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經義略說
關燈
小
中
大
◎阿彌陀佛本尊咒
即大往生咒,三咒應連持,年老人單持第三咒十字亦可。
1.嗡,卑馬,達拉,塞,沙哈。
2.大也他,嗡,阿米疊阿米疊,烏巴委,阿彌達省巳哇,阿彌達,比真疊,阿彌達。
嘎米尼,岡岡拉,格衣帝嘎裡,薩哇,格削,牽洋嘎利,沙哈。
3.嗡,阿彌達,劄卑,阿彌達,哞。
此咒應面授方可持誦。
◎經義略說 佛說法四十九年,種種方便,無非使衆生攝心歸一,做到一不可得,方是度盡苦厄,随機應化,非有定法,念佛怯門,亦是方便法門之一種,不可專執持名為念佛,凡内觀自性,外參經論,念念不離覺性,皆念佛也。
千百年來,念佛者多,成就者少,其原因為:一貪得便宜,不耐吃苦;二不明心要,力量不足;三分宗立派,穢淨之見橫生;四不得持名法門之訣竅。
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究為何物,終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物,又為何物,然後再去念佛,心地明白,方可我不離佛,佛不離我,佛我同光,體用如如,在在淨土,處處西方,行者須明生死事大,加意痛切,努力精進,則生西并非難事,阿鞞跋緻,此生定可證到也。
淨土二字,當分别解之。
淨,乃掃除一切習氣,使無污染之義。
土,乃指本心地而言,我之本覺妙體,原來亦是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壽命亦無量無邊,與佛同體不二,我與彌陀,本無來去,本無隔絕,迷則西方變阿鼻,悟則阿鼻即西方,故經雲: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随其心淨即佛土淨。
淨土者,一切佛子究竟修證之果地也,修行不證淨土,不名成就,是以西方屬成就門,而一切法不問其為禅定、為密乘、為法相、為戒律、為持名,皆修淨業之前方便,所用以證淨土者也,功行成就峙,諸法皆無所用之矣。
故淨土二字,乃果地圓成之德号,非屬于法,不可單樹一門而與他宗分勝劣,亦非西方為淨而他方為穢者也。
因法法皆歸淨土,非淨土另有一法,亦非必以此法可以入淨而他法不能也,當初立宗者,原開一時之權宜方便,乃以啟後來勝劣之見,甚至誤以他宗為不淨,互相水火者,此豈祖師之始願,亦豈淨土之本旨哉。
淨者,究竟清淨也,土者,本心地也,以西方國土衆生生者,皆具心地淨之至德,我必同具此清淨心,方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善根福德因緣三者,必一切具足,乃得相應,今倘執一門為勝,謂法有高下,非淨土矣。
疾視他宗為魔為怪,其心巳先入魔怪,非淨土矣。
縱無此二病,而貪得淨土法門之有佛接引,仍本貪便利與依賴之劣性,亦非淨土矣。
如此颠倒,則又善根福德之謂何,雖有因緣,巳自生障,此知見不正之自誤,非成就也。
上中下三根人,本同具淨土德性,惜不同其願力,有體無用,是以有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之歎,惟以因緣之不同,證入亦随之而有異,佛說此法門,使初學人,可于因地下種,與西方先結勝緣。
中根人則以先有夙因,可藉此證入,為往生之緣助。
上根人則果地将次圓成,一經接引便得成就,故曰三根普被。
又九品者,非往生後始分九品也,乃未生前,已具有無數品耳,豈得謂人人皆可此生成就,今言往生若是之易者,初意原為方便接引,不知衆生劣性,發心不痛切者,難更有方便法,彼終不肯精進,反因說之過易而輕法,弊害滋多,如以為太易而不痛切,一也。
以為佛可接引,而臨終仍颠倒不自責,反咎于法,疑法謗佛,堕入地獄,二也。
真用功人,因久修而仍無把握,轉生疑退,三也。
銀台不去,必俟金台,因此貪求,魔即乘便,四也。
經雲是為甚難,而反說甚易,苦行人必生疑怖,五也。
有一于此.,巳足障其信心,況多乎哉。
故立言不可不慎,若欲善巧引之,則先使其怖苦痛切發心可耳,又何必偏執此理,以為定論耶。
欲修淨土,必先使其人正信,雲何正信?不獨信西方為淨土,乃信十方皆有佛土,彌陀經巳言之,一也。
不獨信淨土為彼土,乃兼指我自性之淨土,而西方淨土者,亦諸上善人自性清淨之所建立,同一平等本際,理事雙融,同得成佛,二也。
信佛土無定義,娑婆地獄,分别之則有穢淨,佛視之則無一而非淨土,衆生自起幻心不淨而作業,若以慧力轉之,當下即是淨土,三也。
佛無來去,在在處處皆有彌陀,行者自障其心而不見,四也。
明此義者,乃曰正信,此即難信之法,餘前著彌陀心要,已論之矣。
淨土法門目的在先淨其意,故必至一心不亂。
夫一心不亂者,覺後證得之果也,持名念佛者,證前修行之法也。
佛者覺也,念佛者念念在覺也,心若有所貪嗔時,一念覺則頓轉為淨矣,此是無上圓頓法門,故一句彌陀,頓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惟轉覺固快,轉迷亦易。
又言八十億劫而不言九十億者,何也,曰九者數之至也,以未離法,故言八十,倘并此一句而亦空之,乃直了成佛義,一切淨盡,方可以九十億劫也,衆生隻是一念,不是念念,以一念佛,即又回念貪嗔
