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
關燈
小
中
大
天童寺舍利塔記
夫法身常住,本無去以無來;舍利光明,時或隐而或顯。
惟釋迦文佛,願切悲深,念末劫衆生,障重福薄,機薪既盡,鶴樹潛輝,金棺自舉,繞拘屍羅城,寶炬不燃,入火光三昧,碎金剛身而為舍利(譯骨身)留人間世以作福田。
八王自捧金壇,各國競建寶塔,迨阿育王之登極,造八萬四之浮圖,此舍利塔之所由來也。
圓瑛前聞印度有僧,看守舍利寶塔,置瓶案上,至誠懇切以拜求,為日既久,舍利從空而飛入,時來時去,倏有倏無,感應道交,神妙莫測。
曾有槟榔嶼,極樂寺。
本忠老和尚,欲探佛迹,往詣月邦,虔禮舍利,請求供養,承贈廿一骨身,拟建五峰寶塔。
圓瑛拾五年,講經南洋群島,駐錫極樂精藍,因辦開元慈兒院,思籌教養基本金,冀藉法施因緣,完成慈善事業。
适逢本老和尚,正在建造寶塔,供奉十八舍利,永鎮千古道場,尚餘三顆,持贈于餘,欣然拜受,頂禮通宵,夜半忽睹祥光,明晨瞻視,俨然四顆,信精誠之專注,故聖應以昭然。
于是發心建塔,曆年未遇檀那。
迨至民國庚午,被選住持本山,爰有浙江吳興信徒,顧邢明心,夙植靈根,久培德本,悲心遠大,志願恢宏,欲益無盡衆生,以成不朽功德。
遂将建塔之事,勸請獨力捐資,為作廣大福田,并可莊嚴佛刹,聞之欣諾!由是運石鸠工,經始于甲戌仲冬,落成于乙亥季夏,用記因緣于此,俾贍禮斯塔者,知所由來也。
藥師琉璃會碑記(代智法師) 夫自性智燈,輝天鑒地;大光明藏,耀古騰今。
悟此者法燈常遍照,是謂燃無盡燈,供無盡佛也。
其或未明谛理,當策事修,藥王為法焚軀,施度圓滿;比丘燃指供佛,宿債畢酬。
既身見不存,而我執自破。
但身為内财,舍者固難其人,财為外物,施之自易其事。
智圓欲修十願五供之第三,用報四恩九有于萬一。
雖不能強人舍身求菩提,自應勸人燃燈修法供。
由是合集信心,組成一會,名曰藥師琉璃會。
遞年九月滿日,藥師如來,聖誕良辰,啟建道場,一晝夜功德,燃燈懸旛,禮忏施食。
藉勝會之良緣,布福田之善種,消災滅罪,益算延齡。
伏願 佛光照燭,共出長夜之昏衢;智眼圓明,普矚大千之沙界。
茲将在會芳名刊之貞石,碑垂不朽,昭示将來。
觀世音菩薩應現記 夫法身離相,本絕去來,妙應随機,普門示現。
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上合諸佛慈力,下同衆生悲仰,得二殊勝,發三妙用,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一身不分而普現,萬機鹹應以無違,自在成就,福備衆生,無作妙力,讵小智所能測度哉?餘十九歲發心出家,至福州鼓山湧泉禅寺,見法堂内供一白磁觀音菩薩像,妙相莊嚴,回非人力所制。
惜衣間有一裂縫,不禁撫膺太息!欲識原因,問一耆德,答曰:此像是菩薩自力所成,昔江西有一陶家,制磁為業,一日裝白磁碗滿窯燒之,迨開窯不見磁碗,惟見菩薩像,卓立窯中,色相圓滿,光明晃耀,舉家歡喜,歎未曾有,遠近聞風,鹹來瞻禮供養。
一夕菩薩托夢于陶師,囑将其像送供福州鼓山。
有司具奏其事,朝廷遣使欲請入宮供奉;是夕菩薩複托夢于寺主,曰:明日朝廷有使來山,欲将我像移供宮中,我願在山,汝可用小槌在我身衣一敲,以慰我願。
黎明寺主依言持槌擊之,衣上裂一長縫,使至見有裂紋,用以奏聞,遂不移供焉。
以後凡祈晴禱雨,疊彰靈應。
至民國十六年,忽然不見,未知何往。
今普陀頂山自文質老和尚重興以來,大開法席,而與前後寺成鼎足之勢,道風日振。
一日大寮内,取水之大銅勺,銅柄上忽現全身,圓滿端嚴,初疑人畫。
用水洗之,愈洗愈明,以布拭之,愈拭愈顯,令人生敬。
文老和尚以菩薩垂慈,現希有事,我等自應生希有心,珍藏供奉,永鎮山門,囑餘為記。
于是歡喜贊歎,敬叙菩薩大悲方便願力雲爾。
南洋吉隆坡觀音閣碑記 竊以世尊三祇煉行,百劫修因,福慧雙圓,智悲并運。
時至機熟,則兜率降神,感應道交,于毗耶誕迹,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
迨白馬逾城,青山斷發,六年修苦行,餐麥飯以充饑,半夜睹明星,坐菩提而成道。
由是悲心莫置,華嚴演一乘之音;大教難投,方便曆三時之漸。
應機說法,為實施權。
直至法華開演,等賜醍醐,大事因緣,于茲始畢。
