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師證道歌淺釋

關燈
牛、馬、豬、雞、鴨去還債。

    尤其是跑到道場專 門想得到甚麼,到了道場還貪,還處處算怎樣能找到便宜,将來是很危險的。

     ‘真不立。

    妄本空’:其實真也不立,妄也本空,可是你就是把真迷了,去找妄。

    本來真沒有,妄也沒有,可是你就是認賊作子,染苦為樂,以為是占便宜,其實真的吃了大虧。

    對人也是這樣,交朋友也想在朋友上得到利益好處,利益自己,這樣将來都是很危險的,這都是錯因果的地方。

     ‘有無俱遣不空空’:有和沒有本來都不應該要,丢了它,也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也不落于無,不空也要丢了它。

     ‘二十空門元不著’:二十空門本來隻是名詞而已,不但二十個不需要著住,連一個空也不需要著住。

    二十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小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

    這二十空門都不執著,連空也不空了,把一切一切都不執著了。

     ‘一性如來體自同’:我們都具足如來藏性,和佛那個性是無二無别的,本體是和佛一樣的,不過佛是已成的佛,他修成了;我們是未成的佛,因為未修,所以我們若明白修的法,我們和佛是無二無别的。

    我們怎麼修呢?首先不要迷真逐妄,不要認賊作子,不要染苦為樂。

     心是根。

    法是塵。

    兩種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現。

    心法雙忘性即真。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屬内的是内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屬外的是外空。

    眼不為色塵所轉,耳不為聲塵所轉,鼻不為香塵所轉,舌不為味塵所轉,身不為觸塵所轉,意不為法塵所轉,本來這都是假名詞,沒有一個實體,内裡眼耳鼻舌身意皆空了,外邊色聲香味觸法也沒有了,也空了,隻有假名,都無實義,這是六根空了,六塵也空了,由根塵引起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不存在,都是代名詞,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假名詞而已。

    我們若把這些都不執著了,便不會眼睛觀色,耳朵聽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緣法,這些問題都沒有了,所以内外都空。

     六根、六塵、六識既然都空了,那麼又有大空—大乘法也空;小空—小乘法也空。

    把空的法也空了,法相空了,連空也空了。

    空也空了,叫法相空,勝義也空,一切都空了。

    你能把這個空了,所以就沒有執著,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人也空了,法也空了。

    沒有執著,就是無論有多少個空,也都是名詞。

    連空也空了,那怎麼還會有二十空呢?所以元不著,就是不執著。

     ‘心是根。

    法是塵’:心是屬于根,法是屬于塵,根、塵都沒有了,都不執著了。

     ‘兩種猶如鏡上痕’:這兩個好像鏡子上面的灰塵,鏡上的本體是光明的,像我們的佛性是光明的;心和法,根和塵相對,就好像鏡子上面有塵土,有了痕迹,所以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現’:你要是把這個塵都除掉了,肮髒的東西都擦去了,光就露出來。

     ‘心法雙忘性即真’:你也不執著心的根,也不執著法的塵,根塵都空了,所以自己本有的佛性,就好像鏡子的光明露出來,大圓鏡智也現出來了。

     嗟末法。

    惡時世。

    衆生福薄難調制。

    
去聖遠兮邪見深。

    魔強法弱多怨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

    恨不滅除令瓦碎。

    
‘嗟末法’:嗟是歎息詞。

    唉歎,無可奈何,歎口氣:‘唉!末法時代,真不容易弘揚佛法呀!’ ‘惡時世’:這個時候是很惡的,有很多在佛教裡的人,吃佛教的飯,向佛教的飯鍋來大便。

    所謂‘獅子身中蟲。

    自食獅子肉。

    ’就是在佛教裡破壞佛教,又說佛教這樣不好啦,又說佛教那樣對不起他。

    好像上次萬佛聖城十周年紀念,從洛杉矶就有來這樣的居士,居然說我們要錢多,菜飯不好,又說住的地方怎樣怎樣,這些人到這裡不但不擁護道場,反而還想盡辦法來破壞道場。

    你們各位要知道,萬佛聖城是剛成立,成立這個萬佛聖城,是在千辛萬苦裡建立起來的。

    到今天為止,它的本身非常脆弱,就等于一個人健康還都不夠,因為窮日子過慣了,所以談不到健康。

    你們到了萬佛聖城,應該擁護萬佛聖城,出一分力量,有很多居士到萬佛聖城,就拿萬佛聖城的工作,當自己的工作來做,負起責任,很熱心的;有的到這兒,居然專門找麻煩,專門批評萬佛聖城,怎麼樣對不起他,專門搗亂。

