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軍将複,果然漢口遍地皆炸,人民房屋将盡,獨我母家安然無殃。

    回思我母預言,纖毫無差。

    正炸之時,有人看見三彈落我母房。

    其人撫掌歎曰,可惜陳太太一個好人,這也完了。

    後探詢之,始知分落傍屋焉。

    識者莫不歎雲,皆由袁老太太昔日道行所感,佛力所加。

    此乃我母身後靈感護持如是也。

    然欣聞之下,不勝欽佩。

    敬按,袁太夫人身後,得白色舍利七粒者,即表生平戒行清潔,道心堅固也。

    火化之後,得海青角四條不壞者,即表生平道行精進,勤苦修持也。

    病中瓦缸燈草,自未親見,尚能分明了了者,足證心如清水,有物皆現也。

    昔日添水代齋,美味透鮮者,此乃誠心所感,願力所成也。

    将終落發,虔受沙彌戒法者,正合十六觀經,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也。

    按此各種表現之瑞相,末法時代,堪稱希有。

    況值時局,正當紊亂,人心惶惶,驚恐不安。

    臨命終時,尚能端坐念佛,見佛來迎,安詳西歸者,愈為難得之難得也。

    彼以智人自命,譏诮愚人念佛者,觀此而甯不愧死耶。

    然本非讀書文人,從不與人錄傳記,此亦非陳太太有意請然所錄也。

    因觀彼照片,現出實憑确據,恰與陳太太所述各種事實相符,毋容纖毫拟議,令人不覺自然感動,羨慕不已,較之許多虛言裝飾者,彼此天淵相隔也。

    況陳太太常來山上念佛,一住數月,人人知其道心真切,語無虛妄,即此種種實事,亦從未對人說過。

    因日前聽然所說,恰與彼母種種事實相合,心即感動,故特來相告。

    然思此來因,希奇罕有,想必由袁老太太冥中所加,道力所使,假借因緣,湊合成斯往生傳記。

    故此援筆,敬錄陳太太所述各種事實,與袁太夫人臨終念佛,坐脫攝影,一并登于弘化月刊,以公同志,俾見聞者,作增上緣。

    願諸同倫,讀是錄者,留神觀察,深注意焉。

     民國三十六年臘月,釋迦世尊成道日,寄食靈岩粥飯僧了然,敬錄于佛海泉珍桃園之不退關房。

     附:瞻拜舍利功德偈。

     諸同倫,瞻舍利,百千劫,難遭遇。

    佛菩薩,大慈悲,降五色, 真舍利,令瞻拜,開心地,遠塵勞,入佛智。

    若恭敬,身頂禮, 口贊歎,心歡喜,消業障,增福慧,此果報,唯佛知。

    若念佛, 心常憶。

    轉業識。

    成佛智。

    感佛迎。

    到蓮池。

    蓮華開。

    上品位。

     純妙樂難思議,随佛學永不離,得忍後運悲智,度衆生 同歸西福慧。

    圓證菩提,瞻舍利益如是。

    願同倫,深注意。

     附:西方安樂歌十首 勸同倫,悉念佛,出聲默念皆可得。

     念時專用至誠心,漸能背塵而合覺。

     放四大,莫把捉,真實心中好安著。

     淵深似海妙難酬,即是彌陀大圓覺。

     教正念,須惺覺,切莫昏沉亂走作。

     念念安住真實心,決定命終生極樂。

     感佛迎,離五濁,七寶池中蓮華托。

     蓮華開後入聖流,常随海衆親佛學。

     黃金地,七寶閣,迦陵頻伽并孔雀。

     諸寶行樹悉莊嚴,華果鮮明焰灼灼, 聞異香,聽天樂,空中寶網多钤铎。

     微風吹動悉铿锵,頓忘身心真安樂。

     飲醍醐,啜酥酪,食時自然七寶缽。

     珍馐百味随意嘗,不須便利無穢濁。

     七珍池,甚寬廓,諸天人民共澡浴, 溫冷淺深随所需,金沙布底絕塵腳。

     欲遠行,用神足,任意供養十方佛, 縱橫飛行無障礙,須臾遍曆萬億國。

     證法身,真廣博,十方刹土盡包卻。

     分身無數坐道場,普度衆生成正覺。

     附:唐有綱居士來書 了然老師慈鑒:拜肅者,每讀大著入香光室一書,未嘗不撫卷而長歎也。

    蓋世之學者,以其卷雲掃霧之力,戴晦追曦之勤,日進月貯之功,竭見窮聞之智,終留滞乎玄異,或止迹乎化城者,恨不能接其端霓,破其狹見也。

     老師婆心弘切,廣濟有情。

    震希世之奇音,成出格之傑作。

    洋洋巨述,如奇華異草,滿目光輝。

    因是文彩乍吐,恍若佛地先成。

    複如寶華初開,異香普聞十方。

    故舉世争觀,天神側聽。

    大聖降瑞,舍利缤紛。

    其方出也,如上弦之新月,足破幽昏于長夕。

    既行世也,似中晝之朗日,更放光耀于大千。

    疑古宿之再來,續慧燈于今日。

    行使南浮提上,梵聲遍聞。

    想見西土池中,蓮華競出。

    喜智愚之共持,歎明暗之等受。

    圓光遍照,身同皓月之瑩。

    性香普熏,心逾太虛之量。

    綱初居學地,幸未退席。

    今讀鴻文,暢開下懷。

    智如火發,拟燒煩惱之林。

    慧若燎原,頓醒當頭之喝。

    來日有緣,則金剛座下,定當趣拜尊前。

    神若可教,則白雪地中,敬乞安予心源。

    專此肅呈,恭候玉音。

    健樂綏祥,至敬無上。

     民國三十六年寒露弟子唐有綱投地拜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