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池功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泉池功德第十七
本品明極樂泉池不可思議功德。
(一)首明池德之總相,并列标池量、水德、岸樹、池花等别相。
(二)池揚妙法,成熟善根。
(三)十方生者,蓮池化生。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
縱廣深淺,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湛然香潔,具八功德。
‘講堂左右,泉池交流’是總相。
表寶樹蓮池,周遍其國也。
《觀經》曰:‘一一池水,七寶所成。
......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
’可見極樂,莊嚴微妙,超逾一切。
别相中,首為泉池之形量。
縱者長度。
廣者寬度。
池之長寬深淺,應機化現,其量非一。
稱其形體,各為一等。
從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皆随應而現。
次表水德。
是諸泉池,即八功德池。
池水湛潔,清芬芳馥,故曰‘湛然香潔’。
水具八德。
故稱八功德水。
《稱贊淨土經》曰:‘何等名為八功德水。
一者澄淨。
二者清冷。
三者甘美。
四者輕軟。
五者潤澤。
六者安和。
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
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
多福衆生,長樂受用。
’極樂之水能令飲者,增長種種殊勝善根。
可見極樂不可思議。
岸邊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恒芳,光明照耀。
修條密葉,交覆于池。
出種種香,世無能喻。
随風散馥,沿水流芬。
上顯池岸妙樹莊嚴之相。
‘栴檀’見前釋。
‘吉祥果’,印度所産。
此方所無。
狀似瓜簍,黃赤色。
今以此方之石榴拟充之。
石榴一花多實,故以石榴拟吉祥果。
今經雲‘池流華樹。
....皆以無量寶香合成’。
是故‘華果恒芳’。
恒芳者,常香也。
‘光明照耀’者,即前之‘無量光炎,照耀無極。
’可見此諸華樹,既吐芬香,複放妙光也。
‘修條’者,長枝也。
‘交’者,相接。
‘覆’者,垂蓋。
岸側寶林,枝長葉茂。
淩空相接,垂覆池上。
如是林樹出種種妙香,其香殊勝,非世間所有,故雲‘世無能喻’。
‘随風散馥’,随德風而散播其香馥。
‘沿水流芬’,順池水而流送其芬芳。
此乃第四十三‘寶香普薰願’之所攝。
又複池飾七寶,地布金沙。
優缽羅華、缽昙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上顯池中莊嚴之相。
‘池飾七寶’者,《吳譯》曰:‘皆複有自然流泉浴池,皆與自然七寶俱生’。
‘地布金沙’,地指池底。
《漢譯》曰:‘有純白銀池者,其底沙皆黃金也。
中有純黃金池者,其水底沙皆白銀也。
....中複有二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銀也。
’乃至‘中複有七寶共作一池者,其池底沙皆金、銀、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也。
’ 下明池花有四種妙蓮。
《會疏》曰:‘優缽羅,此雲青蓮華。
缽昙摩,此雲紅蓮華。
拘牟頭,此雲黃蓮華。
芬陀利,此雲白蓮華。
小本所謂四色華也。
’又《箋注》曰:‘西方之蓮,有青黃赤白四種。
又随未敷、開、落之三時而異名,芬陀利為白蓮華之正開敷者。
又此華最大,花瓣數百,一名百葉花。
《妙法蓮華經》之蓮華,即此白蓮華百葉之芬陀利華也。
又此華多出于阿耨達池,人間無有,故稱為人中好華、希有華等。
’又‘雜色光茂’。
‘雜’者,和也,合也,衆也,集也。
故‘雜色’,指衆色和合也。
‘光茂’者,明盛也。
小本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亦顯雜色光茂也。
‘彌’者,滿也。
蓮花遍滿寶池,覆蔭水面,故曰‘彌覆水上’。
若彼衆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随衆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寶沙映澈,無深不照。
上顯水具妙用,善如人意。
‘過浴此水’者,《會疏》曰:‘彼土人天,非水谷身。
