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波巴大師傳

關燈
們】繼續殷重勸請,大師于是說道: “三世一切諸佛之體性諸善妙上師,二種菩提心相合之諸本尊佛陀,尊勝三寶諸空行護法守者一切聖衆!請以你們的慈悲淨眼來看一切衆生啊!請你們保佑衆生啊!護衛衆生啊!慈悲攝受他們,與他們為歸為救!你們應當時常這樣去思惟: 死亡無非妄念也!空行父母群集來, 引我往生空行刹,一念才滅一念生, 何有死亡之事耶?法身本來極清淨, 其中何有死亡耶?虹彩銷空無痕迹, 甯有死亡之事耶?此心無生亦無死, 何有死亡之說乎?清淨四大【離生滅】豈有死亡之事耶? 幻化城鎮自寂滅,何有死亡之事耶? 空悲合一無分别,甯有死亡之事乎? 【自心】光明極清淨,其中何有死亡乎? 緣起聚合複四散,豈有死亡之事耶? 自心不生亦不滅,其中何有死亡耶? 清淨佛國往生去,豈有死亡之說乎? 起名即是名金剛,*【不知确義。

    】*(呵呵呵,不知确義啊。

    ) 我今離去時至矣!思念于我諸徒兒, 慎勿悲痛莫苦楚!應返内視觀自心, 洞見無作體性時,則能與我常相聚。

     常修六種成就法,則能與我常相聚。

     常觀佛身無分别,則能與我常相聚。

     能知諸法緣起性,則能與我常相聚。

     若能空悲兩相融,則能與我常相聚。

     若識自心即上師,則能與我常相聚。

     若能熟觀菩提心,則能與我常相聚。

     能于妄念赤裸見,則能與我常相聚。

     常住崖洞習禅觀,則能與我常相聚。

     心能抛卻此世間,則能與我常相聚。

     能知生死二無别,則能與我常相聚。

     心常知足離貪欲,則能與我常相聚。

     愛護衆生如一子,則能與我常相聚。

     依上師教而修持,則能與我常相聚。

     持守清淨三昧耶,則能與我常相聚。

     我往無二法界去,莫說上師不在矣! “你們要知道上師、三世諸佛和自心是毫無差别的,此心周遍一切動靜諸法處,你們要了解此理,并予以現前之證悟。

     “你們應該了解空性是與大悲心無二無别的,這就是一切法之究竟義,請你們照這樣去修持。

     “一切法乘中最殊勝的法門是深道六種成就法,請你們修持六法。

     “不管生起什麼功德,切莫以為那是最殊勝的,而是要一步一步的累積着進步上去。

     “當修行的障難和疑惑發生時,請觀察那些除遣障礙的譬喻諸法。

     “當貪享欲樂之念生起時,應該策觀少欲知足之道。

     “要想成就圓滿佛位,就應該常住修行的地方。

    (呵呵呵。

    ) “如能常念輪回之苦痛,此心就能舍棄今生之一切。

     “自心即是真正的上師,所以無需向外尋求【上師】。

     “在無有妄念中明朗朗的看見諸法之緣起相——你們應該趨入這樣的悟境。

     “如是願必能結如是果,因此你們應當發深願和廣大願。

     “未來的人們,如果思念沒有遇到我【而感到惋惜】,就請他讀我的《勝道寶蔓集》和《解脫莊嚴【菩提道次第論】》等書,(啊,你看看,我們前面不是已經講解完了《成就勝道寶鬘集》和《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啊,是不是,等書。

