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談義第十

關燈
經文者。

    依深秘義别途說故。

    不及子細候。

    次論文顯心法清淨圓滿相如月輪釋料簡申候。

     至者自宗意于心法可存色形欤否之所論候。

     沒心實際。

     難意。

    凡心實際之義專當空性無境第八住心義分明故非第七住心事。

    不及異解處候。

    依之疏家第三劫釋被顯心實際亦複不可得。

    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上者。

    旁難勢難止候。

    答意。

    凡前以心沒法中文既居第二劫。

    對初劫寂然界故。

    今沒心實際尤居第三劫。

    可對第二劫條。

    指第七住心義勿論候。

    是以今文雲欲離有為無為界。

    全同第三劫離有為無為界文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心實際義專當第八住心故難端聞候共。

    心實際言随宜不定故非苦勞候。

    次至心實際亦複不可得等文者。

    彼亦指第二劫雲心實際得意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

    以心沒法中文居第二劫對寂然界故被證例候共。

    即空幻既居初劫對同劫湛寂故。

    例證無不足候。

    次至欲離有為無為界釋者。

    大師以第三劫離有為無為界等文。

    證八九二個住心故。

    為第九說文時有為無為界還指第八故。

    不敢成由候。

     至者今心實際可指第七住心欤否之所論候。

     十喻體空。

     難意。

    凡十緣生句之觀門者。

    心垢對治之方便故。

    尤可遮行者迷執候。

    然不可直空其體事。

    不及異論處候。

    依之疏或雲離于慢着。

    或述亦不生着。

    不雲遮其體條。

    旁不審難散候。

     答意。

    凡行者觀心之上現普門之境界事。

    專有微細心垢故候。

    若心無一點虛假。

    自心即法界曼荼本尊行者中間所現影像可空其體義勿論候。

    是以疏家釋乾闼婆城喻。

    判日轉高轉滅。

    此城但可眼見而無實有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十緣生句心垢對治之方便故禦難來候共。

    觀體空時彌遣執之義成故。

    無子細事候。

    次至或雲離于慢着。

    或雲亦不生著者。

    是亦空體故離慢着候。

    會一義意觀心上所現之普門境界依心垢故禦答聞候共。

    行者觀心為緣照見自性本有海會故。

    不可同遍計存境候。

    次證乾闼婆城釋。

    為令離慢着譬說。

    雖雲非實有。

    法體如來金剛幻故。

    不生之生得意候。

     至者十緣生句觀門遮所現海會體欤否之所論候。

     悉地寬狹。

     難意。

    凡即身義中舉法佛持明二種之悉地。

    是即可普門一門悉地候。

    而今雲成三品持明仙時。

    安住如是悉地宮中故。

    局持明悉地不通法佛悉地雲事。

    不及異義樣覺候。

    依之三品悉地是行者遊曆刹土。

    并十喻所觀境界故。

    旁疑網不決事候。

     答意。

    凡分三品意為可盡一切悉地見故。

    不可局持明悉地義勿論候。

    是以按十緣生句觀門。

    修行入證旨要故。

    不可廢普門軌則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即身義舉法佛持明二種悉地被構難勢。

    即身義為簡異法佛悉地。

    且因位悉地名持明悉地。

    今指能成行者。

    不指所成悉地故。

    彼此釋意殊得意候。

    次至雲三品悉地行者遊曆刹土故者。

    上品悉地密嚴佛國者即是開顯心内曼荼金剛界宮義故。

    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

    作三品分别為可盡一切悉地故成立聞候共。

    于因位立五種悉地上。

    于持明悉地開三品事。

    不足怪候。

    次至雲十喻觀門修行入證旨要者。

    從初發心乃至因滿深修觀察故雲旨要。

    無子細事候。

     至者今三品悉地宮一切悉地悉可有欤否之所論候。

     大疏百條談義之草上下二冊筆記之竟。

    蓋便後學耳。

     旹貞亨紀元甲子首夏谷旦。

     瑞應休隐比丘運敬七秩有乙識焉。

     貞亨紀元歲次甲子初冬之月。

    依僧正運敞老和尚之命。

    附四聲清濁之星點畢。

     門人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