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航法師傳略及其往生事迹
關燈
小
中
大
兩耳合計四十聲,共為一百。
百則左耳記之,千萬億聲以此類推,得其傳者,鹹稱絕妙。
惟朝暮課誦,師謙稱晚年出家,不谙梵呗,随衆上殿,恐擾衆儀,故多在旁殿自修。
而訂有定課,寒暑不易,客中旅途,從不間斷。
朝課念大悲咒十小咒及白衣神咒,其般若心經最後偈咒,多念七遍;晚課一律誦彌陀經及慈雲忏主淨土文,至心求願往生西方,每念至‘是日已過,命亦随減.......’辄聲淚俱下,精誠萬分。
師于四十八年題贈侍者廣化東遊法語,有‘吾老矣!西歸之日,諒不甚遠’之句。
四十九年春,師将台中慈善寺予廣化接替,退居靜修,預積往生資糧。
五月二十八日晨,師趺坐于毗連大殿之寮房,随衆誦朝課,當念完十小咒時,寂然入定,‘見一大法會,異常莊嚴,人數之多,世所未睹,又見已故蓮友多人。
’心知往生期近,原已允老友劉蔭遠将軍之邀,于六月初往受供旬日之約,即行謝絕,不問外緣,一心念佛,每日定課,由一萬聲增至五萬聲。
六月初五日起,寺中大衆,每晚輪流陪師念佛至午夜。
初七日師付後事,立遺囑。
六月十一日上午師披南傳袈裟,穿新鞋襪,預備往生。
中午徒衆得息,紛紛返寺叩安,師見之大喜。
下午三時許,師自持衣物,步行去洗澡,與平時毫無異狀。
浴畢至客堂,衆請師門邊向南坐,通風較涼,如何?師答:‘面對西方,不忘生西。
’遂至東壁面西而坐,對大衆開示雲:‘你們呀!能得信佛,很幸運啦!’手指出家衆‘你們信佛又得出家,是幸運中最幸運的人啊!太好啦!我告訴你們,佛教修行的法門多得很,而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最圓頓殊勝,你們看我念佛念了二十多年,到現在臨命終時,一心不亂,求生西方,我這就是現實最好的證明。
’複起立抖擻兩袖雲:‘看!不是蠻好嗎!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此時似乎有人聯想到‘佛及聖衆,手執金台,來迎接我,于一念頃,生極樂國。
’師聞之連說:‘對!對!對!就照這樣修,我走了!’衆起送師回寮。
少頃有送地藏殿木料者來,以地藏殿由師發起興建,尚未竟功,師最關心,曾由徒衆發願完成,師方将此事放下,但一聞木料來,即起命廣化扶侍往觀,行間有‘我這一生太幸運啦!晚年能出家,又得你們這些道友招呼我,為我念佛助往生,謝謝你們啊!這亦是我幸而出了家,若不出家,這時為妻兒子女啼哭糾纏,怎能一心念佛呢?不得一心,又怎能往生?......’行到堆木料處,環視一遍,坐約三分鐘,即獨自回寮,随命‘請廣化來!’廣化趨至。
時正下午五點三十分也。
見師示異狀,乃問:‘是否時候到了?’師點首,遂鳴鐘集衆‘大家念佛,助師父往生。
’師亦随衆念佛,初緊而急,漸模糊不清,五時三十四分,于大衆念佛聲中,師安詳往生矣。
遵遺囑停靈三日,時雖炎暑,而容光煥發,無異生時,荼毗後,獲舍利數百粒,大者如豆,小者如米,瑩潤晶澈,五色燦爛,世所希有。
頂骨呈蓮華色,半露舍利,若绛璧之嵌珍珠焉。
凡此瑞相,足征往生無疑矣。
附錄憨山大師念佛偈 但将一句阿彌陀,置在心中常不斷。
果能念念最分明,即與彌陀親見面。
常思淨土在目前,日用頭頭無缺欠。
佛土全攝一句中,是真如來異方便。
