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存亡品第七

關燈
道源法師講述 民國六十四年講于志蓮精舍 民國六十九年能仁佛學院同學依錄音帶共集于海會寺 民國八十八年釋法律重新整理于基隆靈泉禅寺及海印寺 利益存亡品第七 前一品是如來贊歎,說明地藏菩薩威神之力。

    這一品說利益存亡,正顯實事之用。

    有實惠就叫做利益。

    利益又可以叫做功德,故說功德利益正是一體兩面。

    不過分别來講,自益叫做功德,益他的就叫做利益,亡者指已殁,存者指現生者。

    此品地藏菩薩勸諸衆生,當為病人修福念佛、拜祭鬼神慎勿殺生害命。

    與大辯長者請問,生者為亡者誦經設齋因緣等。

    通通都不是為自身著想,全是為了利益其他一切存亡衆生。

    所以本品才稱為利存亡。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衆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脫獲善利,多退初心。

    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于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這個時候地藏王菩薩向世尊禀白說:‘世尊!我觀察這閻浮提的衆生,舉心動念處處逐之外境時時染著,念念與貪嗔癡相應,念念都是罪業,脫離了惡境得到善法利益沒多久,就退了最初升起的善心,可是要是遇著惡緣呢,就随順煩惱愚癡的念念增長,打妄想造惡業都是一連串的造下去。

    發了願沒多久又退了心,‘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夫衆生者四大毒器,有穢斯充,六賊狂主,是境皆著。

    無複逆流之期。

    唯有循環之勢,淪滞生死,封執有為,諸佛為其斂眉,菩薩于茲涕泣,良堪浩歎!’衆生為什麼遇著惡緣要念念增長呢?因為身體是四大種之假合,地水火風這四大種本身就是個毒器,這個身體就是個器物,身體内充滿了不淨,經上說分開三十六樣東西,沒有一樣是清淨的,前六識這六個狂賊是以心為主人,遇到外境就執取不放,所以無境不著,眼著色、耳貪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軟滑。

    六塵六識相著就造業,再也沒有辦法違逆這生死瀑流,回頭勤修戒定慧了,隻有依著妄想煩惱循環生死,永遠滞留生死道中,執著在有為法中固步自封。

    諸佛看見我們都要皺眉頭,菩薩看見我們都要痛哭流涕,實在令人大大歎息,像這樣的人,就像一個人身上背負一個大石頭,走在一條爛泥巴路上,身體越來越疲倦,就感覺越來越重,背著石頭走在泥路上這腳步就越陷越深了。

    這個重石就好比是我們衆生所造惡的罪業障。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

    是知識有大力故,複相扶助,勸令牢腳。

    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曆。

    世尊,習惡衆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假若遇到善知識,幫你把身上的重石減輕了,就是要你至誠忏悔罪障,就是‘減負’。

    或者把大石頭全部幫你拿走,斷除煩惱就是‘全與負’。

    這善知識他有大力的緣故,不但全與負再幫助你而且再扶助你,因為你雖然業障煩惱減輕斷掉了,但還沒有出離生死道,因為你要走的是成佛的涅槃大道。

    所以勸你要先穩住腳步,不要跌倒掉下去了,當你走上正道的平安之路時,你要好好反省思惟以前所走的惡路,千萬不要再去造惡走上惡路,世尊!這些具有惡習性種子的衆生,隻要有一點點惡習惡境,一轉眼的時間,就像蔓草一樣,不久之間就成了一大片,甚至到了無量無邊,所謂習惡,習是習氣,是一種惡性的種子,現在生遇著惡緣,則從極微細的心念,一念不覺的心所生起,漸漸演至無量。

     是諸衆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或懸旛蓋及燃油燈。

    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曆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

     前段說到惡習就是指惡種子,習惡就是現行。

    惡習指的是前生前世的壞種子存在第八識裡,由于有了這壞種子,今生今世一遇因緣,就引起現行,越發越多所以現行無量。

    又一種情形是惡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新的種子,新的種子又行惡,所以隻要有一個惡念不停止,馬上會多到無量無邊,就是這些衆生有如此惡習,就是這些有惡習的衆生,于臨命終的時候,你是他的父母或家眷親屬,要好好的為他求福,以幫助他的前途去路,要怎麼資助設福呢?就是替他上佛寺懸幢旛寶蓋,或燃油燈供佛,或念誦大乘經典。

    或以種種物品供養佛菩薩聖像。

    或供養辟支佛聲聞緣覺等一切賢聖。

    或著念佛菩薩聖号,辟支佛聖号,甚至隻要念一尊佛菩薩的名号,隻要經曆臨終人的耳朵,就種伏在他本識裡面。

    這本識就是第八識,也就是阿賴耶識,這第八識要投生時他先來,要滅亡時他最後去,為衆生生死的根本。

    所謂去後來先作主翁,叫做本識。

     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堕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衆罪,悉皆消滅。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内,廣造衆善。

    能使是諸衆生永離惡趣,得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