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度生死
關燈
小
中
大
,他于是預知時至,即同大衆誦念彌陀經,升到西方極樂世界而物化了。
(淨土堂賢集) ◆宋朝有一位學士姓張單名叫抗,樂善好施,念佛回向,曾在佛像前發誓,願誦大悲咒十萬遍,求生淨土,活到六十幾歲,卧病不起,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對家裡人說:‘西方極樂國淨土,就在堂前,阿彌陀佛坐在蓮花上面,翁兒在金地上禮拜佛陀。
’言畢,口中繼續念佛而長逝了。
翁兒是他的孫子,三歲而夭亡。
(往生集) ◆宋朝有位古鼎銘禅師,是臨濟十五世孫,将要圓寂的時候,對他們的門徒說:‘觀音菩薩手拿著蓮花來接引我了。
’安然坐著而長逝,火化後,舌根和牙齒都沒有燒壞,并且有五色的舍子無數。
(皇明名僧輯略及宗景濂集) ◆宋朝有位京都官員外郎(官名),姓呂單名叫宏,其妻吳氏,夫婦二人各自吃齋守戒,分别清靜修行,都能通曉明悟佛的道理,惟吳氏虔誠事奉觀音頗有靈感,每每于淨室中放著瓶子罐子幾十個,以淨水(或涼開水)注滿,手持揚枝誦念大悲咒,往往見到觀音放光進入瓶罐之中,生病或有疾苦的人,喝了她的淨水多數痊愈。
尤甚這種咒水,積年累月而不變壞,天氣寒冷而又不結凍,當世稱他為觀音院君,還有二個丫頭,也修行淨業,其中一個奉持戒律很嚴勵勤苦,或者竟月不吃飯,但是每日隻飲吳氏所念觀音咒的淨水一盞(即一大杯),不久的時間,她忽然看見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現在目前,三年之後,她就往生西方極樂國土了。
(龍舒淨土文) ◆宋朝有個婦人鄭氏,是浙江省錢塘地方的人,每日課誦觀音經,念佛不辍,後來在病中,預知時至,要洗澡更衣,洗畢向西方而坐。
問家裡人說:‘你們聽到敲打磬的聲音沒有?西方極樂國的淨土諸位聖人都已到來。
’不久之間;合掌歡喜的又說:‘阿彌陀佛菩薩也來了,觀音手拿著金台,如來接引我登座。
’于是她忽然的坐著而殁了。
(往生集) ◆宋朝江西的吉安縣班氏的女兒,每日誦念觀音普門品和彌陀經金剛經,念佛求度,往生極樂國土,她的母親死後,已經裝殓,流血淋漓不停,女當發誓言說:‘若誓言說,以我的一片孝心,但願菩薩保佑穢氣不作。
’說罷,血即停止。
後來她的父親娶了繼室,和她一同修習淨業,臨終的時候,請僧伽演說淨士觀法,忽然要更衣,作吉祥(向右側面)而卧,拿著觀音所執的幡,寐然而化去。
(往生論) ◆元朝有個婦人陶氏,有稱她為十六娘,江蘇省常熟縣徐村的人,年二十六就守寡沒有兒子,但願往生淨土,常常持念觀音普門品。
忽然一夜夢見白衣人,手上拿著一朵白蓮花給她吃。
待她醒覺後,心神頗覺奇異,嗣後裝修一小閣,朝西方誦念彌陀經,念佛将三年,見佛現光明,經函上面有火團如彈子大,陶氏恐怕把經燒去,以手來撲滅它,于是得到舍利子一顆,命臨終時,曾化成佛來迎接,别大衆而去。
(淨土善人詠) ◆明朝有一位尼師法名喊靜,廣東省廣州市右岡地方人,從小即奉持齋戒,素以貞潔自處,禮拜本地真梵庵主為師,到了剃度落發時,專門課誦涅槃大乘等經典,事奉師父敬謹慎,到了中年才受具足戒,一心專捷淨土法門,常念阿彌陀佛于心口不停。
