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明光佛頂國師語錄卷第五

關燈
修竹亭亭足自持。

    秋來粉落已多時。

    清風匝地絕蕭灑。

    不識開軒當者誰。

     蒲萄 新蔓斜懸色未幹。

    無人收得上金盤。

    明珠爛燦缁雲裡。

    捋下龍須君自看。

     花椒 時至樹頭翻卻身。

    天然辛辣絕比倫。

    大家若得輔宗鼎。

    驚殺甘言甜口人。

     栗 尤憐守口委山隈。

    烏律眼睛猶未開。

    滞殼迷封亦何久。

    那時灰裡爆跳來。

     先考洞雲院清叔宗高居士七周忌 夜雨七年夢見之。

    棄恩愧未入無為。

    即今刹說衆生說。

    折骨還他待幾時。

     挽究竟庵田叟長閑禅老二首 毗蘆海内沒蹤由。

    昨夜蹈翻無底舟。

    究竟庵前山突兀。

    多年怪得袖拳頭。

     了卻生平一味閑。

    老禅高躅更誰攀。

    庵前剩有親栽菊。

    留得芳聲滿此間。

     都下居士某家有達磨大師古像。

    舍至桐江庵。

    因說偈志喜。

     累代無人續斷弦。

    少林曲調落誰邊。

    如今怪得門風别。

    除卻葛藤難直錢。

     雨中三首 冥蒙春雨滴虛窗。

    莫謂聲塵到四聰。

    性懆衲僧隻相聽。

    不憂無路入圓通。

     滴滴分明聽始奇。

    衲僧别自有風規。

    古今一樣擔聲裡。

    打破乾坤複是誰。

     聽得最奇唯雨耳。

    俗流隻道是愁媒。

    相逢欲語十年事。

    心等同人終不來。

     新刻釋迦文佛像中。

    收妙經一部舍利一顆。

    更系一偈(安之大梅) 蓮開龈咬老瞿昙。

    玉唾飛香說指南。

    直到于今光爛燦。

    [覤-兒+目]來無二亦無三。

     贈普淳律師(并引) 普淳英衲深徹祖道淵源。

    洞明諸聖大機。

    若開大口恣橫行。

    必知今時周金剛也。

    今作投機偈乃依其韻證之雲。

     淵源徹了百無求。

    千聖羅籠何轉頭。

    今複魔宮重把手從茲狹路不締仇。

     雪中示徒四首 白雪堆中有悟端。

    俊流未必上蒲團。

    人人坐斷普賢榻。

    不待和泥急自看。

     不容說食聚爐頭。

    奮志切須效上流。

    若識雪腰寒徹骨。

    無柴無炭亦何憂。

     寒花按舞下長空。

    衆色幽沈一色中。

    己眼若遭明白礙。

    鳌峰客路恐難通。

     八面玲珑白一堆。

    錯比混沌未分開是誰撲碎連城璧。

    端的從空放下來。

     偶成二首 情亡見謝伎方窮。

    自笑從前枉用功。

    困卧饑餐無少剩。

    瑞岩漫喚主人公。

     百年身世漫悠悠。

    不管催人日月流。

    及盡功勳識慚愧。

    荻花楓葉舊時秋。

     謝人饋藥 不是參甘與茯苓。

    别将真藥越仙齡。

    少林一服安心散。

    隻許神光嘗得靈。

     示道伴信士 問佛如何隻汝是。

    晨餐瞋宿恁麼看。

    未忘标月指頭子。

    管取襟中疑一團。

     拟十可行(并序) 龍門佛眼禅師。

    曾作十可行頌。

    以示學者。

    且自叙曰。

    庶資助道。

    譬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又如染香之人亦有香氣若實如此則豈謂無補于後學哉。

    後來幻住老人有拟之作。

    而今庵中兄弟于是略無缺少。

    持以示之。

    且忘效颦之非。

    欲與幻住老人并駕。

    隻其助道之微志取之一耳。

     宴坐 祛昏敵散靠蒲團。

    寂止璇玑急自看。

