上堂(拈拄杖雲)。
元亨利貞福壽康甯。
乾坤應瑞。
草木春驚。
物物堯代淳風漏洩。
頭頭祖師公案現成。
張三李四叫快活。
寒山拾得賀太平。
因甚如此。
龜山祝聖。
鳳曆開正(靠拄杖)。
下座。
元宵謝新舊兩斑兼獨芳首座上堂。
千差齊照。
一句無私。
東西合轍。
進退适宜。
古佛光明呈瑞。
宗社輔弼得時(拈杖卓一下)。
迦文不受燃燈記。
未必仰山見沩山。
二月旦上堂(拈杖雲)。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釋迦老子盡力。
把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竅。
作一句說向諸人了。
将謂。
多少奇特子細檢點。
将來不直半文錢何也。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卓杖一下)。
佛涅槃上堂。
村村柳色籠煙暗。
處處桃顔泣露紅。
一路涅槃門大啟。
死屍狼籍。
幾春風。
幾春風(蓦拈拄杖卓一下雲)。
春風不在百花叢。
三月旦上堂。
萬刃禹門無鎖鑰。
桃花吹浪潑天端。
金鱗一躍化龍去。
世上徒言行路難(喝一喝)。
下座。
謝容西堂登首座慶藏主上堂(拈拄杖雲)。
住山鈯斧。
藏裡摩尼。
有時人天衆前豎揮橫撒。
有時稠人叢底袖之掌之。
一出一沒在觀時宜。
或說或默無不為機。
大衆摩诃衍法隻者。
是不用率陀下一槌(卓杖一下)。
上堂舉。
雲門因僧問。
如何是清淨法身。
門雲。
花藥欄僧雲便恁麼去時如何。
門雲。
金毛師子。
師雲。
山僧試為混沌盡眉去。
清淨法身花藥欄雲門傾倒惡心肝。
無星秤子定斤兩。
趁得鲇魚上竹竿(以拂子擊禅床)。
下座。
浴佛上堂。
未降兜率。
度人已畢。
才及生下。
早是受屈。
屈屈一杓香水。
随例灌雲門棒頭。
揭千日結夏小參(拈拄杖卓一下雲)。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夜半扶桑白日杲杲。
二乘人藏身于三界。
不能藏于菩提。
祖師藏身處無蹤迹。
無蹤迹處不藏身。
拄杖頭邊豁開戶牖。
要住即住。
要行即行。
說甚居菩薩乘修寂滅行。
雖然。
若是鳳凰兒。
不向那邊讨(靠杖)。
複舉。
雲門曰。
今月十五入夏也。
寒山子作麼生。
自代雲。
和尚問寒山。
學人對拾得(拈雲)雲門大師雖句裡藏鋒。
未免有話堕處。
且道那裡是他話堕處。
待來夜四頭首為衆點示。
結夏上堂。
聖制令節布袋頭結。
上下四維一團生鐵。
達磨不會轉身。
衲僧有分休歇(以拂擊禅床)。
下座。
謝四頭首秉拂上堂。
一喝同時無孔鐵錘。
四賓主句。
鳳林吒枝。
提持無文印子。
撒出随色摩尼。
收來放去。
電卷星飛。
橫說豎說。
不涉離微。
天龍與麼贊歎莫是栽樹以錐麼(拈拄杖卓一下)。
青霄無間路。
到者不迷機。
謝新舊兩班上堂。
輔弼宗社。
似論此事。
住則印破。
去則印住。
謂之傳箭令。
亦名暗号子。
天龍則不然。
隻得溫故知新攀條随例。
何故鳳凰隻宿
天下太平興國南禅禅寺住持春屋和尚。
乃為正覺國師之上足也。
親受國師付屬。
深明心法根源。
道着一代。
德被萬邦。
所謂僧中之龍。
法中之王者也。
朕辱迎内殿。
受付衣之儀而執弟子之禮。
聞法恩大皇天罔極。
爰加智覺普明國師之号。
用旌皇天之下一人之上之尊雲。
