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小
中
大
惟賢長老為當代著名高僧、教界碩德、法門領袖。長老童貞入道,戒行冰潔,青年問道,博學睿智。長老以耳順之年,投身于劫後佛教的振興大潮,數十年如一日,上弘下化,悲憫人天;慈心利物,切心接衆;著書立說,筆耕不辍;講經說法,運廣長舌。特别是近年來,長老以耄耋之年,仍穿梭于大江南北,廣結善緣,法音宣流;足迹遍諸古刹,身影常現高校。長老為法為教之忘我利他精神,俨然菩薩再現,令人景仰萬分。
2005年6月,85歲高齡的惟賢長老應人民大學的邀請,北上進行佛學講演,先後于北京大學、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佛教居士林、北京三學讀書會、北京大钊培訓中心進行不同主題的演講。酷暑的京城,受長老法雨甘露的澆灌,仿佛也變得清涼起來。
在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的講演,佛教學術性強,有極強的學術研究和參考價值。對于研究太虛大師思想的教内外人士來說,由于長老親近太虛大師将近十年,受太虛大師思想影響很深,他回憶起親近太虛大師的往事,親切生動,有較強的史料價值。對于研究佛教哲學的學子們而言,若能正确認識佛教哲學及其現實意義就可樹立正确的宗教觀。
在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針對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呼聲,長老就佛法中關于和諧之内容、和諧之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講解,明确指出“和諧首先要從心靈開始”,“佛法是實現真實圓滿的和諧”。而在居士林、讀書會、大钊中心的講演對在家居士修行而言無疑最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在短短的一周講演期間,長老還接受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就“如何做人,應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專題采訪,回答了信衆關于學佛修行的各種提問,其簡要精辟之回答對厘清一些混淆的佛學觀點及糾正不正确的修行均有現實指導意義。
本書除了涵括長老北京弘法周的全部講演、開示外,還輯錄了長老其他時間來北京開會時在賓館裡給弟子們所作的方便開示,以及截至2008年7月所整理出來的所有問答。這些開示和問答,對于未入佛門、初入佛門、入佛門修行多年仍不得其要旨者均有指導意義。
佛教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與封建迷信的區别是什麼?什麼樣的見解才是佛法中的正見?什麼樣的修行才是正确的修行?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系,在現實生活中體悟佛法?細心的讀者在本書中自會找到答案,因此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确定一條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就了然于心。
此書系根據錄音整理編輯而成,祈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然長老之證悟,豈是文字所能表達?加上編者水平有限,錯誤之處難免,若發現錯誤,請聯系編者,以便及時改正!
北京華藏圖書館
2008年8月25日
2005年6月,85歲高齡的惟賢長老應人民大學的邀請,北上進行佛學講演,先後于北京大學、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佛教居士林、北京三學讀書會、北京大钊培訓中心進行不同主題的演講。酷暑的京城,受長老法雨甘露的澆灌,仿佛也變得清涼起來。
在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的講演,佛教學術性強,有極強的學術研究和參考價值。對于研究太虛大師思想的教内外人士來說,由于長老親近太虛大師将近十年,受太虛大師思想影響很深,他回憶起親近太虛大師的往事,親切生動,有較強的史料價值。對于研究佛教哲學的學子們而言,若能正确認識佛教哲學及其現實意義就可樹立正确的宗教觀。
在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針對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呼聲,長老就佛法中關于和諧之内容、和諧之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講解,明确指出“和諧首先要從心靈開始”,“佛法是實現真實圓滿的和諧”。而在居士林、讀書會、大钊中心的講演對在家居士修行而言無疑最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在短短的一周講演期間,長老還接受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就“如何做人,應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專題采訪,回答了信衆關于學佛修行的各種提問,其簡要精辟之回答對厘清一些混淆的佛學觀點及糾正不正确的修行均有現實指導意義。
本書除了涵括長老北京弘法周的全部講演、開示外,還輯錄了長老其他時間來北京開會時在賓館裡給弟子們所作的方便開示,以及截至2008年7月所整理出來的所有問答。這些開示和問答,對于未入佛門、初入佛門、入佛門修行多年仍不得其要旨者均有指導意義。
佛教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與封建迷信的區别是什麼?什麼樣的見解才是佛法中的正見?什麼樣的修行才是正确的修行?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系,在現實生活中體悟佛法?細心的讀者在本書中自會找到答案,因此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确定一條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就了然于心。
此書系根據錄音整理編輯而成,祈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然長老之證悟,豈是文字所能表達?加上編者水平有限,錯誤之處難免,若發現錯誤,請聯系編者,以便及時改正!
北京華藏圖書館
2008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