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明光佛頂國師語錄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文光重編示
桐江庵示衆。
桐江有一關。
喚為佛祖上頭關。
未敢許諸人入得。
蓋因汝等不具透關眼。
若能透得個關。
三世諸佛羅籠不住。
曆代祖師呼喚不回。
名之為透關衲子。
雖然恁麼。
桐江這裡猶未為平穩在。
何則當個關中有一頭鼈鼻蛇。
好呑卻人。
明頭來者明頭呑卻。
暗頭來者暗頭呑卻。
明暗雙雙底來者向明暗雙雙底呑卻。
總不恁麼來者向總不恁麼處呑卻。
是故縱然具透關眼。
未着弄蛇手者不得容易入得。
若不着弄蛇手。
入個關來決定隕身他毒口裡去。
或入得個關已解弄蛇。
許汝與關中主人有相見分。
若向這裡講不得底。
假令朝結眉毛夕差肩頭論量差别因緣揀擇自己解行。
隻是世法相見也。
示衆。
大慧禅師曰。
參禅須是直心直行直言直語。
心言直故始終地位中間無諸委曲相。
欲參我禅。
先須管取這意。
若是直心直言具大信根入室數回而尚未能徹證者。
此乃非幹學人利鈍事。
自是宗師鉗錘不妙密咎也。
又不得自隐疾謾醫。
謾醫自謾耳。
謂之非愚則狂。
若欲得月十日便了。
但隻虛卻方寸來參我禅。
凡為師者雖則露出心肝當陽直指。
學人遲疑不薦者。
其病隻在以有所得心在前頓放。
何況将佛界魔界是活是死等道理蘊在懷中者乎。
參請之時若有恁麼知解一點拌舍不下。
則縱雖入室百千回。
敢保徹證不得。
千萬辨之示衆。
納僧巴鼻盡在拄杖頭上。
這個拄杖阿誰無分。
要用即用。
莫遲疑。
用之則他途路得力。
途路得力則八風撼動他不得。
不用之則還靠壁上。
從來不直半丈錢。
此是自受用三昧。
若約建化門頭。
缺這些奇特不得。
有時化龍拏雲攫霧。
三世諸佛近傍不得。
又玩颔下珠。
天上人間總生欣悅。
縱有與麼去就。
若正眼睹來。
當甚小技巧。
雖然恁麼。
拄杖與龍也不較多。
這般說話節目橫生山形全無。
大壞了他拄杖子也。
即今不要化龍。
隻要諸人把得拄杖子。
且道那個是山形拄杖子。
示衆。
開善謙禅師曰。
時光易過。
且緊緊做工夫。
别無工夫。
但放下便是。
隻将心識上所有底一時放下。
此是真正徑截工夫。
若别有工夫。
盡是癡狂外邊走。
山僧尋常道。
行住坐卧決定不是。
見聞覺知決定不是。
思量分别決定不是。
語言問答決定不是試絕卻此四個路頭看。
若不絕決定不悟。
此四個路頭若絕。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雲。
無。
如何是佛。
雲門道。
幹屎橛。
管取呵呵大笑。
兄弟若欲得徑捷悟去。
隻依開善指示自辨肯心。
别無他術。
若一毫許拌舍此四個路頭不得。
非但決定不悟。
抑亦決定發癡狂。
汝等他時莫道不言。
記取記取。
示衆。
參禅學道譬如鑄一像金佛。
鍜之煉之消得其礦始鑄佛像。
佛像已成妙相具足。
雖然若缺點眼。
則其佛不靈。
學道之人凡情已盡缺?地一聲。
則隻得閉門稱尊。
通途卻落驢前馬後。
以故自了而已。
昔在卍庵顔久參圓悟禅師。
後來囑依妙喜禅師。
仍以書緻妙喜曰。
顔川彩繪已畢。
但缺點根耳。
他日嗣其後不可量也。
此非稱其辨慧學解。
隻以行業出于常流矣。
方今大法衰弊根器卑劣。
偶雖傾心于辨道。
多是以有所得心欲會無所有法。
以世間情識欲入出世妙道。
大似不除大睡而求諸夢之破不去翳膜而待空華之盡。
名之為可憐愍者。
不見世尊曰。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
亦無漸次。
晦堂和尚舉此語曰。
釋迦老子千門萬戶一時擊開。
若祖若佛已雖與麼吐心吐膽救取迷情。
其奈大睡未醒翳膜猶存底何。
山僧今日為兄弟重下此注腳。
已道:方便。
則佛語祖語千差萬别。
亦不出這個兩字。