清淨成就,不須洗濯,何須水耶?唯是為随意受樂,蕩除心垢故也。
’意謂:彼土天人,蓮花化身,非依飲水
(一)首明池德之總相,并列标池量、水德、岸樹、池花等别相。
(二)池揚妙法,成熟善根。
(三)十方生者,蓮池化生。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
縱廣深淺,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湛然香潔,具八功德。
‘講堂左右,泉池交流’是總相。
表寶樹蓮池,周遍其國也。
《觀經》曰:‘一一池水,七寶所成。
......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
’可見極樂,莊嚴微妙,超逾一切。
别相中,首為泉池之形量。
縱者長度。
廣者寬度。
池之長寬深淺,應機化現,其量非一。
稱其形體,各為一等。
從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皆随應而現。
次表水德。
是諸泉池,即八功德池。
池水湛潔,清芬芳馥,故曰‘湛然香潔’。
水具八德。
故稱八功德水。
《稱贊淨土經》曰:‘何等名為八功德水。
一者澄淨。
二者清冷。
三者甘美。
四者輕軟。
五者潤澤。
六者安和。
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
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
多福衆生,長樂受用。
’極樂之水能令飲者,增長種種殊勝善根。
可見極樂不可思議。
岸邊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恒芳,光明照耀。
修條密葉,交覆于池。
出種種香,世無能喻。
随風散馥,沿水流芬。
上顯池岸妙樹莊嚴之相。
‘栴檀’見前釋。
‘吉祥果’,印度所産。
此方所無。
狀似瓜簍,黃赤色。
今以此方之石榴拟充之。
石榴一花多實,故以石榴拟吉祥果。
今經雲‘池流華樹。
....皆以無量寶香合成’。
是故‘華果恒芳’。
恒芳者,常香也。
‘光明照耀’者,即前之‘無量光炎,照耀無極。
’可見此諸華樹,既吐芬香,複放妙光也。
‘修條’者,長枝也。
‘交’者,相接。
‘覆’者,垂蓋。
岸側寶林,枝長葉茂。
淩空相接,垂覆池上。
如是林樹出種種妙香,其香殊勝,非世間所有,故雲‘世無能喻’。
‘随風散馥’,随德風而散播其香馥。
‘沿水流芬’,順池水而流送其芬芳。
此乃第四十三‘寶香普薰願’之所攝。
又複池飾七寶,地布金沙。
優缽羅華、缽昙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上顯池中莊嚴之相。
‘池飾七寶’者,《吳譯》曰:‘皆複有自然流泉浴池,皆與自然七寶俱生’。
‘地布金沙’,地指池底。
《漢譯》曰:‘有純白銀池者,其底沙皆黃金也。
中有純黃金池者,其水底沙皆白銀也。
....中複有二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銀也。
’乃至‘中複有七寶共作一池者,其池底沙皆金、銀、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也。
’ 下明池花有四種妙蓮。
《會疏》曰:‘優缽羅,此雲青蓮華。
缽昙摩,此雲紅蓮華。
拘牟頭,此雲黃蓮華。
芬陀利,此雲白蓮華。
小本所謂四色華也。
’又《箋注》曰:‘西方之蓮,有青黃赤白四種。
又随未敷、開、落之三時而異名,芬陀利為白蓮華之正開敷者。
又此華最大,花瓣數百,一名百葉花。
《妙法蓮華經》之蓮華,即此白蓮華百葉之芬陀利華也。
又此華多出于阿耨達池,人間無有,故稱為人中好華、希有華等。
’又‘雜色光茂’。
‘雜’者,和也,合也,衆也,集也。
故‘雜色’,指衆色和合也。
‘光茂’者,明盛也。
小本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亦顯雜色光茂也。
‘彌’者,滿也。
蓮花遍滿寶池,覆蔭水面,故曰‘彌覆水上’。
若彼衆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随衆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寶沙映澈,無深不照。
上顯水具妙用,善如人意。
‘過浴此水’者,《會疏》曰:‘彼土人天,非水谷身。
清淨成就,不須洗濯,何須水耶?唯是為随意受樂,蕩除心垢故也。
’意謂:彼土天人,蓮花化身,非依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