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佛法的基本綱領

關燈
尊敬的夏林長,各位護法居士: 我這次從重慶出來,經由北京到五台山,參加五台山廣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師紀念館落成開光典禮。

    法尊法師是我的親教師,我從16歲到21歲,在北碚缙雲山讀書,他任代院長,給我們講課,主要講宗喀巴大師編撰的《菩提道次第廣論》,這一部論著法尊法師給我們講了兩年。

    在法尊法師的講授之下我得益很大,領會很深,為我終身堅持走菩提道路奠定了基礎,所以我很感謝我的親教師法尊上人。

     參加開光法會回到北京以後,夏林長請我跟大家見面,結結法緣,我很高興。

    我在兩年前到居士林來講過一次,今天是第二次,可以說我跟居士林、夏林長及各位居士,有甚深的法緣,這是很殊勝的,很難得,希望大家尊重這個殊勝的因緣。

     我今天的講題是:修學佛法的基本綱領。

     佛法修行的基本綱領,涉及三藏十二部教典,内容很多,與居士們修行有很深的關系,今天由于時間比較緊迫,隻能提個大綱,希望大家認真聽講。

     一、建立正确的人生觀 一般世俗人,是背覺合塵,整日為油鹽柴米醬醋茶、功名利祿、是非得失,忙碌一生,不知生從何處來,死到何處去,不曉得如何正确對待現在的人生。

    我們學了佛,那就是背塵合覺,就應該有一個正确的人生觀、宇宙觀,人生應如何度過才有意義?宇宙又是怎麼形成的?對于這些問題,都要有一個正确的看法,才能引起道心。

     (一)四念住與六如 四念住是佛在涅槃前答複阿難的提問。

    當時,阿難共問了三問,其中有一問是:佛在世,我們依佛而住,同佛共住,佛去世以後我們應該怎樣住,應該依何為住?佛答複阿難說,我滅度後,你們(弟子)應該依四念住而住。

     四念住是什麼呢?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從本體到世間,要存在這幾種觀點。

    拿人的這個五蘊之身來講,五蘊之身是不幹淨的,七竅:兩眼、兩耳、兩鼻、嘴巴及毛孔、大小便,排的東西都是不幹淨的,說明我們身體内髒裝的都是不幹淨的東西。

    祖師講,修行就是要把臭皮囊改成蓮花身、金剛身,那就幹淨了。

    一般人就是執著這個身體,一切為我,為我的身體,于是就發生貪嗔癡,損人利己,造業無邊,結果害人終害己,也使自己永遠在生死中不得解脫。

     觀受是苦,我們從生下來以後,所領受的一切都是痛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别離、求不得、五蘊熾盛八種苦。

    《瑜伽師地論》上還講了一百零八種苦。

    念珠為何是一百零八顆?寓意是要以念佛修定來消滅一百零八種煩惱和痛苦。

    世間有些事情比如家庭聚會呀,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啊,親友聚會呀,升官發财呀等等,看起來像是好事、快樂的事情,實際上在變,變了就是苦,叫壞苦。

    所以說人自生下來以後,所領受的一切無不是苦。

     觀心無常,就是說心法能生萬物,心法是刹那刹那轉變、沒有實體的,一切萬物、萬象森羅,也在刹那刹那轉變中。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細胞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進行新陳代謝;世界呢,也在成住壞空變化中;星球也是如此,這個星球壞了又到那個星球。

    從小宇宙到大宇宙,都是由成到住、由住到壞、由壞到空的過程,都在瞬時變化中。

    知心法是變化的、無常的,沒有實體,就不要執著。

     觀法無我,法代表一切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包括一切社會現象。

    一切法如幻如化,在演戲,像海市蜃樓,沒有個我體,既無五蘊我,也無法我。

     以上就是四念住。

    從這個内容可以知曉佛法對于人生宇宙的基本看法。

    我們學佛人要以四念住而住。

     另外是六如,六如是《金剛經》講的最後一首偈: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這個四句偈是《金剛經》的扼要,是緣起性空的精髓,你能夠了解一切有為法、緣生法,它的變化如夢幻泡影,就可以去掉我執,達到真空境界。

    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後,才有決心和勇氣把身心放下,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全心全意去救度衆生。

     (二)念四難 四難是什麼呢?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友難遇。

     人身是難得的,依經上講,人死了以後要再得人身,很困難,而堕落三惡道的,那就多得很,像大地的塵垢一樣。

    得了人身都是由于過去的善根,有功德、有善根才得人身,宗喀巴大師取名叫增上生。

    什麼是增上?人生是苦樂參半,也可以在苦中走正道、修行。

    你能夠走正道修行,死了以後起碼不堕入三惡道,這對于修道是一種增上的因緣。

    古人講一失人身,萬劫難複。

     佛法難聞,在八難之中的人聞不到佛法。

    什麼叫八難呢?地獄、惡鬼、畜生是三難,佛前佛後第四難,盲聾喑啞第五難,世智辯聰第六難,長壽天第七難,邊地是第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