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諸菩薩衆等’,阿難當機,故首雲之。
‘及諸菩薩衆等’蓋指菩薩、聲聞、天人等等諸衆也。
蒙恩睹瑞,歡喜踴躍,故皆五體投地,至誠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
‘三藐三佛陀’,舊譯正遍知,新譯等正覺,乃佛十号中之第三号。
故‘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即六字洪名也。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
一切憂惱,莫不解脫。
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
鐘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持花香,來于虛空,散作供養。
上段經文複明彌陀第十四‘觸光安樂願’之成就。
願文中‘見我光明,照觸其身。
莫不安樂,慈心作善’。
即此處‘睹斯光者.......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
又《光明遍照品》雲:‘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
’故今雲:‘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
一切憂惱,莫不解脫’。
鐘磬、琴瑟、箜篌等等樂器,毋須彈奏,自然發聲,故雲‘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十方天人來散花香,皆表殊勝快樂之象。
經中詳談見佛、見光、見土等等瑞相。
或以此有著相之失,惜彼未知淨宗之妙,端在當相即道,即事而真,故不必撥相求道,離事見真也。
且此經純是《華嚴》事事無礙境界,一花一香無非帝網之珠。
一一圓明,一一勝妙,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體。
圓明具德,不可思議。
爾時極樂世界,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以佛威力,如對目前。
如淨天眼觀一尋地。
彼見此土,亦複如是。
悉睹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衆,圍繞說法。
‘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見前注。
極樂不離自心,理也。
‘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事也。
理事無礙,故十萬億程,即在目前。
故《觀經》雲:‘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會衆誠感,佛力加威,淨穢兩土,互現目前。
‘如淨天眼,觀一尋地’。
彼土聖衆,皆見此界釋尊,于會衆中,說此‘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阿彌陀經》謂此法門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末法衆生情執深重。
于此最極圓頓、一乘了義、究竟方便之妙法,不能信及,反生疑謗。
是以本品禮佛見光,此世界中二萬人,親見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親聞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為作證明,令生正信。
欣樂願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皆獲四悉檀之益。
今仰體聖心,傍引數經,以證極樂妙有,免堕偏空。
(一)《觀經》雲:‘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
得見佛身及二菩薩。
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
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願生彼國。
世尊悉記,皆當往生。
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
’(二)《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雲:‘時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會中,所有諸菩薩摩诃薩(一萬二千人),芯刍(二萬人)、芯刍尼、優婆塞、優婆夷、梵王、帝釋、護世四王并餘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悉能見彼極樂世界,及見無量光如來。
菩薩、聲聞大衆圍繞。
光明熾盛,如妙高山。
’(三)《十往生經》雲:‘佛告山海慧菩薩:汝今應當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觀阿彌陀佛國,願見阿彌陀佛。
爾時一切大衆,亦皆起立合掌,共觀阿彌陀佛。
爾時阿彌陀佛,現大神通,放大光明,照山海慧菩薩身。
爾時山海慧菩薩等(包括一切大衆),即見阿彌陀佛國,所有莊嚴妙好之事:皆悉七寶、七寶山、七寶國土;水鳥樹林,常吐法音,彼國日日常轉法輪。
’以上皆證當時印度人民,或數以百計,或以萬計,親睹極樂依正莊嚴。
西方有世界,有佛阿彌陀,此兩有字,應深著眼。
總之,本品具四悉檀:(一)極樂依正現前,是世界悉檀。
确顯妙境,令衆歡喜,生欣求心。
(二)阿難大衆,歡喜作禮,稱念聖号,是為人悉檀。
令生善故,持名往生是善中之善故。
(三)破疑生信,是對治悉檀。
疑根未斷,即是罪根。
信力圓時,全成佛力故。
(四)心佛不二,妙感難思。
事理不二,妙境現前。
是第一義悉檀。
圓彰性具,令入實相故。
如《無量壽起信論》雲:‘右明無量光明遍照一切。
極樂娑婆,同一法界。
本無彼此,安有東西。
山河大地,皆是衆生目眚所成。
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無量光明,普周塵刹。
三塗六道同時解脫。
不獨阿難以佛威加被,得見佛身,及諸依正,即今末法衆生,但能入此法門,不離當念,疾得見佛。
《華嚴經》雲:“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就如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體,我身常入諸佛軀。
”是知諸佛衆生,本來不二。