我這裡還有不落方便底一着。
此乃從上諸聖點眼妙訣也。
庵門兄弟漸有礦消像成底。
還莫要點眼麼。
示衆。
若論這事商量。
久參後生各要着實全用其力。
才涉虛頭。
即成戲論。
此故佛曰。
蠲除戲論之糞。
又雲居弘覺禅師示衆雲。
譬如獅子捉象亦全其力捉兔亦全其力。
時有僧問。
未審全什麼力。
雲居雲。
不欺之力。
昔南堂中年還俗。
圓悟憶之。
聞人言在城中賣香。
竊疑其道力有無。
遂令童子到彼買香。
待他将度香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看他有言句即記歸。
童子依教到彼便問。
堂舉香雲。
者一包香隻賣五文。
童子回舉似師。
師雲。
者漢隻在。
此乃是全其不欺之力之樣子。
此乃是蠲除戲論之糞之樣子。
此乃是淨盡凡聖賢愚老少尊卑之見之樣子也。
學道之流可不谛審思惟耶。
彼以法戲我須存實。
存實則必有所益矣。
佛在世時有少年沙彌。
以皮毬戲擊老比丘頭。
與他證四果。
元朝有圭藏主。
未悟者也。
一日被人問如何是向上事。
便以兩手捏拳頭置頭上。
仍合掌曰。
蘇嚧蘇泸。
其實戲耳傍有勉侍者。
見之忽然了悟。
豈不是存實所緻乎。
山僧有偈。
舉似大衆。
才存凡聖作邪知。
住相迷情無了時。
學地常全不欺力。
我言真個好獅兒。
結夏示衆教中有言。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
心身安居平等性智。
恁麼說話早是以無絲線子絆倒衲僧腳跟了也。
況其九十日内枯坐破蒲團上如守古冢鬼還号禁足安居刻期取證者耶。
蓦然有個撥轉話頭底漢踢翻圓覺伽藍淩滅平等性智遊紅阡穿紫陌。
山僧隻得瞻望有分。
若不能恁麼快活。
伏聞處分。
刻期取證乃是古聖洪範衲僧樞要也。
汝等諸人各自努力。
切須窮取一段大事因緣不得有虛過底工夫。
山僧留影此山七八年矣。
東西兄弟裹糧肩錫曲煩遠臨。
殊取生死大事為自重任。
不随末法習弊。
毗尼介潔忠願碩大。
實是山僧庵居大幸也。
舊時見他兄弟。
雖乃立正信正志。
未知入門路頭。
不辨此法邪正。
隻管熱荒拟更求頭。
山僧不堪傷慈東語西話。
因是漸止啼者多矣。
好好睹來。
不免鈍置殺人。
雖然與麼。
盡法無民。
今夏為諸兄弟過與我家栗棘蓬金剛圈。
試令呑跳一回。
傥或蹉口呑卻失腳跳出不複疑着諸佛諸祖舌頭上。
便是契當從上來所證傳持正法眼藏處也。
山僧平日為人向此緩處治他衆生病。
向此急處治他佛病祖病。
是此鉗錘雖不妙密。
亦未嘗循人情。
若見他忘前失後。
便垂漚和下注腳。
非但瞎卻他眼。
又失卻自家本分草料一生不能得人。
不見趙州道。
若教老僧随伊根機接人。
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了也。
老僧遮裡隻以本分事接人。
若接不得。
自是學者根性遲鈍。
不幹老僧事。
古來宗師接人。
其起順逆方便發那吒忿怒現闾閻罵辱。
隻要與人拔釘抽楔解粘去縛。
豈欲露神機妙用作造妖捏怪使人不測際涯不知紀極耶。
隻恐根小志微者決是中途打退去。
若欲得徑捷悟去。
隻舉從前未了底一則話頭一捱捱住十二時中綿綿密密不怕甕裡走卻鼈。
此外别無徑捷底工夫。
是故大慧曰。
近世叢林邪法橫生瞎衆生眼者不可勝數。
若不以古人公案舉覺提撕。
更如盲人放卻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
又雲。
千疑萬疑隻是一疑話頭上疑破。
千疑萬疑一時破。
話頭不破則且就上面與之厮崖。
古來參禅榜樣教來由此耳。
夫真參實究之士。
語默動靜如倚一座須彌山。
斯須少間無落虛弄業識。
正當恁麼時。
是非順逆語言物象撼動他不得。
崖去崖來這疑團子欻然爆地一破。
即是了當處也。
恁麼說話早是為中下。
若上根上智才聞舉着立地悟去。
又有甚時節來。
這事大段分明。
猶如青天白日。
當陽直指更無密藏。