    )看了這些書就等于遇見了我一樣毫無區别。

     “那些現在未能作我親近弟子的人,亦不必心生懊惱,他們隻要殷勤祈禱于我,必定能夠得到滿願,*【此句意晦,姑如是譯,原文可能有一二錯字。

    】*我的加持力會使他們的功德自然生起,這一點應該謹記。

     “請你們莫要【輕易的】坐法座,為自己塑像或造塔,因為這些事是對衆生有害的成份大,而有益的成份少的。

     “什麼是法座?什麼是上師的宗風呢?那就是與佛法相合的事,因此請你們莫要作與佛法相違之事。

     “我這個上師雖然象夢幻般的逝去,但我的慈悲和加持力卻是一點也不會減少的。

    我會救度你們的苦痛使你們不堕輪回、你們應當恒常不忘,恭敬至誠的祈禱于我。

    ” 接着大師就唱了一首遺訓歌: 喂噫!念我諸徒兒!若有将堕輪回者, 當為救護我自知。

    若有極苦來煎逼, 當為救護我自知。

    暫勿愁苦我徒兒, 愁苦豈有實體耶?莫将迷境執為實, 譬彼一母喪獨子,三日之後展笑顔, 不笑亦無稀奇處!誡告聚此諸徒兒, 莫因外境而憂苦,應向内視觀自心, 若能無作見本體,則能與我常相聚。

     具菩提心諸徒兒,且聽【老父說實言】, 無量衆生諸有情,我當度彼住淨土, 前往清淨現喜國,從此不陷生死海, 決定超離得解脫。

     其時大師沒有什麼疾病,隻是氣力稍形微弱,不樂飲食,乃喚岡楚法師*【可能為岡波巴法師之另一名稱。

    】*及學岡抛巴二人近前。

    二人問道:“您要用點什麼飲食麼?身體好麼?”大師說道:“我略微有點不适。

    ”岡波法師就在鐵鍋内煮了點開水,還撒了一些細末的食料粉拿給大師。

    學岡很恭敬的想問上師哪裡不舒服,大師挺直身體、雙眼瞠視廟前空地之虛空說道:“一念不生時我明見一切!你們懂嗎?我是知道的,我是知道的!”這樣說了多次。

    如是,大師即于離一切戲論生滅之法性本體上坦然入定。

    于清晨太陽剛至山腰之時示寂。

    其時正為夏仲月十五日,上水月曜之時,正值牙哇、哦卡哇和重卡哇等地的村民在收割的時候,該年為水雞年,大師享壽七十五春秋。

     當天黃昏時際,天空到處都充滿了虹彩,岡波草原上的虛空中出現了水晶寶塔一百零八座,光芒四射,天鼓宏聲不絕于耳。

    重卡哇、哦卡哇及牙哇之所有居民皆親見親聞焉。

     大師所住之處時有虹彩為之開道,因此村民說有人在前面為大師帶路。

    格西康巴聽見一片巨聲,又看見他的房子和寺廟之間有彩虹一道相連接。

    阿咱尼下哇看見光明遍溢整個的岡波區域。

    又聽見天語說:“尼岡醫師圓寂了!” 于是,徒衆們就迎請大師的靈體至大佛殿,置于錦緞之寶座上,用各種供養以為莊嚴。

    有兩個年輕和尚在作供養時自然生起了大手印的覺受;所有的瑜伽行者修士都一齊解禁出關,集會在靈體之前。

    大家皆以極殷重之信心祈禱供養大師,三天之内大家都沒有需要睡眠或困倦的感覺,也毫無饑渴之感,大家皆以至誠之心和淚哀禱大師。

    大多數的人都生起特别殊勝的三昧覺受。

    三天之後,舉行了一個極大規模的供養法會焚化大師的靈體。

    因為要以乳汁來浸潤靈體,所以用火鉗來夾靈骨,剛要夾的時候如陶缸【般粗細】的一道巨光四射屍房之中。

    其他還有種種瑞兆。

    例如:康巴格西看見一個由虹彩聚成的帳篷出現在上方的虛空中,許多空行大衆象密雲般的圍繞着;多隆法師看見西方的天空中有虹彩的天幕升起;還有人看見在靈屋外面有一百零八座佛塔圍繞。