    專門搗亂的這一類人,根本不是佛教徒,可以說是魔子魔孫,魔在那兒支持他,叫他到道場裡搗亂。

     你走遍全世界,也沒有那一個地方的出家人是吃一餐的。

    最修行最有道行的都是吃二餐,吃早餐和中餐。

    沒有那個地方像萬佛聖城那樣,一天到晚,人人都做自己應做的工作,不懈怠、不休息地弘揚佛法,在那兒埋頭苦幹。

    萬佛聖城新成立,時時都需要你們的支持,你們到萬佛聖城應拿出自己的力量,拿出自己的精神來支持萬佛聖城才對,居然有人到萬佛聖城來找便宜,你說這種人可不可憐?誰是這樣子呢?誰想要到萬佛聖城來找便宜,誰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大家有過則改,無則嘉勉之。

     以後記得不要跑到道場裡調皮、搗蛋、講是講非,弄得人心不安,這樣的人自己應該知道慚愧,既然不護道場,還專門錯因果,來破壞道場,這就是末法,就是惡時世。

     ‘衆生福薄難調制’:現在衆生都沒有福,不曉得種福,到了廟上還是做了很多令大家麻煩的事,你們想想這樣的人,我還要他做皈依弟子嗎?我不怕人破壞,可是,這是你們自己種做牛、做馬、做豬、做雞、做鴨之因。

    你看豬為甚麼做豬?就因為到各處找便宜,一天到晚專門想吃人家的,不吃自己的,所以就做豬了,天天有人給它東西吃,可是吃肥之後,就會被人殺了吃肉,你看這到底是吃虧還是占便宜?你們大家要對這一類的人深惡痛絕,不要和他做朋友,你們誰和他來往,都會沾上一股豬的味道,我對大家說這話是用最慈悲心來告訴大家,不然,大家迷迷糊糊的以為好得意,這是不行的。

    難調制,就是不容易教化,你教他不要錯因果,他偏要錯因果給你看一看。

     ‘去聖遠兮邪見深’:為甚麼這樣?就因為去佛已遠,所以邪知邪見太深。

     ‘魔強法弱多怨害’:在末法時期是魔強盛,你看看林某、盧某不知其内幕,其實都在那兒種地獄之因,他們自己還不知道,将來受果報時,後悔已晚。

     各位要注意這點,我不能不對你們說真話,提醒你們,我要是不說真話,你們到地獄時說:‘師父,你明明知道也不告訴我一聲,我今天到地獄來,怎麼辦?’那時我也沒有辦法,所謂愛莫能助。

     現在邪魔鬼怪、天魔外道很盛行,他們的眷屬也多,擁護的人也多;真有道的都是不受歡迎,擁護的人不多。

    為甚麼呢?世間真的少,假的多;好的少,壞的多,這種哲理你們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

    好像林某,去聽他講道一次,就要付二百元(美金),我們金輪聖寺連二元都不收,但是沒人來,這世界就是認假不認真。

    你若騙他,他就高興得不得了;若不騙他,他覺得一點也沒意思,講來講去,叫人去貪嗔癡,講來講去都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争、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

    這我全都明白得不得了,聽你那一套幹甚麼?你明白是明白了,可是你沒有做到呢!你沒有做到,我就不能不說,等你做到了,我也不需要說了。

    所以說:‘嗟末法。

    惡時世。

    衆生福薄難調制。

    ’因為衆生都沒有福,都想種下地獄的因,不想栽培菩提果。

    ‘去聖遠兮邪見深’,正法已經過去了,距離佛在世,更為遙遠,衆生習染邪見很深,難于拔除。

    ‘魔強法弱多怨害’,他還想法子把正的、真的毀滅,變個方法來毀滅。

     ‘聞說如來頓教門’:聽說佛立地成佛,見性成佛的法門,頓教的法門。

     ‘恨不滅除令瓦碎’:就好像仇敵似的,一定要把正法毀滅,變個方法說它不對,變個方法來毀謗它,令它好像一塊瓦被打碎似的,然後他心裡就高興了。

     作在心。

    殃在身。

    不須怨訴更尤人。

    
欲得不招無間業。

    莫謗如來正法輪。

    
‘作在心。

    殃在身’:你心裡造業,将來受果報,做牛、馬、豬、雞、鴨等來還報。

     ‘不須怨訴更尤人’:你看雞一叫就叫‘過大!過大!’受果報時,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各處去叫人同情。