1.嗡,卑馬,達拉,塞,沙哈。
2.大也他,嗡,阿米疊阿米疊,烏巴委,阿彌達省巳哇,阿彌達,比真疊,阿彌達。
嘎米尼,岡岡拉,格衣帝嘎裡,薩哇,格削,牽洋嘎利,沙哈。
3.嗡,阿彌達,劄卑,阿彌達,哞。
此咒應面授方可持誦。
◎經義略說 佛說法四十九年,種種方便,無非使衆生攝心歸一,做到一不可得,方是度盡苦厄,随機應化,非有定法,念佛怯門,亦是方便法門之一種,不可專執持名為念佛,凡内觀自性,外參經論,念念不離覺性,皆念佛也。
千百年來,念佛者多,成就者少,其原因為:一貪得便宜,不耐吃苦;二不明心要,力量不足;三分宗立派,穢淨之見橫生;四不得持名法門之訣竅。
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究為何物,終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物,又為何物,然後再去念佛,心地明白,方可我不離佛,佛不離我,佛我同光,體用如如,在在淨土,處處西方,行者須明生死事大,加意痛切,努力精進,則生西并非難事,阿鞞跋緻,此生定可證到也。
淨土二字,當分别解之。
淨,乃掃除一切習氣,使無污染之義。
土,乃指本心地而言,我之本覺妙體,原來亦是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壽命亦無量無邊,與佛同體不二,我與彌陀,本無來去,本無隔絕,迷則西方變阿鼻,悟則阿鼻即西方,故經雲: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随其心淨即佛土淨。
淨土者,一切佛子究竟修證之果地也,修行不證淨土,不名成就,是以西方屬成就門,而一切法不問其為禅定、為密乘、為法相、為戒律、為持名,皆修淨業之前方便,所用以證淨土者也,功行成就峙,諸法皆無所用之矣。
故淨土二字,乃果地圓成之德号,非屬于法,不可單樹一門而與他宗分勝劣,亦非西方為淨而他方為穢者也。
因法法皆歸淨土,非淨土另有一法,亦非必以此法可以入淨而他法不能也,當初立宗者,原開一時之權宜方便,乃以啟後來勝劣之見,甚至誤以他宗為不淨,互相水火者,此豈祖師之始願,亦豈淨土之本旨哉。
淨者,究竟清淨也,土者,本心地也,以西方國土衆生生者,皆具心地淨之至德,我必同具此清淨心,方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善根福德因緣三者,必一切具足,乃得相應,今倘執一門為勝,謂法有高下,非淨土矣。
疾視他宗為魔為怪,其心巳先入魔怪,非淨土矣。
縱無此二病,而貪得淨土法門之有佛接引,仍本貪便利與依賴之劣性,亦非淨土矣。
如此颠倒,則又善根福德之謂何,雖有因緣,巳自生障,此知見不正之自誤,非成就也。
上中下三根人,本同具淨土德性,惜不同其願力,有體無用,是以有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之歎,惟以因緣之不同,證入亦随之而有異,佛說此法門,使初學人,可于因地下種,與西方先結勝緣。
中根人則以先有夙因,可藉此證入,為往生之緣助。
上根人則果地将次圓成,一經接引便得成就,故曰三根普被。
又九品者,非往生後始分九品也,乃未生前,已具有無數品耳,豈得謂人人皆可此生成就,今言往生若是之易者,初意原為方便接引,不知衆生劣性,發心不痛切者,難更有方便法,彼終不肯精進,反因說之過易而輕法,弊害滋多,如以為太易而不痛切,一也。
以為佛可接引,而臨終仍颠倒不自責,反咎于法,疑法謗佛,堕入地獄,二也。
真用功人,因久修而仍無把握,轉生疑退,三也。
銀台不去,必俟金台,因此貪求,魔即乘便,四也。
經雲是為甚難,而反說甚易,苦行人必生疑怖,五也。
有一于此.,巳足障其信心,況多乎哉。
故立言不可不慎,若欲善巧引之,則先使其怖苦痛切發心可耳,又何必偏執此理,以為定論耶。
欲修淨土,必先使其人正信,雲何正信?不獨信西方為淨土,乃信十方皆有佛土,彌陀經巳言之,一也。
不獨信淨土為彼土,乃兼指我自性之淨土,而西方淨土者,亦諸上善人自性清淨之所建立,同一平等本際,理事雙融,同得成佛,二也。
信佛土無定義,娑婆地獄,分别之則有穢淨,佛視之則無一而非淨土,衆生自起幻心不淨而作業,若以慧力轉之,當下即是淨土,三也。
佛無來去,在在處處皆有彌陀,行者自障其心而不見,四也。
明此義者,乃曰正信,此即難信之法,餘前著彌陀心要,已論之矣。
淨土法門目的在先淨其意,故必至一心不亂。
夫一心不亂者,覺後證得之果也,持名念佛者,證前修行之法也。
佛者覺也,念佛者念念在覺也,心若有所貪嗔時,一念覺則頓轉為淨矣,此是無上圓頓法門,故一句彌陀,頓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惟轉覺固快,轉迷亦易。
又言八十億劫而不言九十億者,何也,曰九者數之至也,以未離法,故言八十,倘并此一句而亦空之,乃直了成佛義,一切淨盡,方可以九十億劫也,衆生隻是一念,不是念念,以一念佛,即又回念貪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