    法師略巴、金剛法師和岡寫三人都看見草舍和靈屋之間有三道虹彩相連,許多百姓婦女*【原文作有瘡瘢的婦女】*(就是有病啰。

    )在供贊靈體時,各人皆看見不同的征象。

    這些不可思議的卓越瑞兆皆同時出現。

    又,大家都看見衛境内之岡波山區皆有雨霧蒙蒙,尤其是山谷的峽道和洞穴處都有極濃的霧霭籠罩著,在山的邊緣接近地平線的四周,雲霧集聚成梯形之排列狀,一級一級的疊累上去象寶塔一般,這樣的雲霧充滿了山谷草原,但是在中央的岡波山區卻天空晴朗,一點雲霧都沒有,象是微笑般的安住在四周的群霧之中。

    在焚化靈體時,大師的心髒卻火焚不壞,再次的以芥油盛鍋澆火焚之亦不能壞,不但不壞,其心反而更顯明壯了。

    岡巴法師說道:“這是大師慈悲攝受與會大衆留此【心輪】作為供祭之用的原故。

    ”随着他就唱了一首供贊歌: 至尊無比寶上師,随時顯示法身教, 能令徒衆證大樂,洞見三世師前禮。

     所有晝夜一切時,住法性中無動搖, 毗盧遮那之化現,禮贊上師智慧燈。

     于諸六道有情衆,不斷大悲加持流, 觀音菩薩之化現,救衆生者我贊禮。

     三界輪回大海中,盡為煩惱病苦逼, 藥王尊者之化現,除五毒者我贊禮。

     六道一切有情衆,種種方便以化度, 高舉智慧火炬者,化身尊前我贊禮。

     我此至極之禮贊,所生【廣大】功德力, 願使六道衆有情,煩惱疾苦皆除滅。

     唱畢此頌後,就以香水來洗靈身,并以之來安法座及為大衆灌頂。

    遠近的村民聽說大師圓寂了,大家都争先恐後的來朝禮靈骨,一個月内供養不絕。

    然後,村民表示需要分靈骨之四分之一來供奉。

    法師岡巴又把靈骨的四分之一分給作吉祥薰香供儀的衆人,其他的一半靈骨就分給衆瑜伽修士們,岡巴法師用天秤來分稱靈骨,不分貴賤公平無欺的分與衆人。

     于是,各處的村民都恭迎大師的靈骨各返自處,他們恭迎大師的靈骨時都将靈骨安置在綢緞敷面的座上,高懸傘蓋,四角豎以幢幡,以朱砂香末及各種供物以作供養,又以銅钹、天鼓等樂器奏種種樂,周匝圍繞而恭迎回鄉。

    此時天空中充滿了種種香氣和虹彩的光芒,大地也略略的震動,天空中又聽見天人和阿修羅歎息和哀哭的聲音,諸大修士也各各返回自己的住處。

    此時,該地好象失去了光彩,一切都顯得沒有生氣,使人不願意再住下去。

    雖然如此,康巴仁波且說道:“就是那些貪欲重、羞恥小的寡婦們在夏天和冬天的時候,偶爾也會感到憂傷的,所以今年無論如何我也要和岡巴法師作伴,陪他住一些時喲!”因此,該地雖然很難行到生活的接濟,主仆二人都決定在岡巴法師前侍候,陪他一段時期。

     不久,許多未能趕上大師圓寂盛會的瑜伽行者們都來到寺中,詢問大師涅槃的經過,岡巴法師以悲哀的聲音以歌答曰: 皓日人獅大士夫,雞年夏仲十五日, 晨間示現涅槃相,佛日西垂衆所見。

     時逢水星天上行,林園果實成熟時, 遠近來此諸人士,皆見彩虹之天幕, 寶塔莊嚴現空中。

    碩大光明四照射, 空行聖衆似雲集,雲集果園日輪上, 光明供養甘露降。

    智慧火焚心輪時, 彼心不壞入手中。

    *【此句很奇怪,直譯作“【其心】無變迳往法王手。

    ”不知确義。

    】* 此乃大師明訓示,慈悲攝衆之憑證, 三世衆生皆當見。

    一月之中勤供忏, 公平分靈作福田,寶幢寶幡華車上, 衆樂齊鳴天音唱,誠信徒衆群圍繞, 衆人迎骨歸故鄉,薰香四溢大千滿, 虹彩光明遍大荒,衆僧滿面皆涕淚, 空行重返自性鄉,修士各歸茅篷去, 護法後行作圍場。