    莫是澄潭浸殺人。

    毒龍卧處起狂瀾。

     入室 刺客冤家狹路逢。

    殺人見血在從容。

    當陽着隻死中眼。

    莫效韓【犬旁*盧】認快【足*從】。

     普請 拽石般泥君莫辭。

    叢林古格有些兒。

    憐他錯向途中辨。

    重上蒲團讨便宜。

     粥飯 飽貪閑飯杜禅和。

    豈識從頭進毒多。

    隻仰龍天須自愧。

    信心膏血竟如何。

     掃地 龍宮海藏撒塵沙。

    掃盡方知略露些。

    【區*寸】耐尋常苕【草頭/巾】柄拈來還似赤斑蛇。

     洗衣 向來貼肉似知非。

    洗浣将來曝夕晖。

    露裸裸兮人不顧。

    相逢盡道我無衣。

     經行 臨水嘯歌逢樹休。

    是渠是我沒蹤由。

    因思步步呆驢腳。

    勘破黃龍南匾頭。

     諷經 山中淡院自沉沉。

    諸法空時入路深。

    好在諷聲清雅裡。

    又添流水念觀音。

     禮拜 瞻禮毫光應有餘。

    遠承遺蔭作玄徒。

    幾人俯仰布單上。

    膝下黃金會也無。

     道話 細大法門要度量。

    珠因九曲蟻絲長。

    等他兩口全無舌。

    擘齒務牙都不妨。

     呈澤庵和尚對禦講原人論 論至原人萬古傳。

    辯瀾瀾激起哀龍前。

    一揮案上無奇特。

    卻使滿朝徒惘然。

     秦翁 五嶽中間第一峰。

    挾之超海在從容。

    而今垂老乏筋力。

    靠倒台頭獨看松。

     大素 萬像不生唯一空。

    形如雞卵氣鴻蒙。

    這中直欲得消息試看少林深雪中。

     栎材 數圍蔽芾滿岩巒。

    歲久古根絡石蟠。

    赢得人間稱散木。

    斧斤餘厄不相幹。

     無關 擊碎重重金鎖了。

    韶陽一字絕離微。

    腳頭廓爾鄉山路。

    自是時人不肯歸。

     無禅 德山棒折普夫廓。

    臨濟喝消大地寬。

    蕩盡從前閑活許。

    任教渴飲與饑餐。

     次韻祖幹上座 窗對飛泉門對山。

    渾無眼界屬凡間。

    名藍縱董半千衆。

    不換庵居一日閑。

     圓靜禅人薦母請偈 躬廁僧倫幾許般。

    報恩容易棄恩難。

    枯髅那畔通消息。

    曠劫愛河方始幹。

     悼泰翁居士(并序) 亞相法雲院泰翁山公大居士。

    以寬永十五年歲次戊寅七月十三日。

    餓原兩楹之夢。

    其臨未操觚拂紙自書一偈曰。

    涅槃生死。

    昨夢驚回。

    快活快活。

    走卻香台。

    蛻然而化。

    少焉複蘇。

    乃告左右曰。

    我未辭當官及賀茂傳奏。

    速使人奏之。

    及乎殘夜。

    若睡永逝矣。

    是非其平昔見道超越履踐純粹之所緻耶。

    時人歎其克終焉。

    餘也與公講法喜之交者十餘年矣。

    噫今則亡。

    黯戀誰訴。

    因偈以薦靈幾雲。

    與君說夢十餘年。

    冷地思量似有禅。

    隻靠這些尊貴堕。

    歸程風轉腳頭邊。

     中秋對月懷泰翁居士 獨倚危欄三四更。

    情多卻恨月無情。

    而今寂寞和歌浦。

    閑殺中秋一夜明。

     送義俊禅人 此去烏藤須事持。

    衲僧何怖腳頭危。

    不論有佛與無佛。

    迢遞途中隻善為。

     送祖幹上座 浮雲流水是生涯。

    歇泊随緣挂錫枝。

    衲子由來無定迹。

    從教去住負心期。

     靈源入庵(并序) 寬永戊寅之秋。

    相攸于洛北勝地。

    草創一宇禅庵。

    扁曰靈源。

    蓋因叨膺太上皇帝檀施也。

    貧道顧慮必非道業使然想是夙世癡福之所緻乎。

    且慚且悚。

    于是。

    仲冬五日始移瓶錫。