何怪俊流底觌面承當言下觑破。
若不能如此。
則火急抖擻精神放下萬緣孜孜參究以悟為則。
才生第二念。
則遠之遠矣。
但隻具決定信有決定志者必不相賺。
頃觑參禅兄弟。
多求速效不覺蹉過。
或不求速效又卻放緩。
有般底數呈所解見其不證明。
則還毀正因。
妄生穿鑿。
有時陳說一念不生萬機泯絕消息求其證明。
有時陳呈眼裡耳裡機鋒玄妙求其證明。
有時一向擺撥用閑伎倆。
有時隻露平常作用。
有時信口吐出信手拈出。
其餘種種邪解不可具陳。
這般禅病多出于求速效。
不可不教學人知焉。
若向此九旬内打發一個半個。
賴落家風果不緻寂寥。
又有個頌子舉似諸人。
刻期取證事何難。
要使通身疑一團。
露刃寒霜常在手。
勿将世谛暫相看。
解夏示衆。
尚山夏末示衆雲。
秋初夏末兄弟東去西去。
直須向萬裡無寸草處去始得。
又雲。
隻如萬裡無寸草處。
作麼生去。
後有僧舉似石霜。
霜雲。
有人下語否。
僧雲。
無。
霜雲。
何不道出門便是草。
僧回舉示山。
山焚香望石霜拜雲。
大唐國裡能有幾人。
石霜自是名著叢林。
且道洞山見甚道理聞他一句語焚香禮拜諸上座還會麼。
又如萬裡無寸草處作麼生去。
有般底雲。
雲冉冉水漫漫。
有般底雲。
佛祖生冤家悟道染泥土。
總是草裡漢出草一句如何道着。
還有道得底麼。
若無山僧更重下注腳。
有智慧底試理會看。
且如石霜道出門便是草。
且道果是甚麼道理。
諸上座每日上來下去吃茶吃飯。
有甚麼過。
若道無過。
石霜為甚恁麼下語。
洞山為甚稱歎。
若向這裡見得。
且許前無釋迦後無彌勒。
山僧卻今下者注腳。
不消五百年前别有個杲佛日。
一句注解了。
獅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驢乳。
喝一喝下座。
普請示衆。
上古衲子每日普請。
因是各各常儲鍬一柄。
若有人打發。
典座必息普請。
豈同今時華侈庸缁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幹懷拱手安然要現成
桐江有一關。
喚為佛祖上頭關。
未敢許諸人入得。
蓋因汝等不具透關眼。
若能透得個關。
三世諸佛羅籠不住。
曆代祖師呼喚不回。
名之為透關衲子。
雖然恁麼。
桐江這裡猶未為平穩在。
何則當個關中有一頭鼈鼻蛇。
好呑卻人。
明頭來者明頭呑卻。
暗頭來者暗頭呑卻。
明暗雙雙底來者向明暗雙雙底呑卻。
總不恁麼來者向總不恁麼處呑卻。
是故縱然具透關眼。
未着弄蛇手者不得容易入得。
若不着弄蛇手。
入個關來決定隕身他毒口裡去。
或入得個關已解弄蛇。
許汝與關中主人有相見分。
若向這裡講不得底。
假令朝結眉毛夕差肩頭論量差别因緣揀擇自己解行。
隻是世法相見也。
示衆。
大慧禅師曰。
參禅須是直心直行直言直語。
心言直故始終地位中間無諸委曲相。
欲參我禅。
先須管取這意。
若是直心直言具大信根入室數回而尚未能徹證者。
此乃非幹學人利鈍事。
自是宗師鉗錘不妙密咎也。
又不得自隐疾謾醫。
謾醫自謾耳。
謂之非愚則狂。
若欲得月十日便了。
但隻虛卻方寸來參我禅。
凡為師者雖則露出心肝當陽直指。
學人遲疑不薦者。
其病隻在以有所得心在前頓放。
何況将佛界魔界是活是死等道理蘊在懷中者乎。
參請之時若有恁麼知解一點拌舍不下。
則縱雖入室百千回。
敢保徹證不得。
千萬辨之示衆。
納僧巴鼻盡在拄杖頭上。
這個拄杖阿誰無分。
要用即用。
莫遲疑。
用之則他途路得力。
途路得力則八風撼動他不得。
不用之則還靠壁上。
從來不直半丈錢。
此是自受用三昧。
若約建化門頭。
缺這些奇特不得。
有時化龍拏雲攫霧。
三世諸佛近傍不得。
又玩颔下珠。
天上人間總生欣悅。
縱有與麼去就。
若正眼睹來。
當甚小技巧。
雖然恁麼。
拄杖與龍也不較多。
這般說話節目橫生山形全無。
大壞了他拄杖子也。
即今不要化龍。
隻要諸人把得拄杖子。
且道那個是山形拄杖子。
示衆。
開善謙禅師曰。
