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念佛自知錄

關燈
樣不是施主的血汗,自當家師以及護關諸師,天天雙手捧飯、送水,如供佛祖,如待大賓,真令我時時感覺‘常住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四句偈,實在一點也不錯。

     這四恩既然知道了,究竟怎樣報答呢?我現在業已為僧,隻以‘上求下化’四個字作标準,圖報四恩。

    從今以後,永久保持關中緘默态度,系心一佛,遠離人我是非的虛幻紛擾。

    為識取本有的妙覺明心,唯抱定一句阿彌陀,作為自己命根。

    以此自利,亦以此利他。

    從今生盡未來際,專心弘揚念佛法門,助佛宣化,期現人間淨土,聊報四恩于萬一。

    區區此心,三寶證明,尚乞諸位大德,慈悲指教。

     附錄一 結論序 民國四十年,歲在辛卯,農曆二月初十日,百日念佛圓滿,是日上午十時,舉行開關典禮,天氣一如閉關時,久雨乍晴,佛法真不可思議。

    各界善信遠道來院随喜者甚衆,人人皆大歡喜,屆時仍由慈老院長主持開關,達心玄光兩位住持,領衆執香,進關迎請,随同大衆到大殿上供禮佛訖,遵主席命,即席報告三月關内經過,并以此作本錄結論,與緣起同例雲。

     附錄二 出關前五分鐘口占一偈 百日恍如一刹那,一念萬年又何謂。

     豎窮橫遍讵生滅,随緣不變自家會。

     西方主伴一念中,我心亦在依正内。

     兩鏡交光恰互照,十世古今此三昧。

     (全文完) 律航法師遺著第一輯校勘後記 鐘石磐 律老與餘同為慈航菩薩弟子,彼往生已十周年,遺著甚多,今由其門人廣化法師搜集‘百日念佛自知錄與念佛入門白話解’合刊為遺著第一輯,因手民多誤,承寄稿囑為校勘,乃得重讀兩書,餘與律老真是有緣。

     律老初皈心道法師,即修淨土法門(心道法師卅七年來贛,餘曾為其護法。

    ),甫出家,便行般舟三昧,勇猛精進,且發願世世弘揚念佛法門,助佛宣化,期現人間淨土。

    因知律老臨終瑞現,決定往生樂邦,見佛聞法成就佛果後,必将乘願再來無疑。

     律老修淨頗多創見,自知錄中,對如何始能使念佛如法而心佛合一,言之異常詳盡,凡念佛行者,隻需依之而行,得免摸索之苦,是此錄不僅可為修般舟三昧之參考,即打念佛七以及日常早晚念佛功課,亦無不可供作參考也。

     夏蓮居居士校無量壽經粗竣題三偈 傳譯獨多來最先。

    自漢迄宋凡十二譯,五年讀校亦前緣。

    慈尊加被成斯本。

    遍放神光照大千。

    此是淨宗第一經。

    詳赅圓頓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

    雖欲暫聞亦不能。

    此事本來也太奇。

    頓教一念越三祇。

    佛雲難信誠難信。

    萬億人中一二知。

     聽佛軒課餘宴坐二首 踏破疑城信願專。

    個中甘苦未須傳。

    幾回飲逸脫疆馬。

    一線孤牽上水船。

    病久确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堅。

    迷雲障霧重重過。

    瞥見澄潭月影圓。

     坐閱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過厭談玄。

    每将妄習從心洗。

    漸覺佛聲逐念圓。

    動靜相依清淨戒。

    根塵齊攝寶王禅。

    樂邦苦海曆然在。

    何去何從莫問天。

     經行 少壯俄頃老病侵。

    幾人未老惜分陰。

    樂邦路穩牽誰走。

    世道歧多聽自尋。

    幸有一長唯念佛。

    了無可說且歡心。

    空堂叉手經行久。

    忘卻秋宵月滿林。

     靜觀 此心何用乞人安、一念回光萬境閑。

    過眼般般分好醜。

    到頭事事不相幹。

    夢中知夢未離夢。

    觀物達觀尚有觀。

    蠟味誰真嘗透者。

    說來容易驗時難。

     蓮公師伯所會大經。

    家君既為作序。

    複遣愚姊妹北來。

    就學師門。

    序尾尚有餘幅。

    節錄師伯著作于此。

    以志歸仰。

     弟子葛明錦明敬識 無量壽經合贊 欲修淨業者必讀此經,因其為淨宗諸經綱要故,非讀不能深入故,讀之能得總持故。

    已修淨業者,不可不讀此經,因其于世出世間因果苦樂詳赅無遺故,非熟讀不能堅正信故,又于極樂依正修持法式非讀此不易明了故。

     習禅者須讀此經,因此法門即無上深妙禅故,彌陀即自性故,淨土即惟心故,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故。