     ‘欲得不招無間業’:你想要不堕落無間地獄— ‘莫謗如來正法輪’:不要毀謗三寶,不要毀謗佛正法的道場,你毀謗佛正法的道場,将來一定堕地獄。

     栴檀林。

    無雜樹。

    郁密森沈師子住。

    
境靜林間獨自遊。

    走獸飛禽皆遠去。

    
‘栴檀林’:牛頭栴檀是香裡最香的,點著一枝這種香,可以香遍四十裡,所以這種香是一種寶香。

    這種香的樹也是非常名貴的樹,這名貴的樹林裡邊所住的也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是獅子。

     ‘無雜樹’:就是沒有其他的樹。

     ‘郁密森沈師子住’:這裡面樹葉很茂密,所以獅子便在這裡住下來,外面也不容易看到。

     ‘境靜林間獨自遊’:獅子在寂靜的栴檀林裡常常各處遊走。

     ‘走獸飛禽皆遠去’:它走到之處,其他的走獸、飛禽都畏其威而遠去。

     這栴檀林就是賢聖僧所住的一個殊勝的境地,這裡靈氣是非常盛的,所以郁密森沈。

    因為靈氣盛,所以這裡就出了法門的龍象,有如獅子一樣,這法門龍象是在最殊勝用功辦道的叢林裡住,不用功辦道的人,就不能住在那兒,也到不了那兒。

    因為沒有道心,在那兒住也覺得不自在,就好像有道心的人,能在萬佛聖城留下來;沒有道心的人,在萬佛聖城是住不住的。

    萬佛聖城是給想要真正修行的人停留的,所以其餘的天魔外道都不能存在,縱使在那兒住一陣子,終究也要離開。

     修道—向上一法,就猶如栴檀那麼香,是非常稀有。

    能在這種殊勝的道場修行,都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而是在無量百千萬億佛所種 下的善根,所以能到萬佛聖城來用功修行,弘揚佛法,若是邪魔外道就會畏懼而遠離,不敢再來了。

    所以有人說:到萬佛聖城隻吃一餐,就不敢去了。

    所以這十多年來,萬佛聖城猶如在沙裡澄金,慢慢地澄出用功修行的人,這速度不是那麼快的。

     師子兒。

    衆随後。

    三歲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幹逐法王。

    百年妖怪虛開口。

    
‘師子兒。

    衆随後’:師子兒,雖然是小獅子,可是它有威風,一出生,百獸都被它的威風所降攝;所以無論甚麼獸類,都是在它後面走,所以說衆随後。

     ‘三歲便能大哮吼’:獅子雖然年紀輕,三歲時就能大聲吼哮,它這一吼,百獸都驚懼。

    它是無所畏的,甚麼禽獸都不怕,所以說:‘師子吼。

    無畏說。

    百獸聞之皆腦裂。

    香象奔波失卻威。

    天龍寂聽生欣悅。

    ’它一吼,能攝伏一切禽獸。

     ‘若是野幹逐法王’:野幹類似狐狸,很狡猾,不守規矩,野幹雖然有它的本領,但如妖怪一樣。

     ‘百年妖怪虛開口’:不是大乘根性的人,追随法王,隻是百年之妖怪,虛自開口,絕無其他的技能。

     圓頓教。

    沒人情。

    有疑不決直須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

    修行恐落斷常坑。

    
修行諸法中,向上一法是禅宗的心地法門,向上一法是隻向上走,不向後退。

     ‘圓頓教’:圓是圓滿;頓是立刻開悟。

    《法華經》所講是圓教,頓教是立地成佛的法門,所以叫頓悟。

     ‘沒人情’:在圓頓教裡,沒有人情可講的,不講人情面子,不講循私,不講任何虛僞的話,句句都是實實在在的,一切都沒有人情可說,也沒有甚麼面子可談。

     ‘有疑不決直須争’:有甚麼懷疑,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大家辯論、讨論一下,把真理顯露出來。

    争是辯論,用理來辯,是争理,而不是争是争非,不是一般世俗之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不是我這個住山的和尚想來争強論勝,想要我自己勝利,旁人就輸了,不是這個。

