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關燈
禮拜,以種種香花、衣服、飲食等供品供奉菩薩,此人的功德可以在百千生中常受人天的妙樂。

    倘若能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的話,最終必定能證菩提而成佛。

    正因為有這麼大的功德和福利,觀世音菩薩,你應當以無盡的慈悲心,向恒河沙數一切世界國土裡的一切衆生,告訴他們應當這樣去修行。

    ’ 【注釋】: 1)頂門:佛頂最上處,即中醫所謂‘百會’穴,此是最高處,以無有更上,非凡夫能見,亦号無見頂相。

    佛法和合,出生最上功德,故于頂門放光,光即功德也。

    諸佛以佛光度生,佛光出生一切無上功德,故佛光即無量清淨恒沙性功德也。

     2)大毫相光:世尊眉間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轉,如日正中,放之則有光明,舒之即長五尺,卷之即如旋螺。

    表理顯明稱白,教無纖隐為毫。

    此大毫相光具涅槃之德,以法身德故曰‘大’;以解脫德曰‘毫相’;以般若德故名‘光’。

     3)白毫相光:指‘施’度。

    白者,衆色之本,亦表清淨無染之體,萬法之理顯示明白,故稱‘白’也;以解脫德,故名‘毫相’;以般若德,顯一切法空,自性流露,性光外溢,故名‘光’。

    布施為諸法之本,内舍悭貪,外利衆生,能到彼岸,故以白毫相光表之。

     4)大白毫相光:布施究極,三檀等施(财、法、無畏也),三輪體空(施者、受者、施物),則現布施之實相,能至涅槃根本,故名大白毫相光。

     5)瑞毫相光:指‘戒’度。

    瑞表吉祥,以持戒故,惡止善生,一切吉祥也。

     6)大瑞毫相光:持戒究極,見屍羅實相,具三聚淨戒(攝律儀戒,乃五、十、八,具足諸戒也,以止惡為義;攝善法戒,修十善乃至一切善法為戒,以生善為義;攝衆生戒,以利益一切衆生為戒,亦稱饒益有情戒),故名為大也。

    《華嚴經》雲:‘戒為無上菩提本’。

     7)玉毫相光:指‘忍’度。

    玉表無瑕,指忍辱,則令諸惡不起,煩惱不生也。

     8)大玉毫相光:忍辱究極,指得無生法忍,見忍辱實相,具無量功德也。

    ‘無生法忍’參見第七品‘無生’之注。

     9)紫毫相光:指‘勤’度。

    精進勇猛修一切善法也。

    精而不雜惡法,進而不退善法也。

     10)大紫毫相光:精進究極,指身心兩忘、能所雙亡,不見有精進相,不執有精進功。

    離妄名精,悟理名進,故名大。

    《法句經》雲:‘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然心不起,精進無有涯’也。

     11)青毫相光:指‘禅’度。

    禅定也。

    青屬東,東方為群動之首。

    動中有不動,境動而心不動,故名禅定也。

     12)大青毫相光:禅定究極,指佛定也。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乃‘首楞嚴定’也。

    那伽者,譯作龍或象,喻其有大力,亦稱不來,以羅漢與佛不來生死道也。

    身變龍而定止于深淵,稱為那伽定。

    ‘首楞嚴定’者,佛所得定也,名一切事究竟,亦佛性也。

    菩薩得此三昧,諸煩惱魔及魔人無能壞者,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芥子中,令諸山河日月星宿悉現如故而不迫迮。

     13)碧毫相光:指‘慧’度。

    般若者,乃照空之‘慧’也。

    般若之慧,能空一切相,破一切執,成一切智,令到涅槃之彼岸也。

    碧以名玉中之最貴者,喻一切法以般若為最也。

     14)大碧毫光:指出世般若。

    般若能導一切法到彼岸,周遍法界,無一法而非佛法。

     15)紅毫相光:指‘方便’度。

    能令衆生解粘去縛,斷惑證真,猶如紅光普照大千世界。

    善巧方便,自積功德,複令一切衆生得以濟度也。

     16)大紅毫相光:方便究極也。

    乃一乘方便。

    《法華經》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引導于衆生,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可見一乘之方便乃究竟之方便,是實非權也。

     17)綠毫相光:指‘願’度。

    修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大願也。

    發願“入生死,度苦厄”乃艱難事,以其難行能行,故願大也。

    綠者,如綠葉覆蔭,上求佛光,下蔭衆生也。

     18)大綠毫相光:願究極也,如地藏菩薩發願:‘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乃大願之究竟也,離兩邊,絕能所,無相故大。

     19)金毫相光:指‘力’度。

    力有思擇力(決斷善惡,擇善而處)及修習力(勤修善法精進不退之力)。

    以力漸增,由凡及聖,故可以神力濟度衆生。

     20)大金毫相光:‘力’度究極也。

    指佛之十力。

    佛之十力唯佛方有,故為‘力’度之究極也。

    佛具足十力,方便濟度衆生也。

    佛之十力乃:一、知覺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知諸禅定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21)慶雲毫相光:指‘智’度。

    修自利利他之智也,異于前六度之智者,前為照‘空’之慧;此名照‘有’之智,前稱‘慧度’,此稱‘智度’。

    佛法大海,唯智慧度,如慶法雲,遍覆一切生死大海也。

     22)大慶雲毫相光:智度之究極,乃一切種智也,慶法界之雲,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