康曆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丈夫秉慧劍。
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
早曾落卻天魔膽。
日本智覺普明國師。
握吹毛劍。
三住名藍。
為一切人全生全殺。
外道天魔奔走乞命。
可謂出世之大丈夫也哉。
其門人(芳通某甲)來中國持師語錄。
過餘請題。
遂焚香再四展玩。
愛其斬釘截鐵語不留礙。
不能無擊節歎賞。
而書以歸諸。
永樂二年歲在甲申冬十月二十又六日。
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兼提調僧錄司事姚廣孝書。
智覺普明國師語錄目次。
第一卷。
國師号宸翰。
住靈龜山天龍資聖禅寺語錄。
住瑞龍山太平興國南禅禅寺語錄。
再住天龍禅寺語錄。
住靈龜山臨川禅寺語錄。
南禅藏主寮秉拂。
天龍後堂寮秉拂。
第二卷。
升座上。
第三卷。
升座下。
第四卷。
拈香。
小佛事。
第五卷。
佛祖贊。
自贊。
頌古。
第六卷。
偈頌。
第七卷。
偈頌。
第八卷。
行業實錄 拾遺。
附錄。
智覺普明國師語錄目次(終)。
智覺普明國師春屋和尚住山城州靈龜山天龍資聖禅寺語錄。
侍者周佐編。
師就雲居庵受請。
于貞治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入寺。
指山門雲嵯峨萬刃龍門大開。
一步才進四海風雷。
佛殿。
佛身無為不堕諸數。
且作甚麼形容(插香雲)。
露(乃禮拜)。
土地。
靈山付囑總在今日。
神也神兮。
切忌以讦為直。
祖師。
單傳直指全沒巴鼻。
此土西天百花富貴據室(橫按拄杖)。
開爐烹金非無古德。
若論漆桶生光。
試看為蛇添足(靠文)。
敕黃。
寶鑒當台。
明如千日(舉起雲)。
看看萬象。
不能逃影質。
拈帖。
兵随印轉。
将逐符行。
山僧聻維那對衆宣明。
山門疏全賓全主換步轉身。
說屋裡語還屋裡人。
諸山疏錦上鋪花之乎者也。
鸩杯澆腸。
逆耳成我。
江湖疏絲不如竹。
竹不如肉。
曲傳陽春。
湖南江北法眷疏。
少林皮髓南嶽眼耳。
棣萼聯輝。
春風匝地。
拈衣寸絲不挂。
有分擔荷。
才露針鋒。
空也包裹。
指法座雲。
此座無高下。
亦非平等中。
須彌燈王佛何因立下風。
此一瓣香爇向寶爐。
端為祝延。
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恭願睿算齊天。
乘幹至健而正位。
鴻恩浃物。
法離大明以莅民。
此香爇向爐中。
奉為征夷大将軍亞相資陪祿算。
伏願。
衙門之政永佐聖化朝廷。
帷幄之籌遠被武德邊塞。
此香埋之而不腐。
燒之而不燼底業種今日拈出。
爇向爐中。
供養本寺開山五代帝師夢窗正覺心宗普濟國師大和尚。
非是酬法乳之恩。
隻為償未了之債。
遂趺座。
南禅此山和尚白槌雲。
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谛。
雲若是第一義谛。
南禅和尚一槌下。
百雜碎了也。
不可更向諸人面前撒土撒沙。
若也恁麼休去。
法堂前草深一丈。
須知開口元不在舌頭上。
可中莫有共相激揚底麼(問答不錄)。
乃雲。
我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我大覺世尊為利益衆生故出現于世。
四十九年三百餘會。
大小權實。
