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談義第一

關燈
六大法身。

     難意。

    凡按今文。

    明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

    所遍四曼舉十界治定候。

    然住心論及寶鑰歸敬序。

    六大四曼各别歸敬時。

    大日四曼中舉之故。

    今上達法身者。

    可指大日事。

    不及異論候。

    依之廢立佛身事不過四種身。

    大日既自性法身上。

    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

    凡大日諸尊總體。

    六大法身事定故。

    不可攝所遍四曼事勿論候。

    是以先德秘釋證聖位禮忏二經文。

    四身外立法界身。

    被釋法界身者六大法身故。

    旁如答成候。

     假令住心論寶鑰等歸敬序。

    大日四曼中舉之故難勢聞候共。

    為顯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

    四曼中舉加能造六大意得。

    無子細事候。

    次廢立佛身事。

    不過四種法身欤聞共。

    先德既被立五種法身故。

    無不足候。

     會一義意。

    大日諸尊總體故被成立候共。

    總别義門重重故。

    一切諸法總體雖六大。

    于四曼中又各有總别義。

    彼總為大日。

    别為諸尊存故。

    無相違候。

    次至先德釋者。

    立五種法身時。

    望阿閦等四身大日為總體故。

    以總體義門同六大。

    且名六大法身意得者。

    無妨候。

     至者。

    上達法身之法身。

    可大日如來欤否所論候。

     成佛二利。

     難意。

    凡成佛言廣故不可簡化他事。

    不及異論處候。

    依之宗家今經開題。

    雲成佛者受用身此有二種一自受用二他受用。

    被開自他受用之上者。

    不局自證義。

    旁難勢有道理事候。

     答意。

    任然此自證三菩提疏家釋義處候。

    凡今題為明說經由來。

    顯四身生起文時。

    毗盧遮那唱自證正覺之後。

    出神變加持之應用。

    說今經之意故。

    成佛句指自證。

    化他應用偏可在神變加持之位事。

    勿論候。

    是以宗家開題釋今成佛句。

    判即修得始覺智身給條。

    旁如答成候。

     假令成佛之言廣故難端聞候共。

    今者明四身生起故。

    局自證存置。

    無子細事候。

    次宗家開題釋釋成佛言之時。

    被開自他受用故聞候共。

    因受用言便一往釋意得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

    然此自證三菩提釋。

    成佛言通自證化他中。

    約自證之邊釋生起存故。

    無煩候。

    次至宗家釋者。

    既受用中開自他之上者。

    準唯識論智殊勝中具攝三身釋。

    他受用雲智身意得。

    子細有之間敷候。

     至者。

    題成佛句。

    局自證欤否所論候。

     鐵塔誦傳。

     難意。

    凡開經序按流傳之次第。

    自北印度之石窟采樵野人之所取傳故。

    龍猛菩薩鐵塔誦出之經難申候。

    加之第七卷經無畏三藏于金粟王之塔下。

    受聖加被所感見上。

    非鐵塔誦傳雲事。

    其證非一條。

    宗家禦定判疑殆難散候。

     答意。

    凡兩部大經八祖相承之秘訣。

    一宗規模之骨目故。

    鐵塔誦出義不可及疑事候。

    是以宗家釋中。

    此經及大日經并是龍猛菩薩南天鐵塔中所誦出候。

    禦定判分明上難勢有之間敷候。

     假令引經序備難端共。

    淺智之俗士不可知相承之印玺條。

    不及苦勞候。

    次第七卷經事。

    鐵塔誦傳本猶修行軌則不明故。

    重請大聖加被所感見故。

    無相違候。

     會禦定判義意。

    兩部大經八祖相傳之秘訣故被成候共。

    設大法相承雖有之。

    于大經者鐵塔誦出義所不見候。

    次宗家釋事自元疑難雖有恐。

    為顯一家正脈。

    代他門加難勢上。

    難被備誠證候。

     至者。

    今經鐵塔誦出之文候禦定判者。

    一旦不審也雲所論候。

     實智俗緣。

     難意。

    凡實智稱偏名證無相平等之理正體智事候。

    然今見所緣境。

    三世情非情等法。

    專是權智俗緣之義相故。

    疏家高斷一旦不明候。

     答意。

    凡有二義中。

    一義者。

    性宗意如理如量二智互以事理為所緣義可有之候。

    依之如釋論通玄鈔雲皆能開示種種法義即根本智亦緣俗也者。

    實智緣俗事勿論候。

     一義者。

    依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