    此廟靜适本宜人, 如今凄楚空蕩蕩。

    本尊壇前供奉絕, 怙日已逝岡波峰,如意寶珠從此絕, 法性海中成寂滅,時風吹滅智慧炬, 地靈而今失威光。

    安樂大海從此枯, 解脫城堡盡棘荒,能仁教法岡山絕, 如是良師何由覓?慧日光明今已失, 黑暗癡見誰堪除?巨舟已逝大海中, 誰能度衆越四河?*【大概是指生、老、病、死。

    】* 智慧高山今已崩,何時慧日重光芒? 事業幼苗誰善護?潤衆霖雨無複降, 嗟乎!大師何方去?衆生明燈隐何處? 往昔鮮花月莊嚴,月光童子侍佛前, 五百末世大師出,凡有見、聞、思、信者, 業障消除證悟生,乃至證得究竟處。

     大師悲心加持力,令我得往淨佛刹, 朝夕與師不相離。

     岡巴法師繼續說道:“如果沒有上師仁波且,今天我這個人身就會在無意義的活動中浪費了。

    再者,徒弟的責任是要持續上師的作風,所以我要恒常仿效大師的行範。

    ”以後岡巴法師果然仿效大師的高風,如:于一切時中謙恕沖和,手不觸金銀,不受任何四足獸禽之供養,(這個四足禽獸應該是指惡人啊。

    不修行的惡人。

    )早上閉關修行,下午說法教衆,終生奉行不渝雲雲。

     岡巴法師帶領紮喜果茫等将大師之外依及内依諸法善為修持圓滿後,自忖:“而今諸事已畢,應将大師法座交與廟中年輕之修士監理*【據《藍史》此監理即大師之第三個侄兒,名岡瓊者。

    】*來看管,我自己就可以到崖洞中去修行了。

    ”其時紮哇則波等人及大師之門徒等人從各方來集朝禮果茫及請求傳法。

    為酬其請,法師歌曰: 超意之見離邊際,于此切莫生疑惑, 空樂之觀離執著,豈有座上座下别? 自然之行離貪執,豈泥形式與造作? 果證光明之自心,豈有希望與畏懼? 徒衆們又請求道:“請傳我們一個真實修行的口訣吧。

    ”法師答道: 若具正見無疑惑,則得根本證悟生, 座上座下觀不失,三時本體自開顯。

     能離造作自然行,則斷自貪而利他, 無有希、懼之果證,熟練相續乃能成。

     岡巴法師*【因為藏文句子中,時常将主詞省略,以至常常很難判斷何人在說話,此處猜想岡波法師在說話。

    】*繼續說道:“這些話你們有時知道,有時不知道,但這些都是你們瑜伽修士們*【藏文【朵店】,直譯為“具證悟者”,實際上現在一般的證悟者都稱為朵店。

    凡是以修行為主的人皆名為朵店。

    此與講教理持律儀為主之比丘做風,成強烈之對比也。

    】*(啊,持律儀的就是比丘,以修行為主要生涯的就是朵店。

    )所應該知道的法喲!”他們說道:“請您開示我們一個能生起證悟的實用口訣吧!”岡巴法師以歌答曰: 此歌是一是異耶?*【這句話很奇怪,不知有何意義。

    】* 俱生而來此心性,用力拶破見本然, 松之又松入離戲,證悟俱生即法身。

     莫以妄念為所斷,莫以無念為所求, 此即無匹心體性,此體明空赤裸裸, 護之勿散即口訣,知者供贊上師佛, 不知将心松松住,我師普聞*【藏文原意為“名稱普揚于閻浮提”{藏領照}】*如是雲。