名為見佛,實無見者。
何以故?不可于一體中互相見故。
’
‘及諸菩薩衆等’蓋指菩薩、聲聞、天人等等諸衆也。
蒙恩睹瑞,歡喜踴躍,故皆五體投地,至誠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
‘三藐三佛陀’,舊譯正遍知,新譯等正覺,乃佛十号中之第三号。
故‘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即六字洪名也。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
一切憂惱,莫不解脫。
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
鐘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持花香,來于虛空,散作供養。
上段經文複明彌陀第十四‘觸光安樂願’之成就。
願文中‘見我光明,照觸其身。
莫不安樂,慈心作善’。
即此處‘睹斯光者.......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
又《光明遍照品》雲:‘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
’故今雲:‘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
一切憂惱,莫不解脫’。
鐘磬、琴瑟、箜篌等等樂器,毋須彈奏,自然發聲,故雲‘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十方天人來散花香,皆表殊勝快樂之象。
經中詳談見佛、見光、見土等等瑞相。
或以此有著相之失,惜彼未知淨宗之妙,端在當相即道,即事而真,故不必撥相求道,離事見真也。
且此經純是《華嚴》事事無礙境界,一花一香無非帝網之珠。
一一圓明,一一勝妙,一一皆是一真法界之全體。
圓明具德,不可思議。
爾時極樂世界,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以佛威力,如對目前。
如淨天眼觀一尋地。
彼見此土,亦複如是。
悉睹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衆,圍繞說法。
‘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見前注。
極樂不離自心,理也。
‘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事也。
理事無礙,故十萬億程,即在目前。
故《觀經》雲:‘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會衆誠感,佛力加威,淨穢兩土,互現目前。
‘如淨天眼,觀一尋地’。
彼土聖衆,皆見此界釋尊,于會衆中,說此‘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阿彌陀經》謂此法門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末法衆生情執深重。
于此最極圓頓、一乘了義、究竟方便之妙法,不能信及,反生疑謗。
是以本品禮佛見光,此世界中二萬人,親見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親聞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為作證明,令生正信。
欣樂願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皆獲四悉檀之益。
今仰體聖心,傍引數經,以證極樂妙有,免堕偏空。
(一)《觀經》雲:‘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
得見佛身及二菩薩。
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
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願生彼國。
世尊悉記,皆當往生。
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
’(二)《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雲:‘時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會中,所有諸菩薩摩诃薩(一萬二千人),芯刍(二萬人)、芯刍尼、優婆塞、優婆夷、梵王、帝釋、護世四王并餘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悉能見彼極樂世界,及見無量光如來。
菩薩、聲聞大衆圍繞。
光明熾盛,如妙高山。
’(三)《十往生經》雲:‘佛告山海慧菩薩:汝今應當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觀阿彌陀佛國,願見阿彌陀佛。
爾時一切大衆,亦皆起立合掌,共觀阿彌陀佛。
爾時阿彌陀佛,現大神通,放大光明,照山海慧菩薩身。
爾時山海慧菩薩等(包括一切大衆),即見阿彌陀佛國,所有莊嚴妙好之事:皆悉七寶、七寶山、七寶國土;水鳥樹林,常吐法音,彼國日日常轉法輪。
’以上皆證當時印度人民,或數以百計,或以萬計,親睹極樂依正莊嚴。
西方有世界,有佛阿彌陀,此兩有字,應深著眼。
總之,本品具四悉檀:(一)極樂依正現前,是世界悉檀。
确顯妙境,令衆歡喜,生欣求心。
(二)阿難大衆,歡喜作禮,稱念聖号,是為人悉檀。
令生善故,持名往生是善中之善故。
(三)破疑生信,是對治悉檀。
疑根未斷,即是罪根。
信力圓時,全成佛力故。
(四)心佛不二,妙感難思。
事理不二,妙境現前。
是第一義悉檀。
圓彰性具,令入實相故。
如《無量壽起信論》雲:‘右明無量光明遍照一切。
極樂娑婆,同一法界。
本無彼此,安有東西。
山河大地,皆是衆生目眚所成。
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無量光明,普周塵刹。
三塗六道同時解脫。
不獨阿難以佛威加被,得見佛身,及諸依正,即今末法衆生,但能入此法門,不離當念,疾得見佛。
《華嚴經》雲:“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就如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體,我身常入諸佛軀。
”是知諸佛衆生,本來不二。
名為見佛,實無見者。
何以故?不可于一體中互相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