    丹山諸同志特來伸慶賀。

    其道義可喜焉。

    乃裁拙偈二篇。

    以伸意。

     頑然笑我未知非。

    創個禅庵住翠微。

    不是聖君扶外衛。

    争教禮樂在缁衣。

     萬鈞祖擔閣岩根。

    道薄無由啟化門。

    四海九河皆帝力。

    不妨特地浚靈源。

     複用前韻答近衛左大将藤尚嗣公見和 綱紀彤庭百不非。

    隻緣才業竭精微。

    願分武緯與文經為我裁成古佛衣。

     聽雪用古韻二首 初疑細細是何聲。

    仿佛飛蟲來打棂。

    欲會返聞那一義。

    無端擲置手中經。

     不是風聲與雨聲。

    定知雪片灑松棂。

    從他油盡殘燈死。

    試借寒光欲課經。

     雪中客至二首 遠客那心今日來。

    缤霏風雪漸成堆。

    寒溫才了先相問。

    何處村園看早梅。

     多謝遠人淩雪來。

    滿爐添炭獻茶杯。

    話長共覺饑腸響。

    尋得庵前黃獨回。

     示宗欣維那 日執金錘事悅衆。

    要看法令稍森嚴。

    不因爆桶聲中會。

    應亦終身恨翠岩。

     謝信士宗淤助飯頭 木杓笊籬常自随。

    勤勞勝我出家兒。

    雖然阙踢淨微刀。

    在俗無塵隻是伊。

     武田氏助飯頭 淘米去沙多苦辛。

    暫離家舍廁僧倫。

    行行莫戀飯籮裡。

    談食不曾為飽人。

     龍寶牛耕座元入室。

    予乃問曰。

    妙觸宣明成佛子住汝還會得麼。

    答曰。

    更無小疑。

    曰為我分明說看。

    答曰。

    天地與我同根聲未絕。

    予呵呵大笑拂衣起去。

    又一日問曰。

    當妙觸宣明時主人公在什麼處。

    答曰。

    好個時節。

    曰認個昭昭靈靈落在驢前馬後。

    答曰。

    洗缽盂了也。

    予謂殺人不在下刀之多也。

    下山之日示二偈。

     妙觸宣明是眼藥。

    深嗟執藥眼增翳。

    欲知從上宗乘事。

    紅日初升山郭西。

     雨洗千山翠作堆。

    三玄關鍵為君開。

    幾年獻璧還遭刖。

    痛望者回空手回。

     送雲龍和尚住東海 缁林逐日變枯荄。

    不識誰施膏澤來。

    何許雲龍藏爪距。

    飛騰東海鼓風雷。

     九月十三夜賞月 萬籁聲沉落木秋。

    共憐朗月照閑幽。

    眼頭縱得纖霾盡。

    玩影弄光早晚休。

     京樓見月 占斷孤峰影單。

    幾年吟月倚荒寒。

    今宵怪得詩難做。

    不慣笙歌樓上看。

     白頭鳥 人生易老隻因愁。

    野鳥何為自白頭。

    一樹梅花衰落日。

    不勝玉笛起高樓。

     孤雁三首 孤影何為宿水隈。

    離鄉定逐數行來。

    暮寒不入沙頭夢。

    衣是黃廬席是苔。

     蘆葉秋寒奈夢何。

    江天月落暗煙波。

    若知萬裡離群意。

    獨宿鴛鴦恨不多。

     月黑江天萬裡流。

    俜并吊影倚沙頭。

    後群今夜宿何處。

    風攪孤眠蘆葉秋。

     鷹 百億毛頭凜若秋。

    更無羽族免金眸。

    人間腳下皆絲線。

    錯道君孤不自由。

     無絆禅人血書佛母咒報母次韻随喜 一炷清香三奠茗。

    不妨報答舊恩深。

    還将衲子濺天血。

    染出十方佛母心。

     次韻了誼侍者哭父 腦門光彩耀乾坤。

    須向此中報四恩。

    話盡輪回多劫事。

    林間時複叫孤猿。

     洛北靈源将歸丹之舊院。

    因留二偈 靈源日日隻頑然。

    故是近來袖卻拳。

    若向九峰重對面。

    不辭談笑動雲煙。

     人賣妖花我賣松。

    今時偏愛粉紅濃。