     法師岡巴其實就是上師仁波且之化現,(變成了一個他弟子啊。

    )是由衆生福德所感現之化身,他是主持教法的法王。

    甲巴色惹【岡波巴大師之弟】和他妻子澤蔣二人共生三子。

    次子名為岡巴着澤,獲多種三昧,但很年輕時就去世了。

    岡巴着澤之長兄即是岡巴法師【岡楚】。

    *【原文寫得很不清楚,按《藍史》記載,岡巴法師名為楚成甯波{戒心},把岡巴和楚成甯波簡合成一字乃成為岡楚。

    再加上下面所說岡波巴法師也叫做“藏領照”世間普聞,與岡波巴大師同名,所以更易混淆不清。

    】*他的母親在懷他的時候曾經作了一個夢。

    夢見肚腹中出現了一個太陽,光芒照溢全世界。

    因此在他降生的時候就也取名叫做普聞【藏領照】。

    岡巴法師于五歲時随舅父那力瓊至達波處親見大師。

    見面時得不動觀之覺受;十一歲時得如幻三昧,十七歲時格西額日巴為作剃度師得沙彌戒;二十歲時格西下巴領巴為阿阇黎授以比丘戒,取名為戒心比丘【楚成甯波】。

    大師傳給他六法等一切圓滿口訣,乃與烏那下馬與羅下屋翁蒼等同住崖洞,得共同及殊勝之大成就,在下各網玉普居住時,手執摺疊之長鼻帽【而習禅】,所以以後就成為有名的“帽禅”雲雲。

    岡波巴大師說:“岡楚在前世就已經修得很好了,我不過是喚醒他的宿根而已。

    ”大師因此非常高興。

    不久大師就叫岡巴領導集會的僧衆。

    在下各時集會的僧衆達千人之多。

    此後岡楚曾作岡波寺法殿之領班和禅房之導師。

    又安立了吉祥果茫等許多金制之佛塔。

    後來冬隆之施主慧聞迎請法師,乃創建楚龍寺。

    由衛、藏、康三處來集的僧衆不計其數,法師皆教導成熟之,使得解脫成就。

    過了些時,鬼、妖、羅刹及毒魔等彼此不和發生争鬥,竟将拉薩除隴之大殿焚毀。

    其地隻剩下一片荒涼和腐臭的殘迹,也沒有任何人去救護。

    這時,護法依怙及惹瑪的和總贊三大護法都來迎請法師說:“衛境北方對面之拉薩區,那裡的四部民衆發生了戰争,請您去調解和平。

    ”法師答應了護法的請求,但是當法師去到拉薩時,城内隻剩下腐爛的殘圯,空無一人了。

    所以法師也無從調解,這樣過了一段很長的時期,達波處的僧衆們都感到十分不快。

    法師說:“再等幾天吧!再等幾天我就回來。

    ”過了幾天仍舊未能返程,僧衆就問是什麼原故。

    法師說道:“昨夜我作了一個夢,夢見大師來了,對我說:‘岡楚啊!難道你不管我的事了嗎?’我說:‘我和大師一體,豈有分别你我之心呢?’大師說:‘這個戰争你不調解誰調解呢?你去調解吧,我會幫助你的。

    ’說畢大師竟流下淚來。

    ”說此話時大家當時也有見到大師的感覺。

    岡楚法師遵從大師之咐囑前往調解,果然調解成功,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

    法師之福德與天其俦,【因此】聲名遠播和日月一樣了。

    法師又以神通力在【拉薩的寺廟處】完成了許多圍牆,經行之供殿,柽柳木之屋檐和泥水等工程以承事【三寶】。

     一天,法師問牙頓道:你且看這拉薩城市,你看見了什麼呀?”牙頓道:“我看見覺吾佛像、彌勒佛像、還有其他事物,就象人人看見的一樣呀!”法師說道:“我所看見的卻不是這些東西,我看見拉薩的大殿中有一尊密集金剛的佛像。

    ”牙頓問道:“我有沒有法子也能看見呢?”法師道:“你如果殷重祈禱就能看到。

    ”牙頓于是殷重祈禱,果然看見密集金剛的壇城出現,而法師自己就是壇城中的主尊密集金剛佛,同時自己也成為壇城中衆神之一,牙頓說道:“我們如果有那諾巴一般的信心,法師就能賜予我們象谛洛巴一般的加持。