    不是争是、争非、争強、争勝,那為甚麼呢? ‘修行恐落斷常坑’:修行要行中道,修了義的法門,不要修不了義的法門。

    不要執著斷滅相,也不要執著常住相,你執斷就落于空,執常就落于有,著空、著有都是邊見,都是二邊,不是中道。

    所以我們要是堕落邪見,執斷、執常,就好像跑到坑裡,不容易出來。

     今天我要和各位說幾句話,學佛法必須要把它看重,不要随聲附和,不要湊熱鬧。

    在道場裡天天講經說法,各位要在百忙中來聽經聞法,不要等我來,你們才來;我走了,你們也走了。

    金輪聖寺在洛杉矶是個法輪常轉的道場、這轉法輪是常轉,不是一個禮拜轉一天,休息六天。

    我們金輪聖寺天天都研究佛法,就像在法水裡泡,泡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懂佛法了。

    你要把研究佛法的事,比去找錢、找飯吃,看得更重。

    你若沒有法食,那你慧命裡便饑餓得不得了,你想給肉體安樂、自在、舒服,找錢來養它,這不過是皮毛的事,要内在真正的不饑餓、不貧窮,那才算。

     你若不明白佛法,單單皈依,等我來,你就來;等我走,你也走,對佛教一點責任也不負、這是得不到佛法的相應。

    我不願說得到利益,說利益,又有貪心了。

    相應是你自己的感覺,你常常在法水裡泡,自然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遇到甚麼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不會那麼煩惱,那麼憂愁,也不會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坐也覺得不好,站也覺得不對,到處都覺得 不好。

    你要是明白佛法,就覺得"Everything isO.K.,NoProblem." 非不非。

    是不是。

    差之毫厘失千裡。

    
是則龍女頓成佛。

    非則善星生陷墜。

    
‘非不非。

    是不是’:非也不一定是非,是也不一定是是,所以說非不非,是不是。

     ‘差之毫厘失千裡’:就在這境界上,你還是不能差,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這個是非,你若差一點點,就背道而馳,與道就不相應。

    一開始差一點,等到歸根究底的時候,就距離千裡那麼遠,所以修道要明辨是非,要有大智慧。

    , ‘是則龍女頓成佛’:女人本來不能成佛的,女人是五漏之身,有這五漏,是不容易修的,可是龍女用她的寶珠獻給佛後,即刻就成佛,這就是對的。

    她能以舍她不能舍的,龍最舍不得的就是寶珠,她能以寶珠來供養佛。

    所以人做布施,要做真正的布施。

    甚麼叫真正的布施?就是我們不能舍的,而把它舍了,就是真正布施。

    不能舍就不舍,等你能舍才肯舍,這不是真正布施,悭貪還在裡面存在。

    龍女以她視若生命的寶珠獻給佛,所以感應道交,即刻成佛。

     ‘非則善星生陷墜’:你若做得不對,因果大錯。

    從前有位善星比丘,因為錯因果,所以生陷地獄,就在活著時陷入地獄。

    所以才說差一點,差到最後就錯了。

    當初善星比丘也布施,但他沒有舍他不能舍的,因為不舍,以後雖然做比丘,罪業還是來找他,所以活著堕地獄。

    活著怎麼堕地獄?你看看現在世上常常有人怪病纏身,不好也不死,那些生了癌症、愛死病等奇奇怪怪的病,就等于在地獄裡一樣。

    你若不相信地獄,看看活人受罪就知道,那就好像在地獄裡一樣,等到了地獄受罪後才知道,那後悔就來不及了。

     吾早年來積學問。

    亦曾讨疏尋經論。

    
分别名相不知休。

    入海算沙徒自困。

    
‘吾早年來積學問’:這是永嘉大師說,我在早先也走了一些冤枉路,不知道怎麼用功,對向上一法也不了解。

    在我很年輕時,就研究天台等經教,要充實自己的學問,讀書來學習文字般若。

     ‘亦曾讨疏尋經論’:那時候也學教典,讨論佛典的注疏,也分科判教,分五科十八教來下功夫,尋經論,經律論都研究過。

    在這時候學教,教有很多名詞,教相術語,這種學問研究了很久很久。

     ‘分别名相不知休’:我來分别種種名相,甚麼五時八教,分藏、通、别、圓、頓、漸、秘密、不定。

    甚麼經教是在華嚴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阿含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方等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般若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法華涅槃時說的?我學習這些名相,不知休止,沒有止境地研究,執著到學無止境上面,所以天天都在埋頭學習經教,這教相名詞,猶如大海的沙那麼多。

