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

關燈
至! 塑羅漢諸天緣啟 原夫聲聞羅漢,觀四谛解悟真空,護法諸天,修十善報居天道。

    二則親受靈山咐囑,留身住世,以為末世福田;一則細推往劫深因,乘願利生,永作群生保障。

    雖界内界外之或異,自有漏無漏之攸分。

    敬者鹹沾惠澤,事者共沐恩波,其實則一而已。

    今我萬善禅寺重修既竣,尚虧一篑之功,意欲敬塑十八尊者,念四諸天,庶使主伴齊彰,聖凡等供。

    但功程浩大,讵可獨藉于隻擎;而聖像莊嚴,尤必端資乎衆志。

    是以恭疏短引,敬告十方。

    伏乞樂善君子,信心檀越,各解施囊,共成美舉!功無虛棄,福有攸歸。

    是為啟。

     重修天王殿緣啟(代作) 詳夫靈鹫說法,須達多廣辟僧園;白馬馱經,漢明帝崇修佛刹。

    此支那天竺,梵宇所由興也。

    即考天王寶殿亦厥有因,梁時寇亂中原,集諸沙門諷誦摩诃般若波羅密多,擇吉興師,以求神肋,果得天王太子率兵禦敵,寇見膽裂,指日奏功。

    帝因感護國之功,發帑金,建寶殿,敕與叢林共垂千古,此天王殿之因由也。

    鄞東七塔禅寺建自某代,舊稱補陀,累朝興廢疊更,志乘備載。

    迨前清末運,頹敗已極,禅栖鞠為茂草,绀宇化作劫灰。

    爰有本城陳氏,沿門募化,發願重興,其子事母至孝,晴雨之天,躬随扶侍,因大願大孝,感動信施,修建正殿,并砌基起造三聖殿。

    奈钜功未竣,大夢俄遷。

    時先師慈老人天童退院,栖錫鎮之萬善寺,經就地紳耆延主斯寺,甫廿載,高提祖印,大開叢席,而與天童育王合成鼎足。

    老人示寂,由法眷公舉岐昌法兄繼承師席,重修七塔以竟未盡之懷,莊嚴道場,恢複古迹。

    達踵其後,竊思天王殿幾經風雨飄零,梁棟朽腐,外觀雖善,内念難安,拟欲重修,以期永固。

    預計功程浩大,究非獨力能支,所望大紳善士,樂解施囊,圓修檀度,等為功于種玉,冀集腋以成裘,福有攸歸,名垂不朽。

    是為啟。

     大九華山十方廣濟茅蓬募緣啟 吾國四大名山:大九華山,即其一也。

    在安徽省青陽縣,峰巒秀麗,林壑深幽,為地藏菩薩道場,朝山進香之士,幾遍全國。

    爰有,慧真上人,戒行精嚴,悲願堅固,于普陀名山發心三步一禮,禮至大九華山,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有欲成就十方道場,手燃四指,身燃二百肉燈,行此三難,希有之事,冀滿斯願。

    于是民國二十四年,感動信心居士,夏某護法捐資購地,于肉身塔相近,結茅安衆,無論道俗,歡迎接待,以便就近禮塔。

    夏居士發心,獨力供養十年,道風遠播,衲子雲臻。

    不意世緣已畢,竟于二十七年往生極樂,茅蓬既失供養之人,大衆遂興絕糧之歎。

    于是閉門念佛,以期感應,越一日,而送供者至,從二十七年,乃至三十五年,絕糧六次,每次均閉門念佛,俱感送供之人,有志精修之士,鹹願終生栖止焉。

    惜範圍狹窄,未克廣住僧伽,由是有欲擴充殿堂,以期美善,拟建大殿一座,中奉地藏銅像,設莊嚴以昭誠敬,建禅堂一所,禅淨雙修,庶幾穩當。

    并鑒全山人衆,要建四衆普同塔,以為安身立命之處。

    惟是工程浩大,非獨力所能撐,功德莊嚴,必衆擎之易舉。

    恭疏短引,伏願 十方護法,遠近檀那,樂解施囊,共襄美舉!陽春一筆,功德千秋。

    是為啟。

     水月庵茶會田緣啟(代作) 蓋聞六度布施為第一,四事飲食在其中,給粥飯以濟饑虛,固是存仁之行,施茶水而周渴乏,讵非獲福之因!敝庵雖居别墅,适傍通衢,觀往來仆仆風塵,莫獲息肩之所,炎炎暑夏,每興焦口之嗟。

    由是鸠工重修涼亭,功已告竣,使馳驅得少息之安,來往免窮途之歎。

    但凄風苦雨,雖弗緻以飄零,而夏令伏天,尚待施乎茶水。

    衲欲期美善,不憚辛勞,廣請檀那,共襄勝會。

    伏望仁人居子,樂善捐金,俾滴瀝成海,覆篑為山,置買田産,永存敝庵。

    作善降祥,自蔔醍醐灌溉,依因接果,堪征甘露沾濡。

    是為啟。

     三寶經房募刻藏經緣啟 夫人道無言,必假文言而明其旨;聖人立教,宏宣聲教以啟其機。

    故我本師釋迦牟尼文佛,證道功圓,利生念切,首唱華嚴上乘,獨被積行之機。

    旋隐尊特勝身,曲為鈍根之輩巧施方便,普運慈悲,演三藏之靈文,曆五時之漸次,直至法華開顯,始暢出世本懷。

    究其設化之方,無非欲令衆生因指見月,得魚忘筌,悟入佛之知見而後已。

    瑛等自愧根機淺薄,業障深重,佛在世時我沉淪,我得人身佛滅度,雖慈風東被,貝葉西來,四明為缁流荟萃之區,六邑乏經教流通之所。

    每見研究佛乘法侶,因請購之無從,緻智識而永锢,武陵之闆無幾,頓伽之字過小,南京之藏尚未全,東洋之本距于遠,亦法門之一大憾事也。

    吾侪既在甯組織三寶經房,欲期名實相符,故募刻全藏,以饫醉心佛教者之願望。

    但為法之心雖切,奈經費浩大,究非獨力能持。

    伏願慧業文人,信心居士,朱門長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