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辭

關燈
良辰,吾侪為佛子者,自應傾心提倡。

    我佛世尊大悲指示之方便捷徑,使海内善信士女,知極樂之外,尚有琉璃,均為衆生安身立命之處;彌陀之外,更有藥師,同是接引慈悲之父。

    如至心信樂,有願求生者,臨命終時,彼藥師如來,遣八大菩薩親來迎接,往生彼國,即能見佛聞法,得悟無生,種種利益,自在受用。

    倘有衆生,志願求生西方者,即令八大菩薩送至極樂。

    若欲廣贊功德,窮劫難盡,惟願各界善信速起信心,依信發願,依願立行,他日願行成就,得生琉璃世界,舉福則福同廬舍,論壽則壽媲彌陀,化性土于塵塵,現法身于刹刹,依因感果,念佛成佛,夫複何疑?有志于斯者,望其勉諸!庶不負釋迦之悲心,與藥師之宏願也。

    圓瑛不敏,謹撰片言,藉申頌祝,并資勸請雲爾。

     顯親寺則悟禅師行述 師諱印明,号朗智,則悟其字也。

    俗籍浙江湖州,父母俱長齋奉佛,垂老乏嗣,乃禱之觀音大士,越歲生師,天資俊秀,髫齡即聰慧過人,葷不入口,秉性恬靜,見沙門佛像,辄踴躍歡喜,殆亦夙善根力之所流露欤!年十五,至杭州北天目山,見法苑莊嚴,僧規整肅,熏發出世之心,遂辭親祝發,依江蘇宜興縣顯親寺仁智律師,受具足戒,三壇圓滿,遍叩諸方,撥草瞻風,祗圖見性。

    初住明州天童七塔諸刹,次止鎮江金山寺,後參毗陵天甯寺冶開和尚,閱七寒暑,頗有會心處。

    複遊心教海,澈法流之源底,明自性之本來,乃知宗教不二,遂息向外馳求,單提向上一著,仍返金山,依解起行,常勤精進。

    時機既至,龍天推出,嗣顯親之法印,闡淨土之家風,禅淨雙修,行解相應,是即永明所謂有禅有淨土者也。

    至癸醜歲,淨業既成,世緣已畢,端坐念佛,合掌而逝,神栖樂國,當不疑矣。

    世壽四十有三,僧臘二十有八。

    師與餘宿緣深厚,己亥歲天甯邂逅,一見如故,共究宗乘,偕就講肆,心一見同,猶如水乳。

    然相處既久,所知頗詳,其嗣法門人松林,求撰行述,然師之深本難思,密行叵測,固非餘智力之所及也。

    因略述梗概,以示景仰之忱雲爾。

     印光大師像贊 法身無相,至道無名,清淨本然,不可思議。

    而我大師于無相中現相,于無名中立名,提倡淨宗,引導後學,大作夢中佛事,臨終現瑞西歸,實為徹悟大師之後第一人也。

    收放自如,去來無礙,娑婆印壞,淨土文成;且道正恁麼時,如何與大師相見□耳?忽然突出金剛眼,親見圓明妙法身。

     南京毗盧寺芳田老和尚像贊 漪欤芳公,出家之雄。

    慧根宿植,早悟苦空,飄然脫俗,撥草瞻風。

    祗圖見性,參向上宗。

    于大徹堂,迫到山窮水盡;轉過身來,觌面親見主翁。

    承紹毗盧法印,兩度建樹宏功。

    垂老退居精進,坐斷三際始終。

    我今緬懷道範,握管如睹慈容。

     達修和尚像贊 生而穎異,不觸葷腥,髫齡入道,寂寂惺惺。

    潛身佛國,葆守童真,精修禅觀,造詣湛深。

    琅琊兵燹,對境怆神,矢志中興,為法為人。

    悍勞忍苦,恢複叢林,寶幢傾折,悲悼莫名! 弘化月刊題辭 夫道在人弘,非人無以弘道;化以機應,非機何由應化。

    是以我佛釋迦牟尼如來,道成曠劫,早證常身,為度衆生,還垂近迹。

    于兜率陀天,觀機下降;在迦維衛國,方便受生。

    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具三十二妙相,殊勝超倫,現優昙花,作獅子吼,天上天下,惟我獨尊,覺自覺他,圓成佛果。

    一期施化,頓漸分演于五時;三藏遺言,結集流傳于萬古。

    是謂大覺世尊,垂不朽之業,成無盡之益也。

    我印光大師,法王真子,乘願利生,現比丘身,修淨土行,信願持名,三資具足,戒定慧學,一念全該。

    其自行化他,道惟一貫,即欲攝此界衆生,同心念佛,同歸淨土。

    并有文鈔行世,言言真實,事事切要,皆從平常日用中說起,家庭社會上做起,佛法世法,融成一片,誠為末世之津梁也。

    複創辦弘化社,流通經典,提倡佛學,師之事迹,詳如别傳。

    世之景仰大師者,遂有永久紀念會之組織,意甚善也。

    并發行弘化月刊,以繼大師之志。

    夫我佛教海洪深,淺智者莫能探其底;義天朗耀,上根者可以見其高。

    是以慈光東照,聖教西來,雖曆千有餘年,佛化仍未普及社會者,其故何在?即在弘化之人才與機關乏少,緻令光明之佛教,晦而不彰。

    今者弘化月刊出世,發揚教指,覺世牖民,将使慧日重輝,大光普照,吾知背塵合覺,得意忘言者,大有人在。

    因綴以辭曰: 文字般若,通達實相,紀念大師,弘化為上。

     輾轉覺他,度人無量,同發菩提,惟道是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