    ” 岡巴法師【又嘗示現其他神迹】。

    如:刹那間繞行印度菩提道場,見不可說諸佛刹土、見觀音、亥母及無量本尊,隐身及變化多身等種種神變及神通功德。

     大法王*【不知此“大法王”是否指佛陀,抑岡波巴,此授記亦未言出自何經,可能是岡波巴之遺言。

    】*之遺囑中曾授記曰: 菩薩降生東南方,大瑜伽士持真言, 具心要際此士夫,能利佛法之大殿。

     欲知其詳應讀岡巴法師自己之傳記。

    岡巴大法師雖然在體性上與【岡波巴】大師無二無别,但在此世間卻示現為大師之心子模樣,其異乎常人,良有以也。

    法師享年五十三歲,于牛年秋季末月二十日圓寂。

    瑞兆奇征甚衆,舌與心皆火焚不化。

    法師之弟名叫岡瓊法師,具有三昧、證悟及其他無量功德,曾親見本尊白度母、上樂金剛等無量本尊。

    又見不可說之諸佛刹土,其頭上有頂髻相,大家都能清楚的看見,渠又曾時常示現各種神通,其慈悲及證悟之功德難以盡述。

    于四十四歲時圓寂,奇迹及瑞兆甚衆,心與舌皆焚而不化。

    欲知其詳應讀岡瓊法師自己之傳記。

     【由曆史之事迹觀之】,岡波巴大師等伯侄三人實為所有一切衆生作依作救,為三類有情作救護,自金剛持以還,其化身實未嘗中斷也。

    尊者伯侄【三人】之徒衆中,最殊勝之徒子當數笃松親巴(笃松親巴就是大寶法王,應該是,按照這個音來讀啊,杜松虔巴,這字不是那個字,是吧。

    )【三世智】、得寫仁波且、帕母主巴及旁讓巴等,他們各人的功德實不可思議。

    以後皆成為拔救衆生之中心人物。

    岡波巴大師之親近弟子亦有四,即:岡巴杜增、牙覺色、嘎岡嘎波及皆岡也多。

    侍奉大師起居飲食之侍者亦有四;即:覺登來則、學岡窘也、野烈灑郡、惹岡惹巴。

    其他如哦卡去郡、唐納曼岡、的著牙岡、細波蔣吐及仁波且磨覺巴、甲哇瓊蔥哇、勒錯多岡、總日惹巴等皆具有無量之内外功德。

    大師之傑出弟子【極為衆多】難可思議焉。

     當大師教化其心子岡巴法師、格西康巴及仁波且烏色等時,大師曾親口說道:“昔日我在【佛陀】薄伽梵前之時,曾為月光童子,精修殊勝三昧,并将此三昧傳與汝等,大事宏揚佛法。

