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業普應
關燈
小
中
大
化的世界。
現身,謂佛菩薩能化現種種不同的身分。
如本經長行說觀音菩薩現三十三應身,是即現身義。
應是随感而應,謂由衆生所感,自然而然以應,本此可以知道:以度生為本願的觀世音菩薩,不如一般人所想家的是供在寺廟庵堂裡,而是活生生的在十方國土到處現身說法的。
無刹不現身的觀音菩薩,究竟是在那些地方示現?謂于‘種種諸惡趣’中,皆可現身的。
諸惡趣,通常是指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趣;亦有于三惡趣外,加一阿修羅趣,稱為四惡趣的。
所以稱為惡趣者,是說衆生以各自的惡業,當趣惡處,名為惡趣。
亦有以人與天(修羅偏于諸趣)加入三惡趣,稱為五惡趣的,所以名諸惡趣。
人天被稱為惡趣,這是約在生死輪回中說的。
以佛法的出世觀點說,凡是沒有超出三界的,都可說是在惡趣中。
以‘地獄’說:衆生堕在地獄中,不論是在八寒或八熱地獄以及其他各種地獄,都有種種痛苦來襲擊的。
觀音菩薩見到地獄衆生受苦,不忍他們長期陷在重重痛苦的包圍中,于是動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願,示現地獄衆生的身相,到地獄中去教化他們,令他們出離地獄的苦惱,而獲得身心的解脫! 以餓‘鬼’說“這雖有無财、少财、多财——如血食之神——的差别,從饑渴苦迫得名,常稱之為餓鬼”。
堕在餓鬼道中,常常經過百千萬年,聽聞不到漿水之名,何況其他的飲食?所以趣入餓鬼,是很苦的。
觀音菩薩見到餓鬼衆生在受苦,特别示現鬼王面然大士,引起佛說焰口來普救一切餓鬼,是為現餓鬼身而為說法令得解脫。
以‘畜生’說:這在現實世間明白所見的,有在空中的飛禽,有在陸地的走獸,有在水裡的鱗毛等。
堕入畜道的衆生,或是還債而來,或為償命而來,經常受諸不堪忍受的痛苦。
觀世音菩薩,見到畜道的衆生在受苦,就示現各種不同的畜生身相,以去度化它們,使它們舍離畜生的果報,而獲得身心的解脫! 以人類說:‘生、老、病、死’的四種大‘苦’,不論是有錢沒有錢的,不論是有地位沒有地位的,誰也免不了。
不但人類,就是天上有情,亦同樣不能免。
如古德說:“人間難免四相苦,天上何曾免五衰”?觀世音菩薩,見到人類以及天上衆生在受苦,同樣示現人身或天身,來為我們說法,使我們離苦得樂! 總之,在三界之内的衆生,不論是屬那一趣的,隻要你有苦存在,隻要你一心稱名,觀音菩薩大慈大悲,都會現在你的面前,為你說所能接受的正法,使你依此正法去實行,就可漸漸的令你消滅痛苦,所以說‘以漸悉令滅’。
這在長行說三十三應身中,已詳細的叙述。
以上兩頌八句,是總頌現身,所以科為身業普應。
現身,謂佛菩薩能化現種種不同的身分。
如本經長行說觀音菩薩現三十三應身,是即現身義。
應是随感而應,謂由衆生所感,自然而然以應,本此可以知道:以度生為本願的觀世音菩薩,不如一般人所想家的是供在寺廟庵堂裡,而是活生生的在十方國土到處現身說法的。
無刹不現身的觀音菩薩,究竟是在那些地方示現?謂于‘種種諸惡趣’中,皆可現身的。
諸惡趣,通常是指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趣;亦有于三惡趣外,加一阿修羅趣,稱為四惡趣的。
所以稱為惡趣者,是說衆生以各自的惡業,當趣惡處,名為惡趣。
亦有以人與天(修羅偏于諸趣)加入三惡趣,稱為五惡趣的,所以名諸惡趣。
人天被稱為惡趣,這是約在生死輪回中說的。
以佛法的出世觀點說,凡是沒有超出三界的,都可說是在惡趣中。
以‘地獄’說:衆生堕在地獄中,不論是在八寒或八熱地獄以及其他各種地獄,都有種種痛苦來襲擊的。
觀音菩薩見到地獄衆生受苦,不忍他們長期陷在重重痛苦的包圍中,于是動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願,示現地獄衆生的身相,到地獄中去教化他們,令他們出離地獄的苦惱,而獲得身心的解脫! 以餓‘鬼’說“這雖有無财、少财、多财——如血食之神——的差别,從饑渴苦迫得名,常稱之為餓鬼”。
堕在餓鬼道中,常常經過百千萬年,聽聞不到漿水之名,何況其他的飲食?所以趣入餓鬼,是很苦的。
觀音菩薩見到餓鬼衆生在受苦,特别示現鬼王面然大士,引起佛說焰口來普救一切餓鬼,是為現餓鬼身而為說法令得解脫。
以‘畜生’說:這在現實世間明白所見的,有在空中的飛禽,有在陸地的走獸,有在水裡的鱗毛等。
堕入畜道的衆生,或是還債而來,或為償命而來,經常受諸不堪忍受的痛苦。
觀世音菩薩,見到畜道的衆生在受苦,就示現各種不同的畜生身相,以去度化它們,使它們舍離畜生的果報,而獲得身心的解脫! 以人類說:‘生、老、病、死’的四種大‘苦’,不論是有錢沒有錢的,不論是有地位沒有地位的,誰也免不了。
不但人類,就是天上有情,亦同樣不能免。
如古德說:“人間難免四相苦,天上何曾免五衰”?觀世音菩薩,見到人類以及天上衆生在受苦,同樣示現人身或天身,來為我們說法,使我們離苦得樂! 總之,在三界之内的衆生,不論是屬那一趣的,隻要你有苦存在,隻要你一心稱名,觀音菩薩大慈大悲,都會現在你的面前,為你說所能接受的正法,使你依此正法去實行,就可漸漸的令你消滅痛苦,所以說‘以漸悉令滅’。
這在長行說三十三應身中,已詳細的叙述。
以上兩頌八句,是總頌現身,所以科為身業普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