    你甚麼時候能把大海裡的沙數得清楚?沒有辦法能把海裡的沙算清楚,學習經教名詞也是一樣。

    經教名詞也像海裡的沙一樣那麼多,所以你盡在這裡用功夫,就好像— ‘入海算沙徒自困’:好像到大海裡,想把海裡的沙算出個數目,那甚麼時候也算不出來的。

     卻被如來苦诃責。

    數他珍寶有何益。

    
從來蹭蹬覺虛行。

    多年枉作風塵客。

    
‘卻被如來苦诃責’:那是因為在海裡算沙這種工作,也可以說是愚癡到極點,對自性的向上一法沒有一點關系,所以佛陀責怪、诃斥這種人。

    怎樣诃斥?怎樣責怪呢?說他— ‘數他珍寶有何益’:這好比說食數寶,所謂‘終日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于法不修行。

    其過亦如是。

    ’你盡給人家數錢,在銀行裡天天給人數錢,數來數去都是旁人的,不是自己的。

    又像在飯館裡當跑堂,一天到晚說甚麼菜好吃,隻是說食,說食品的名詞,替人數錢,有甚麼益處?佛就這樣诃斥,現在自己才覺悟知道。

     ‘從來蹭蹬覺虛行’:從出家修行,不知修行向上一法,隻知道在皮毛上用功夫,說食數寶,入海算沙,在這上面鑽研,所以蹭蹬,把光陰空過了;虛行,沒有價值地把生命都過去了,寶貴時間都過去了。

     ‘多年枉作風塵客’:從出家修道以來,我很冤枉地在風塵裡,仆仆風塵,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這真是太可惜、太可憐了。

    風塵,就是忙忙碌碌,沒有做出有用的事情。

     我們學佛的人聽到這裡,都應回光返照,永嘉大師研究經教特别專心,特别用功,也不到外面交際、連絡、拉攏社會關系,也不攀緣,就在那兒專心一緻研究經教,最後都覺得光陰空過了,他所說的話都是肺腑之言,金玉良言。

     我們研究佛法,有沒有像永嘉大師研究經教那麼專一呢?沒有!這兒有天天講經轉法輪的道場,我們是不是天天來參加?護持這個轉法輪的道場?我們是不是天天上班又下班,專門為了幾個金錢做奴隸,為了一點生活就忙忙碌碌?我們是為法呢?為食呢?為利呢?這都要自己問一問。

    所以你們各位皈依我的弟子,我希望你們早日成佛,希望你們把世間上的事情放下一點,把時間省下來學習佛法,不要等我來你們就來,我不來你們就不來。

     有人說,離得太遠,開車要三個鐘頭或兩個鐘頭,要是兩個鐘頭,在路上可以念佛、背經典,也可以溫習你所學的佛法。

    到這兒聽經聞法,是一個很稀有的機會,你現在到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道場天天講經說法,不管有人聽或沒有人聽,都講經說法,為甚麼這樣?因為我們要把佛教轉法輪的工作做好,盡到我們弘揚佛法的心。

     你們各位願意學習佛法,不願意學習佛法,那是你們自己的權利。

    雖然是你的權利,但你們若皈依三寶,就應該拿出力量,拿出時間來研究佛法,不要空閑時就休息睡覺。

    你多研究佛法,是你法身的食糧,能增加你的智慧,你就不會那麼颠倒,這是很要緊的。

     我是對你們各位講真話,你們要是天天都來聽經,那我是歡迎的,聽我十多年前講的錄音帶,那時都是特别用功夫來講的,你們沒聽過,應有始有終把它聽一聽。

    不要覺得這是很平常的,其實這是很難遭難遇,‘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不要把光陰都空過了,少打一點麻将,少看電視,少充殼子,能把時間放在聽經聞法上,是再好也不過了。

