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關燈
經,領會不出他的綱要在那裡,不曉得金剛經修行方法在那裡,我(道源長老自稱)研究金剛經時,就很注意這個關鍵。

    經典第四分教我們‘無住行施’;一切布施總括為三個綱要:财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

    把他延伸開來,就是‘六度’,‘六度’再延伸開來,就成為萬種行門。

    現在叫我們修‘一切善法’,這‘一切善法’又是什麼‘善法’呢?‘六度萬行’就叫‘一切善法’。

    有一點你們要注意到,這個‘善法’不隻是三界以内的‘十善法’,三界以内所修的‘十善法’,你隻能升天,不能成佛。

    一定要依著「六度萬行’,這種‘無漏善法’來修,你才能成佛,才能證得‘無漏’的‘善法果’。

    地藏經上一再的說,你在佛法之中去修行,一毛一滴,一沙一塵,那個功德,都是無量無邊。

    地藏經說了很多段,都是要行者,不離佛法而去修善。

    你要注意這個道理,如果離開了佛法,你修的‘善法’,都是‘世間善法’。

    何以故?因為隻有佛法才有這種無漏的‘般若智慧’,也隻有這個‘般若智慧’才能引導你修一切無漏‘善法’,這樣你修的‘善法’,才不會落在有漏的‘世間善法’上,這樣将來果報也不會隻限于人天福報了。

     我們現在學金剛經,就要依著經上的‘般若智慧’作引導,來修一切善法。

    一切善法不離‘六度萬行’,‘六度’中‘三檀’是善法之首,三種‘檀那’,就是三種布施——财施、法施、無畏施。

    衆生有貧病須要救濟,就給他們送衣服、米飯、醫藥,幫助他們脫離苦境,行這種财布施;衆生有災難,就要去救他們,行無畏施;然後給他們講說佛法,讓他們得到佛法的智慧,以佛法的智慧去啟導他們,得到究竟的解脫,使他們遠離妄想執著,出離三界,六道輪回之苦。

    這種法布施是無有窮盡的。

    一切衆生,要離一切苦,得到究竟的安樂,隻有依著佛法來修行,才能達到的。

    為什麼呢?因為佛法是諸佛所走過的解脫過程,他是諸佛已實證過的真實智慧。

    由這種真實不虛的佛法智慧做為引導,你才能夠究竟的出離生死苦海。

    所以我們要多多的去行法布施。

    這個法布施,才是究竟的,才是無限量的。

    因此你發心學佛法,學了佛法,你就要去宏揚開來,這就叫法布施。

    法施是無窮盡的,但是你不可以著相。

    所以前面稱為‘法無住’。

    你弘法利生,行法布施,也要遠離‘我等四相’的‘住著’。

    你這樣子的修‘一切善法’,就是修無漏的因,将來決定‘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一時說‘沒有得’,一時又說‘有得’,這是什麼原因呢?金剛經一時說‘有得’,一時說‘無得’,那是對我們凡夫的方便引導,因為如果說‘無所得’,怕你落空,失去把握。

    說‘有所得’,但是不許你‘著相’,要你遠離‘我等四相’的執著,這樣子去修‘一切善法’,你才能‘真得’,所以這個‘得’就是‘無得’。

    假使你有個‘能得’之心,就有了‘我’,這樣你又怎麼能夠得到‘無漏功德’呢?你執著,我在說法度衆生,這就有‘我相’、‘人相’;‘我’‘人’的差别相,就成‘衆生相’;你執著不舍,就成‘壽者相’。

    最初一念,就起了‘我執’,有了‘我執’,你說法時再起‘法執’,‘人我執’,‘法我執’都不空,你怎麼樣也得不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你要遠離‘我等四相’,修‘一切善法’,你天天行法布施,在講經說法,但是你不著相,這樣的功德,你一定‘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因為你‘不著相’,而得到的。

    ‘得’即‘無得’,‘得’則不舍離‘修一切善法’;‘無得’則離‘我等四相’,不生執著。

    你了解這個道理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釋迦佛一時說‘有得’,一時說‘無得’的究竟真相。

    這樣,你就會徹底的明白,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在‘不著相’的智慧裡修‘一切善法’而得到的。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說過了,‘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後佛又恐怕我們著了這個‘善法的相’,就告訴我們說:如來所說的善法,‘即非善法’。

    按‘世俗谛’講是有個‘善法’,按‘真谛’講,‘善法’都是因緣所生的法,沒有自性,當體即空,‘即非善法’那裡有一個‘善法可得’呢?你要是能會歸中道,就是‘即有即空’‘是名善法’。

    這就是要我們處處修‘善法’,但是處處不‘著相’,這才是‘真實無漏’的‘善法’。

    這一科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