    ” 法王岡波巴大師實為三世一切諸佛之子,《三昧王經》、《大寶積經》及《悲華經》等衆多諸經中,佛陀皆曾懸記之。

    如:*【原文并未說明下面之引文出自何經。

    】* “于後世惡濁之時,【彼】将主持如來教法,比丘醫生将為彼之名号。

    彼之弟子将有不少于五百衆之阿羅漢。

    其人具足三昧之證悟,【終身】不觸八種不淨物,時常閉關持清淨法,于密行蹲坐瑜伽*【不知“蹲坐瑜伽”何指。

    密乘修法中原有蹲坐修法,但原文Tsog.Pu,可能為Cog.Pu之誤。

    按Cog.Pu則為端坐、直坐之意,此可能指夜間不眠卧而長時端坐之意,二種說法皆通,但其意義差别甚大,不敢确定,特告讀者。

    】*精進修持,具足六種神通之功德。

    ”*【原文是:“具足六種神通之功德五萬一千六百之數。

    ”而所謂五萬一千六百是指何者,有何意義,實在不曉,故此處略之。

    】* 薄伽梵語慈氏菩薩曰: 月光童子心歡喜,心生無比之雀躍, 稱揚佛徒殊勝德,恒常繞佛唱贊誦。

     往昔于此王宮處,曾見萬億諸佛陀, 于諸佛前常質詢,如是三昧之妙義。

     成就菩提勝行已,一切世中為我子, 具足一切大辯才,恒常持守清淨行。

     末世大怖畏生時,彼将恒常修梵行, 宏揚甚深此三昧,此事必成為汝證。

     彼常習此三昧故,乃能入道成菩堤, 萬億諸佛常護念,殊勝供養事諸佛。

     我今住于智慧境,授記月光殊勝行, 彼将終身修梵行,未來不遇諸障礙。

     【此事明顯無動搖】,如觀手中山楂果, 彼将供養【十方】佛,百千萬億恒沙數, 能令八億龍天衆,及七萬億夜叉等, 精勤修持【諸善行】,常行供養二足尊。

     如是供養諸佛已,當成無上菩提果, 能作世間之依怙,名号當為無垢光。

     月光童子聞此言,心生雀躍極歡喜、 騰空七多羅樹高,安坐空中出此言: 噫嘻諸佛甚希有!能說無比最勝法, 解脫智慧自在主,騰智所生無比力, 敵怨衆人不能害,由舍貪故觸解脫, 斬斷生死之牽絆,從此不複堕諸有, 現證諸法無性故,心趨離言之妙境, 能降颠倒諸外道,如彼雄獅摧小狐, 如來正教之法藏,我今已獲無有遺, 永斷惡趣無複疑,此心從此離怖畏。

     佛以金手摸彼頭,金色光明甚燦爛, 人王授彼菩提記,世間天人為憑證。

     若要知道更詳盡的授記,應參閱原經。

    再者,從攝受徒衆方面來說,經中亦有極明顯的記載。

    經雲: 月光童子心歡喜,佛前【誠心】作斯語: 大師如來涅槃後,後世濁苦極惡時, 我當出世持世經。

    不顧生命與所有, 舍棄世間諸安樂,于大怖畏時降世, 持此殊勝三摩地,于諸衆生起大悲, 觀、救衆生之疾苦,慈濟利樂有情故, 持此寂勝三摩地,彼時修此三昧者, 不會少于五百人,廣大宏揚此經王, 為歸為救此童子! 複次,同經中更說有後世持續佛法之懸記,經雲: 于極恐怖後世時,佛陀正法将滅時, 能善宏揚此經義,舍汝其誰具此勇? 童子聞言即起立,悲淚佛前作此語, 佛陀心子作獅吼,【說如是語衆皆聞】: 圓滿佛陀涅槃後,濁惡可怖惡世時, 我将不顧己身命,緻力宏揚此經法, 其時多有愚癡人,常行欺騙說诳語, 不誠實行再複再,于彼我皆忍受之。

     或有造諸殺業者,我皆攝受救度之。

     于諸菩薩起惡心,【所生罪業難可量】, 我當努力淨彼罪,一如自己之罪然。

     佛陀尊身似金色,手置童子之頂上, 如來文殊【佛世尊】,告彼月光作此言: 童子!汝于後末世,修習清淨梵行時, 決無壽命之障礙,我當為法作加持。

     時有八百說法師,同時起立作斯言: 我等于後未世時,誓當持守此經王。

     時有龍天夜叉衆,八十萬億數有餘, 六十萬億世間依,同時出聲唱此言: 來此與會聚比丘,于未來世生命中, 我等當為作佑護,【于苦難中】作救拔…… 持守傳承諸善士者,就是前面于法會中說法之八人也,當時之龍天大衆即後世為【大師傳承】作護持之諸護法也。