當在了了分明時,更無再起差别見。
百則左耳記之,千萬億聲以此類推,得其傳者,鹹稱絕妙。
惟朝暮課誦,師謙稱晚年出家,不谙梵呗,随衆上殿,恐擾衆儀,故多在旁殿自修。
而訂有定課,寒暑不易,客中旅途,從不間斷。
朝課念大悲咒十小咒及白衣神咒,其般若心經最後偈咒,多念七遍;晚課一律誦彌陀經及慈雲忏主淨土文,至心求願往生西方,每念至‘是日已過,命亦随減.......’辄聲淚俱下,精誠萬分。
師于四十八年題贈侍者廣化東遊法語,有‘吾老矣!西歸之日,諒不甚遠’之句。
四十九年春,師将台中慈善寺予廣化接替,退居靜修,預積往生資糧。
五月二十八日晨,師趺坐于毗連大殿之寮房,随衆誦朝課,當念完十小咒時,寂然入定,‘見一大法會,異常莊嚴,人數之多,世所未睹,又見已故蓮友多人。
’心知往生期近,原已允老友劉蔭遠将軍之邀,于六月初往受供旬日之約,即行謝絕,不問外緣,一心念佛,每日定課,由一萬聲增至五萬聲。
六月初五日起,寺中大衆,每晚輪流陪師念佛至午夜。
初七日師付後事,立遺囑。
六月十一日上午師披南傳袈裟,穿新鞋襪,預備往生。
中午徒衆得息,紛紛返寺叩安,師見之大喜。
下午三時許,師自持衣物,步行去洗澡,與平時毫無異狀。
浴畢至客堂,衆請師門邊向南坐,通風較涼,如何?師答:‘面對西方,不忘生西。
’遂至東壁面西而坐,對大衆開示雲:‘你們呀!能得信佛,很幸運啦!’手指出家衆‘你們信佛又得出家,是幸運中最幸運的人啊!太好啦!我告訴你們,佛教修行的法門多得很,而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最圓頓殊勝,你們看我念佛念了二十多年,到現在臨命終時,一心不亂,求生西方,我這就是現實最好的證明。
’複起立抖擻兩袖雲:‘看!不是蠻好嗎!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此時似乎有人聯想到‘佛及聖衆,手執金台,來迎接我,于一念頃,生極樂國。
’師聞之連說:‘對!對!對!就照這樣修,我走了!’衆起送師回寮。
少頃有送地藏殿木料者來,以地藏殿由師發起興建,尚未竟功,師最關心,曾由徒衆發願完成,師方将此事放下,但一聞木料來,即起命廣化扶侍往觀,行間有‘我這一生太幸運啦!晚年能出家,又得你們這些道友招呼我,為我念佛助往生,謝謝你們啊!這亦是我幸而出了家,若不出家,這時為妻兒子女啼哭糾纏,怎能一心念佛呢?不得一心,又怎能往生?......’行到堆木料處,環視一遍,坐約三分鐘,即獨自回寮,随命‘請廣化來!’廣化趨至。
時正下午五點三十分也。
見師示異狀,乃問:‘是否時候到了?’師點首,遂鳴鐘集衆‘大家念佛,助師父往生。
’師亦随衆念佛,初緊而急,漸模糊不清,五時三十四分,于大衆念佛聲中,師安詳往生矣。
遵遺囑停靈三日,時雖炎暑,而容光煥發,無異生時,荼毗後,獲舍利數百粒,大者如豆,小者如米,瑩潤晶澈,五色燦爛,世所希有。
頂骨呈蓮華色,半露舍利,若绛璧之嵌珍珠焉。
凡此瑞相,足征往生無疑矣。
附錄憨山大師念佛偈 但将一句阿彌陀,置在心中常不斷。
果能念念最分明,即與彌陀親見面。
常思淨土在目前,日用頭頭無缺欠。
佛土全攝一句中,是真如來異方便。
當在了了分明時,更無再起差别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