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香光室發刊序
關燈
小
中
大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二語,乃古昔聖賢,徹證唯心,圓彰自性者,大慈悲心,極力闡發,教人深入唯心自性之切要語也。
既舉唯心自性,何以不說唯心華藏,自性毗盧,又不說唯心靈鹫,自性釋迦,再不說唯心兜率,自性彌勒,而獨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其故安在。
良以唯心難證,自性難彰。
今欲求其能證能彰,必須依我釋迦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直告大智舍利弗,令人執持阿彌陀佛名号,決定求生西方之淨土法門。
庶幾上智下愚,僧俗男女,一切含靈,各以現前介爾一念業識心,專緣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久久執持,能令無明業識,漸漸銷镕。
直至銷镕盡淨,晝夜六時,曆曆分明,隻有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全體顯現,獨露圓彰。
欲再求覓無明業識之生滅妄心,了不可得。
複于彌陀洪名之外,别無自性,自性之外,别無彌陀。
自性即是彌陀,彌陀全屬自性,彌陀自性,無二無别,故名自性彌陀。
念佛功夫至此,西方極樂境界,自然常得現前。
不拘城市深山,了無丘陵坑坎,穢惡諸象。
開目閉目,隻見黃金為地,雜寶為池,七珍樓台,八功德水,四色蓮華,馥郁光輝,舉足下足,莊嚴佛地。
心外無土,土外無心,心土一如,故名唯心淨土。
古人以此自證圓滿真實境界,普饷同倫者,恐人疑為念佛求生西方,乃舍本逐末,向外馳求。
故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欲令人人同念自性之中,接引彌陀。
同生唯心之内,極樂淨土。
以期生西之後,悉能徹證唯心,圓彰自性。
同圓種智,共證菩提。
悲心深切鄭重,無出其右者。
今人雖然業障深重,無古人力量,不能現生親證。
如能善會古人意旨,随分随力,依之修持。
亦可同歸淨土法門,共入彌陀願海。
命終脫離娑婆,往生極樂,如操左券。
不慧念佛二十餘年,久亦習聞二語,終覺莫名其妙。
但見今之提此二語者,全屬口口談空,步步行有之口解脫人。
見人念佛求生淨土,便直斥曰,唯心淨土,何必要求西方淨土。
自性彌陀,何須再念西方彌陀。
直以二語,即作破人念佛強有力之根據。
原其作用,無非在典籍中看過幾卷語錄,知識邊聽到幾則公案。
見說菩提無樹,明鏡非台。
本無一物,何有塵埃。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等語。
便認自己業識妄心,即為唯心自性。
除此業識妄心之外,不明事理,不谙權實。
徒托空言,廢棄修持。
以為當下即是,何苦别修。
可憐儱侗真如,颟顸佛性。
謗大般若,自誤誤人。
常将自己本覺真實心中所具一切善法,抹殺幹幹淨淨。
一切惡法,任其存在心中。
以緻生生沉淪苦海,無法出離。
如來稱為可憐愍者,正此輩也。
今作一喻,以證若輩不識唯心自性之錯誤如下。
其喻雲何?唯心自性,譬如精堅寶貴真金之本體。
有此真金本體,當然能生種種随相立名之作用。
如一清潔之士,利用真金【體】,造一淨瓶【相】,内盛清淨光潔之淨水,日日供在佛前,時時保護拂拭【用】,此可名曰真金淨瓶。
【此則名實相符,以喻古人所示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必期令人切實念佛,直至徹證圓彰者。
】複如一奢侈富人,心無愛惜,利用真金【體】,造一馬桶或溺器【相】,終日用盛大小便溺【用】,隻有糞尿滿滿盛著,亦從無人拂拭洗滌,任其臭穢不堪,此應名曰真金馬桶,或真金溺器。
【上三物,金體雖同,相用全異。
】忽遇一不知香臭淨穢,及全不知淨瓶、馬桶、溺器各狀相之人,隻聞人說有真金淨瓶,亦不知淨瓶是何相用。
但見人指馬桶或溺器曰:此物是金造。
其人即誤認為是真金淨瓶,并誤認内盛糞尿為淨水。
亦不知置馬桶溺器之處,與供佛之處有别。
逢人便說:我已見過真金淨瓶矣。