半滿偏圓。
橫說豎說。
東倒西擂。
未嘗不以此藏開示。
随機所化得解雖異。
檢點将來總不出此藏。
便見施張萬行于毫端。
印定群有于一印。
塵塵含攝法界。
法法發揚正宗。
所以道釋迦不出世。
四十九年說達磨不西來。
少林有妙訣敢問大衆。
前是佛殿山門。
後是寝室方丈。
畢竟寶藏在何處。
若能于此薦得。
不曆化城徑登寶所。
無勞彈指樓閣開開。
其或未然。
重為開示(以拂子擊禅床)。
還入作麼(又一拂)。
無私皇化裡。
依舊好山青。
複舉世尊與衆行。
次以手指地雲。
此地宜建梵刹。
時天帝釋将一竿竹插地上雲。
建梵刹竟。
世尊微笑。
山僧試呈一偈。
應此時節去。
帝釋當年成梵刹。
如何今上建吾宮。
祇林春動劫壸外。
睹史天開彈指中。
雨露恩光周道日。
山河秀色漢時風。
太平應是将軍緻。
撞動須彌頂上鐘。
當晚小參。
垂語。
本無一法與人。
既是兩手分付。
若有帶耳朵底。
不妨意外提句(問答不錄)。
乃雲。
萬法根源千聖窟宅。
在眼曰見。
在耳曰聞。
在腳運奔。
在手執捉。
晃晃于色塵之内。
而理不可分。
昭昭于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睹。
無向背處輝古騰今。
絕朕迹時填溝塞壑。
雖然如是。
恁麼會去有何交涉(蓦拈拄杖雲)。
喚作拄杖。
則觸不喚作拄杖。
則背者個喚作什麼。
向不背不觸處道取。
則且緻枉為今時。
一句又作麼生(靠杖)。
來年更有新條在。
惱亂春風卒未休。
複舉。
馮侍郎問大惠禅師雲。
和尚曾道不做這蟲豸。
今日因甚住山。
大惠曰。
盡大地是一個杲上座。
你向何處見我。
拈雲。
侍郎向懸崖萬刃處。
着力一拶大惠。
若不解翻身。
性命洎乎歸他手裡。
今夜或有人緻恁麼問。
隻對他道。
野色更無山隔斷。
天光直與水相連。
次日就多寶院拈香。
一念圓成。
大梵宮金輪元。
在願輪中。
今朝長者門前駕。
昔日五雲天上龍。
冬夜小參垂語。
祖師心印金剛眼睛。
動則影現。
覺則冰生。
莫有出手那邊底麼(問答不錄)。
乃(拈拄杖雲)。
欲知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暑往寒來。
陰消陽長。
莫是這時節麼。
鼓罷鐘鳴。
四衆上來。
莫是這時節麼。
雲門大師曰。
世界恁麼廣闊。
為什麼。
聞鐘聲被加沙。
與麼垂示。
便是為諸人入泥入水。
指示這個時節。
雖然知慚識愧。
能有幾個(卓杖)。
複舉。
僧問古德。
如何是冬來事。
德曰。
京師出大黃。
天龍則不然。
試呈一頌。
有問冬來事。
西山出美玉。
更問作麼生。
籬頭吹筚篥。
請來夜四頭首對衆唱和看。
冬節上堂。
滴水滴凍。
天寒人寒。
現成公案不易不難。
會則腳下通玄路。
不會面前生鐵團。
謝四頭首秉拂上堂。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我此四頭首。
一人出乎威音前。
一人下喝兩堂外。
一人露頭角藏蹤迹。
一人藏爪牙露全斑。
正與麼時。
如何缁素(良久)。
珠穿九曲無蟻不得(以拂擊禅床)。
下座。
因雪謝新舊首座都寺監寺維那上堂。
虛空消殒。
山河改觀。
人天眼目。
法社紀綱。
以機奪機。
以楔拔楔。
有時借功明位。
水長船高。
有時借位明功。
泥多佛大。
就中有百味具足句。
不是東山鐵酸鐮。
亦非楊岐栗棘蓬。
山僧不惜眉毛。
為諸人說破去(拈拄杖卓一下)。
