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關燈
【譯文】: 為了進一步引起衆生對《地藏菩薩本願經》及地藏王菩薩不可思議功德的了解和尊重,本師釋迦牟尼佛運用他的大慈悲、大神通力量在其頂門上放出百千萬億的大毫相光: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

    在頂門上放了這麼多的毫相光之後,又出微妙的音來告訴在大會的天龍八部及人非人等大衆說:‘你們注意聽著,我現在在這忉利天宮的大會上,馬上要稱揚贊歎地藏王菩薩在人天中利益天界、人間衆生所做的種種不可思議的度生大事,如令衆生離苦得樂,獲得人天福報的事迹;令衆生知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緣及菩薩大乘的六度、四攝的大小乘種種佛法,使衆生依此修行能獲得大小乘種種聖者所獲得的果位的事迹;令大乘衆生漸次修行,由初地直登十地果位的事迹;最後令一切衆生永遠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終于成佛的事迹等等。

    ’ 佛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在大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诃薩,他的名号稱為‘觀世音’,從他的座位上站了起來,恭敬胡跪合掌向佛說:‘世尊,這位地藏王菩薩摩诃薩,他具有大慈大悲的心願,憐憫一切因造罪而受苦報的一切衆生。

    在千萬億世界中,每一世界又化千萬億化身去度各種各樣受苦的衆生。

    他所作的功德及不可思議的威神力量,我已經聽到世尊您以及十方無量無數的諸佛,異口同聲地贊歎地藏菩薩。

    這些功德是如此地不可思議,即使讓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諸佛一起來說他所作的功德,也還是沒法說得完。

    剛才又承蒙世尊普告大衆說,要稱揚、贊歎地藏王菩薩利益一切衆生的種種事迹。

    現在我虔誠地請求世尊為現在世及未來世的一切衆生,稱揚地藏菩薩種種不可思議的、利益衆生的事迹,使得天龍八部等一切衆生,得知地藏王菩薩有如此多不可思議功德之後,起極大的恭敬心、戀慕心,瞻仰、禮拜這位不可思議的地藏菩薩,同時也可使這些衆生,因瞻仰和禮拜地藏菩薩而獲得更大的福德。

    ’ 佛告訴觀世音菩薩說:‘你這位菩薩摩诃薩同娑婆世界有極大的因緣。

    在這娑婆世界中,無論是天人、是龍衆;無論是男人,是女子;無論是神、是鬼、甚至是六道中一切罪苦衆生,若有緣能聽到你的名号的,見到你的形像的、能産生恭敬心,戀慕你的、贊歎你的,這些衆生必定能最終成就無上道業,最終能成佛的。

    在成佛之前,由于這恭敬、贊歎的功德,也可使他們常常生在天界或富貴的人間,受到種種微妙的安樂。

    一旦等因果成熟後,必定會遇到佛給他授記。

    你現在以大慈悲心,憐憫天龍八部及一切衆生,來聽我宣傳解說地藏菩薩種種不可思議的事迹。

    你及一切大衆,應當用清淨心、正念心來聽,我現在就為你們解說。

    ’觀世音菩薩回答說:‘是的,世尊,我們大衆都非常願意、非常高興能聽到這些事。

    ’ 這時,本師釋迦牟尼佛就告訴觀世音菩薩及在會的一切大衆說:‘在未來世及現在世的各世界中,如果有天界上的人,天福已經享受完了,有“五衰相”出現,甚至是将要堕入到惡道中去的,像這樣一類的天人,無論是男、是女,正當現“五衰相”時,若能有緣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或是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号,能夠起恭敬心,哪怕少到隻是仰望一眼,禮拜一下,那麼這位天人馬上就可以增加許多天福,繼續在天界受極大的快樂,永不會再堕入三惡道遭受苦報了。

    更何況能在見到地藏菩薩形像、聽到地藏菩薩名号後,能以恭敬心,用種種香、花、衣服、飲食、寶貝、璎珞去供養地藏王菩薩,那他所獲得的福利,更是無量無邊了。

     ‘另外,觀世音菩薩,在未來世及現在世的各世界中,如果有六道裡的衆生在臨死前,能有緣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号,哪怕隻是一聲,能聽到耳朵裡去,那末這個衆生,永不會到三惡道裡去受苦了。

    更何況在這人臨死之時,家裡的父母或其他親人為了超度他,把家裡的房産、财物、珍寶以及衣服等物品變賣後,用來雕塑或彩畫地藏菩薩的形像,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

    同時在這病人尚有一口氣的情況下,把為他超度而做種種功德的事告訴他。

    這個人聽到後,心裡明白家裡的親人已經為他做了超度的工作了。

    倘若這人命不該死,隻是該得一場重病的話,由于這超度的功德,馬上可以使病好起來,同時還能增長壽命。

    倘若這個人命裡該死,陽壽已盡,那末本來在死後由于種種罪業,應該堕入到三惡道去的話,由于這超度的功德,在命終之後,即可生天界或人間富貴家庭裡去享受種種的樂趣,而過去的一切罪業已經統統被消滅了。

     ‘另外,觀世音菩薩,倘若在未來世,有男子或女人,或是在哺乳的嬰兒時期、或是在三歲、五歲、十歲以下的童年時期就死去了父母或是死去了兄弟姐妹,後來當這個人年紀長大了,時常思念這些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