我鼓山善慶老和尚,慧根夙植,宏誓在懷,乘大願輪,披精進铠,不負靈山
惟釋迦文佛,願切悲深,念末劫衆生,障重福薄,機薪既盡,鶴樹潛輝,金棺自舉,繞拘屍羅城,寶炬不燃,入火光三昧,碎金剛身而為舍利(譯骨身)留人間世以作福田。
八王自捧金壇,各國競建寶塔,迨阿育王之登極,造八萬四之浮圖,此舍利塔之所由來也。
圓瑛前聞印度有僧,看守舍利寶塔,置瓶案上,至誠懇切以拜求,為日既久,舍利從空而飛入,時來時去,倏有倏無,感應道交,神妙莫測。
曾有槟榔嶼,極樂寺。
本忠老和尚,欲探佛迹,往詣月邦,虔禮舍利,請求供養,承贈廿一骨身,拟建五峰寶塔。
圓瑛拾五年,講經南洋群島,駐錫極樂精藍,因辦開元慈兒院,思籌教養基本金,冀藉法施因緣,完成慈善事業。
适逢本老和尚,正在建造寶塔,供奉十八舍利,永鎮千古道場,尚餘三顆,持贈于餘,欣然拜受,頂禮通宵,夜半忽睹祥光,明晨瞻視,俨然四顆,信精誠之專注,故聖應以昭然。
于是發心建塔,曆年未遇檀那。
迨至民國庚午,被選住持本山,爰有浙江吳興信徒,顧邢明心,夙植靈根,久培德本,悲心遠大,志願恢宏,欲益無盡衆生,以成不朽功德。
遂将建塔之事,勸請獨力捐資,為作廣大福田,并可莊嚴佛刹,聞之欣諾!由是運石鸠工,經始于甲戌仲冬,落成于乙亥季夏,用記因緣于此,俾贍禮斯塔者,知所由來也。
藥師琉璃會碑記(代智法師) 夫自性智燈,輝天鑒地;大光明藏,耀古騰今。
悟此者法燈常遍照,是謂燃無盡燈,供無盡佛也。
其或未明谛理,當策事修,藥王為法焚軀,施度圓滿;比丘燃指供佛,宿債畢酬。
既身見不存,而我執自破。
但身為内财,舍者固難其人,财為外物,施之自易其事。
智圓欲修十願五供之第三,用報四恩九有于萬一。
雖不能強人舍身求菩提,自應勸人燃燈修法供。
由是合集信心,組成一會,名曰藥師琉璃會。
遞年九月滿日,藥師如來,聖誕良辰,啟建道場,一晝夜功德,燃燈懸旛,禮忏施食。
藉勝會之良緣,布福田之善種,消災滅罪,益算延齡。
伏願 佛光照燭,共出長夜之昏衢;智眼圓明,普矚大千之沙界。
茲将在會芳名刊之貞石,碑垂不朽,昭示将來。
觀世音菩薩應現記 夫法身離相,本絕去來,妙應随機,普門示現。
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上合諸佛慈力,下同衆生悲仰,得二殊勝,發三妙用,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一身不分而普現,萬機鹹應以無違,自在成就,福備衆生,無作妙力,讵小智所能測度哉?餘十九歲發心出家,至福州鼓山湧泉禅寺,見法堂内供一白磁觀音菩薩像,妙相莊嚴,回非人力所制。
惜衣間有一裂縫,不禁撫膺太息!欲識原因,問一耆德,答曰:此像是菩薩自力所成,昔江西有一陶家,制磁為業,一日裝白磁碗滿窯燒之,迨開窯不見磁碗,惟見菩薩像,卓立窯中,色相圓滿,光明晃耀,舉家歡喜,歎未曾有,遠近聞風,鹹來瞻禮供養。
一夕菩薩托夢于陶師,囑将其像送供福州鼓山。
有司具奏其事,朝廷遣使欲請入宮供奉;是夕菩薩複托夢于寺主,曰:明日朝廷有使來山,欲将我像移供宮中,我願在山,汝可用小槌在我身衣一敲,以慰我願。
黎明寺主依言持槌擊之,衣上裂一長縫,使至見有裂紋,用以奏聞,遂不移供焉。
以後凡祈晴禱雨,疊彰靈應。
至民國十六年,忽然不見,未知何往。
今普陀頂山自文質老和尚重興以來,大開法席,而與前後寺成鼎足之勢,道風日振。
一日大寮内,取水之大銅勺,銅柄上忽現全身,圓滿端嚴,初疑人畫。
用水洗之,愈洗愈明,以布拭之,愈拭愈顯,令人生敬。
文老和尚以菩薩垂慈,現希有事,我等自應生希有心,珍藏供奉,永鎮山門,囑餘為記。
于是歡喜贊歎,敬叙菩薩大悲方便願力雲爾。
南洋吉隆坡觀音閣碑記 竊以世尊三祇煉行,百劫修因,福慧雙圓,智悲并運。
時至機熟,則兜率降神,感應道交,于毗耶誕迹,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
迨白馬逾城,青山斷發,六年修苦行,餐麥飯以充饑,半夜睹明星,坐菩提而成道。
由是悲心莫置,華嚴演一乘之音;大教難投,方便曆三時之漸。
應機說法,為實施權。
直至法華開演,等賜醍醐,大事因緣,于茲始畢。
我鼓山善慶老和尚,慧根夙植,宏誓在懷,乘大願輪,披精進铠,不負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