    又即淨即禅故。

    淨外無禅故。

    不信淨土即不信禅故。

    亦即不信自心故。

     學密者須讀此經,因自經首上師說法,入灌頂階受菩提記,以迄道場莊嚴,本尊放光,全部具足四種曼陀羅故,又密嚴不離極樂故。

     宗賢首者不可不讀此經,因諸大菩薩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處處導歸極樂故,純顯理事無礙故,又即小本華嚴故,極樂即華藏故。

     宗天台者不可不讀此經,因随文虔誦止觀已具,不曆次第自在圓頓門中故,即境即心故,會三歸一故,又即法華所謂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故。

     宗法相者不可不讀此經,因極樂依正即法相故,信願持名是唯識故,由願生而悟無生,由依他而證圓實故,入有得空,轉識成智故。

     已持小本者再讀此經,頓覺心地開朗,讀此經再持小本,更見簡妙精切,依此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方得一心不亂故,不能專念決難一心故。

     讀觀經者再讀此經,益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

    因其于出世三福闡發更詳故,又日觀水觀乃至寶樹菩薩佛觀,較之觀經簡要易修故。

     未信佛者不可不讀此經,以此經能起正信故,因緣願力出生善根故,一染識田永為道種故,能讀此經即不信佛亦不失為善人故。

     喜文字者不可不讀此經,因此經皆漢魏唐宋原文,雅潔簡練故,熟讀能悟作文方法故,能使文境高妙故,又由文字般若以起觀照,能達實相故。

     向大乘者必讀此經,因經中雲如說修行,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無量億菩薩,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故,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故。

     學儒者不可不讀此經,因一向專念,即是誠意正心故,發菩提心,方能明德親民故,同生極樂,方可謂之止于至善故,舉凡易之寂感,書之精一,禮之毋不敬,詩之思勿邪,皆在此經之内故。

     無論治軍從政求學經商,皆不可不讀此經,因其能對治貪嗔癡故,消業去習故,增福開慧故,能矯正人心移風易俗故,能消災化劫使國運昌隆世界平安故,是即無盡寶藏故。

     無論僧俗男女,皆不可不讀此經,因其普被三根故,能治衆病故,拔苦與樂故,是破暗之明燈,業海之慈航故,實一乘之了義萬善之總門故,是以十方諸佛同贊故。

     普勸讀誦無量壽經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雲:‘無一衆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颠倒執著,而不證得。

    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佛說種種法門,無非叫人離妄證真。

    而讀誦經典是逐妄要訣,淺可消業增福,深能斷惑證真。

     淨土法門,稀有難逢;時值末法,九界衆生離此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而無量壽經乃淨土群經之首,故讀誦亦以此經為殊勝。

     讀誦經典是修行的重要一環,也是成就戒定慧的重要法門,古今大德莫不重視。

    因為唯有熟谙經典,方能依教修行,方免盲修瞎練。

     但是讀誦必須至誠懇切,方獲實益。

    端身正坐,如對聖容,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

    如是讀誦則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憶栖老法師,推崇本經為第一經,鼓勵早晚讀誦。

    能日日涵泳淨土,則淨業易成。

    。

    一再強調,若能讀誦三千遍,依教奉行,保證往生。

    若日日讀誦後,即有殊勝利益之感應。

    如智慧豁開,久病忽愈,事業順遂……種種誠難思議。

    果能受持讀誦,如說修行,不但拔将來之苦果,實已獲現前之福利。

    非真修淨業者,不覺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窺其深。

     附注一:夏蓮居居士會集,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系由律航法師攜來台灣,台中李炳南居士曾在台宣講。

     附注二:律航法師遺著‘念佛入門白話解、百日念佛自知錄’此書,宜再三細讀品味,定能獲益匪淺。

     附注三:增錄夏蓮居居士傳人—黃念祖居士之‘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講演文中片段,請參考。