     種性邪。

    錯知解。

    不達如來圓頓制。

    
二乘精進沒道心。

    外道聰明無智慧。

    
‘種性邪’:這段文是說人的種子邪,就是他的根性不正。

     ‘錯知解’:所以知見也不會正。

     ‘不達如來圓頓制’:圓頓制,圓,圓融無礙;頓,頓超三界。

    因為邪知邪見,所以不明白佛所說的法。

    這種邪知邪見的人,不懂這種道理,所以落于空、有二邊,不是著于空,就是著于有,不明佛所說的都是圓融無礙,所以他錯知解。

     ‘二乘精進沒道心’:二乘人(聲聞、緣覺)精進,可是也不在中道上精進,不能發大乘心,做自了漢,所以沒有真正上求佛道的思想,中道自畫,得少為足,沒有發大乘菩提道心。

     ‘外道聰明無智慧’:有的外道也很聰明,可是是世智辯聰,都是在有漏上用功夫,不明白無漏的境界。

     亦愚癡。

    亦小騃。

    空拳指上生實解。

    
執指為月枉施功。

    根境法中虛捏怪。

    
‘亦愚癡’:這一類人也可以說是很愚癡的,也可以說少少有點智慧,因他沒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聰明,所以說他愚癡,就是世智辯聰(八難之一)。

     ‘亦小騃’:世間的智慧他有,出世的智慧則沒有,因此他不明白中道了義。

     ‘空拳指上生實解’:好像佛看見一個小孩就要墜落到井裡,便對小孩說:‘快回來,我有一塊糖給你吃。

    ’他手指屈成拳,像拿著東西似的。

    本來手裡沒有糖,可是他想救小孩,就要設這個方便法門,這是權巧方便,可是愚癡的人就認真了,認為或者佛手裡有糖,這是生實解。

    或者他知道沒有糖,使說佛打妄語,這都是因為不明白方便法門。

     ‘執指為月枉施功’:有人用指頭指月亮,愚癡的人就以為手指頭就是月,他不但不認識月亮,連自己的手指頭都不認識了,所以執指為月枉施功。

    這樣子,用功到甚麼時候也不會有成就的,不會相應的。

    為甚麼呢?他在— ‘根境法中虛捏怪’: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境,外面的六塵界上—色聲香味觸法。

    在六根門中,六塵的境界上用功夫,這豈不是很奇怪嗎? 不見一法即如來。

    方得名為觀自在。

    
了即業障本來空。

    未了應須還夙債。

    
‘不見一法即如來’:你若真是明白了,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于心,這是得到無生法忍,一法都不立了,那還有甚麼呢?所謂‘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就是一法不立,何處惹塵埃,那還有甚麼麻煩?還有甚麼問題?所以不見一法即如來,你要是明白一 法不立,萬念俱空— ‘方得名為觀自在’:這才真正的叫做觀自在菩薩。

    因為你沒有跑,你是做得主了,你沒有向外馳求,你沒有在六根門頭上颠倒,所以才叫觀自在。

     ‘了即業障本來空’:你若明白了,真開悟了,這叫‘刹那滅卻阿鼻業’,阿鼻—無間地獄的罪,也都滅了;你若是不明白呢? ‘未了應須還夙債’:你要是沒有了悟的話,還要還你往昔所造的業,要去還債去。

    吃飯要還飯錢,穿衣要還衣錢,吃肉要還肉錢,喝血要還血錢,血債血還。

    你沒有明白,就在六道輪回裡轉來轉去,互相借貸,你借我的,等一等又要還;我借你的,等一等也要還,互相讨債還債。

    就拿吃肉來說,你吃的時候,覺得很好吃,等你還肉的時候,就覺得痛苦得很,一樣的道理,所以未了應須還夙債。

     饑逢王膳不能餐。

    病遇醫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見力。

    火中生蓮終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

    早時成佛于今在。

    
‘饑逢王膳不能餐’:這是說窮人雖然餓得很厲害,可是遇到國王的豐馔,卻不敢吃了。

     ‘病遇醫王争得瘥’:病人又窮又病,卻不敢相信醫王給他的藥,所以說他的病怎麼會好?貧窮人看見那麼好吃的東西,吓得不敢吃了,因為恐懼,也忘了饑餓,所以吃不下去;有病的人應該相信醫生,現在遇到醫王卻不信,所以病也不會好。

    這就是說我們人人自性與佛同體,遇到大乘法,不相信大乘法,不敢學習大乘,那麼法的饑餓也不能解除,自己不明白法的境界,怎能免除法的饑餓呢?根性愚癡—鈍根,遇到大醫王也不相信(這大醫王就是佛),那八萬四千種病又怎麼會好? ‘在欲行禅知見力’:欲是由無明生出來,也就是莫名其妙,不知道它怎麼來的,可是你能夠在染污中而仍然清淨,這就是在欲行禅。