時光易過。
且緊緊做工夫。
别無工夫。
但放下便是。
隻将心識上所有底一時放下。
此是真正徑截工夫。
若别有工夫。
盡是癡狂外邊走。
山僧尋常道。
行住坐卧決定不是。
見聞覺知決定不是。
思量分别決定不是。
語言問答決定不是試絕卻此四個路頭看。
若不絕決定不悟。
此四個路頭若絕。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雲。
無。
如何是佛。
雲門道。
幹屎橛。
管取呵呵大笑。
兄弟若欲得徑捷悟去。
隻依開善指示自辨肯心。
别無他術。
若一毫許拌舍此四個路頭不得。
非但決定不悟。
抑亦決定發癡狂。
汝等他時莫道不言。
記取記取。
示衆。
參禅學道譬如鑄一像金佛。
鍜之煉之消得其礦始鑄佛像。
佛像已成妙相具足。
雖然若缺點眼。
則其佛不靈。
學道之人凡情已盡缺?地一聲。
則隻得閉門稱尊。
通途卻落驢前馬後。
以故自了而已。
昔在卍庵顔久參圓悟禅師。
後來囑依妙喜禅師。
仍以書緻妙喜曰。
顔川彩繪已畢。
但缺點根耳。
他日嗣其後不可量也。
此非稱其辨慧學解。
隻以行業出于常流矣。
方今大法衰弊根器卑劣。
偶雖傾心于辨道。
多是以有所得心欲會無所有法。
以世間情識欲入出世妙道。
大似不除大睡而求諸夢之破不去翳膜而待空華之盡。
名之為可憐愍者。
不見世尊曰。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
亦無漸次。
晦堂和尚舉此語曰。
釋迦老子千門萬戶一時擊開。
若祖若佛已雖與麼吐心吐膽救取迷情。
其奈大睡未醒翳膜猶存底何。
山僧今日為兄弟重下此注腳。
已道:方便。
則佛語祖語千差萬别。
亦不出這個兩字。
我這裡還有不落方便底一着。
此乃從上諸聖點眼妙訣也。
庵門兄弟漸有礦消像成底。
還莫要點眼麼。
示衆。
若論這事商量。
久參後生各要着實全用其力。
才涉虛頭。
即成戲論。
此故佛曰。
蠲除戲論之糞。
又雲居弘覺禅師示衆雲。
譬如獅子捉象亦全其力捉兔亦全其力。
時有僧問。
未審全什麼力。
雲居雲。
不欺之力。
昔南堂中年還俗。
圓悟憶之。
聞人言在城中賣香。
竊疑其道力有無。
遂令童子到彼買香。
待他将度香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看他有言句即記歸。
童子依教到彼便問。
堂舉香雲。
者一包香隻賣五文。
童子回舉似師。
師雲。
者漢隻在。
此乃是全其不欺之力之樣子。
此乃是蠲除戲論之糞之樣子。
此乃是淨盡凡聖賢愚老少尊卑之見之樣子也。
學道之流可不谛審思惟耶。
彼以法戲我須存實。
存實則必有所益矣。
佛在世時有少年沙彌。
以皮毬戲擊老比丘頭。
與他證四果。
元朝有圭藏主。
未悟者也。
一日被人問如何是向上事。
便以兩手捏拳頭置頭上。
仍合掌曰。
蘇嚧蘇泸。
其實戲耳傍有勉侍者。
見之忽然了悟。
豈不是存實所緻乎。
山僧有偈。
舉似大衆。
才存凡聖作邪知。
住相迷情無了時。
學地常全不欺力。
我言真個好獅兒。
結夏示衆教中有言。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
心身安居平等性智。
恁麼說話早是以無絲線子絆倒衲僧腳跟了也。
況其九十日内枯坐破蒲團上如守古冢鬼還号禁足安居刻期取證者耶。
蓦然有個撥轉話頭底漢踢翻圓覺伽藍淩滅平等性智遊紅阡穿紫陌。
山僧隻得瞻望有分。
若不能恁麼快活。
伏聞處分。
刻期取證乃是古聖洪範衲僧樞要也。
汝等諸人各自努力。
切須窮取一段大事因緣不得有虛過底工夫。
山僧留影此山七八年矣。
東西兄弟裹糧肩錫曲煩遠臨。
殊取生死大事為自重任。
不随末法習弊。
毗尼介潔忠願碩大。
實是山僧庵居大幸也。
舊時見他兄弟。
雖乃立正信正志。
未知入門路頭。
不辨此法邪正。
隻管熱荒拟更求頭。
山僧不堪傷慈東語西話。
因是漸止啼者多矣。