    黃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于美國華府佛教會講演片段。

     不具正信,不能往生。

    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

    ’有信有願當然會持名,具足資糧當然就可以往生了。

    反之,你就是念佛念得很好,但是你信願不具足,那就是不行,所以全憑信願之有無。

    所以信願重要,這是往生的關鍵。

    不具正信的話,你雖然念怫,不能往生,來生就會生到富貴人家,生到富貴家裡就會造惡,造惡以後,再下一生就要入地獄。

    這個話很讓我們震動。

    所以你修行不徹底,跟那個十惡不赦的惡人的結果,隻是差一步。

    作惡的人的結果,這一生完了之後馬上入地獄。

    我們沒有作惡,我們也念佛,但是沒有解決問題,我們來生富貴,富貴之後就要作惡,作惡之後,死了入地獄。

    作惡的人比我們先到一步,念佛不徹底的人後到一步,晚到一步,入地獄是同樣的。

    結果很懸殊了,所以這個正信非常重要。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圓攝萬類。

    最上的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安樂刹就是極樂國)這是普賢菩薩所發求生西方淨土的願。

    文殊菩薩,大智文殊把這七言偈改成五言:‘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

    ’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賢都以往生極樂為志願。

    所以對至高無上的上根也不屈才。

    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惡都能往生,連動物,連地獄中的衆生都能往生。

    動物往生,我要舉夏老師的例子,他在閉關的時候,成天繞佛念佛,繞了佛之後坐下來念,念了之後穿上鞋下去繞,後發現有一個老鼠,在老居士繞佛時就跟著繞,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盤腿一坐,兩隻鞋就放下去了,是兩隻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兩隻鞋當中,它也端坐。

    等到起立繞佛,這個老鼠又跟著他繞,成為常規,天天如是。

    可是有一天先師起來了,一看那隻老鼠沒有動,碰一碰老鼠還不動,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

    這隻老鼠,它能跟著人繞佛,跟著人坐下來,人起來它又跟,最後就安然在兩隻鞋中間坐化了。

    至于它是否會念佛?無從證明,但它能在關房中,緊跟先師同坐同繞,最後安然坐化,決定是深入淨土法門。

    還有經上說的,地獄的衆生,隻要他肯念阿彌陀佛,在他業障消除的時候,在剛出地獄的一刹那,就成就清涼華菩薩。

    所以統收萬類,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有人喜歡以上根自居,認為念佛是愚夫愚婦,齋公齋婆都能用的法,他就有點不甘心。

    我就舉一個比方,這個傻子照相機,傻子都會用,那麼這個傻子照相機傻不傻呀?傻子都會用,正證明這個照相機十分高級。

    所以才這樣簡便,隻要按一下就成功嘛!不能因為傻子也會用,就說設計制造這個機器的,都是傻瓜呀!正因為傻子也會用,說明設計制造的人十分聰明。

    下根、五逆十惡、動物、地獄中的衆生都可以得度哇!正證明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福建謝秀 居士。

    他是福建福安縣人,十七歲嫁到鄭家,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補助家用,生三男二女。

    她雖不識文字,可是天性純和,很懂道理,不幸長子在二十九歲病故,緊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

    月明在病中夢見觀音菩薩領他看地獄,醒了之後他就發心學佛,因為真見到地獄,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瘋也就好了。

    後來這位母親覺得我的孩子比我年歲輕,他還能這麼用功,我這個作母親的人不能落後,她也就用功了,讓孩子帶她去皈依。

    于是擺脫家務,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長齋念佛,一直很用功。

    七十八歲,她一天念八萬佛号,達到不念而念。

    一九八三年,她已八十八歲,臨終前八日對她的孫媳說,我已經見佛了,我就要往生了,我不吃飯了,你不要給我送飯了。

    她孫媳就不做飯了,這以後就八天都不吃飯,晝夜跏趺坐,搭著衣,念佛不斷。

    念到第八天,她就說西方三聖來接引,并說,佛的白毫光那個殊勝沒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

    遺體拍了照片,端坐,搭著衣一點兒不亂,面貌非常慈祥,就是活人裡頭也少見。

    火化時,在場的人都聞到異香,并撿到堅固子三十多粒,遠近贊歎。

    謝老居士是一個窮苦的文盲,正是一般人所輕視的愚夫愚婦,齋公齋婆,可是她完成了那些自命為上根利智、佛學權威們所做不到的事。

    至于不信的人對于她見佛見光,死後燒出堅固子,放香等可以否定,可懷疑。

    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飯,八天不斷地念佛,死後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嗎?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試一試,你拿兩天不吃飯,你念兩天,你看行不行?這你否定不了嘛! 淨土法門‘十方如來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可見信願持名這個妙法乃是如來大光明藏所流現,所以能給一切衆生以最堅固、最長久,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最真實的大安樂。

    末後祝願:‘普願見聞者,皆得大安樂,具足信願行,同生極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