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衆發菩提心

關燈
演培法師講述



    乙二時衆發心



    佛說是普門品時,衆中八萬四千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釋迦牟尼‘佛說是普門品時’,不但持地菩薩得到不少的功德,即在座聽講的大‘衆中’,亦有‘八萬四千衆生’,聽了之後,立刻‘皆發無等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八萬四千,是顯其多數。“西天之法,顯物數之多,常以八萬四千為言”。舉例來說:法華經妙音菩薩品說:“與妙音菩薩俱來者,八萬四千人”。又說:“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又說:“是八萬四千菩薩,得現一切色身三昧”。法華經見寶塔品亦說:“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法華經藥王品亦說:“火滅已後,收取舍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起八萬四千塔”。無量壽經更連環的說:“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随形好,一一好,複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智度論說:“般若波羅密,能除八萬四千病根本”。又說:“八萬四千官屬,亦各得道”。像這樣的說到八萬四千,在經論中是很多的。我們隻可把它作為多數的一種說明,不一定剛好是八萬四千這麼多。

    無等等者,謂佛是最高最上,沒有可以與之相等的,但佛佛道同,諸佛與諸佛是相等的,所以名無等等。僧肇注維摩經卷一中說:“諸佛名無等,與諸佛等,故名為無等等”。智論四十說:“無等等,諸佛名無等,與諸佛等,故名為無等等”。淨影疏說:“佛比餘生無等,名為無等,佛佛道齊,故複言等”。法華經嘉祥疏十二說:“佛道無等,唯佛與佛等故,名此道為無等等”。根據上面的種種說法,可以知道,唯佛名無等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話,中國譯為無上正遍知,或譯為無上正等覺,或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分開來說:阿耨多羅,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譯為正遍知。能夠覺知真正平等的一切真理,是無上的智慧之功用。依智度論說:“唯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覺,簡别凡夫的迷而不覺;正等,簡别二乘的覺不普遍;無上,簡别菩薩的覺還未究竟圓滿。發無等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發菩提心,謂以悲智圓成的大覺大解脫為目标,要求自己也完成這樣的大覺,是為發菩提心。佛是人人可成的,問題隻看我們是否發菩提心。如發大菩提心,一定可成無上大覺。觀音是發大心的菩薩,如欲真得觀音的救濟,就得發心以與菩薩的悲願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