    彼等曾于百【千】佛前承事供養,生起善根。

    欲知其詳,應讀原經。

    與上面諸授記相契合者,尚有《悲華經》。

    經雲: “我涅槃後,未來世時,北方地區之氏族中,有名喚“比丘醫生”者出世。

    其人于過去諸佛處行殊勝行,于百千佛所種諸善根,承事諸佛發殊勝意,住于大乘,心懷無量衆生令得利益住于安樂。

    其人多聞,精持菩薩法藏,說大乘真言,開示大乘妙法。

    ” 以上是經文對大師自己之懸記。

    【關于大師對徒衆之授記,則有下列之文:】 “有人得見【比丘醫生】之身骨及頭發,以金飾莊嚴之,蓋以幡幢旗鈴等物,如供如來色身塔廟然,飾以獅子莊嚴寶幢。

    天人見已,皆大歡喜,普為我法護佑。

    心不淨者,即得清淨;已清淨者更複增上,使衆多有情廣積善根,後享善果。

    ”【此應為對岡巴法師之授記】。

    按,岡巴法師五歲時即谒見大師,後來承事大師,紹繼大師法統,功績甚偉也。

     經文中又雲:“阿難!其時多有比丘,不持戒律,生活放逸,任咨享用,不求出離,律儀全失,多行罪業,喜愛塵嚣及散亂法,不樂靜處,舍離戒守,在家出家混雜一處,(哼!)遠離三寶,毫無恭敬。

    如是矯行比丘,甚多出現。

    而彼精進比丘,樂寂處者,持正念者,習禅定者,具智慧者,心專一者,樂善法者,薄貪欲者,心知足者,乞食為活者,住聖種性者,多聞積學者,其時甚少出現于世……” 以上經文所說是授記清淨與不清淨之比丘眷屬将同時【在大師宏化時】出現于世。

     經中又雲:“彼比丘醫生者,于諸眷屬不生絲毫怨恚之心,其人諸根無衰,具深信心及最勝信。

    著袈裟衣,于一切戒律持守無缺,*【原文之義不太了解,直譯應做:“于一切戒律,知其應舍處即施舍之。

    ”不知是否指别解脫戒、大乘戒及密宗戒等相矛盾時,知其時應舍何者即予舍之。

    】*長養善根。

    于菩薩所行廣大種種善根皆積聚之。

    其人臨命終時即往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生于阿彌陀如來極樂刹土。

    【最後】當于世間界一切功德莊嚴世間成佛,名無垢【光】如來。

    阿難!此比丘醫生者,當于我法作廣大宏揚。

    阿難,汝莫憂惱,莫興嗟歎!阿難,【彼比丘醫生者】當廣宏傳我清淨行,常為人天之所懷念。

    ” 經文又雲:“于菩提道場之北方,雪山地區,馬哈羅赫打河之畔,山巒稠林之區,有人名比丘醫生者出世,其徒衆眷屬淨與不淨交相雜處,其數不少于五百,俱共受用如來之智……” 許多經中和續部中都有這樣的授記,因此這是一件無疑惑和離诤論的事,是令人可以生起決定信心和把握的。

     再者,在這許多的經典和續部中,都記載著有很多很廣的傳記,此處隻能簡略的說這一點點了。

     關于岡波巴大師的傳記有廣、中、略三種;還有四侍從四法;仲卡仁波且所廣集之資料總編,杜增之諸筆記,以及卡卻網波所著之廣傳等。

    我是根據上列諸資料及經中之授記,以極恭敬和仰慕之情懷來寫此傳的。

     清月麗花佛長子,昔為月光童子身, 降生雪國岡波巴,敬禮無垢光佛前。

     多生多劫攝受我,我雖慧薄禅定劣, 于師傳記向往故,恭撰此傳如意鬘, 法幢高豎作莊嚴,三寶悲力願成辦。

     一切衆生眼甘露,願盡未來無涸竭, 願我一切時與處,能與師尊不相離, 努力尋求大樂位,趨入頓比瑜伽道, 于刹那間救度盡,無量衆生【入菩提】。

     以上所述為法王具德岡波巴之傳記。

    其名為天下普聞如意解脫莊嚴寶。

     此為在大師親侄之前【學法】之法師索郎楞珠、打哦匠錯、巴宋波【福德自成月光幢德善】于新打巴山所撰,時為佛陀涅槃後二千三百九十八年,鐵龍之歲,距依怙【大師】降生時為四百四十二年,涅槃時為三百六十七年。

     願日授博承教法增長光大。

     修傳派弟子張澄基于一九八二年五月譯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