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香光室發刊序
關燈
小
中
大
有唯心自性之名,不知唯心自性有廣大無邊之實義。
須知所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必須真用念佛功夫,念到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外無土,土外無心,心佛不二,心土一如,方名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此種境界,不肯用功念佛之人,何能夢見。
今将森自己心境,以度不知香臭淨穢,誤認馬桶為淨瓶者之心境,聊為形容比對。
森因業障深重,福慧全無,雖挂名念佛二三十年,悠悠忽忽,實未專心用功。
欲令彌陀時時在念,淨土刻刻現前,殊不易得。
舉心動念,總難脫離貪嗔癡。
貪嗔癡三毒,實為畜生餓鬼地獄之根本。
故森常自供雲,依吾人現時心境而論,隻有唯心穢土,【心中所發現者,全屬現前人我是非等濁惡境相。
】毫無唯心淨土。
【西方勝境,殊少體會得著。
】隻有自性畜生,自性餓鬼,自性地獄,【因常與貪嗔癡為緣。
】實無自性彌陀。
【念佛時,均不易得到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圓融,無雜無閑。
】故今急求退休,以期藏拙待死者,亦正為此。
森雖苦惱無狀,于古人以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二語,為令人念佛必期達到徹證圓彰之旨,自信稍能領略。
請問今之隻知其名,不知其義,反以策進念佛之要旨,誤用于破人念佛者,其心境究為如何,有無比森清淨耶。
若稍清淨,想即不緻如此誤會。
森之苦惱,尚自知之。
此等鹦鹉,學人語了不知人事,大錯特錯,猶自鳴得意者。
其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今幸我親教師了公上人,宿根深厚,現行精純。
昔年參禅,深契佛旨祖意。
繼轉念佛,了徹自性唯心。
早年所著佛祖心燈貫注,與禅淨雙勖,【禅淨雙勖之名,印老所題。
】谛印二老閱之,皆贊賞不置。
近年發揮淨修導言,亦早發刊流通,普利同倫。
今再由徐慧覺居士編訂成帙之入香光室發揮淨土要義,尤為和盤托出,徹底掀翻。
全書大旨,皆以佛果為宗。
普勸行人,念念入佛果覺,心心住佛正定。
如斯提倡,直與古人。
切望行人,以專持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必期徹證唯心淨土,圓彰自性彌陀者。
名言雖異,旨趣何殊。
可謂今古同揆,後先輝映。
我師發揮淨土,無一字不深契唯心。
教念彌陀,無一句不圓彰自性。
奉勸欲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必須熟讀我師先後所著之三書。
如不肯讀而妄談,均難免為不知香臭,誤認馬桶為淨瓶之人。
識者聽之,即當噴飯。
我師發揮道妙,三書具在,有目共睹。
非森阿其所好,而能偏贊惑人也。
更有非人所能強緻者,不得已為大衆拈出,俾生正信。
我師近來,虛懷若谷。
凡有發揮,請佛證明。
各感瑞應,随得舍利。
一二年來,次第所得,随時收存,現共有二十顆。
【所得情形,師自有記,不贅。
】圓潤光輝,随人所見,各有不同。
【凡登山者,多請瞻禮,莫不歎異。
複有一念佛精專之弟子,對森雲,伊瞻禮時,有十四顆。
有一最大如菉豆者,仔細觀之,内現極樂世界圖。
足征我師淨業功深,發揮所見,而得此瑞應。
仍須淨業精專之人,乃能見到淨業功深,知見圓徹之特别瑞相。
森愧業重,徒挂修淨之虛名,實與淨行尚疏遠。
較之此弟子,即自問慚愧無狀,進較我師,實難望得肩背。
故今即求退休,回山親近,以期稍學萬一耳。
】此非淨業功深,知見圓徹之明征,曷克臻此。
即今瑣瑣,似有強人敬信之态度,全由愍念自他,罔知出苦之要道。
今幸我師發揮所見,實為生死苦海中之一大慈航。
隻要大家能讀,能信,能行,趕上慈舟,便可安坐,直達蓮邦。
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我師實作如來使者也。
徐慧覺居士,慨舍淨資,編訂刊行,屬為序引,并助校訂,不禁歡喜助成。
特此瑣告,以期人人信受奉行,稍報法乳之恩于萬一耳。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古曆天中節苦惱比丘德森敬序于将别之上海暫寄處