慈祥可親,又樂善好施,種種威儀,足為大衆模範,曾經勸導大衆造旃檀千手千眼大悲聖像于鳳城的大慈庵内。
過了一年之後,偶然得有微疾,預知時至,頻頻教誨她的徒弟們,并且和她的信士大衆告别,第二天對她的徒弟們說:‘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來相接引,你們大家當恭敬迎接我去了。
’當即閉著眼睛而化了。
(觀音慈林集) ◆明朝有一位姓蔡名叫承植,别字槐庭,少年即吃長齋敬奉佛陀,後來官居太守,禁止民間殺牲祀神。
晚年組織念佛,引導許多賣菜的小販,回向淨土。
及到他生了病的時候,他到廟裡去斷發,及到來的時候,看見銀台接引,口中連聲稱呼觀世音菩薩而化了。
(淨土堂賢錄) ◆明朝有位姓名叫道隆,他的母親李氏,年到四十歲,吃長齋敬奉佛陀,但是不了解誦經。
修建一個很清淨的房屋,專供奉觀音大士塑像,早晚都要去禮拜,每日念佛壹千聲,雖然在極熱或極冷的天氣她都不停止,并且刻印金剛經布施,随人禮請供養或誦念,竭盡她的資财一點不憐恤。
如此過了二十五年,将臨終之前一年,出其紡織得來所餘的款項,延請高僧誦念佛經,大修功德,事辦畢之後,有一夜間夢見所供奉觀音大士拿著念珠一串指示她說,把這串念珠給你,念珠的數目就是你将來往生淨土的日期。
她在夢中曾經數過了,共計五十三顆,但是不了解其中的意義。
直到庚子年五月十三日,她忽然告訴家裡人說,我今天要走了,可以阖家大聲共同念佛,幫助我得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于是她的兒子媳婦等大家圍繞在床前,一齊同聲的念佛,方過一個時辰,她面向西方端正的坐著而逝了。
(金剛經靈應錄)
(淨土堂賢集) ◆宋朝有一位學士姓張單名叫抗,樂善好施,念佛回向,曾在佛像前發誓,願誦大悲咒十萬遍,求生淨土,活到六十幾歲,卧病不起,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對家裡人說:‘西方極樂國淨土,就在堂前,阿彌陀佛坐在蓮花上面,翁兒在金地上禮拜佛陀。
’言畢,口中繼續念佛而長逝了。
翁兒是他的孫子,三歲而夭亡。
(往生集) ◆宋朝有位古鼎銘禅師,是臨濟十五世孫,将要圓寂的時候,對他們的門徒說:‘觀音菩薩手拿著蓮花來接引我了。
’安然坐著而長逝,火化後,舌根和牙齒都沒有燒壞,并且有五色的舍子無數。
(皇明名僧輯略及宗景濂集) ◆宋朝有位京都官員外郎(官名),姓呂單名叫宏,其妻吳氏,夫婦二人各自吃齋守戒,分别清靜修行,都能通曉明悟佛的道理,惟吳氏虔誠事奉觀音頗有靈感,每每于淨室中放著瓶子罐子幾十個,以淨水(或涼開水)注滿,手持揚枝誦念大悲咒,往往見到觀音放光進入瓶罐之中,生病或有疾苦的人,喝了她的淨水多數痊愈。
尤甚這種咒水,積年累月而不變壞,天氣寒冷而又不結凍,當世稱他為觀音院君,還有二個丫頭,也修行淨業,其中一個奉持戒律很嚴勵勤苦,或者竟月不吃飯,但是每日隻飲吳氏所念觀音咒的淨水一盞(即一大杯),不久的時間,她忽然看見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現在目前,三年之後,她就往生西方極樂國土了。
(龍舒淨土文) ◆宋朝有個婦人鄭氏,是浙江省錢塘地方的人,每日課誦觀音經,念佛不辍,後來在病中,預知時至,要洗澡更衣,洗畢向西方而坐。