    ‘但知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你若真無心了,(這不能自己騙自己,沒有到這程度,你說你無心了,你不要緊了,你超過了這個境界,這是掩耳盜鈴。

    )你能在染污中仍然清淨,這就是在欲行禅,好像傅大士、龐居士、鸠摩羅什法師,這都是在欲行禅知見力,他有一種定力,有一種真知灼見。

     ‘火中生蓮終不壞’:就好像火裡生蓮花,火裡不能生蓮,可是你在欲行禅就等于火裡生蓮一樣,不可能的事情,你能做到;辦不到的事情,你能忍,這都是火裡生蓮終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以前有個比丘名勇施,他犯了很重的罪,可是他後來忏悔改過,所以— ‘平時成佛于今在’:雖然他犯了重罪,但能真正忏悔,也一樣可以成佛,且現在已經成佛了。

    所以人不怕有過,就怕不能改過,如果能把過錯改了,那離佛道便不遠。

     師子吼。

    無畏說。

    深嗟懵懂頑皮靼。

    
祗知犯重障菩提。

    不見如來開秘訣。

    
‘師子吼’:獅子為獸中之王,所以他一吼叫,百獸皆驚怖。

     ‘無畏說’:佛說法好像獅子吼一樣,一般的旁門外道,聽到這種無畏之說,都恐怖毛豎起來。

     ‘深嗟懵懂頑皮靼’:深嗟,就是深深地歎息。

    懵懂,不明白。

    頑皮靼,就是像牛皮那樣粗厚頑硬不懂事情。

     ‘祗知犯重障菩提’:人隻知犯重罪,障礙菩提道,障礙覺道,比如犯殺、盜、淫、妄、酒,這是不通忏悔的罪,障修道的路。

     ‘不見如來開秘訣’:可是不明白戒裡有犯、有遮,有開遮、止持、作持。

    犯罪,如果無心是無罪,要有心才是犯罪,所以這是佛開的秘訣。

    佛所說的是最平等,最公平的,絲毫也不偏袒,佛最公平正直,所以說:‘師子吼。

    無畏說。

    ’在前面也提過‘師子兒。

    衆随後。

    三歲便能大哮吼。

    ’這都是說獅子的威風,佛說法就像獅子吼一樣。

     有二比丘犯淫殺。

    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

    猶如赫日銷霜雪。

    
‘有二比丘犯淫殺’:從前有兩個比丘住在一起,一個比丘犯淫戒,一個比丘犯殺戒。

    怎樣犯淫戒呢?這兩個比丘在山裡住,一天,其中一位比丘有事下山,在山裡住的比丘睡著了,這時來了一個樵女,這樵女生染污心,就把這個比丘強奸了。

    這時下山的比丘回來,看這女人把他的同參給傷害了,就追她,這女人就跑,一不小心,她便跌到山澗,跌死了。

    一位比丘,因與女人行不淨行,就認為犯淫戒,另一位把女人追到山澗跌死了,就認為自己犯殺戒。

     ‘波離螢光增罪結’:于是就到波離螢光尊者那裡去求忏悔,這怎麼辦?波離螢光說這二人都是犯下無間地獄之罪,不通忏悔,沒有法子解脫他們的罪。

    這兩個比丘就起了懷疑心,他們自己想:犯淫戒也不是自己願意犯的,犯殺戒也不是自己願意犯的,都是出于無心,如果這就犯了罪,好像不公平。

     ‘維摩大士頓除疑’:于是去請教維摩居士,維摩居士就對他們說:‘無心無罪。

    ’說你沒有心犯罪,沒有罪,把他們的懷疑除去了。

     ‘猶如赫日銷霜雪’:就好像很強烈的太陽光,把霜雪融化了、這叫不可思議解脫力量。

     不思議。

    解脫力。

    妙用恒沙也無極。

    
四事供養敢辭勞。

    萬兩黃金亦消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

    一句了然超百億。

    
‘不思議’: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

     ‘解脫力’:這種解脫的力量。

     ‘妙用恒沙也無極’:這種妙用,恒河沙數也數不完的。

     ‘四事供養敢辭勞’:所以要用四事供養,四事是飲食、衣服、卧具、湯藥,以這四事資具來供養三寶,不敢推辭勞苦。

     ‘萬兩黃金亦消得’:這種不可思議,解脫的力量,就是你供養萬兩黃金,也清受得了。

     ‘粉骨碎身未足酬’:你若不明白佛法的奧妙處,就是粉骨碎身也報不完佛的恩典,也報不完法的恩典,也報不完師的恩典。

     ‘一句了然超百億’:你要是明白了,一句就超過百萬阿僧祇劫,無量數那麼多的阿僧祇劫,那麼長的時間都超過了。