洞中果熟。
碧桃樹将謂。
人間無此枝。
上堂事不過三。
月不過五。
謹白參玄人。
光陰莫虛度(卓拄杖一下)。
佛成道上堂。
六載寒酸徹骨時。
三更月上雪巢枝。
天明又蹈曾行路。
腦後圓光自不知(因修佛光相)。
歲旦上堂(拈拄杖雲)。
元亨利貞福壽康甯。
乾坤應瑞。
草木春驚。
物物堯代淳風漏洩。
頭頭祖師公案現成。
張三李四叫快活。
寒山拾得賀太平。
因甚如此。
龜山祝聖。
鳳曆開正(靠拄杖)。
下座。
元宵謝新舊兩斑兼獨芳首座上堂。
千差齊照。
一句無私。
東西合轍。
進退适宜。
古佛光明呈瑞。
宗社輔弼得時(拈杖卓一下)。
迦文不受燃燈記。
未必仰山見沩山。
二月旦上堂(拈杖雲)。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釋迦老子盡力。
把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竅。
作一句說向諸人了。
将謂。
多少奇特子細檢點。
将來不直半文錢何也。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卓杖一下)。
佛涅槃上堂。
村村柳色籠煙暗。
處處桃顔泣露紅。
一路涅槃門大啟。
死屍狼籍。
幾春風。
幾春風(蓦拈拄杖卓一下雲)。
春風不在百花叢。
三月旦上堂。
萬刃禹門無鎖鑰。
桃花吹浪潑天端。
金鱗一躍化龍去。
世上徒言行路難(喝一喝)。
下座。
謝容西堂登首座慶藏主上堂(拈拄杖雲)。
住山鈯斧。
藏裡摩尼。
有時人天衆前豎揮橫撒。
有時稠人叢底袖之掌之。
一出一沒在觀時宜。
或說或默無不為機。
大衆摩诃衍法隻者。
是不用率陀下一槌(卓杖一下)。
上堂舉。
雲門因僧問。
如何是清淨法身。
門雲。
花藥欄僧雲便恁麼去時如何。
門雲。
金毛師子。
師雲。
山僧試為混沌盡眉去。
清淨法身花藥欄雲門傾倒惡心肝。
無星秤子定斤兩。
趁得鲇魚上竹竿(以拂子擊禅床)。
下座。
浴佛上堂。
未降兜率。
度人已畢。
才及生下。
早是受屈。
屈屈一杓香水。
随例灌雲門棒頭。
揭千日結夏小參(拈拄杖卓一下雲)。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夜半扶桑白日杲杲。
二乘人藏身于三界。
不能藏于菩提。
祖師藏身處無蹤迹。
無蹤迹處不藏身。
拄杖頭邊豁開戶牖。
要住即住。
要行即行。
說甚居菩薩乘修寂滅行。
雖然。
若是鳳凰兒。
不向那邊讨(靠杖)。
複舉。
雲門曰。
今月十五入夏也。
寒山子作麼生。
自代雲。
和尚問寒山。
學人對拾得(拈雲)雲門大師雖句裡藏鋒。
未免有話堕處。
且道那裡是他話堕處。
待來夜四頭首為衆點示。
結夏上堂。
聖制令節布袋頭結。
上下四維一團生鐵。
達磨不會轉身。
衲僧有分休歇(以拂擊禅床)。
下座。
謝四頭首秉拂上堂。
一喝同時無孔鐵錘。
四賓主句。
鳳林吒枝。
提持無文印子。
撒出随色摩尼。
收來放去。
電卷星飛。
橫說豎說。
不涉離微。
天龍與麼贊歎莫是栽樹以錐麼(拈拄杖卓一下)。
青霄無間路。
到者不迷機。
謝新舊兩班上堂。
輔弼宗社。
似論此事。
住則印破。
去則印住。
謂之傳箭令。
亦名暗号子。
天龍則不然。
隻得溫故知新攀條随例。
何故鳳凰隻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