問家裡人說:‘你們聽到敲打磬的聲音沒有?西方極樂國的淨土諸位聖人都已到來。
’不久之間;合掌歡喜的又說:‘阿彌陀佛菩薩也來了,觀音手拿著金台,如來接引我登座。
’于是她忽然的坐著而殁了。
(往生集) ◆宋朝江西的吉安縣班氏的女兒,每日誦念觀音普門品和彌陀經金剛經,念佛求度,往生極樂國土,她的母親死後,已經裝殓,流血淋漓不停,女當發誓言說:‘若誓言說,以我的一片孝心,但願菩薩保佑穢氣不作。
’說罷,血即停止。
後來她的父親娶了繼室,和她一同修習淨業,臨終的時候,請僧伽演說淨士觀法,忽然要更衣,作吉祥(向右側面)而卧,拿著觀音所執的幡,寐然而化去。
(往生論) ◆元朝有個婦人陶氏,有稱她為十六娘,江蘇省常熟縣徐村的人,年二十六就守寡沒有兒子,但願往生淨土,常常持念觀音普門品。
忽然一夜夢見白衣人,手上拿著一朵白蓮花給她吃。
待她醒覺後,心神頗覺奇異,嗣後裝修一小閣,朝西方誦念彌陀經,念佛将三年,見佛現光明,經函上面有火團如彈子大,陶氏恐怕把經燒去,以手來撲滅它,于是得到舍利子一顆,命臨終時,曾化成佛來迎接,别大衆而去。
(淨土善人詠) ◆明朝有一位尼師法名喊靜,廣東省廣州市右岡地方人,從小即奉持齋戒,素以貞潔自處,禮拜本地真梵庵主為師,到了剃度落發時,專門課誦涅槃大乘等經典,事奉師父敬謹慎,到了中年才受具足戒,一心專捷淨土法門,常念阿彌陀佛于心口不停。
慈祥可親,又樂善好施,種種威儀,足為大衆模範,曾經勸導大衆造旃檀千手千眼大悲聖像于鳳城的大慈庵内。
過了一年之後,偶然得有微疾,預知時至,頻頻教誨她的徒弟們,并且和她的信士大衆告别,第二天對她的徒弟們說:‘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來相接引,你們大家當恭敬迎接我去了。
’當即閉著眼睛而化了。
(觀音慈林集) ◆明朝有一位姓蔡名叫承植,别字槐庭,少年即吃長齋敬奉佛陀,後來官居太守,禁止民間殺牲祀神。
晚年組織念佛,引導許多賣菜的小販,回向淨土。
及到他生了病的時候,他到廟裡去斷發,及到來的時候,看見銀台接引,口中連聲稱呼觀世音菩薩而化了。
(淨土堂賢錄) ◆明朝有位姓名叫道隆,他的母親李氏,年到四十歲,吃長齋敬奉佛陀,但是不了解誦經。
修建一個很清淨的房屋,專供奉觀音大士塑像,早晚都要去禮拜,每日念佛壹千聲,雖然在極熱或極冷的天氣她都不停止,并且刻印金剛經布施,随人禮請供養或誦念,竭盡她的資财一點不憐恤。
如此過了二十五年,将臨終之前一年,出其紡織得來所餘的款項,延請高僧誦念佛經,大修功德,事辦畢之後,有一夜間夢見所供奉觀音大士拿著念珠一串指示她說,把這串念珠給你,念珠的數目就是你将來往生淨土的日期。
她在夢中曾經數過了,共計五十三顆,但是不了解其中的意義。
直到庚子年五月十三日,她忽然告訴家裡人說,我今天要走了,可以阖家大聲共同念佛,幫助我得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于是她的兒子媳婦等大家圍繞在床前,一齊同聲的念佛,方過一個時辰,她面向西方端正的坐著而逝了。
(金剛經靈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