好好睹來。
不免鈍置殺人。
雖然與麼。
盡法無民。
今夏為諸兄弟過與我家栗棘蓬金剛圈。
試令呑跳一回。
傥或蹉口呑卻失腳跳出不複疑着諸佛諸祖舌頭上。
便是契當從上來所證傳持正法眼藏處也。
山僧平日為人向此緩處治他衆生病。
向此急處治他佛病祖病。
是此鉗錘雖不妙密。
亦未嘗循人情。
若見他忘前失後。
便垂漚和下注腳。
非但瞎卻他眼。
又失卻自家本分草料一生不能得人。
不見趙州道。
若教老僧随伊根機接人。
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了也。
老僧遮裡隻以本分事接人。
若接不得。
自是學者根性遲鈍。
不幹老僧事。
古來宗師接人。
其起順逆方便發那吒忿怒現闾閻罵辱。
隻要與人拔釘抽楔解粘去縛。
豈欲露神機妙用作造妖捏怪使人不測際涯不知紀極耶。
隻恐根小志微者決是中途打退去。
若欲得徑捷悟去。
隻舉從前未了底一則話頭一捱捱住十二時中綿綿密密不怕甕裡走卻鼈。
此外别無徑捷底工夫。
是故大慧曰。
近世叢林邪法橫生瞎衆生眼者不可勝數。
若不以古人公案舉覺提撕。
更如盲人放卻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
又雲。
千疑萬疑隻是一疑話頭上疑破。
千疑萬疑一時破。
話頭不破則且就上面與之厮崖。
古來參禅榜樣教來由此耳。
夫真參實究之士。
語默動靜如倚一座須彌山。
斯須少間無落虛弄業識。
正當恁麼時。
是非順逆語言物象撼動他不得。
崖去崖來這疑團子欻然爆地一破。
即是了當處也。
恁麼說話早是為中下。
若上根上智才聞舉着立地悟去。
又有甚時節來。
這事大段分明。
猶如青天白日。
當陽直指更無密藏。
何怪俊流底觌面承當言下觑破。
若不能如此。
則火急抖擻精神放下萬緣孜孜參究以悟為則。
才生第二念。
則遠之遠矣。
但隻具決定信有決定志者必不相賺。
頃觑參禅兄弟。
多求速效不覺蹉過。
或不求速效又卻放緩。
有般底數呈所解見其不證明。
則還毀正因。
妄生穿鑿。
有時陳說一念不生萬機泯絕消息求其證明。
有時陳呈眼裡耳裡機鋒玄妙求其證明。
有時一向擺撥用閑伎倆。
有時隻露平常作用。
有時信口吐出信手拈出。
其餘種種邪解不可具陳。
這般禅病多出于求速效。
不可不教學人知焉。
若向此九旬内打發一個半個。
賴落家風果不緻寂寥。
又有個頌子舉似諸人。
刻期取證事何難。
要使通身疑一團。
露刃寒霜常在手。
勿将世谛暫相看。
解夏示衆。
尚山夏末示衆雲。
秋初夏末兄弟東去西去。
直須向萬裡無寸草處去始得。
又雲。
隻如萬裡無寸草處。
作麼生去。
後有僧舉似石霜。
霜雲。
有人下語否。
僧雲。
無。
霜雲。
何不道出門便是草。
僧回舉示山。
山焚香望石霜拜雲。
大唐國裡能有幾人。
石霜自是名著叢林。
且道洞山見甚道理聞他一句語焚香禮拜諸上座還會麼。
又如萬裡無寸草處作麼生去。
有般底雲。
雲冉冉水漫漫。
有般底雲。
佛祖生冤家悟道染泥土。
總是草裡漢出草一句如何道着。
還有道得底麼。
若無山僧更重下注腳。
有智慧底試理會看。
且如石霜道出門便是草。
且道果是甚麼道理。
諸上座每日上來下去吃茶吃飯。
有甚麼過。
若道無過。
石霜為甚恁麼下語。
洞山為甚稱歎。
若向這裡見得。
且許前無釋迦後無彌勒。
山僧卻今下者注腳。
不消五百年前别有個杲佛日。
一句注解了。
獅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驢乳。
喝一喝下座。
普請示衆。
上古衲子每日普請。
因是各各常儲鍬一柄。
若有人打發。
典座必息普請。
豈同今時華侈庸缁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幹懷拱手安然要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