     法中王。

    最高勝。

    恒沙如來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應。

    
‘法中王’:這個法是為法中之王。

     ‘最高勝’:最為高超殊勝的,乃是無可比之法。

     ‘恒沙如來同共證’:恒河沙數那樣多的佛,同用這個法門,都證得法身。

     ‘我令解此如意珠’:我現了解覺悟這個法,好像如意珠一樣,包含一切諸法。

     ‘信受之者皆相應’:若有信受奉行的人,必定都能得到相應,都能證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法身理體,也就是常樂我淨的涅槃四德。

     了了見。

    無一物。

    亦無人。

    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漚。

    一切聖賢如電拂。

    
假使鐵輪頂上旋。

    定慧圓明終不失。

    
‘了了見。

    無一物’:這法你要是真明白了,就沒有一物,所謂‘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甚麼也沒有。

     ‘亦無人。

    亦無佛’:人也沒有,佛也沒有了,所謂‘一法不立,萬象皆空’。

     ‘大千沙界海中漚’:三千大千世界在空裡,就像大海裡一個水泡一樣,很渺小的,不要以為三千大千世界就很大,所以《楞嚴經》上說:‘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空在大覺覺性裡,就像海裡的水泡一樣,那麼渺小。

     ‘一切聖賢如電拂’:那麼這個時候,返本還原,一切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

    一切聖賢隻是如電光,一掠而過,毫無蹤迹。

     ‘假使鐵輪頂上旋’:假使用熱火輪在頭上旋轉,這時怎樣也燒不壞— ‘定慧圓明終不失’:你要是明白如意珠,自然有定慧的功力,得到定慧圓明是怎樣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就是火燒也燒不壞,水淹也淹不壞。

     日可冷。

    月可熱。

    衆魔不能壞真說。

    
象駕峥嵘慢進途。

    誰見螳螂能拒轍。

    
‘日可冷’:我說這種法,假使太陽可以冷,太陽本來是熱的,甚麼時候也不會冷,假如它會冷。

     ‘月可熱’:月亮本來是涼的,不會熱,但它也會熱,本來這些都是不可能的,假如不可能的也變成可能了,可是— ‘衆魔不能壞真說’:一切天魔外道,也不能破壞我這個法中王,最高勝,和如意寶珠這種的妙法,他沒有法子破壞得了。

    所以衆魔不能壞真說,我這個真實之說,誰也破不了,壞不了的。

     ‘象駕峥嵘慢進途’:大象駕的車,你看它好像走得很慢,老老實實地走,可是它最有力量,其實也走得最快,你看是慢,實際上是快。

     ‘誰見螳螂能拒轍’:螳螂是一個小動物,怎麼可以擋得住象笃的車轍呢?是擋不住的。

    所以真正的正法,天魔外道是沒有辦法來破壞的。

     大象不遊于兔徑。

    大悟不拘于小節。

    
莫将管見謗蒼蒼。

    未了吾今為君訣。

    
‘大象不遊于兔徑’:大象不走小兔子所走的道路,它所走的是大道路。

     ‘大悟不拘于小節’: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是無拘無束,無挂無礙,無人無我的,不拘小節。

    你看大徹大悟的人,有時候也罵人,有時候也打人。

    要是說一個修道人,怎麼可以罵人呀?怎麼可以打人呀?可是因為他開悟,他觀機,他看應該打的,就打一頓,應該罵的也罵一頓,不拘小節,不在斯文绉绉,禮儀绉绉上用功夫,他甚麼也不管。

     ‘莫将管見謗蒼蒼’:你不要看見像志公那樣的人就毀謗他,說他吃狗肉,喝燒酒不對,志公祖師每天吃兩隻鴿子,可是兩隻鴿子煮熟被他吃了之後,吐出又可以活過來。

    所以你不能用凡夫之見,來窺測聖人的智慧,所以莫将管見謗蒼蒼,不要用竹管子看天,以為天就是那麼大,你毀謗天,說天是很小的,那是不對的。

     ‘未了吾今為君訣’:假如你還有不明白的話,我現在就寫這首歌訣,給你多讀幾遍,你就會明白了。