【此則名實相反,以喻今人專以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二語,破人念佛求生西方者,正與此人無異也。
】因此等人,隻知
既舉唯心自性,何以不說唯心華藏,自性毗盧,又不說唯心靈鹫,自性釋迦,再不說唯心兜率,自性彌勒,而獨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其故安在。
良以唯心難證,自性難彰。
今欲求其能證能彰,必須依我釋迦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直告大智舍利弗,令人執持阿彌陀佛名号,決定求生西方之淨土法門。
庶幾上智下愚,僧俗男女,一切含靈,各以現前介爾一念業識心,專緣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久久執持,能令無明業識,漸漸銷镕。
直至銷镕盡淨,晝夜六時,曆曆分明,隻有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全體顯現,獨露圓彰。
欲再求覓無明業識之生滅妄心,了不可得。
複于彌陀洪名之外,别無自性,自性之外,别無彌陀。
自性即是彌陀,彌陀全屬自性,彌陀自性,無二無别,故名自性彌陀。
念佛功夫至此,西方極樂境界,自然常得現前。
不拘城市深山,了無丘陵坑坎,穢惡諸象。
開目閉目,隻見黃金為地,雜寶為池,七珍樓台,八功德水,四色蓮華,馥郁光輝,舉足下足,莊嚴佛地。
心外無土,土外無心,心土一如,故名唯心淨土。
古人以此自證圓滿真實境界,普饷同倫者,恐人疑為念佛求生西方,乃舍本逐末,向外馳求。
故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欲令人人同念自性之中,接引彌陀。
同生唯心之内,極樂淨土。
以期生西之後,悉能徹證唯心,圓彰自性。
同圓種智,共證菩提。
悲心深切鄭重,無出其右者。
今人雖然業障深重,無古人力量,不能現生親證。
如能善會古人意旨,随分随力,依之修持。
亦可同歸淨土法門,共入彌陀願海。
命終脫離娑婆,往生極樂,如操左券。
不慧念佛二十餘年,久亦習聞二語,終覺莫名其妙。
但見今之提此二語者,全屬口口談空,步步行有之口解脫人。
見人念佛求生淨土,便直斥曰,唯心淨土,何必要求西方淨土。
自性彌陀,何須再念西方彌陀。
直以二語,即作破人念佛強有力之根據。
原其作用,無非在典籍中看過幾卷語錄,知識邊聽到幾則公案。
見說菩提無樹,明鏡非台。
本無一物,何有塵埃。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等語。
便認自己業識妄心,即為唯心自性。
除此業識妄心之外,不明事理,不谙權實。
徒托空言,廢棄修持。
以為當下即是,何苦别修。
可憐儱侗真如,颟顸佛性。
謗大般若,自誤誤人。
常将自己本覺真實心中所具一切善法,抹殺幹幹淨淨。
一切惡法,任其存在心中。
以緻生生沉淪苦海,無法出離。
如來稱為可憐愍者,正此輩也。
今作一喻,以證若輩不識唯心自性之錯誤如下。
其喻雲何?唯心自性,譬如精堅寶貴真金之本體。
有此真金本體,當然能生種種随相立名之作用。
如一清潔之士,利用真金【體】,造一淨瓶【相】,内盛清淨光潔之淨水,日日供在佛前,時時保護拂拭【用】,此可名曰真金淨瓶。
【此則名實相符,以喻古人所示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必期令人切實念佛,直至徹證圓彰者。
】複如一奢侈富人,心無愛惜,利用真金【體】,造一馬桶或溺器【相】,終日用盛大小便溺【用】,隻有糞尿滿滿盛著,亦從無人拂拭洗滌,任其臭穢不堪,此應名曰真金馬桶,或真金溺器。
【上三物,金體雖同,相用全異。
】忽遇一不知香臭淨穢,及全不知淨瓶、馬桶、溺器各狀相之人,隻聞人說有真金淨瓶,亦不知淨瓶是何相用。
但見人指馬桶或溺器曰:此物是金造。
其人即誤認為是真金淨瓶,并誤認内盛糞尿為淨水。
亦不知置馬桶溺器之處,與供佛之處有别。
逢人便說:我已見過真金淨瓶矣。
【此則名實相反,以喻今人專以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二語,破人念佛求生西方者,正與此人無異也。
】因此等人,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