須知所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必須真用念佛功夫,念到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外無土,土外無心,心佛不二,心土一如,方名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此種境界,不肯用功念佛之人,何能夢見。
今将森自己心境,以度不知香臭淨穢,誤認馬桶為淨瓶者之心境,聊為形容比對。
森因業障深重,福慧全無,雖挂名念佛二三十年,悠悠忽忽,實未專心用功。
欲令彌陀時時在念,淨土刻刻現前,殊不易得。
舉心動念,總難脫離貪嗔癡。
貪嗔癡三毒,實為畜生餓鬼地獄之根本。
故森常自供雲,依吾人現時心境而論,隻有唯心穢土,【心中所發現者,全屬現前人我是非等濁惡境相。
】毫無唯心淨土。
【西方勝境,殊少體會得著。
】隻有自性畜生,自性餓鬼,自性地獄,【因常與貪嗔癡為緣。
】實無自性彌陀。
【念佛時,均不易得到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圓融,無雜無閑。
】故今急求退休,以期藏拙待死者,亦正為此。
森雖苦惱無狀,于古人以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二語,為令人念佛必期達到徹證圓彰之旨,自信稍能領略。
請問今之隻知其名,不知其義,反以策進念佛之要旨,誤用于破人念佛者,其心境究為如何,有無比森清淨耶。
若稍清淨,想即不緻如此誤會。
森之苦惱,尚自知之。
此等鹦鹉,學人語了不知人事,大錯特錯,猶自鳴得意者。
其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今幸我親教師了公上人,宿根深厚,現行精純。
昔年參禅,深契佛旨祖意。
繼轉念佛,了徹自性唯心。
早年所著佛祖心燈貫注,與禅淨雙勖,【禅淨雙勖之名,印老所題。
】谛印二老閱之,皆贊賞不置。
近年發揮淨修導言,亦早發刊流通,普利同倫。
今再由徐慧覺居士編訂成帙之入香光室發揮淨土要義,尤為和盤托出,徹底掀翻。
全書大旨,皆以佛果為宗。
普勸行人,念念入佛果覺,心心住佛正定。
如斯提倡,直與古人。
切望行人,以專持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必期徹證唯心淨土,圓彰自性彌陀者。
名言雖異,旨趣何殊。
可謂今古同揆,後先輝映。
我師發揮淨土,無一字不深契唯心。
教念彌陀,無一句不圓彰自性。
奉勸欲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者,必須熟讀我師先後所著之三書。
如不肯讀而妄談,均難免為不知香臭,誤認馬桶為淨瓶之人。
識者聽之,即當噴飯。
我師發揮道妙,三書具在,有目共睹。
非森阿其所好,而能偏贊惑人也。
更有非人所能強緻者,不得已為大衆拈出,俾生正信。
我師近來,虛懷若谷。
凡有發揮,請佛證明。
各感瑞應,随得舍利。
一二年來,次第所得,随時收存,現共有二十顆。
【所得情形,師自有記,不贅。
】圓潤光輝,随人所見,各有不同。
【凡登山者,多請瞻禮,莫不歎異。
複有一念佛精專之弟子,對森雲,伊瞻禮時,有十四顆。
有一最大如菉豆者,仔細觀之,内現極樂世界圖。
足征我師淨業功深,發揮所見,而得此瑞應。
仍須淨業精專之人,乃能見到淨業功深,知見圓徹之特别瑞相。
森愧業重,徒挂修淨之虛名,實與淨行尚疏遠。
較之此弟子,即自問慚愧無狀,進較我師,實難望得肩背。
故今即求退休,回山親近,以期稍學萬一耳。
】此非淨業功深,知見圓徹之明征,曷克臻此。
即今瑣瑣,似有強人敬信之态度,全由愍念自他,罔知出苦之要道。
今幸我師發揮所見,實為生死苦海中之一大慈航。
隻要大家能讀,能信,能行,趕上慈舟,便可安坐,直達蓮邦。
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我師實作如來使者也。
徐慧覺居士,慨舍淨資,編訂刊行,屬為序引,并助校訂,不禁歡喜助成。
特此瑣告,以期人人信受奉行,稍報法乳之恩于萬一耳。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古曆天中節苦惱比丘德森敬序于将别之上海暫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