    早知到處交關少。

    歸去來兮九路峰。

     示衆用或庵禅師韻二首 為問參玄瞎屢生。

    上頭鳥道作麼行。

    可憐多少貪程客。

    撞步無非黑暗坑。

     旋機電卷太遲生。

    關外是誰掉臂行。

    列祖家風雖各異門門同設陷人坑。

     示病僧 參到玄玄尤可呵。

    當頭辜負好山河。

    通身是病通身藥。

    拈卻兩頭看奈何。

     月下搗衣。

     村落夜深猶未眠。

    寒砧應是小婵娟。

    遙憐停手頻揮淚。

    搗月聲聲斷複連。

     重陽二首 民間傳送菊花糕。

    一盞萸茶息五勞。

    若也妙峰孤頂坐。

    今朝何必更登高。

     一洗床頭折腳铛萸茶聊為答重陽。

    含空台畔冥蒙雨。

    籬落無人趁晚香。

     題某山房 俯見山光接水光。

    淡中好景滿微茫。

    重來心約孤雲影。

    為我他時分半床。

     暮秋日遊慧日山有感二首 法鼓聲幹佛殿空。

    山負時複掃霜紅。

    東藍西刹衆多少。

    老卻朝吟暮詠中。

     忍見前朝古道場。

    僧堂猶有坐禅床。

    通天橋上殊多感。

    不為紅楓立夕陽。

     山居十首(并引) 甲申初冬。

    偶讀化度淳藏主山居偈。

    閑雅蕭灑可以想見其風辨矣。

    因作為十篇竊拟之。

     朝朝霜蕭黃花悴。

    夜夜風剛紅葉稀。

    欲喚铛兒破孤寂。

    山童尚未拾枯歸。

     水落溪聲聽漸遠。

    窗虛岚氣冷相侵。

    坐睡醒來猶隐幾。

    間看寒照下遙岑。

     壺中日月茅三尺。

    舀内山川水半升。

    個裡晏然若知是。

    應無世上不輸僧。

     繞溪片月随芒履。

    舀水殘星落瓦瓶。

    盥嗽歸來天未曙。

    一燈寒影靜看經。

     紙窗破處風先識。

    竹笕靜時冰始生。

    今夜驟寒耿無寝。

    又聽屋後雪猿聲。

     三千刹界念頭現。

    八萬塵勞靜處亡。

    憐見凍繩猶護命。

    才投窗紙恃朝陽。

     冷泉瑩徹洗盂澗。

    枯葉燒殘煨芋爐。

    過了午齋寂無事。

    一雙寒雀下霜蕪。

     禅闆蒲團親用得藤條拂子又爰為。

    自收紅葉助柴火。

    正是諸方醉賞時。

     課經便覺困思加。

    起出柴扃日已斜。

    落木蕭疏村舍外。

    杖黎支我數樓鴉。

     藉煙道者度冬日。

    擁葉國師奈夜風。

    羞見近來規範别。

    淺斟低唱畫屏中。

     古寺 東廊西堵久低摧。

    草莽沒腰微徑開。

    欲問前朝僧不見。

    臨崖細剝斷碑苔。

     辨丈上座薦先父設齋作此示之 燕子将雛莺哺兒。

    故應且念昔年慈。

    不須胡亂說冥贊。

    五逆聞雷孝滿時。

     借石屋禅師山居韻二首 俗客奪間佳客少。

    松門雖設不曾開。

    多情隻有梅梢月。

    夜夜窗前送影來。

     何為寒夢易驚回。

    烏軋風扇閉又開。

    忽覺早梅侵夜發。

    枕邊時送暗香來。

     究竟庵主一回忌 曾名究竟一庵居。

    庵破人亡名亦虛。

    欲識當年究竟處。

    半溪山影狀難如。

     寄示靈源諸子三首(并序) 去秋于九路後山。

    結半間茅茨。

    以為養痾之所。

    時辱蒙诏下克辭免。

    乃拉諸同志。

    遷居洛北靈深庵。

    已而迫歲晚。

    忽有羁鳥戀故林之情飄然回錫舊山自掃新居。

    安頓缽囊。

    杳絕往來。

    浩浩養恬而已。

    春初有懷靈源諸子。

    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